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裁纱机裁刀打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24131发布日期:2021-04-02 09:48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卧式裁纱机裁刀打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磨装置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卧式裁纱机裁刀打磨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卧式裁纱机的裁刀都无特定的打磨方法,均采用手握油石进行打磨,存在裁刀打磨不均,打磨时间长,裁刀发热降低使用寿命。且易发生安全事故,造成手部切割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卧式裁纱机裁刀打磨装置,用于解决用手握油石打磨裁刀的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达到提高裁刀打磨质量和效益,提升裁纱质量和人工效率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卧式裁纱机裁刀打磨装置,包括气缸、砂轮座和砂轮,所述气缸顶端设置有气缸轴,所述气缸轴顶部安装有砂轮座,所述砂轮座内部设置有砂轮轴,所述砂轮轴的一端部安装有砂轮,所述砂轮与帘布裁刀接触,利用帘布裁刀自身转动的动力,实现帘布裁刀的自动打磨。

优选地,所述砂轮的尺寸设置为60x20x20mm。

优选地,所述砂轮座通过4个φ4mm螺母安装在气缸轴上。

优选地,所述气缸的压力值为0.05mpa。

优选地,所述气缸设置在卧式裁纱机裁刀架前端10c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卧式裁纱机左前端安装一个单轴气缸,压力为0.05mpa,将60×20×20mm的砂轮,利用轴承固定在气缸顶端,在气压的作用下气缸压力使砂轮与裁刀接触,再利用裁刀自身转动的动力,实现裁刀的自动打磨;提高了裁刀打磨质量和效益,提升了裁纱质量和人工效率,解决了卧式裁纱机用手握油石打磨裁刀的安全隐患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中:1、气缸;2、气缸轴;3、砂轮座;4、砂轮轴;5、砂轮;6、帘布裁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结合图1所示,一种卧式裁纱机裁刀打磨装置,包括气缸1、砂轮座3和砂轮5,所述气缸1设置在卧式裁纱机裁刀架前端10cm,所述气缸1的压力值为0.05mpa,所述气缸1顶端设置有气缸轴2,所述气缸轴2顶部安装有砂轮座3,所述砂轮座3内部设置有砂轮轴4,所述砂轮座3通过4个φ4mm螺母安装在气缸轴2上,所述砂轮轴4的一端部安装有砂轮5,所述砂轮5的尺寸设置为60x20x20mm,所述砂轮5与帘布裁刀6接触,利用帘布裁刀6自身转动的动力,实现帘布裁刀6的自动打磨。

将上述的卧式裁纱机裁刀装置应用于实际场景中,plc集成控制技术控制卧式裁纱机的裁刀裁切次数,每500次,帘布裁刀轴将前行10cm与砂轮接触10秒,根据气缸的压力调整砂轮和帘布裁刀之间的接触面积,利用帘布裁刀自身转动动力来实现自动打磨。本实用新型在卧式裁纱机左前端安装一个单轴气缸,压力为0.05mpa,将60×20×20mm的砂轮,利用轴承固定在气缸顶端,在气压的作用下气缸压力使砂轮与裁刀接触,再利用裁刀自身转动的动力,实现裁刀的自动打磨;提高了裁刀打磨质量和效益,提升了裁纱质量和人工效率,解决了卧式裁纱机用手握油石打磨裁刀的安全隐患问题。

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

本技术:
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卧式裁纱机裁刀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砂轮座和砂轮,所述气缸顶端设置有气缸轴,所述气缸轴顶部安装有砂轮座,所述砂轮座内部设置有砂轮轴,所述砂轮轴的一端部安装有砂轮,所述砂轮与帘布裁刀接触,利用帘布裁刀自身转动的动力,实现帘布裁刀的自动打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裁纱机裁刀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砂轮的尺寸设置为60x20x2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裁纱机裁刀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砂轮座通过4个φ4mm螺母安装在气缸轴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裁纱机裁刀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的压力值为0.05mpa。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裁纱机裁刀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设置在卧式裁纱机裁刀架前端10c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卧式裁纱机裁刀打磨装置,包括气缸、砂轮座和砂轮,所述气缸顶端设置有气缸轴,所述气缸轴顶部安装有砂轮座,所述砂轮座内部设置有砂轮轴,所述砂轮轴的一端部安装有砂轮,所述砂轮与帘布裁刀接触,利用帘布裁刀自身转动的动力,实现帘布裁刀的自动打磨。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用手握油石打磨裁刀的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达到了提高裁刀打磨质量和效益,提升裁纱质量和人工效率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余怀松;李志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远星橡胶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17
技术公布日:2021.04.0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