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模拟模具生产温度的模具研配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83186发布日期:2020-05-26 17:17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模拟模具生产温度的模具研配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研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模拟模具生产温度的模具研配系统。



背景技术:

现国内很多公司压铸时模具温度都需加热,而在现有技术中,压铸模具配模时仅仅进行模具常温时的模具研配,正常生产时模具温度160-240度,因此,常温模具研配具有以下缺点:1.模具常温研配时模具合格,但模具生产加热后,模具部分位置合模间隙过大,压铸时易飞料,影响产品品质。2.经常有出现模具冷配合格,但压铸正常生产时飞料,压铸时有安全隐患,易出现压铸飞料员工烫伤事故。3.模具加热后在压铸机上配模,效率慢,且配模人员进入模腔,有安全隐患,如烫伤及模具故障造成的人员压伤。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模拟模具生产温度的模具研配系统,其能模拟模具生产时的温度,可以充分减少模具上机后模具加热后间隙大造成的飞料情况,提高产品品质,减少安全隐含;减少模具制作入员在压铸机上配模的情况,避免人员烫伤压伤,提高生产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可模拟模具生产温度的模具研配系统,包括:

研配装置,其用于放置模具和对所述模具进行研配;

模温装置,其设置有出油管和回油管,所述出油管与所述模具的内部管道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回油管与所述模具的内部管道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出油管上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

经模温装置加热的油通过出油管输送至模具内对模具进行加热,并经过所述回油管输送至所述模温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研配系统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增加模温装置和出油管以及回油管,模温装置加热的油通过出油管和回油管对模具进行加热,在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传回的温度信息控制油的温度接近正常生产时的温度,可以对模具进行正常生产时的温度模拟,保证配模时的模具温度与生产时的模具温度相近,然后研配,可以充分减少模具上机后模具加热后间隙大造成的飞料情况,提高产品品质,减少安全隐含;减少模具制作入员在压铸机上配模的情况,避免人员烫伤压伤,提高生产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模温装置包括:

加热部件,其用于对油进行加热;

导油管,其与所述加热部件连接,用于输送经加热后的油;

油泵,其连接于所述出油管和所述导油管之间,为油的传输提供动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模温装置还包括:临时储存仓,其连接于所述油泵和所述出油管之间,用于储存经加热后的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加热部件包括:

加热仓,其用于存放油,且与所述回油管连接;

加热座,其设置在所述加热仓的上方,并与电源连接;

加热丝,其与所述加热座连接,并贯穿所述加热仓顶部的外壁延伸至所述加热仓的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仓的侧壁设置有加油口,所述加油口设置有密封盖。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仓的侧壁设置有放油口,所述放油口设置有密封盖。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油管上设置有电磁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回油管上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模温装置还设置有用于显示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温度值的显示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所述研配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所述模温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标记说明:1-研配装置;2-模温装置;21-出油管;22-回油管;23-加热部件;231-加热仓;2311-加油口;2312-密封盖;2313-放油口;232-加热座;233-加热丝;24-导油管;25-油泵;26-临时储存仓;27-第一温度传感器;28-电磁阀;29-第二温度传感器;30-显示屏;100-模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模拟模具生产温度的模具研配系统,包括:研配装置1和模温装置2,其中,研配装置1用于放置模具和对模具进行研配,其详细构造请参考现有技术;模温装置2设置有出油管21和回油管22,出油管21与模具内部管道的输入端连接,回油管22与模具内部管道的输出端连接,出油管21上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27,用于指示出油管21内的油温,可参考现有技术,将出油管21内的油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模具内可存在多根管道,可以配套相同数量的出油管21和回油管22;经模温装置2加热的油通过出油管21输送至模具内对模具进行加热,并经过回油管22输送至模温装置2。

在上述实施例中,模温装置2包括:加热部件23、导油管24和油泵25,加热部件23用于对油进行加热;导油管24与加热部件23连接,用于输送经加热后的油;油泵25连接于出油管21和导油管24之间,为油的传输提供动力。

在上述实施例中,模温装置2还包括:临时储存仓26,其连接于油泵25和出油管21之间,用于储存经加热后的油,当热油的流速过快时,临时储存仓26能起到缓冲油速的作用。

在上述实施例中,加热部件23包括:加热仓231、加热座232和加热丝233,加热仓231用于存放油,且与回油管22连接,当模具的温度稳定时,经回油管22流回加热仓231内的油依然带有一定温度,热油可循环利用;加热座232设置在加热仓231的上方,并与电源连接;加热丝233与加热座232连接,并贯穿加热仓231顶部的外壁延伸至加热仓231的内部,可采用形状弯曲的加热丝233,以增大电热丝233与油的接触面积,达到快速热油的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中,加热仓231的侧壁设置有加油口2311,加油口设置有密封盖2312。

在上述实施例中,加热仓231的侧壁设置有放油口2312,放油口2313设置有密封盖2312,模温装置2不使用时,可通过放油口2313将油释放。

在上述实施例中,出油管21上设置有电磁阀28,可参考现有技术对电磁阀28进行控制,以达到自动控制模温装置2对模具进行加热的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中,回油管22上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29。

在上述实施例中,模温装置2还设置有用于显示第一温度传感器27、第二温度传感器温度29值的显示屏30,操作人员可通过显示屏30直观地看到流入模具内管道的实时入油油温,也可以看到经过模具内管道,对模具进行加热后流出的实时回油油温,当入油油温与回油油温相差15°以内时,说明模具加热到达指定温度,便可开始研配,该种判断可由人工实现,也可采用现有技术,采用工控产品对温度进行判断。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