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退火炉的保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13079发布日期:2019-06-14 23:12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退火炉的保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退火装置,确切地说是一种退火炉的保温装置。



背景技术:

轴承钢的钢管生产过程中,需要对钢材进行退火,退火炉退火过程中,由于退火炉的炉体所设有的退火腔的其进料口、出料口通过退火传送链条进料、出料,在进料、出料过程中,散放的热量较多,一是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浪费,二是对操作环境有损害,温度较高损害工作人员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退火炉的保温装置,该装置可以防止退火炉工作过程中的热量损失,减少能源耗费,二是优化生产操作环境。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手段:

一种退火炉的保温装置,包括保温壳体,所述保温壳体分为设置在退火炉进料端的进料端保温壳体、设置在退火炉出料端的出料端保温壳体,进料端保温壳体、出料端保温壳体分别设有进料端开口、出料端开口,进料端保温壳体、出料端保温壳体分别通过进料端开口、出料端开口与退火炉卡接连接,退火炉相应位置设有卡接凸棱,卡接凸棱搭接支撑保温壳。

与现有技术相比,其突出的特点是:

通过设置可以卡接连接的进料端保温壳体、出料端保温壳体,利用进料端保温壳体、出料端保温壳体分别对进料、出料端的热量进行防护,防止热量散失,退火炉相应位置设有卡接凸棱,便于进料端保温壳体、出料端保温壳体卡接,一是对进料端保温壳体、出料端保温壳体进行支撑,二是在卡接连接处形成较好的封闭效果。

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如下:

所述的进料端保温壳体设有进料端底板,与进料端底板铰接连接的进料端上部罩体;出料端保温壳体分别设有出料端底板,与出料端底板铰接连接的出料端上部罩体。

通过将进料端保温壳体设置成进料端底板,与进料端底板铰接连接的进料端上部罩体,便于通过旋转的方式打开进料端上部罩体,对设备进行维护或其他操作;出料端保温壳体设置方式及作用与进料端保温壳体相近。

所述的进料端上部罩体靠近退火炉一侧的顶部与进料端拉绳,进料端拉绳的另一端绕过进料端导向滑轮与进料端牵引装置连接;出料端上部罩体靠近退火炉一侧的顶部与出料端拉绳,出料端拉绳的另一端绕过出料端导向滑轮与出料端牵引装置连接。

通过设置进料端拉绳、进料端导向滑轮,可以方便地利用进料端牵引装置提升打开进料端上部罩体,或利用进料端牵引装置下放进料端上部罩体,使进料端上部罩体卡接在退火炉端;出料端上部罩体的打开或卡接连接方式与进料端上部罩体相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进料端转轴;2-进料端底板;3-进料端上部罩体;4-进料端导向滑轮;5-进料端拉绳;6-进料端开口;7-炉体;8-退火腔;9-退火传送链条;10-出料端开口;11-出料端拉绳;12-出料端导向滑轮;13-出料端上部罩体;14-出料端底板;15-出料端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退火炉的保温装置,由设置在退火炉进料端的进料端保温壳体、设置在退火炉出料端的出料端保温壳体组成;进料端保温壳体、出料端保温壳体分别设有进料端开口6、出料端开口10,进料端保温壳体、出料端保温壳体分别通过进料端开口6、出料端开口10与退火炉卡接连接,退火炉相应位置设有卡接凸棱,卡接凸棱搭接支撑保温壳。

通过设置可以卡接连接的进料端保温壳体、出料端保温壳体,利用进料端保温壳体、出料端保温壳体分别对进料、出料端的热量进行防护,防止炉体7内的退火腔8及退火传送链条9工作时,由于高温而导致的大量的热量散失,退火炉相应位置设有卡接凸棱,便于进料端保温壳体、出料端保温壳体卡接,一是对进料端保温壳体、出料端保温壳体进行支撑,二是在卡接连接处形成较好的封闭效果。

所述的进料端保温壳体设有进料端底板2,与进料端底板2通过进料端转轴1铰接连接的进料端上部罩体3;出料端保温壳体分别设有出料端底板14,与出料端底板14通过出料端转轴15铰接连接的出料端上部罩体13。

通过将进料端保温壳体设置成进料端底板2,与进料端底板2铰接连接的进料端上部罩体3,便于通过旋转的方式打开进料端上部罩体3,对设备进行维护或其他操作;出料端保温壳体设置方式及作用与进料端保温壳体相近。

所述的进料端上部罩体3靠近退火炉一侧的顶部与进料端拉绳5,进料端拉绳5的另一端绕过进料端导向滑轮4与进料端牵引装置连接;出料端上部罩体13靠近退火炉一侧的顶部与出料端拉绳11,出料端拉绳11的另一端绕过出料端导向滑轮12与出料端牵引装置连接。

通过设置进料端拉绳5、进料端导向滑轮4,可以方便地利用进料端牵引装置提升打开进料端上部罩体3,或利用进料端牵引装置下放进料端上部罩体3,使进料端上部罩体3卡接在退火炉端;出料端上部罩体13的打开或卡接连接方式与进料端上部罩体3相近。

由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不限于此,任何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能想到本技术方案技术特征的等同的变化或替代,都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