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气处理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不溶性硫磺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0201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尾气处理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不溶性硫磺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尾气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尾气处理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不溶性硫磺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不溶性硫磺生产时由于使用大量的二硫化碳(CS2),经过低温时的溶剂淬火、常温下的萃取和加热时的真空干燥回收CS2,还有CS2的自然挥发,需要将车间和生产设备所有可能存在CS2成分的气体集中进行尾气处理。尾气中除了大量空气外,其10%以下的少量组分中主要成分为CS2和CS2工艺过程处理时产生的CS2的衍生物,如h2s、so2等,二硫化碳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业上有着广泛的应用。由于二硫化碳是无色澄明液体,纯品有醚的气味,一般商品有秽臭。有强折光性,易流动,久置分解。沸点46.5°C。闪点-30°c。自燃点100°c,极易燃。二硫化碳蒸气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1% 5%,因此含二硫化碳尾气如果直接排入大气,会对环境造成极大污染,也会对人造成伤害和危险,同样也会造成资源浪费。授权公告号为CN201823443U,授权公告日为2011年5月11日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二硫化碳尾气吸收装置,采用一种密闭容器收集挥发的气体,回收套用,充分利用了二硫化碳的资源,但该措施仅适用于纯的二硫化碳气体,且只能在密闭条件使用,不适用于含有微量二硫化碳气体的空气等混合气体的处理。授权公告号为CN201308807Y,授权公告日为2009年9月16日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半焦法生产二硫化碳尾气中二硫化碳的回收装置,采用吸收塔,再生塔,循环冷凝回收系统处理二硫化碳,形成尾气的闭环回收,该装置也仅适用于大量二硫化碳尾气回收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对少量的含有二硫化碳的尾气进行回收处理的尾气处理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不溶性硫磺生产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尾气处理装置,包括:第一尾气冷凝装置,具有第一尾气进口,第一尾气冷凝装置的下部设置有第一冷凝液出口,内部设置有用于冷凝气体的冷凝件;第一吸收装置,具有与第一冷凝液出口连通的第一进口,第一吸收装置的上部与第一进口相间隔地设置有第一尾气出口,下部设置有第二冷凝液出口 ;以及第一收集装置,连通第二冷凝液出口,收集来自第二冷凝液出口排出的冷凝液。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吸收装置,第二吸收装置设置有第二尾气进口,第二吸收装置的下部设置有第三冷凝液出口,上部设置有第二尾气出口,其中,第二尾气进口连通第一尾气出口,第三冷凝液出口连通第一收集装置。进一步地,第二吸收装置包括水吸收塔,水吸收塔包括吸收段及与吸收段的下端相连的塔釜段,第二尾气出口设置在吸收段的上部,第二尾气进口设置在吸收段的下部,第三冷凝液出口设置在塔釜段的底部,尾气处理装置还包括水循环泵,水循环泵分别连通塔釜段和吸收段,用于将塔釜段内的水抽至吸收段。进一步地,还包括溶剂吸收装置,溶剂吸收装置的下部设置有与第二尾气出口连通的第三尾气进口,溶剂吸收装置的上部设置有第三尾气出口。进一步地,溶剂吸收装置的下部还设置有溶剂出口,溶剂吸收装置的内部设置有尾气吸收剂,尾气处理装置还包括:溶剂解吸装置,用于将尾气与尾气吸收剂分离,溶剂解吸装置的上部设置有第四尾气出口,下部设置有与溶剂出口连通的溶剂进口 ;第二尾气冷凝装置,第二尾气冷凝装置的第一端连通第四尾气出口 ;以及第二收集装置,与第二尾气冷凝装置的第二端连通,第二收集装置上还设置有第五尾气出口。进一步地,溶剂缓冲装置,与溶剂吸收装置的溶剂出口连通;溶剂输送泵,连通在溶剂缓冲装置与溶剂进口之间。进一步地,还包括溶剂冷凝器,溶剂冷凝器的第一端连通溶剂解吸装置的上部,用于冷凝来自溶剂解吸装置的气态的尾气吸收剂,溶剂冷凝器的第二端连通溶剂吸收装置的上部。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三尾气冷凝装置,第三尾气冷凝装置的第一端连通溶剂吸收装置的第三尾气出口,第三尾气冷凝装置的第二端与第二收集装置和/或溶剂吸收装置连通。进一步地,还包括碱吸收装置,碱吸收装置的内部设置有碱液,碱吸收装置设置有第四尾气进口,碱吸收装置的上部设置有第六尾气出口,第四尾气进口连通溶剂吸收装置的第三尾气出口和/或第二收集装置的第五尾气出口。进一步地,还包括碱液循环泵,设置在碱吸收装置的外部,并将碱吸收装置的下部与碱吸收装置的上部连通,用于将碱吸收装置下部的碱液引至碱吸收装置的上部。进一步地,还包括高空排放塔,高空排放塔,与第一尾气出口连通。进一步地,高空排放塔的下端连接有吸附塔,第一尾气出口与吸附塔连通。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不溶性硫磺生产系统,具有尾气排放口以及与尾气排放口连通的含CS2尾气的处理装置,该含CS2尾气的处理装置为上述的尾气处理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尾气处理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不溶性硫磺生产系统,将第一尾气冷凝装置与不溶性硫磺生产系统中的尾气排放口连通,并将第一尾气冷凝装置的第一冷凝液出口与第一吸收装置连通。本装置在应用过程中,经第一冷凝装置中冷凝了的液态的二硫化碳液体经第一吸收装置后逐渐下沉至第一吸收装置的下部,并沿第二冷凝液出口流入第一收集装置进行收集,未被冷凝的少量的包含了二硫化碳气体的尾气经第一吸收装置的第一尾气出口排出。本实用新型的尾气处理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不溶性硫磺生产系统能够在开放状态下对少量的含有二硫化碳的尾气进行回收处理。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0022]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尾气处理装置包括第一尾气冷凝装置1、第一吸收装置2以及第一收集装置,其中,第一尾气冷凝装置I具有第一尾气进口101,第一尾气冷凝装置I的下部设置有第一冷凝液出口 102,内部设置有用于冷凝气体的冷凝件;第一吸收装置2具有与第一冷凝液出口 102连通的第一进口 201,第一吸收装置2的上部与第一进口 201相间隔地设置有第一尾气出口 202,下部设置有第二冷凝液出口203,其中,第一吸收装置2内部优选地设置有水,第一吸收装置2可以为水吸收槽;第一收集装置连通第二冷凝液出口 203,收集来自第二冷凝液出口 203排出的冷凝液。本实施例的尾气处理装置在应用到不溶性硫磺生产系统中时,将第一尾气冷凝装置I与不溶性硫磺生产系统中的尾气排放口连通,并将第一尾气冷凝装置I的第一冷凝液出口 102与第一吸收装置2连通。采用这种结构,经第一尾气冷凝装置I中冷凝了的液态的二硫化碳液体经第一吸收装置2后逐渐下沉至第一吸收装置2的下部,并沿第二冷凝液出口 203流入第一收集装置进行收集,未被冷凝的少量的包含了二硫化碳气体的尾气经第一吸收装置2的第一尾气出口 202排出。本实施例的尾气处理装置能够在开放状态下对少量的含有二硫化碳的尾气进行回收处理,减少了二硫化碳气体排放入大气中的量,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尾气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二吸收装置3,第二吸收装置3内部优选地设置有水,第二吸收装置3设置有第二尾气进口 301,第二吸收装置3的下部设置有第三冷凝液出口 304,上部设置有第二尾气出口 303,其中,第二尾气进口301连通第一尾气出口 202,第三冷凝液出口 304连通第一收集装置。当本实施例的装置应用到含二硫化碳尾气的尾气处理过程时,经第一吸收装置2的第一尾气出口 202排出的未被冷凝的气体经第二尾气进口 301进入第二吸收装置对二硫化碳进行进一步地吸收冷凝,经冷凝后的二硫化碳下沉到第二吸收装置的底部,经第三冷凝液出口 304流出进入第一收集装置。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尾气处理装置中,第二吸收装置3包括水吸收塔,水吸收塔包括吸收段31及与吸收段31的下端相连的塔釜段32,第二尾气出口 303设置在吸收段31的上部,第二尾气进口 301设置在吸收段31的下部,第三冷凝液出口 304设置在塔釜段32的底部。尾气处理装置还包括水循环泵4,水循环泵4分别连通塔釜段32和吸收段31,用于将塔釜段32内的水抽至吸收段31。采用本实施例的尾气处理装置进行含二硫化碳尾气的处理时,含二硫化碳尾气进入第一尾气冷凝装置1,经过冷凝后到第一吸收装置2,冷凝后的二硫化碳逐步沉到水槽的下层,未冷凝的尾气进入到第二吸收装置3的吸收段31的下端,经水循环泵4将塔釜段32中上层的水在水吸收塔中循环吸收冷凝二硫化碳,吸收冷凝后的二硫化碳在水吸收塔中慢慢下沉到塔釜段32内的水的下层,回收到一定量后与第一吸收装置2中的冷凝后的二硫化碳汇集输送至第一收集装置。本实施例通过在水吸收塔的外部设置水循环泵4,并将水循环泵4将塔釜段32中的水抽引至吸收段31中,吸收冷凝了二硫化碳的水又下沉至塔釜段32的底部,如此,实现了水吸收塔内水的循环利用,提高了对二硫化碳的处理效率。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尾气处理装置还包括溶剂吸收装置5 (如溶剂吸收塔),溶剂吸收装置5的下部设置有与第二尾气出口 303连通的第三尾气进口 501,溶剂吸收装置5的上部设置有第三尾气出口 502。溶剂吸收装置5内设置有尾气吸收剂,优选地,该尾气吸收剂为二硫化碳的吸收液,优选地,吸收液为有机醇,醚,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白油,环烷油,芳香烃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液。更加优选地,溶剂吸收装置5内的吸收液为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白油,环烷油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液。更优选地,溶剂吸收装置5所用的吸收液为白油,环烷油等一种或两种混合液。采用本实施例的尾气处理装置,未被第二吸收装置3冷凝的含二硫化碳的尾气经第二尾气出口 303自第二吸收装置3排出,再经第三尾气进口 501进入溶剂吸收装置5内,在溶剂吸收装置5内至少一部分的二硫化碳被吸收液吸收,未被吸收液吸收的尾气经第三尾气出口 502排出溶剂吸收装置5,本实施例实现了对二硫化碳的进一步吸收处理,减少了排入大气中的二硫化碳气体的量,进一步地保护了环境。优选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尾气处理装置中,溶剂吸收装置5的下部还设置有溶剂出口 504,尾气处理装置还包括溶剂解吸装置8、第二尾气冷凝装置10和第二收集装置11。其中,溶剂解吸装置8用于将尾气与尾气吸收剂分离,溶剂解吸装置8的上部设置有第四尾气出口 801,下部设置有与溶剂出口 504连通的溶剂进口 802 ;第二尾气冷凝装置10的第一端连通第四尾气出口 801 ;第二收集装置11与第二尾气冷凝装置10的第二端连通,第二收集装置11上还设置有第五尾气出口 111。本实施例的尾气处理装置应用到含二硫化碳尾气的处理时,经溶剂吸收装置5的溶剂出口 504流出的吸收了二硫化碳的尾气吸收剂,经溶剂进口 802进入溶剂解吸装置8中进行解析,分离成为二硫化碳气体和尾气吸收剂气体,二硫化碳气体经第四尾气出口 801排出进入第二尾气冷凝装置10中进行冷凝,冷凝后的二硫化碳冷凝液进入第二收集装置11内进行收集,未经冷凝的尾气经第五尾气出口 111流入大气中。本实施例通过设置了溶剂解吸装置8,将经尾气吸收剂吸收的二硫化碳进行解析,再经冷凝后回收二硫化碳冷凝液,采用这种结构提高了二硫化碳和尾气吸收剂的重复利用率,进一步地减少了二硫化碳排入大气中的量,进一步地保护了环境。优选地,本实施例的尾气处理装置还包括溶剂缓冲装置6和溶剂输送泵7。其中,溶剂缓冲装置6与溶剂吸收装置5的溶剂出口 504连通;溶剂输送泵7连通在溶剂缓冲装置6与溶剂进口 802之间。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吸收了二硫化碳的尾气吸收剂经溶剂出口 504排出溶剂吸收装置5,流入溶剂缓冲装置6内,溶剂输送泵7将溶剂缓冲装置6内的吸收了二硫化碳的尾气吸收剂抽引至溶剂解吸装置8内,进行解析,采用这种结构为吸收了二硫化碳的尾气吸收剂进入溶剂解吸装置8的过程提供了方便。优选地,本实施例的尾气处理装置还包括溶剂冷凝器27,溶剂冷凝器27的一端连通溶剂解吸装置8的上部,用于冷凝来自溶剂解吸装置8的气态的尾气吸收剂,溶剂冷凝器27的另一端连通溶剂吸收装置5的上部。采用本实施例的装置进行含二硫化碳尾气的处理时,经溶剂解吸装置8解吸后的气态的尾气吸收剂进入溶剂冷凝器27内进行冷凝,经冷凝后的液态的尾气吸收剂重新回到溶剂吸收装置5内,进行重复利用,本实施例实现了尾气吸收剂的重复利用,减少成本,提闻了 ~■硫化碳的处理效率。优选地,本实施例的尾气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三尾气冷凝装置9,第三尾气冷凝装置9的一端连通溶剂吸收装置5的第三尾气出口 502,第三尾气冷凝装置9的另一端与第二收集装置11和/或溶剂吸收装置5连通。采用本实施例的结构,经第三尾气出口 502排出的尾气进入第三尾气冷凝装置9进行冷凝,经冷凝的二硫化碳冷凝液进入第二收集装置11进行收集,未经冷凝的尾气一部分经第二收集装置11的第五尾气出口 111流入大气中,另一部分经溶剂冷凝器后进入溶剂吸收装置进行进一步地吸收,采用本实施例的装置通过对二硫化碳尾气的冷凝作用和/或进一步地进行溶剂吸收,减少了二硫化碳向大气中的排放量,进一步地保护了环境。由于尾气中还掺杂有微量的H2S和其它的二硫化碳衍生物,如二氧化硫等。为了防止上述的尾气排入大气,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尾气处理装置还包括碱吸收装置12,碱吸收装置12的内部设置有碱液,碱吸收装置12设置有第四尾气进口 121,碱吸收装置12的上部设置有第六尾气出口 122,第四尾气进口 121连通溶剂吸收装置5的第三尾气出口 502和/或第二收集装置11的第五尾气出口 111。其中,碱可以是0.5-5%的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等。优选地,尾气处理装置还包括碱液循环泵13,碱液循环泵13设置在碱吸收装置12的外部,并将碱吸收装置12的下部与碱吸收装置12的上部连通,用于将碱吸收装置12下部的碱液引至碱吸收装置12的上部,以实现碱的重复利用。为了防止本实施例的尾气处理装置在应用到含有如二硫化碳等有毒气体的尾气处理过程时,有毒气体直接排放到人能够接触到的空间中,本实施例优选地还包括高空排放塔15,高空排放塔15,高空排放塔15直接或者间接地与第一尾气出口 202连通,以将尾气排入高空,减少对人体的危害。优选地,本实施 例的尾气处理装置中,在高空排放塔15的下端连接有吸附塔14,吸附塔14优选地为活性炭吸附塔,第一尾气出口 202直接或者间接地与吸附塔14连通。优选地,活性炭吸附塔所用的活性炭为煤质粒状碳或纤维状碳。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不溶性硫磺生产系统,具有尾气排放口以及与尾气排放口连通的含CS2尾气的处理装置,其中,该含CS2尾气的处理装置为上述的尾气处理装置。采用本实施例的不溶性硫磺生产系统对含CS2尾气进行处理时,能够有效地提高二硫化碳的回收率,在某一实施例中二硫化碳的回收率可达95%以上,节约了生产成本,消除了二硫化碳尾气排放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进一步地保护了环境。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其中,第一吸收装置2为水吸收槽,第二吸收装置3为水吸收塔,溶剂冷凝装置5为溶剂冷凝塔,溶剂解吸装置8为溶剂解吸塔,碱吸收装置12为碱吸收塔。不溶性硫磺生产时通过吸风系统和真空尾气系统等集中收集到的总的含二硫化碳尾气50m3/h,其中按体积含有CS2L 0%,含二硫化碳尾气通过管线16进入已经通好0_5°C冷冻水的第一尾气冷凝装置1,经过冷凝后到已经放置好容积量50%的(约IM3)水的容积为2M3的水吸收槽2,冷凝后的CS2逐步沉到水吸收槽的下层,进入底部管线28,未冷凝的尾气通过管线17到水吸收塔的吸收段31的下端,水吸收塔的塔高5m,塔径lm,塔釜段约高2m,预先将常温下地水注入水吸收塔中,保持水循环后水位在水循环泵4进口管线位以上10-30cm处,水循环泵4进口管位在塔釜段32的中间位置,经水循环泵4将塔釜段32中上层的水经循环水管线18在塔中循环吸收冷凝后的CS2,吸收冷凝后的CS2在水吸收塔中慢慢下沉到塔釜段32中的水的下层,进入底部管线29,回收到一定量后与水吸收槽中的CS2 —并通过二硫化碳冷凝液输送管线30输送到车间内的第一收集装置中;尾气经管线19到溶剂吸收塔的下端,溶剂吸收塔的塔高8m,塔径lm,在溶剂吸收塔中被常温下尾气吸收剂吸收,溶剂吸收塔中吸收CS2后的尾气吸收剂经容积为2m3的溶剂缓冲装置6,溶剂输送泵7,输送到溶剂解吸塔内,溶剂解吸塔的塔高8m,塔径lm,解吸温度控制在7(T80°C。经过解吸后的CS2通过第二尾气冷凝装置10到储存二硫化碳的容积为2m3第二收集装置11进行回收,而解吸后的尾气吸收剂经过溶剂冷凝器27冷却到常温后经管线20返回到溶剂吸收塔塔顶循环套用。经过吸收后的尾气经过第三尾气冷凝装置9冷凝后回收夹带的液态的尾气吸收剂经管线21经过溶剂冷凝器27与管线20合并后返回溶剂吸收塔的塔顶,尾气经过管线22与第二收集装置11的尾气管线23合并后经管线24到碱吸收塔塔身下端,碱吸收塔的塔高4m,塔径lm,塔中的吸收碱液浓度一般为0.5_5%,经过碱液循环输送泵13通过管线25实现碱吸收塔内循环常温吸收尾气,吸收后的尾气通过管线26到塔高为2m,塔径为Im的活性炭吸附塔的底端。经活性炭吸附后到塔高为25m,塔径为Im的高空排放塔15,而后达标排放。采用本实施例的装置,经过处理后的尾气,CS2的回收率可达98%,尾气符合国标排放要求。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尾气处理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不溶性硫磺生产系统,将第一尾气冷凝装置I与不溶性硫磺生产系统中的尾气排放口连通,并将第一尾气冷凝装置I的第一冷凝液出口 102与第一吸收装置2连通。采用这种结构,经第一尾气冷凝装置I中冷凝了的液态的二硫化碳液体经第一吸收装置2后逐渐下沉至第一吸收装置2的下部,并沿第二冷凝液出口 203流入第一收集装置进行收集,未被冷凝的少量的包含了二硫化碳气体的尾气经第一吸收装置2的第一尾气出口 202排出。本实用新型能够在开放状态下对少量的含有二硫化碳的尾气进行回收处理,减少了二硫化碳气体排放入大气中的量,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尾气冷凝装置(I),具有第一尾气进口( 101 ),所述第一尾气冷凝装置(I)的下部设置有第一冷凝液出口(102),内部设置有用于冷凝气体的冷凝件; 第一吸收装置(2),具有与所述第一冷凝液出口(102)连通的第一进口(201),所述第一吸收装置(2)的上部与所述第一进口(201)相间隔地设置有第一尾气出口(202),下部设置有第二冷凝液出口(203);以及 第一收集装置,连通所述第二冷凝液出口(203),收集来自所述第二冷凝液出口(203)排出的冷凝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吸收装置(3),所述第二吸收装置(3 )设置有第二尾气进口( 301),所述第二吸收装置(3 )的下部设置有第三冷凝液出口( 304 ),上部设置有第二尾气出口( 303 ),其中, 所述第二尾气进口(301)连通所述第一尾气出口(202),所述第三冷凝液出口(304)连通所述第一收集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吸收装置(3)包括水吸收塔,所述水吸收塔包括吸收段(31)及与所述吸收段(31)的下端相连的塔釜段(32),所述第二尾气出口(303)设置在所述吸收段(31)的上部,所述第二尾气进口(301)设置在所述吸收段(31)的下部,所述第三冷凝液出口(304)设置在所述塔釜段(32)的底部, 所述尾气处理装置还包括 水循环泵(4),所述水循环泵(4)分别连通所述塔釜段(32)和所述吸收段(31),用于将所述塔釜段(32)内的水抽至所述吸收段(31)。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溶剂吸收装置(5),所述溶剂吸收装置(5)的下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尾气出口(303)连通的第三尾气进口(501),所述溶剂吸收装置(5)的上部设置有第三尾气出口(50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吸收装置(5)的下部还设置有溶剂出口(504),所述溶剂吸收装置(5)的内部设置有尾气吸收剂,所述尾气处理装置还包括: 溶剂解吸装置(8),用于将所述尾气与所述尾气吸收剂分离,所述溶剂解吸装置(8)的上部设置有第四尾气出口(801),下部设置有与所述溶剂出口(504)连通的溶剂进口(802); 第二尾气冷凝装置(10),所述第二尾气冷凝装置(10)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四尾气出口 (801);以及 第二收集装置(11),与所述第二尾气冷凝装置(10)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二收集装置(11)上还设置有第五尾气出口(1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溶剂缓冲装置(6),与所述溶剂吸收装置(5)的所述溶剂出口(504)连通; 溶剂输送泵(7 ),连通在所述溶剂缓冲装置(6 )与所述溶剂进口( 802 )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溶剂冷凝器(27),所述溶剂冷凝器(27)的第一端连通所述溶剂解吸装置(8)的上部,用于冷凝来自所述溶剂解吸装置(8)的气态的所述尾气吸收剂,所述溶剂冷凝器(27)的第二端连通所述溶剂吸收装置(5)的上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尾气冷凝装置(9),所述第三尾气冷凝装置(9)的第一端连通所述溶剂吸收装置(5)的所述第三尾气出口(502),所述第三尾气冷凝装置(9)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收集装置(11)和/或所述溶剂吸收装置(5)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5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碱吸收装置(12),所述碱吸收装置(12)的内部设置有碱液,所述碱吸收装置(12)设置有第四尾气进口(121),所述碱吸收装置(12)的上部设置有第六尾气出口(122),所述第四尾气进口(121)连通所述溶剂吸收装置(5)的所述第三尾气出口( 502)和/或所述第二收集装置(11)的所述第五尾气出口(11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碱液循环泵(13),设置在所述碱吸收装置(12)的外部,并将所述碱吸收装置(12)的下部与所述碱吸收装置(12)的上部连通,用于将所述碱吸收装置(12)下部的所述碱液引至所述碱吸收装置(12)的上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高空排放塔(15),所述高空排放塔(15),与所述第一尾气出口(202)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空排放塔(15)的下端连接有吸附塔(14),所述第一尾气出口(202)与所述吸附塔(14)连通。
13.一种不溶性硫磺生产系统,具有尾气排放口以及与所述尾气排放口连通的含0&尾气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含CS2尾气的处理装置为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尾气处理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尾气处理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不溶性硫磺生产系统。其中,尾气处理装置包括第一尾气冷凝装置,具有第一尾气进口,第一尾气冷凝装置的下部设置有第一冷凝液出口,内部设置有用于冷凝气体的冷凝件;第一吸收装置,具有与第一冷凝液出口连通的第一进口,第一吸收装置的上部与第一进口相间隔地设置有第一尾气出口,下部设置有第二冷凝液出口;以及第一收集装置,连通第二冷凝液出口,收集来自第二冷凝液出口排出的冷凝液。本实用新型的尾气处理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不溶性硫磺生产系统能够在开放状态下对少量的含有二硫化碳的尾气进行回收处理。
文档编号C01B17/12GK202961942SQ20122065588
公开日2013年6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3日
发明者陈新民 申请人:江苏圣奥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