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热处理的远红外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0146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热处理的远红外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系属于热处理设备领域,即提供了一种用于内壁施以涂层了的大容积金属钢瓶的热处理的远红外炉。
众所周知,红外加热技术已广泛用于汽车制造、航空、机械加工、轻工、食品加工等领域中。但尚未有人用红外技术来处理大容积的金属钢瓶内表面,这是由于已有的红外加热装置的炉体结构和加热元件的结构及分布形式均不适用于处理内壁施以涂层了的大容积金属钢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热效率高、升温速度快、控温精度高、能对大容积金属钢瓶内表面进行热处理的远红外炉。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征是它由带有前、后炉门的炉壳、管状电热辐照器、带有轨道的支撑架和用来承载处理件的滑动托架组成。其中管状电热辐照器是由碳钢管、电热丝和绝缘传热填料组成,管外涂敷一层长波红外线的辐射率高的涂层,为减少屏蔽效应,增加每支加热管的表面温度,辐射器呈交错、重叠排列于炉内两侧,两端的接触杆伸出烘箱外,与电源相接,管内热丝与钢管用导热性能优良,绝缘性能好的MgO砂填充,每支辐射器有六根平行管。为了方便淬火,本实用新型的炉壳前后均设置了炉门,可将加热完毕的钢瓶方便地推向后门下的水箱中。
以下结合附


图1、2、3、4详细叙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实施例一种用于热处理的远红外烘箱。

图1为远红外箱的主视附图2为远红外箱的俯视图;附图3为远红外箱的管状辐射器外形图;附图4为管状电热元件剖视图。
本实施例由钢轨1、角钢2、钢瓶托架3、玻璃棉4、电热元件5、炉壁6、热电偶7、炉门8、10、电热元件接触杆9组成,其中电热元件由碳钢管1、电热丝12、绝缘传热材料13、远红外涂层14组成。管状辐射器两端的接触杆伸出炉外,与电源相接,管内加热丝与钢管用导热性优良、绝缘性能好的MgO砂填充,每支辐射器有六根平行管,总有108根平行管,每根管子长度为800毫米,18根辐射器分布于烘箱两侧,排列形式如图2所示。另外,由图2可见辐射器呈交错排列以减少屏蔽效应,互相邻近的加热管相互辐照,增加每支加热管的表面温度并可相互得到辐射能量。本实施例所加热的制件为40立升的钢瓶,外径为22厘米,高度14厘米,钢瓶内壁涂覆了氟碳树脂涂层,淬火处理时先将钢瓶用叉车送到托架上,前后位置可沿角钢轨迹调整合适。从室温升至270℃需40分钟左右,恒温后采用微机系统自动控温,故控温精度为<±3℃。加热完毕,将后门打开,沿着角钢轨迹,将托架上的钢瓶推出后门落入淬火水槽中。经过本实用新型处理的大容量钢瓶,其内壁涂层塑化得以理想的实现。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特点1、容量大,能用叉车送入大批钢瓶等制件加热;2、升温迅速,从室温升至270℃只需40分钟左右;3、能耗省,温度达设定值后,维持散热所需热量只为10千瓦左右;4、在炉壳上设置了前后门,方便制件淬火;5、管状电热元件均为独立单元,便于维修更换。
权利要求1.一种由炉壳、电热元件测温件组成的远红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壳前后均带有炉门、电热元件系指管状电热辐照器,另外还设置了带有轨道的支撑架和用来承载处理件的滑动托架。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红外炉,其特征在于管状电热辐照器呈交错、重叠排列于炉内两侧。
3.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远红外炉,其特征在于管状电热辐照器最佳数目为18根,每支辐射器有六根平行管为最佳。
专利摘要一种远红外炉,系属于热处理设备领域,其主要特征是它由带有前后炉门的炉壳、管状电热辐射器、带有轨道的支撑架和用来承载处理件的滑动托架组成。它具有容量大、升温迅速、能耗省、便于淬火、便于维修等优点。
文档编号C21D9/08GK2068511SQ9021344
公开日1991年1月2日 申请日期1990年6月14日 优先权日1990年6月14日
发明者杨维琛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