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墨铸铁减烧损省合金球化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3756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球墨铸铁减烧损省合金球化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在原冲入法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特别是能节省稀土镁合金的消耗,(加入量可下降到0.9%)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改善球化过程的劳动条件,提高铸件质量等,有明显的效果。球墨铸铁减烧损省合金球化工艺是一种球化工艺方法,属球墨铸铁技术领域。
现有冲入法球化工艺,多数厂家都采用堤坝式球化包球化处理也有个别厂家采用凹坑式球化包球化处理的,不论采用那种球化包处理,都采用先取铁水1/2左右,待合金爆发完毕后,再取其余铁水,这样由于合金在爆发时没有足够高度铁水的压力和吸收,而造成爆发剧烈,没有被吸收的镁,浮到铁水表面燃烧,产生剧烈的镁光,尘毒,不但浪费稀土镁合金,恶化环境,又产生氧化镁,铸件易产生气孔,渣孔等。而多数厂家采用的堤坝式球化包其存着不为人们注意的缺点。堤坝把包底分成两半,形成两个凹坑,一个放合金,另一个起铁水缓冲的作用其结果是,由于镁比铁轻的多,在反应过程中虽然爆发剧烈,但它只能向上反应根水不可能向下反应。所以缓冲坑内的铁水根本就不可能完全球化,浇注至后期由于缓冲坑内不球化的铁水流出,参于到上面球化的铁水之中,当铁水含镁量不足以中和不球化铁水时,就会出现球化衰退,为了保证不出现球化衰退,就要加大保险系数,多消耗稀土镁合金。所以目前生产球墨铸铁的厂家的稀土镁合金的用量都在1.8%左右,有的超过2%。这样不但多消耗合金,还由于含镁量多而产生气孔,渣孔等,多种铸造缺陷。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理想的球化工艺,达到既能减少合金的消耗,又能提高球墨铸铁铸件的质量,改善球化过程的劳动环境,达到既降低成本又提高铸件质量改善劳动条件之目的。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通过技术手段提高稀土镁的吸收和提高参于球化的镁量,具体错施是1、球化包用凹坑式的坑的深度在260毫米——360毫米之间上面覆盖硅铁和铁屑(深度和用量的多少视球化包的大小和铁水温度而定)并适当捣实铁水要一次取足(不要担心爆发时铁水大量喷出包外)由于铁水取足合金爆发时,有足够高度的铁水来吸收,镁由包底串至铁水表面时,已基本被吸收完,再则由于铁水高度的提高,提高了铁水对合金的压力,而镁的沸点是随着压力的提高而相应提高,而镁沸点的提高又能相应的降低爆发力,所以球化反应是在平稳反滚的情况下进行的,由于铁水是一次取足,全部铁水在球化过程充份翻滚增加了稀土镁与石墨碳和其他杂质的接触机会,提高参于球化的镁量,和充份脱硫除气清除杂质,所以能从而达到低含金消耗,高球化级别之目的,并减少气孔渣孔,球化衰退,提高球墨铸铁铸件的质量。
本发明的工艺的优点1、球化过程中的稀土镁合金能从原有水平下降至0.9%,大大节约了稀土镁合金的用量,降低成本;2、方法简单,易于操作;3、减少了合金的烧损,充分脱硫,排气,清除杂质,铁水球化程度好,球化级别较高。
4、大幅度地减少铁水中的气孔,渣孔等铸造缺陷,减少铸件废品,提高产品质量。
本发明对原设备、原辅材料没有新的要求,不须增加设备,不须投资,在生产过程中适应性强,一般工厂(车间)均可实施,效果显著。
本发明的具体操作方案如下1、采用球化包凹坑式装置,凹坑的深度在260毫米至360毫米之间,深度视球化包大小和铁水温度而定。
2、凹坑面上覆盖硅铁和铁屑并适当捣实,覆盖物用量多少视铁水包大小和铁水温度而定。
3、铁水倒入铁水包要一次取满。
权利要求
1.一种球墨铸铁减烧损省合金球化工艺,采用凹坑式球化部,凹坑的深度在260毫米至360毫米之间,凹坑中合金上面要覆盖硅铁和铁屑,覆盖多少视出铁水的温度而定,然后铁水一次取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采用此工艺要调整铁水包凹坑的深度,调整深度范围为260毫米至360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采用此工艺要铁水倒入铁水包并一次取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凹坑中合金上面要覆盖一定量的硅铁和铁屑,并适当捣实。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减烧损省合金球化工艺的全过程,特别是铁水倒入铁水包要一次取满,提高了镁的吸收和参于球化的镁量,并基本消除镁光、尘毒、在球化过程全部铁水充分翻滚,增加了镁、稀土与石墨碳和其它杂质的接触机会,提高了参于球化的镁量,和充份脱硫除气,消除杂质,净化铁水,达到低合金消耗高球化级别之目的,并减少气孔、渣孔提高铸件质量。
文档编号C22C33/00GK1125264SQ9411153
公开日1996年6月26日 申请日期1994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1994年12月19日
发明者王希太 申请人:王希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