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打磨机的吸尘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41747发布日期:2021-01-26 14:28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打磨机的吸尘结构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打磨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打磨机的吸尘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墙面打磨机都是在打磨机头上直接套设一个外壳,且外壳与砂盘之间存在较大的空隙,在防护盘外设一个吸尘动力装置,然后通过与防护盘以及吸尘动力装置连接的吸尘管道将防护盘内的粉尘吸走,这样的结构需要增加一个动力装置,增加了产品结构复杂性,也增加了整体重量,同时也将增加了产品的能源消耗,给使用者增加了经济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利用产品自身动力来实现吸尘的打磨机的吸尘结构。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05]
一种打磨机的吸尘结构,包括驱动轴,防护盘以及设置在防护盘内的砂盘,驱动轴驱动砂盘转动,所述防护盘内设置有风扇,风扇与驱动轴连接,所述风扇设置在砂盘与防护盘之间,所述防护盘上设置有与管道,风扇将防护盘内的粉尘吸入管道内。
[0006]
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在驱动轴上设置风扇使的驱动轴在驱动稍等时候直接将动力也转换成风扇的动力,这样结构简单紧凑,充分利用了驱动轴的转动动力,节约了风扇的驱动动力,且将风扇设置在防护盘内也使产品空间利用率提高。
[0007]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护盘上设置有安装座,安装座内镂空设置,管道套设在安装座上。
[0008]
采用上述结构后,方便风扇在运转过程中直接将粉尘吸入管道内,且在安装座上直接套设管道,也是对结构的一种充分利用。
[0009]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座、防护盘和风扇同轴设置,驱动轴设置在管道的内部。
[0010]
采用上述结构后,结构合理,且驱动轴在吸尘管道内部,避免了吸尘管道与驱动轴发生缠绕现象,精简了结构。
[0011]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风扇包括与驱动轴连接的连接部,在连接部上周向设置若干扇叶,所述扇叶上、下端面上分别设置有遮挡板一和遮挡板二,遮挡板一的内侧和遮挡二的外侧之间形成进风口。
[0012]
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进风口的设置使扇叶在转动吸尘的时候更能集中吸尘,效果更好。
[0013]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遮挡板一与连接部之间形成出风口,安装座的镂空位置位于出风口上方。
[0014]
采用上述结构后,方便风扇对粉尘进行集中收集。
[0015]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座内设置有与轴承,轴承连接驱动轴。
[0016]
采用上述结构后,方便驱动轴在带动砂盘时更加稳定,且增加轴承连接减少驱动轴与安装座的直接接触,也能进一步增加驱动轴的使用寿命。
[0017]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护盘可转动的设置在安装座上。
[0018]
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在安装座上活动设置防护盘,可以使防护盘在碰到外界物品时可以转动,使打磨机在地面阴角或者防护盘墙面接触时可以轻松的转动,减少打磨机此类操作的力气,且也方便打磨机在转动过程中的对粉尘进行吸尘。
[0019]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护盘与安装座之间抵接设置弹性部件。
[0020]
采用上述结构后,在遇到墙面不平整时,内壳体可以做轻微的角度调整,同时内壳体可相对安装座独立转动,方便打磨机在打阴角的时候,内壳体的外壁抵靠在墙体移动时,内壳体可以转动,方便打磨机的移动,使用起来方便轻松。
附图说明
[0021]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2是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0023]
图3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爆炸示意;
[0024]
图4是本实用新型风扇结构示意图;
[0025]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座结构示意图。
[0026]
图中标号含义:
[0027]
1-驱动轴;2-防护盘;3-砂盘;31-槽;4-风扇;41-连接部;42-扇叶;43-遮挡板一;44-遮挡板二;45-进风口;46-出风口;5-管道;6-安装座;7-轴承;8-弹性部件;9-调节杆;10-调节片;11-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29]
参见图1至图5所示,一种打磨机的吸尘结构,包括驱动轴1,防护盘2以及设置在防护盘2内的砂盘3,本实施例中,所述砂盘3上设置有贯穿的槽31,方便粉尘通过槽31进入防护盘2内被饭后面的吸尘装置吸走,例如被后面的风扇4铣刀吸尘管道5内;驱动轴1驱动砂盘3转动,所述防护盘2内设置有风扇4,风扇4与驱动轴1连接,所述风扇4设置在砂盘3与防护盘2之间,所述防护盘2上设置有与管道5,风扇4将防护盘2内的粉尘吸入管道5内,通过在驱动轴1上设置风扇4使的驱动轴1在驱动稍等时候直接将动力也转换成风扇4的动力,这样结构简单紧凑,充分利用了驱动轴1的转动动力,节约了风扇4的驱动动力,且将风扇4设置在防护盘2内也使产品空间利用率提高。
[0030]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护盘2上设置有安装座6,安装座6内镂空设置,管道5套设在安装座6上,这样方便风扇4在运转过程中直接将粉尘吸入管道5内,且在安装座6上直接套设管道5,也是对结构的一种充分利用。
[0031]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座6、防护盘2和风扇4同轴设置,且将驱动轴1设置在管道5的内部,这样使结构更加合理,且驱动轴1在吸尘管道5内部,避免了吸尘管道5与驱动轴1发生缠绕现象,也精简了结构。
[0032]
本实施例中,所述风扇4包括与驱动轴1连接的连接部41,在连接部41上周向设置
若干扇叶42,所述扇叶42上、下端面上分别设置有遮挡板一43和遮挡板二44,遮挡板一43的内侧和遮挡二的外侧之间形成进风口45,通过进风口45的设置使扇叶42在转动吸尘的时候更能集中吸尘,效果更好,粉尘也可以通过防护盘2内壁与砂盘3之间的间隙被风扇4吸走;所述遮挡板一43与连接部41之间形成出风口46,安装座6的镂空位置位于出风口46上方,方便风扇4对粉尘进行集中收集。
[0033]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座6内设置有与轴承7,轴承7连接驱动轴1,方便驱动轴1在带动砂盘3时更加稳定,且增加轴承7连接减少驱动轴1与安装座6的直接接触,也能进一步增加驱动轴1的使用寿命。
[0034]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护盘2可转动的设置在安装座6上,通过在安装座6上活动设置防护盘2,可以使防护盘2在碰到外界物品时可以转动,使打磨机在地面阴角或者防护盘2墙面接触时可以轻松的转动,减少打磨机此类操作的力气,且也方便打磨机在转动过程中的对粉尘进行吸尘。
[0035]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护盘2与安装座6之间抵接设置弹性部件8,弹性部件8的一端与安装座6抵接,弹性部件8的另一端与防护盘2抵接,本实施例中伸缩的弹性部件8优选为弹簧,防护盘2可相对弹性部件8摆动,在遇到墙面不平整时,内壳体可以做轻微的角度调整,同时内壳体可相对安装座6独立转动,方便打磨机在打阴角的时候,内壳体的外壁抵靠在墙体移动时,内壳体可以转动,方便打磨机的移动,使用起来方便轻松。
[0036]
本实施例中,安装座6上设置有铰接设置有调节杆9,调节杆9通过连杆11与管道连接,调节杆9与连杆11之间连接调节片10,调节杆9与调节片11可转动调节角度,调节完成后可以通过操作按钮将调节杆9与调节片内的活动槽固定,调节杆沿着调节片上的活动槽调节角度,这样方便使用者在需要不同角度时可以调节到需要打磨时的角度,方便使用。
[0037]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