一种二次镀锡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49131发布日期:2018-12-21 19:48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一种二次镀锡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铜丝镀锡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二次镀锡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镀锡线作为常用的线材,其通常在铜丝表面进行镀锡处理,镀锡处理过程中通常通过将铜线浸入到热熔的焊锡中,浸入热熔焊锡后的铜丝表面涂满焊锡后,经过空气冷却,现有的镀锡工艺中通常采用自然冷却,自然冷却方式冷却时间长,镀锡易氧化发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二次镀锡冷却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二次镀锡冷却系统,包括长方体状框架,所述框架顶部设有冷却风扇,所述冷却风扇出口位于所述框架顶部且气流向下,所述框架左右两侧设有下垂的柔性挡风条,所述框架一侧设有至少两个柔性挡风条,所述柔性挡风条前后排列,所述柔性挡风条顶部与所述框架侧面顶部连接,所述柔性挡风条处于自然下垂状态,所述柔性挡风条底部低于所述框架底部,所述框架底框外周套有环形箍,所述柔性挡风条夹在所述环形箍和所述框架底框之间,所述框架前后两侧为镀锡丝进出口。

上述设计中利用冷却风扇向下吹送空气,便于镀锡铜丝快速冷却,柔性挡风条便于对冷风引导,便于冷风吹到镀锡线上,便于镀锡线的快速冷却,环形箍便于不同数量的柔性挡风条固定,便于调整风向和冷却速度。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框架底部设有开口向上的杂物盘,所述杂物盘边缘均设有挡边。 杂物盘便于接纳镀锡线上的杂质,保持车间环境整洁。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杂物盘前后两侧的挡边边缘设有铁氟龙防护边,有效防止对镀锡线磨损。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框架底框左右两侧设有左右延伸的插销,所述杂物盘左右两侧的挡边上设有限位孔,所述插销插在所述限位孔内,便于杂物盘的快速拆装,清理更加方便。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却风扇包括设置在所述框架顶面前后延伸的进风网壳、设置在所述进风网壳上的贯流风扇,所述进风网壳上设有滤网,所述进风网壳侧面及顶面为进风口,采用贯流风扇,便于提供稳定的冷却风,滤网能够提升冷却风的洁净度,防止污染镀锡线,进风从风扇两侧和顶部进入,便于防止热气进入冷却风扇。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却风扇为两个且左右对称设置,便于提高进风量,分区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利用冷却风扇向下吹送空气,便于镀锡铜丝快速冷却,柔性挡风条便于对冷风引导,便于冷风吹到镀锡线上,便于镀锡线的快速冷却,环形箍便于不同数量的柔性挡风条固定,便于调整风向和冷却速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1.框架,2.铁氟龙防护边,3.柔性挡风条,4.进风网壳,5.贯流风扇,6.杂物盘,7.挡边,8.滤网,9.环形箍,10.插销,11.限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其中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仅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一种二次镀锡冷却系统,包括长方体状框架1,所述框架1顶部设有冷却风扇,所述冷却风扇出口位于所述框架1顶部且气流向下,所述框架1左右两侧设有下垂的柔性挡风条3,所述框架1一侧设有至少两个柔性挡风条3,所述柔性挡风条3前后排列,所述柔性挡风条3顶部与所述框架1侧面顶部连接,所述柔性挡风条3处于自然下垂状态,所述柔性挡风条3底部低于所述框架1底部,所述框架1底框外周套有环形箍9,所述柔性挡风条3夹在所述环形箍9和所述框架1底框之间,所述框架1前后两侧为镀锡丝进出口。

上述设计中利用冷却风扇向下吹送空气,便于镀锡铜丝快速冷却,柔性挡风条3便于对冷风引导,便于冷风吹到镀锡线上,便于镀锡线的快速冷却,环形箍9便于不同数量的柔性挡风条3固定,便于调整风向和冷却速度。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框架1底部设有开口向上的杂物盘6,所述杂物盘6边缘均设有挡边7。 杂物盘6便于接纳镀锡线上的杂质,保持车间环境整洁。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杂物盘6前后两侧的挡边7边缘设有铁氟龙防护边2,有效防止对镀锡线磨损。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框架1底框左右两侧设有左右延伸的插销10,所述杂物盘6左右两侧的挡边7上设有限位孔11,所述插销10插在所述限位孔11内,便于杂物盘6的快速拆装,清理更加方便。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却风扇包括设置在所述框架1顶面前后延伸的进风网壳4、设置在所述进风网壳4上的贯流风扇5,所述进风网壳4上设有滤网8,所述进风网壳4侧面及顶面为进风口,采用贯流风扇5,便于提供稳定的冷却风,滤网8能够提升冷却风的洁净度,防止污染镀锡线,进风从风扇两侧和顶部进入,便于防止热气进入冷却风扇。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却风扇为两个且左右对称设置,便于提高进风量,分区控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