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汽车发动机的减震支架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39704发布日期:2019-03-05 18:53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汽车发动机的减震支架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浇铸模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发动机的减震支架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汽车的发动机安装通常需要减震支架,通过减震支架对发动机及其附件进行缓冲减震,如附图1,为一种汽车底架与发动连接的减震支架结构,包括本体1e和连接在本体 1e一端的安装柄1a,安装柄1a同轴开设有轴孔1c,在本体1e上贯通开设有安装孔1d,以及凹设的若干用于安放减震垫的减震凹槽1b,其结构比较简单,且易于成型。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汽车发动机的减震支架成型模具,可快速的对该减震支架进行浇铸成型。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汽车发动机的减震支架成型模具,包括下模座和相对于下模座进行开合模的上模座,所述上模座包括上模芯,所述上模芯的底面凹设有上型腔,所述下模座包括下模芯,所述下模芯的顶面上凹设有下型腔,所述上型腔与下型腔拼合形成浇铸型腔,所述上模座上开设有浇铸口,所述浇铸口与浇铸型腔连通设置;所述浇铸型腔包括第一型腔、第二型腔、主流道和分流道,所述第一型腔、第二型腔相对于主流道镜像对称设置,所述主流道连通浇铸口,所述第一型腔、第二型腔分别通过若干分流道与主流道连通。

进一步的,还包括侧抽芯机构,所述侧抽芯机构包括侧滑座和侧抽芯轴,所述侧滑座沿主流道的长度方向滑动设置在下模座上,两个所述侧抽芯轴沿侧滑座的滑动方向设置在侧滑座上,且两个所述侧抽芯轴分别伸入至第一型腔、第二型腔内。

进一步的,所述下模芯上远离浇铸口的一侧设置有两个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分别与第一型腔、第二型腔对应设置,且两个所述侧抽芯轴分别活动穿过对应的固定块。

进一步的,所述侧滑座为“L”型块体,且在侧滑座的台阶过渡处为斜楔面,所述上模座的底面对应侧滑座开设有凹槽;所述上模座与下模座合模时,所述上模座压覆侧滑座向浇铸型腔的方向滑动位移。

进一步的,相邻所述浇铸型腔的外侧轮廓边缘开设有若干水冷凹槽,所述水冷凹槽内设置有水冷板。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浇铸成型模具对减震支架进行快速的浇铸成型,且一次浇铸可同时成型两个减震支架,有效的提升了模具的利用率以及成型加工的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减震支架立体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成型模具的整体结构主视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成型模具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成型模具的下模座的俯视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成型模具的整体结构的A-A向剖视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成型模具的开模状态立体示意图;

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成型模具的整体结构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附图2、附图3、附图4和附图5所示,一种用于汽车发动机的减震支架成型模具,包括下模座2和相对于下模座2进行开合模的上模座1,所述上模座1包括上模芯 3,所述上模芯3的底面凹设有上型腔,所述下模座2包括下模芯4,所述下模芯4的顶面上凹设有下型腔,所述上型腔、下型腔分别与减震支架的上半轮廓、下半轮廓匹配设置,所述上型腔与下型腔拼合形成浇铸型腔9,浇铸型腔9与减震支架的外形轮廓完全匹配,在上、下型腔内分别竖直设置有若干与减震凹槽1b相对应的凸柱19,还包括用于成型安装孔1d的短轴,所述上模座1上开设有浇铸口7,所述浇铸口7与浇铸型腔9 连通设置;相邻所述浇铸型腔9的外侧轮廓边缘开设有若干水冷凹槽18,所述水冷凹槽 18内设置有水冷板,用于对浇铸型腔内的工件进行降温,促进铝水凝固,所述浇铸型腔 9包括第一型腔10、第二型腔11、主流道12和分流道13,所述第一型腔10、第二型腔 11相对于主流道12镜像对称设置,所述主流道12连通浇铸口7,所述第一型腔10、第二型腔11分别通过若干分流道13与主流道12连通,从浇铸口7灌入的铝水经主流道 12、分流道13流入第一型腔10和第二型腔11,每个型腔均连通若干个分流道13,保证型腔内的铝水流动均匀,防止产生缺陷,在一次一次浇铸可同时成型两个减震支架,有效的提升了模具的利用率以及成型加工的批量生产。

如附图4至附图7所示,还包括侧抽芯机构,所述侧抽芯机构包括侧滑座5和侧抽芯轴6,所述侧滑座5沿主流道12的长度方向滑动设置在下模座2上,两个所述侧抽芯轴6沿侧滑座5的滑动方向设置在侧滑座5上,且两个所述侧抽芯轴6分别伸入至第一型腔10、第二型腔11内,且两个侧抽芯轴6分别用于成型减震支架的轴孔1c,以使减震支架能够一次成型,避免了后序再对安装柄进行开孔的繁琐工序,其整体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合理,能快速的完成减震支架的浇铸成型。所述下模芯4上远离浇铸口7的一侧设置有两个固定块14,固定块14间距浇铸型腔9设置,且在上模座上对应开设有容纳固定块14的凹腔,两个所述固定块14分别与第一型腔10、第二型腔11对应设置,且两个所述侧抽芯轴6分别活动穿过对应的固定块14,通过固定块14对侧抽芯轴6进行滑动导向,保证侧抽芯轴6重复使用的精度。

所述侧滑座5为“L”型块体,且在侧滑座的台阶过渡处为斜楔面16,所述上模座 1的底面对应侧滑座5开设有凹槽17;所述上模座1与下模座2合模时,所述上模座1 压覆侧滑座5向浇铸型腔9的方向滑动位移,通过斜楔状的结构,保证在上、下模座合模后,通过上模座限位侧滑座5的侧向滑动,保证侧抽芯轴6的位置精确统一。

如附图3至附图6所示,所述下模座2上设置有圆柱形凸台8,所述凸台8与圆孔状的浇铸口7对应设置,合模状态下,凸台8伸入至浇铸口内,在凸台8上从侧壁向轴线方向凹设导流槽20,所述导流槽20与主流道12连通,通过凸台8一方面是对浇铸孔导向,保证其配合精度,同时防止铝水向分型面流动,另一方通过导流槽对铝水进行导流,使铝水向主流道内流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