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硫酸制备吸收冷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4744阅读:5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亚硫酸制备吸收冷却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设备制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淀粉制造系统中亚硫酸制备过程中对二氧化硫吸收、冷却及对二氧化硫中杂质去除的新型设备,具体涉及一种亚硫酸制备吸收冷却器。
背景技术
生产淀粉时,前期一般用亚硫酸浸泡玉米,而制备亚硫酸的传统设备系统中使用的二氧化硫沉降、冷却和吸收往往是分离的两个单独系统,制酸效率较低,同时,该两个单独系统往往采用普通钢材制成,使得设备的腐蚀现象非常严重,使用周期较短,维修频繁,运行成本较高,漏气现象严重,设备利用率低下,对岗位环境污染影响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将二氧化硫的沉降、吸收和冷却集成于一体,制酸效率较高的亚硫酸制备吸收冷却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亚硫酸制备吸收冷却器,包括下部相通的气室和冷却吸收室,冷却吸收室顶部设置有多个喷淋装置,喷淋装置的喷头伸入冷却吸收室内。冷却吸收室通过气流通道与气室相通。气室顶部设置有进气口。冷却吸收室上部设置有排气口,冷却吸收室下部设置有酸液出口。本实用新型吸收冷却器采用相通的气室和冷却吸收室,将二氧化硫沉降和冷却吸收集成于一体,提高了制酸效率;使用方便、廉价、使用周期较长、运行成本低下。

附图I是本实用新型亚硫酸制备吸收冷却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本体,2.隔板,3.气室,4.进气口,5.喷淋装置,6.排气口,7.冷却吸收室,8.酸液出口,9.气流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亚硫酸制备吸收冷却器的结构,包括中空的本体1,本体I内竖直设置有隔板2,隔板2将本体I的内部分成气室3和冷却吸收室7两部分,隔板2下端面与本体I底面之间的距离为300 400mm,形成气流通道9,气室3通过气流通道9与冷却吸收室7相通。气室3顶部设置有进气口 4 ;冷却吸收室7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排气口 6和酸液出口 8,排气口 6位于酸液出口的上方;冷却吸收室7顶部设置有多个喷淋装置5,各喷淋装置5的喷头伸入冷却吸收室7内,各喷淋装置5分别与冷水供水系统相连接。本实用新型冷却吸收器采用耐高温、耐酸材料制成。将进气口 4硫磺燃烧炉连接,该硫磺燃烧炉中产生的二氧化硫通过进气口 4进入气室3,并从气室3的上部向下到达气流通道9,然后通过气流通道9进入冷却吸收室7,并从下往上运动;开启冷水供水系统,将冷水送入喷淋装置5,然后从喷头喷出,形成冷却水雾,给冷却水雾从上往下掉落,在此过程中冷水对二氧化硫气体直接进行冷却和吸收,形成亚硫酸,该亚硫酸流向本体I底部,并从酸液出口 8排出,未吸收完全的余气,再经排气口 6进入吸收塔吸收。本冷却吸收器的特点是将酸气除杂、冷却和吸收结合在一起,提高了设备的工作效率;先将水雾化后再吸收二氧化硫;与传统制酸设备结合使用,基本达到残留余气零排放的目标;在对二氧化硫冷却和去除杂质的过程中,利用冷却水对二氧化硫直接进行吸收,同时解决了冷却和酸气吸收两个问题,使大部分酸气在本冷却吸收器内就进行了吸收,残留部分酸气进入酸气吸收塔再次吸收后,基本能够达到二氧化硫余气零排放,硫磺利用效率提高了 10 12%,吨淀粉硫磺单耗由I. 45kg降低至I. 15kg,制酸速度由13m3/h提高到15m3/h ;改善了工作环境,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提高了设备运行效率,降低了运行成本。解决了传统设备制酸效率低下,维护费用较高,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该设备结构简单,制造费用低,在淀粉制酸工艺上是一个比较大的突破,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权利要求1.一种亚硫酸制备吸收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部相通的气室(3)和冷却吸收室(7),冷却吸收室(7)顶部设置有多个喷淋装置(5),喷淋装置(5)的喷头伸入冷却吸收室(7)内。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亚硫酸制备吸收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吸收室(7)通过气流通道(9)与气室(3)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亚硫酸制备吸收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室(3)顶部设置有进气口(4)。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亚硫酸制备吸收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吸收室(7)上部设置有排气口(6),冷却吸收室(7)下部设置有酸液出口(8)。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亚硫酸制备吸收冷却器,包括下部相通的气室和冷却吸收室,冷却吸收室顶部设置有多个喷淋装置,喷淋装置的喷头伸入冷却吸收室内。本吸收冷却器将二氧化硫沉降和冷却吸收集成于一体,提高了制酸效率;使用方便、廉价、使用周期较长、运行成本低下。
文档编号C01B17/54GK202366606SQ20112049231
公开日2012年8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日
发明者刘忠扣, 姚海云, 常小斌, 廖江, 张世轶, 张广, 李占全, 李永和, 白平 申请人:甘肃昆仑生化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