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板单面淬火感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58926发布日期:2020-06-26 22:18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薄板单面淬火感应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表面热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薄板单面淬火的感应器。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中,感应加热处理是采用感应电流使工件加热的常见处理工艺,这种热处理工艺常用于表面淬火。淬火是提高工件的耐磨度和硬度的常用手段,而在表面感应淬火工艺中主要依靠淬火感应器完成。

旧式淬火感应器,如图3和图4所示,感应器由单匝铜管线圈制成,用外圈加热,中间填充导磁体,下方钻孔喷水。淬火时用感应器的一侧靠近耐磨板表面扫描加热淬火。由于中频电流的圆环效应,窄长线圈的电流容易集中在内圈,导磁体只能有限度地阻止电流集中在内圈,这些现象导致加热时电源效率低下,虚功较大。单面加热形成巨大的热应力,耐磨板在加热的过程中容易卷曲变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淬火后变形量,提高电源效率适用于薄板单面淬火的感应器。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薄板单面淬火感应器,包括感应器本体,所述感应本体包括第一感应体、第二感应体和容置腔,所述容置腔位于第一感应体和第二感应体之间;所述第一感应体和第二感应体内均设置有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上设置有排式喷水孔;所述第一感应体上套设有导磁体。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感应体的排式喷水孔的孔距间隔为2mm,所述第二感应体的排式喷水孔的孔距间隔为10mm。

进一步的,所述排式喷水孔设置在所述冷却通道靠近所述容置腔一侧的顶角处。

进一步的,所述导磁体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套设在所述第一感应体远离容置腔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感应体和第二感应体一体连接,所述冷却通道在第一感应体的一端设置有进水口,所述冷却通道在第二感应体的一端设置有出水口。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感应体和第二感应体为单匝铜管线圈;供电源从第一感应体输入,从第二感应体输出。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通道在第一感应体的一侧设置有加强进水管。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感应体上设置有固定辅助架。

本实用新型设计科学合理,至少具备以下优点:

1.容置腔位于第一感应体和第二感应体之间,耐磨板放置在容置腔内,第一感应体和第二感应体均能对耐磨板进行加热,第一感应体上套设有导磁体能够提高加热效率,因此耐磨板在第一感应体的一侧加热速度快于在第二感应体的一侧,借此来平衡耐磨板两侧的温度,不至于让耐磨板一侧受热过猛而出现卷缩的现象。

2.第一感应体的排式喷水孔的孔距间隔为2mm,第二感应体的排式喷水孔的孔距间隔为10mm,再者,冷却通道在第一感应体的一侧设置有加强进水管,因此第二感应体的一侧的冷却速度远慢于第一感应体的一侧的冷却速度,借此来平衡耐磨板两侧的温度,不至于让耐磨板一侧冷却过猛而出现卷缩的现象,同时又保证耐磨板背面不会被淬硬。

3.导磁体套设在第一感应体远离容置腔的一侧,能够提高电源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薄板单面淬火感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薄板单面淬火感应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3是旧式感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旧式感应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与旧式感应器淬火后耐磨板变形量的对比示意图。

附图中:1-第一感应体;2-第二感应体;3-容置腔;4-冷却通道;5-排式喷水孔;6-导磁体;7-凹槽;8-进水口;9-出水口;10-加强进水管;11-固定辅助架;12-耐磨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在此以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薄板单面淬火感应器,包括感应器本体,所述感应本体包括第一感应体1、第二感应体2和容置腔3,所述容置腔3位于第一感应体1和第二感应体2之间;所述第一感应体1和第二感应体2内均设置有冷却通道4,所述冷却通道4上设置有排式喷水孔5;所述第一感应体1上套设有导磁体6;所述导磁体6上设置有凹槽7,所述凹槽7套设在所述第一感应体1远离容置腔3的一侧;导磁体6为铁氧体,其作用是减少磁力线的逸散和提高感应器的效率;由于第一感应体1上套设有导磁体6,而第二感应体2是没有导磁体6的,因此第一感应体1的加热速度快于第二感应体2的加热速度。

在本实施例中,容置腔位于第一感应体和第二感应体之间,耐磨板12放置在容置腔内,第一感应体和第二感应体均能对耐磨板进行加热,只是第一感应体的加热速度快于第二感应体的加热速度,旨在平衡耐磨板12两侧的温度,不至于让耐磨板12在靠近第一感应体的一侧受热过猛而出现卷缩的现象。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感应体1的排式喷水孔5的孔距间隔为2mm,第二感应体2的排式喷水孔5的孔距间隔为10mm,再者冷却通道4在第一感应体1的一侧设置有加强进水管10,因此第一感应体1的喷水量远大于第二感应体2的喷水量,耐磨板12位于第一感应体1的一侧的冷却速度大于位于第二感应体2的一侧的冷却速度,旨在平衡耐磨板12两侧的降温速度,不至于让耐磨板12在靠近第一感应体的一侧冷却过猛而出现卷缩的现象。

优选地,排式喷水孔5设置在所述冷却通道4靠近所述容置腔3一侧的顶角处,具体地,该顶角为冷却通道4的下顶角,排式喷水孔5的开口向下倾斜45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感应体1和第二感应体2一体连接,冷却通道4在第一感应体1的一端设置有进水口8,所述冷却通道4在第二感应体2的一端设置有出水口9,冷却水从进水口8流入,从出水口9流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感应体1和第二感应体2相互独立设置,其内部均设置有单独的冷却通道。

具体地,第一感应体1和第二感应体2为单匝铜管线圈;供电源从第一感应体1输入,从第二感应体2输出。

另外,第二感应体2上设置有固定辅助架11;把固定辅助架11安装在升降机上,借此来带动本实用新型上落运动。

如图5所示,为了能够清楚地对比本实用新型与旧式感应器淬火后耐磨板变形量,做了5组对比性实验,其中旧式感应器淬火后耐磨板的平均变形量为16.8mm,本实用新型淬火后耐磨板的平均变形量为9mm,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能降低淬火后变形量。

本实用新型的操作原理为:把耐磨板12竖立地固定在工作台上,接着利用容置腔3将耐磨板12框住,通过升降机匀速地把本实用新型由下向上移动(在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同时打开加热系统和冷却系统),由于排式喷水孔5是位于第一感应体1和第二感应体2的下顶角处,因此可以连续地做到先加热再冷却的淬火(扫描式感应淬火)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