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撬装式液硫槽尾气净化氧化吸收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456098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撬装式液硫槽尾气净化氧化吸收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撬装式液硫槽尾气净化氧化吸收装置,属于工业含硫尾气处理【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两个塔体、储液箱和高压泵,储液箱焊接在塔体底端,两个塔体由中心隔板隔开,塔体的两端分别开有进气口和排气口,塔体内部的两端区域为缓冲区,塔体内部的中间区域为塔身,塔身通过舱室隔板被分割成舱室,舱室顶部安装有喷淋装料口,喷淋装料口与氧化吸收液喷淋支管连接,氧化吸收液喷淋支管与氧化吸收液喷淋总管连接;储液箱的两端分别开有反应后氧化吸收液排液口和再生后氧化吸收液排液口,再生后氧化吸收液排液口与高压泵连接,高压泵与氧化吸收液喷淋总管连接。该装置占地小、安装灵活方便、对液硫槽尾气处理效率高、硫磺回收率高而且质量好。
【专利说明】一种撬装式液硫槽尾气净化氧化吸收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工业含硫尾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撬装式液硫槽尾气净化氧化吸收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冶炼行业对原油炼制量的增加,炼油厂脱硫及硫回收装置的规模也逐步扩大,目前,大部分炼油厂采用的工艺为克劳斯脱硫工艺,克劳斯脱硫工艺成熟简单,其目的是使硫化氢不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然后二氧化硫再与硫化氢反应生成硫磺,但实际生产过程中空气与硫化氢的比例难以控制在恒定值,所以在克劳斯脱硫工艺中,液硫槽排气中含有部分二氧化硫、硫化氢、单质硫磺/八叠硫(蒸汽)和水蒸气,而目前液硫槽的尾气一般都是经过长距离的输送直接进入去焚烧炉焚烧,并且在燃料气和过量空气存在的情况下,高湿度含硫尾气在焚烧炉中经过高温的充分燃烧后,尾气中的硫化物全部都转化为二氧化硫,从而增加了尾气中二氧化硫的总量,加快了系统的腐蚀速率。我国于2012起开始实施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171-2012)明确规定新污染源排放的硫化氢浓度的限值不得高3mg/m3,要求硫磺回收装置的总硫回收率必须达到99.80%。而传统克劳斯工艺很难达到这个要求,液硫槽尾气的排放与弥散,会严重影响企业职工的健康和周边环境,同时也影响着企业清洁生产。
[0003]目前,处理液硫槽尾气的方法主要是利用吸收法,即利用氧化吸收液将液硫槽尾气中的硫氧化成硫单质,反应后的氧化吸收液在通过高温加热或者电化学等方法再生循环使用。吸收法的普遍使用,也产生了不同的吸收反应装置,常用的尾气吸收装置为直立式圆柱型吸收塔,液硫槽尾气从直立式圆柱型吸收塔的下部进入,氧化吸收液从直立式圆柱型吸收塔的上部喷淋,液硫槽尾气与氧化吸收液逆向接触反应,氧化吸收处理后的尾气从直立式圆柱型吸收塔的顶部排出,生成的单质硫随同反应后的氧化吸收液从直立式圆柱型吸收塔底部排出,经固液分离后将反应后的氧化吸收液输送至再生塔再生。直立式圆柱型吸收塔对液硫槽尾气的处理效率取决于气体在塔内的停留时间,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经常由于场地的限制而不能使用高度过高的吸收塔,所以这种直立式圆柱型吸收塔由于体积有限,使得液硫槽尾气在塔内的停留时间不足而导致的处理效率不高;此外,这种吸收塔结构过于简单未设置有反应后的氧化吸收液储槽,在实际生产中占地较多。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了一种占地小、安装灵活方便、对液硫槽尾气处理效率高、硫磺回收率高而且质量好的撬装式液硫槽尾气净化氧化吸收装置。
[0005]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撬装式液硫槽尾气净化氧化吸收装置,包括两个塔体、储液箱和高压泵,所述储液箱焊接在塔体底端,所述两个塔体由中心隔板隔开,所述塔体的两端分别开有进气口和排气口,所述塔体内部的两端区域为缓冲区,所述塔体内部的中间区域为塔身,所述塔身通过舱室隔板被分隔成舱室,所述舱室顶部安装有喷淋装料口,所述喷淋装料口通过法兰与氧化吸收液喷淋支管固定连接,氧化吸收液喷淋支管通过球阀与氧化吸收液喷淋总管连接,所述氧化吸收液喷淋支管一端伸入到所述塔体内;所述储液箱的两端分别开有反应后氧化吸收液排液口和再生后氧化吸收液排液口,所述储液箱通过隔板分隔成反应后氧化吸收液储液室和再生后氧化吸收液储液室,所述再生后氧化吸收液排液口与高压泵连接,所述高压泵与所述氧化吸收液喷淋总管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两个塔体的底部焊接有引流斜板,所述引流斜板的下端靠近进气口一端与所述中心隔板之间安装有水平隔板,所述引流斜板的下端开有引流凹槽,所述引流凹槽的下部开有引流口,所述引流口与所述隔板焊接。
[0008]优选地,所述引流斜板向下倾斜,所述引流斜板与垂直面的角度为60°?80°,所述引流斜板的下端与所述中心隔板的水平距离为单个所述塔身宽度的1/10?1/5 ;所述水平隔板的长度与所述中心隔板的下底长度相同;所述引流凹槽呈横置的直角梯形,所述引流凹槽的两个直角边分别与两块所述引流斜板的下端焊接,所述引流凹槽的斜面与所述中心隔板斜边焊接,所述引流凹槽斜面的长度与所述中心隔板斜边的长度相同,所述引流凹槽斜面的倾斜角度与所述中心隔板斜边的倾斜角度相同,所述引流口的高度为所述引流凹槽下底长度的1/5?2/5。
[0009]进一步地,所述高压泵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安装有阀门开关,所述高压泵与所述氧化吸收液喷淋总管之间安装有液体流量计。
[0010]优选地,所述塔体的长宽高比例为2?2.4:1:1 ;所述中心隔板的上部为长方形,下部为直角梯形,所述长方形长度与所述塔身长度相同,所述长方形宽度为所述塔体高度的1.5?1.7倍,所述直角梯形的上底与所述长方形的长度相同,所述直角梯形的下底长度为所述塔身长度的1/8?1/6,所述直角梯形斜边与水平面的角度为10°?15°,所述直角梯形的直角边靠近所述进气口一端。
[0011]进一步地,所述塔身由五块舱室隔板垂直平均分隔成四个舱室,所述每个舱室顶部设置有两个喷淋装料口,所述喷淋装料口的形状为圆形,所述每个舱室的中心线垂直穿过该舱室对应的两个喷淋装料口间圆心连线的中点,所述氧化吸收液喷淋支管伸入塔体内部的一端安装有喷头,喷头伸入所述塔体内的长度为所述塔身高度的1/20?1/10。
[0012]进一步地,所述四个舱室,以进气口向排气口的方向计数,依次为第一舱室、第二舱室、第三舱室和第四舱室;
[0013]所述第一舱室左隔板靠近进气口,并由所述塔体顶部向所述塔体内部垂直延伸,所述第一舱室左隔板高度为所述塔体高度的3/5?5/6,所述第一舱室右隔板由所述引流斜板向所述塔体内部垂直延伸,所述第一舱室右隔板的顶部到所述塔体顶部的距离为所述塔体高度的1/5?2/5,所述第一舱室右隔板的底部安装一块垂直伸入到所述引流凹槽内的正方形小挡板,所述小挡板的长度与所述引流斜板下端到所述中心隔板水平距离相同,所述第一舱室左右隔板之间焊接有第一镂空隔板,所述第一镂空隔板在所述第一舱室左隔板的底端,所述第一镂空隔板上放置有填料,所述填料高度低于所述第一舱室右隔板的顶端3?5cm,所述塔体的外部与所述第一舱室对应的侧壁上设置有圆形第一填料卸料口,所述第一填料卸料口高度在所述第一镂空隔板以上3?5cm,所述第一填料卸料口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舱室的中心线垂直相交;
[0014]所述第二舱室左隔板为所述第一舱室右隔板,所述第二舱室右隔板由所述塔体顶部向所述塔体内部垂直延伸,所述第二舱室右隔板高度为塔体高度的3/5?4/5,所述第二舱室左右隔板之间焊接有第二镂空隔板,所述第二镂空隔板在所述第二舱室右隔板的底端,所述第二镂空隔板上放置有填料,所述填料高度低于所述第一舱室右隔板的顶端3?5cm,所述塔体的外部与所述第二舱室对应的侧壁上开有圆形第二填料卸料口,所述第二填料卸料口高度在所述第二镂空隔板以上3?5cm,所述第二填料卸料口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舱室的中心线垂直相交,所述塔体侧壁上位于所述第一舱室右隔板以上2?4cm处安装有第一视镜,所述第一视镜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舱室右隔板中心线垂直相交;
[0015]所述第三舱室的左隔板为所述第二舱室右隔板,所述第三舱室右隔板由所述引流斜板向所述塔体内部垂直延伸,所述第三舱室右隔板与所述第一舱室的右隔板尺寸一样,所述第三舱室左右隔板之间焊接有第三镂空隔板,所述第三镂空隔板位于所述第二舱室右隔板底端,所述第三镂空隔板上放置有填料,所述填料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三舱室右隔板顶端3?5cm,所述塔体的外部与所述第三舱室对应的侧壁上开有圆形第三填料卸料口,所述第三填料卸料口高度在所述第三镂空隔板以上3?5cm,所述第三填料卸料口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三舱室的中心线垂直相交;
[0016]所述第四舱室左隔板为所述第三舱室右隔板,所述第四舱室右隔板由所述塔体顶部向所述塔体内部垂直延伸,所述第四舱室右隔板与所述第一舱室左隔板尺寸一样,所述第四舱室左右隔板之间焊接有第四镂空隔板,所述第四镂空隔板位于所述第四舱室右隔板底端,所述第四镂空隔板上放置有填料,所述填料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三舱室右隔板顶端3?5cm,所述塔体的外部与所述第四舱室对应的侧壁上开有圆形第四填料卸料口,所述第四填料卸料口高度在所述第四镂空隔板以上3?5cm,所述第四填料卸料口的中心线与所述第四舱室的中心线垂直相交,在所述塔体侧壁上位于所述第三舱室右隔板以上2?4cm处安装有第二视镜,所述第二视镜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三舱室的右隔板的中心线垂直相交。
[0017]优选地,所述第一镂空隔板、第二镂空隔板、第三镂空隔板和第四镂空隔板上均匀排布圆孔,所述圆孔直径为2?4cm,所述圆孔的圆心之间距离为4?6cm ;所述填料为拉西环,所述拉西环直径为4?6cm,所述拉西环的排列方式为乱堆。
[0018]进一步地,所述储液箱为长方体,所述储液箱的长度与所述塔身的长度相同,所述储液箱的宽度为两个所述塔身宽度的和,所述储液箱的高度为其长度的2/5?3/5 ;所述反应后氧化吸收液储液室靠近进气口端,所述再生后氧化吸收液储液室靠近排气口端,所述反应后氧化吸收液储液室的内壁上安装有加热装置,所述反应后氧化吸收液储液室下部开有第一排空口,所述再生后氧化吸收液储液室下部开有第二排空口,所述再生后氧化吸收液储液室靠近所述排气口一端的侧壁上开有再生后氧化吸收液进液口 ;所述反应后氧化吸收液排液口与所述进气口在一端,所述再生后氧化吸收液排液口与所述排气口在一端。
[0019]优选地,所述隔板为U型隔板,所述U型隔板的U型口与所述引流凹槽的下底焊接。
[0020]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0021](I)本装置采用卧式四舱室吸收塔,极大的增加了液硫槽尾气在吸收塔内的停留时间,提高了吸收效率,生成的单质硫纯度高,质量好。
[0022](2)本装置采用双卧式吸收塔体结构,可交替使用,维护和检修方便。
[0023](3)本装置所涉及的储液箱被分隔为反应后氧化吸收液储液室和再生后氧化吸收液储液室,实现了一体化,节省了空间。
[0024](4)本装置采用卧式吸收,减少了装置整体高度,同时简单易操作,通过开关阀门即可达到液硫槽尾气的净化、硫磺的回收的目的。因此本发明具有一种实地占地小、安装灵活方便、对液硫槽尾气处理效率高、硫磺回收率高而且质量好的优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撬装式液硫槽尾气净化氧化吸收装置的剖视图;
[0026]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撬装式液硫槽尾气净化氧化吸收装置的主视图;
[0027]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撬装式液硫槽尾气净化氧化吸收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9]实施例1
[0030]参照图1至图3,一种撬装式液硫槽尾气净化氧化吸收装置,包括两个塔体34、储液箱27和高压泵16。储液箱27焊接在塔体34底端。两个塔体34由中心隔板30隔开,塔体34的两端分别开有进气口 I和排气口 12。塔体34内部的两端区域为缓冲区2,塔体34内部的中间区域为塔身10。塔体34的长宽高比例为2:1:1。中心隔板30的上部为长方形,下部为直角梯形,长方形长度与塔身10长度相同,长方形宽度为塔体34高度的1.7倍,直角梯形的上底与长方形的长度相同,直角梯形的下底长度为塔身10长度的1/7,直角梯形斜边与水平面的角度为10°,直角梯形的直角边靠近进气口 I 一端。塔身10通过五块舱室隔板被分隔成四个舱室,每个舱室顶部设置有两个喷淋装料口 7,喷淋装料口 7的形状为圆形,每个舱室的中心线垂直穿过该舱室对应的两个喷淋装料口 7间圆心连线的中点。喷淋装料口 7通过法兰与氧化吸收液喷淋支管4固定连接,氧化吸收液喷淋支管4通过球阀6与氧化吸收液喷淋总管5连接,氧化吸收液喷淋支管4伸入到塔体34内一端安装有喷头9,喷头9伸入塔体34内的长度为塔身10高度的1/10。储液箱27为长方体,储液箱27的长度与塔身10的长度相同,储液箱27的宽度为两个塔身10宽度的和,储液箱27的高度为其长度的2/5。储液箱27的两端分别开有反应后氧化吸收液排液口 26和再生后氧化吸收液排液口 17。储液箱27通过U型隔板22分隔成反应后氧化吸收液储液室24和再生后氧化吸收液储液室19,所述反应后氧化吸收液储液室24靠近进气口 I端,再生后氧化吸收液储液室19靠近排气口 12端。反应后氧化吸收液储液室24的内壁上安装有加热装置25,反应后氧化吸收液储液室24下部开有第一排空口 23,再生后氧化吸收液储液室19下部开有第二排空口 21,再生后氧化吸收液储液室19靠近排气口 12 —端的侧壁上开有再生后氧化吸收液进液口 18。反应后氧化吸收液排液口 26与进气口 I在一端,再生后氧化吸收液排液口 17与排气口 12在一端。再生后氧化吸收液排液口 17与高压泵16连接,高压泵16与氧化吸收液喷淋总管5连接。高压泵16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安装有阀门开关15,高压泵16与氧化吸收液喷淋总管5之间安装有液体流量计14。两个塔体34的底部焊接有引流斜板33,引流斜板33向下倾斜,引流斜板33与垂直面的角度为70°,引流斜板33的下端与中心隔板30的水平距离为单个塔身10宽度的1/5。引流斜板33的下端靠近进气口 I 一端与中心隔板30之间安装有水平隔板28,水平隔板28的长度与中心隔板30的下底长度相同。引流斜板33的下端开有引流凹槽31,引流凹槽31呈横置的直角梯形,引流凹槽31的两个直角边分别与两块引流斜板33的下端焊接,引流凹槽31的斜面与中心隔板30斜边焊接,引流凹槽31斜面的长度与中心隔板30斜边的长度相同,引流凹槽31斜面的倾斜角度与中心隔板30斜边的倾斜角度相同。引流凹槽31的下底与U型隔板22的U型口焊接。引流凹槽31的下部开有引流口 32,引流口 32的高度为引流凹槽31下底长度的1/5。
[0031]塔身10由五块舱室隔板垂直平均分隔成四个舱室,四个舱室以进气口 I向排气口12的方向计数,依次为第一舱室35、第二舱室36、第三舱室37和第四舱室38。第一舱室左隔板3靠近进气口 1,并由塔体34顶部向塔体34内部垂直延伸,第一舱室左隔板3高度为塔体34高度的5/6,第一舱室右隔板39由引流斜板33向塔体34内部垂直延伸,第一舱室右隔板39的顶部到塔体34顶部的距离为塔体34高度的2/5。第一舱室右隔板39的底部安装一块垂直伸入到引流凹槽31内的正方形小挡板20,小挡板20的长度与引流斜板33下端到中心隔板30水平距离相同。第一舱室左右隔板之间焊接有第一镂空隔板29,第一镂空隔板29在第一舱室左隔板3的底端。第一镂空隔板29上放置有填料11,填料11高度低于第一舱室右隔板39的顶端4cm。塔体34的外部与第一舱室35对应的侧壁上设置有圆形第一填料卸料口 13,第一填料卸料口 13高度在第一镂空隔板29以上3cm,第一填料卸料口13的中心线与第一舱室35的中心线垂直相交;
[0032]第二舱室左隔板为第一舱室右隔板39,第二舱室右隔板40由塔体34顶部向塔体34内部垂直延伸,所述第二舱室右隔板40高度为塔体34高度的4/5。所述第二舱室左右隔板之间焊接有第二镂空隔板41,第二镂空隔板41在第二舱室右隔板40的底端。第二镂空隔板41上放置有填料11,填料11高度低于第一舱室右隔板39的顶端4cm。塔体34的外部与第二舱室36对应的侧壁上开有圆形第二填料卸料口 42,第二填料卸料口 42高度在第二镂空隔板41以上3cm,第二填料卸料口 42的中心线与第二舱室36的中心线垂直相交。塔体34侧壁上位于第一舱室右隔板39以上3cm处安装有第一视镜49,第一视镜49的中心线与第一舱室右隔板39中心线垂直相交;
[0033]第三舱室左隔板为第二舱室右隔板40,第三舱室右隔板43由引流斜板33向塔体34内部垂直延伸,第三舱室右隔板43与第一舱室右隔板39尺寸一样。第三舱室的左右隔板之间焊接有第三镂空隔板44,第三镂空隔板44位于第二舱室右隔板40底端。第三镂空隔板44上放置有填料11,填料11的高度低于第三舱室右隔板43顶端4cm。塔体34的外部与第三舱室37对应的侧壁上开有圆形第三填料卸料口 45,第三填料卸料口 45高度在所述第三镂空隔板44以上3cm,第三填料卸料口 45的中心线与第三舱37室的中心线垂直相交;
[0034]第四舱室左隔板为第三舱室右隔板43,第四舱室右隔板46由塔体34顶部向塔体34内部延伸,第四舱室右隔板46与第一舱室左隔板3尺寸一样。第四舱室左右隔板之间焊接有第四镂空隔板47,第四镂空隔板47位于第四舱室右隔板46底端。第四镂空隔板47上放置有填料11,填料11的高度低于第三舱室右隔板43顶端4cm。塔体43的外部与第四舱室38对应的侧壁上开有圆形第四填料卸料口 48,第四填料卸料口 48高度在所述第四镂空隔板47以上3cm,第四填料卸料口 48的中心线与第四舱室38的中心线垂直相交。在塔体34侧壁上位于所述第三舱室右隔板43以上3cm处安装有第二视镜8,第二视镜8的中心线与第三舱室右隔板43的中心线垂直相交。
[0035]第一镂空隔板29、第二镂空隔板41、第三镂空隔板44和第四镂空隔板47上均匀排布圆孔,圆孔直径为4cm,圆孔的圆心之间距离为6cm ;填料11为拉西环,拉西环直径为5cm,拉西环的排列方式为乱堆。
[0036]本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0037]液硫槽尾气从进气口 I经气体缓冲区2进入塔体34后,依次经过四个舱室,并与塔体34顶部喷淋的氧化吸收液逆向接触,氧化吸收液与液硫槽尾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单质硫与反应后的氧化吸收液经引流凹槽31流入反应后氧化吸收液储液室24,再经反应后的氧化吸收液排液口 26排出再生,再生后的氧化吸收液经再生后氧化吸收液进液口 18进入再生后氧化吸收液储液室19,最后用高压泵16将再生后的氧化吸收液泵入氧化吸收液喷淋总管5,喷入塔体34内循环使用;反应后的液硫槽尾气从排气口 12排出;反应后氧化吸收液储液室24内的单质硫定期排出。
[0038]实施例2
[0039]一种撬装式液硫槽尾气净化氧化吸收装置,包括两个塔体34、储液箱27和高压泵
16。储液箱27焊接在塔体34底端。两个塔体34由中心隔板30隔开,塔体34的两端分别开有进气口 I和排气口 12。塔体34内部的两端区域为缓冲区2,塔体34内部的中间区域为塔身10。塔体34的长宽高比例为2.4:1:1。中心隔板30的上部为长方形,下部为直角梯形,长方形长度与塔身10长度相同,长方形宽度为塔体34高度的1.5倍,直角梯形的上底与长方形的长度相同,直角梯形的下底长度为塔身10长度的1/8,直角梯形斜边与水平面的角度为13°,直角梯形的直角边靠近进气口 I 一端。塔身10通过五块舱室隔板被分隔成四个舱室,每个舱室顶部设置有两个喷淋装料口 7,喷淋装料口 7的形状为圆形,每个舱室的中心线垂直穿过该舱室对应的两个喷淋装料口 7间圆心连线的中点。喷淋装料口 7通过法兰与氧化吸收液喷淋支管4固定连接,氧化吸收液喷淋支管4通过球阀6与氧化吸收液喷淋总管5连接,氧化吸收液喷淋支管4伸入到塔体34内一端安装有喷头9,喷头9伸入塔体34内的长度为塔身10高度的1/20。储液箱27为长方体,储液箱27的长度与塔身10的长度相同,储液箱27的宽度为两个塔身10宽度的和,储液箱27的高度为其长度的3/5ο储液箱27的两端分别开有反应后氧化吸收液排液口 26和再生后氧化吸收液排液口
17。储液箱27通过U型隔板22分隔成反应后氧化吸收液储液室24和再生后氧化吸收液储液室19,所述反应后氧化吸收液储液室24靠近进气口 I端,再生后氧化吸收液储液室19靠近排气口 12端。反应后氧化吸收液储液室24的内壁上安装有加热装置25,反应后氧化吸收液储液室24下部开有第一排空口 23,再生后氧化吸收液储液室19下部开有第二排空口 21,再生后氧化吸收液储液室19靠近排气口 12—端的侧壁上开有再生后氧化吸收液进液口 18。氧化吸收液排液口 26与进气口 I在一端,再生后氧化吸收液排液口 17与排气口12在一端。再生后氧化吸收液排液口 17与高压泵16连接,高压泵16与氧化吸收液喷淋总管5连接。高压泵16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安装有阀门开关15,高压泵16与氧化吸收液喷淋总管5之间安装有液体流量计14。两个塔体34的底部焊接有引流斜板33,引流斜板33向下倾斜,引流斜板33与垂直面的角度为80°,引流斜板33的下端与中心隔板30的水平距离为单个塔身10宽度的1/6。引流斜板33的下端靠近进气口 I 一端与中心隔板30之间安装有水平隔板28,水平隔板28的长度与中心隔板30的下底长度相同。引流斜板33的下端开有引流凹槽31,引流凹槽31呈横置的直角梯形,引流凹槽31的两个直角边分别与两块引流斜板33的下端焊接,引流凹槽31的斜面与中心隔板30斜边焊接,引流凹槽31斜面的长度与中心隔板30斜边的长度相同,引流凹槽31斜面的倾斜角度与中心隔板30斜边的倾斜角度相同。引流凹槽31的下底与U型隔板22的U型口焊接。引流凹槽31的下部开有引流口 32,引流口 32的高度为引流凹槽31下底长度的2/5。
[0040]塔身10由五块舱室隔板垂直平均分隔成四个舱室,四个舱室以进气口 I向排气口12的方向计数,依次为第一舱室35、第二舱室36、第三舱室37和第四舱室38。第一舱室左隔板3靠近进气口 1,并由塔体34顶部向塔体34内部垂直延伸,第一舱室左隔板3高度为塔体34高度的3/5,第一舱室右隔板39由引流斜板33向塔体34内部垂直延伸,第一舱室右隔板39的顶部到塔体34顶部的距离为塔体34高度的1/5。第一舱室右隔板39的底部安装一块垂直伸入到引流凹槽31内的正方形小挡板20,小挡板20的长度与引流斜板33下端到中心隔板30水平距离相同。第一舱室左右隔板之间焊接有第一镂空隔板29,第一镂空隔板29在第一舱室左隔板3的底端。第一镂空隔板29上放置有填料11,填料11高度低于第一舱室右隔板39的顶端3cm。塔体34的外部与第一舱室35对应的侧壁上设置有圆形第一填料卸料口 13,第一填料卸料口 13高度在第一镂空隔板29以上5cm,第一填料卸料口13的中心线与第一舱室35的中心线垂直相交;
[0041]第二舱室左隔板为第一舱室右隔板39,第二舱室右隔板40由塔体34顶部向塔体34内部垂直延伸,所述第二舱室右隔板40高度为塔体34高度的3/5。所述第二舱室左右隔板之间焊接有第二镂空隔板41,第二镂空隔板41在第二舱室右隔板40的底端。第二镂空隔板41上放置有填料11,填料11高度低于第一舱室右隔板39的顶端3cm。塔体34的外部与第二舱室36对应的侧壁上开有圆形第二填料卸料口 42,第二填料卸料口 42高度在第二镂空隔板41以上5cm,第二填料卸料口 42的中心线与第二舱室36的中心线垂直相交。塔体34侧壁上位于第一舱室右隔板39以上4cm处安装有第一视镜49,第一视镜49的中心线与第一舱室右隔板39中心线垂直相交;
[0042]第三舱室左隔板为第二舱室右隔板40,第三舱室右隔板43由引流斜板33向塔体34内部垂直延伸,第三舱室右隔板43与第一舱室右隔板39尺寸一样。第三舱室的左右隔板之间焊接有第三镂空隔板44,第三镂空隔板44位于第二舱室右隔板40底端。第三镂空隔板44上放置有填料11,填料11的高度低于第三舱室右隔板3顶端4cm。塔体34的外部与第三舱室37对应的侧壁上开有圆形第三填料卸料口 45,第三填料卸料口 45高度在所述第三镂空隔板44以上5cm,第三填料卸料口 45的中心线与第三舱37室的中心线垂直相交;
[0043]第四舱室左隔板为第三舱室右隔板43,第四舱室右隔板46由塔体34顶部向塔体34内部延伸,第四舱室右隔板46与第一舱室左隔板3尺寸一样。第四舱室左右隔板之间焊接有第四镂空隔板47,第四镂空隔板47位于第四舱室右隔板46底端。第四镂空隔板47上放置有填料11,填料11的高度低于第三舱室右隔板43顶端3cm。塔体43的外部与第四舱室38对应的侧壁上开有圆形第四填料卸料口 48,第四填料卸料口 48高度在所述第四镂空隔板47以上5cm,第四填料卸料口 48的中心线与第四舱室38的中心线垂直相交。在塔体34侧壁上位于所述第三舱室右隔板43以上4cm处安装有第二视镜8,第二视镜8的中心线与第三舱室右隔板43的中心线垂直相交。
[0044]第一镂空隔板29、第二镂空隔板41、第三镂空隔板44和第四镂空隔板47上均匀排布圆孔,圆孔直径为4cm,圆孔的圆心之间距离为6cm ;填料11为拉西环,拉西环直径为5cm,拉西环的排列方式为乱堆。
[0045]本装置采用卧式四舱室吸收塔,极大的增加了液硫槽尾气在吸收塔内的停留时间,提高了吸收效率,生成的单质硫纯度高,质量好。本装置采用双卧式吸收塔体结构,可交替使用,维护和检修方便。本装置所涉及的储液箱被分隔为反应后氧化吸收液储液室和再生后氧化吸收液储液室,实现了一体化,节省了空间。本装置采用卧式吸收,减少了装置整体高度,同时简单易操作,通过开关阀门即可达到液硫槽尾气的净化、硫磺的回收的目的。因此本发明具有一种实地占地小、安装灵活方便、对液硫槽尾气处理效率高、硫磺回收率高而且质量好的优点。
[0046]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
1.一种撬装式液硫槽尾气净化氧化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塔体、储液箱和高压泵,所述储液箱焊接在塔体底端,所述两个塔体由中心隔板隔开,所述塔体的两端分别开有进气口和排气口,所述塔体内部的两端区域为缓冲区,所述塔体内部的中间区域为塔身,所述塔身通过舱室隔板被分隔成舱室,所述舱室顶部安装有喷淋装料口,所述喷淋装料口通过法兰与氧化吸收液喷淋支管固定连接,氧化吸收液喷淋支管通过球阀与氧化吸收液喷淋总管连接,所述氧化吸收液喷淋支管一端伸入到所述塔体内;所述储液箱的两端分别开有反应后氧化吸收液排液口和再生后氧化吸收液排液口,所述储液箱通过隔板分隔成反应后氧化吸收液储液室和再生后氧化吸收液储液室,所述再生后氧化吸收液排液口与高压泵连接,所述高压泵与所述氧化吸收液喷淋总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撬装式液硫槽尾气净化氧化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塔体的底部焊接有引流斜板,所述引流斜板的下端靠近进气口一端与所述中心隔板之间安装有水平隔板,所述引流斜板的下端开有引流凹槽,所述引流凹槽的下部开有引流口,所述引流口与所述隔板焊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撬装式液硫槽尾气净化氧化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斜板向下倾斜,所述引流斜板与垂直面的角度为60°?80°,所述引流斜板的下端与所述中心隔板的水平距离为单个所述塔身宽度的1/10?1/5 ;所述水平隔板的长度与所述中心隔板的下底长度相同;所述引流凹槽呈横置的直角梯形,所述引流凹槽的两个直角边分别与两块所述引流斜板的下端焊接,所述引流凹槽的斜面与所述中心隔板斜边焊接,所述引流凹槽斜面的长度与所述中心隔板斜边的长度相同,所述引流凹槽斜面的倾斜角度与所述中心隔板斜边的倾斜角度相同,所述引流口的高度为所述引流凹槽下底长度的1/5?2/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撬装式液硫槽尾气净化氧化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泵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安装有阀门开关,所述高压泵与所述氧化吸收液喷淋总管之间安装有液体流量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撬装式液硫槽尾气净化氧化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的长宽高比例为2?2.4:1:1 ;所述中心隔板的上部为长方形,下部为直角梯形,所述长方形长度与所述塔身长度相同,所述长方形宽度为所述塔体高度的1.5?1.7倍,所述直角梯形的上底与所述长方形的长度相同,所述直角梯形的下底长度为所述塔身长度的1/8?1/6,所述直角梯形斜边与水平面的角度为10°?15°,所述直角梯形的直角边靠近所述进气口 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撬装式液硫槽尾气净化氧化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塔身由五块舱室隔板垂直平均分隔成四个舱室,所述每个舱室顶部设置有两个喷淋装料口,所述喷淋装料口的形状为圆形,所述每个舱室的中心线垂直穿过该舱室对应的两个喷淋装料口间圆心连线的中点,所述氧化吸收液喷淋支管伸入塔体内部的一端安装有喷头,喷头伸入所述塔体内的长度为所述塔身高度的1/20?1/1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撬装式液硫槽尾气净化氧化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四个舱室,以进气口向排气口的方向计数,依次为第一舱室、第二舱室、第三舱室和第四舱室; 所述第一舱室左隔板靠近进气口,并由所述塔体顶部向所述塔体内部垂直延伸,所述第一舱室左隔板高度为所述塔体高度的3/5?5/6,所述第一舱室右隔板由所述引流斜板向所述塔体内部垂直延伸,所述第一舱室右隔板的顶部到所述塔体顶部的距离为所述塔体高度的1/5?2/5,所述第一舱室右隔板的底部安装一块垂直伸入到所述引流凹槽内的正方形小挡板,所述小挡板的长度与所述引流斜板下端到所述中心隔板水平距离相同,所述第一舱室左右隔板之间焊接有第一镂空隔板,所述第一镂空隔板在所述第一舱室左隔板的底端,所述第一镂空隔板上放置有填料,所述填料高度低于所述第一舱室右隔板的顶端3?5cm,所述塔体的外部与所述第一舱室对应的侧壁上设置有圆形第一填料卸料口,所述第一填料卸料口高度在所述第一镂空隔板以上3?5cm,所述第一填料卸料口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舱室的中心线垂直相交; 所述第二舱室左隔板为所述第一舱室右隔板,所述第二舱室右隔板由所述塔体顶部向所述塔体内部垂直延伸,所述第二舱室右隔板高度为塔体高度的3/5?4/5,所述第二舱室左右隔板之间焊接有第二镂空隔板,所述第二镂空隔板在所述第二舱室右隔板的底端,所述第二镂空隔板上放置有填料,所述填料高度低于所述第一舱室右隔板的顶端3?5cm,所述塔体的外部与所述第二舱室对应的侧壁上开有圆形第二填料卸料口,所述第二填料卸料口高度在所述第二镂空隔板以上3?5cm,所述第二填料卸料口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舱室的中心线垂直相交,所述塔体侧壁上位于所述第一舱室右隔板以上2?4cm处安装有第一视镜,所述第一视镜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舱室右隔板中心线垂直相交; 所述第三舱室的左隔板为所述第二舱室右隔板,所述第三舱室右隔板由所述引流斜板向所述塔体内部垂直延伸,所述第三舱室右隔板与所述第一舱室的右隔板尺寸一样,所述第三舱室左右隔板之间焊接有第三镂空隔板,所述第三镂空隔板位于所述第二舱室右隔板底端,所述第三镂空隔板上放置有填料,所述填料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三舱室右隔板顶端3?5cm,所述塔体的外部与所述第三舱室对应的侧壁上开有圆形第三填料卸料口,所述第三填料卸料口高度在所述第三镂空隔板以上3?5cm,所述第三填料卸料口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三舱室的中心线垂直相交; 所述第四舱室左隔板为所述第三舱室右隔板,所述第四舱室右隔板由所述塔体顶部向所述塔体内部垂直延伸,所述第四舱室右隔板与所述第一舱室左隔板尺寸一样,所述第四舱室左右隔板之间焊接有第四镂空隔板,所述第四镂空隔板位于所述第四舱室右隔板底端,所述第四镂空隔板上放置有填料,所述填料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三舱室右隔板顶端3?5cm,所述塔体的外部与所述第四舱室对应的侧壁上开有圆形第四填料卸料口,所述第四填料卸料口高度在所述第四镂空隔板以上3?5cm,所述第四填料卸料口的中心线与所述第四舱室的中心线垂直相交,在所述塔体侧壁上位于所述第三舱室右隔板以上2?4cm处安装有第二视镜,所述第二视镜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三舱室的右隔板的中心线垂直相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撬装式液硫槽尾气净化氧化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镂空隔板、第二镂空隔板、第三镂空隔板和第四镂空隔板上均匀排布圆孔,所述圆孔直径为2?4cm,所述圆孔的圆心之间距离为4?6cm ;所述填料为拉西环,所述拉西环直径为4?6cm,所述拉西环的排列方式为乱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撬装式液硫槽尾气净化氧化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箱为长方体,所述储液箱的长度与所述塔身的长度相同,所述储液箱的宽度为两个所述塔身宽度的和,所述储液箱的高度为其长度的2/5?3/5 ;所述反应后氧化吸收液储液室靠近进气口端,所述再生后氧化吸收液储液室靠近排气口端,所述反应后氧化吸收液储液室的内壁上安装有加热装置,所述反应后氧化吸收液储液室下部开有第一排空口,所述再生后氧化吸收液储液室下部开有第二排空口,所述再生后氧化吸收液储液室靠近所述排气口一端的侧壁上开有再生后氧化吸收液进液口 ;所述反应后氧化吸收液排液口与所述进气口在一端,所述再生后氧化吸收液排液口与所述排气口在一端。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撬装式液硫槽尾气净化氧化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为U型隔板,所述U型隔板的U型口与所述引流凹槽的下底焊接。
【文档编号】C01B17/05GK104474861SQ201410639804
【公开日】2015年4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13日
【发明者】王黎, 刘百强, 王捷, 夏正海, 杨斯佳, 程诚, 李长林, 胡宁, 周芸, 刘森, 孙义, 全玮 申请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武汉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