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防漏膏及其制备方法、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94261阅读:51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土防漏膏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属于建筑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抗渗试验主要用于检测混凝土硬化后的防水性能以测定其抗渗标号。目前,国标GB50082-2009《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方法标准》中描述混凝土抗渗性能试验所采用的密封材料通常采用采用水泥掺黄油拌匀,也可采用石蜡掺少量松香。其中密封材料采用石腊和松香最为普遍,密封方法是将石蜡与松香在60℃烘箱中加热混合均匀,将融化的石蜡松香混合物均匀的涂抹在抗渗试块锥面上,待温度降至室温石蜡松香混合物凝固后,借助压力机将试块压入试模中待用;采用该密封方法,通过挤压的方式可减少连接处的裂缝,但石蜡无法与模具很好的粘接,存在模具与密封材料间的间歇裂缝。若采用水泥掺黄油作为密封材料时,虽然不必加热,滚涂后在抗渗试块锥面上,待凝固后将试块压入试模中待用;但此种方法制备的密封材料无粘结性,只起到填充密封作用,可能存在未被填充的连接缝。以上为混凝土抗渗试验主要采用的密封材料及其密封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密封效果不佳,极易出现密封处渗漏导致抗渗试验失败的情况,并且抗渗试验数据可信度不够高。

目前,抗渗试验主要采用标准GB50082-2009中建议的密封方法,虽然标准中提到可采用更可靠的方式,但由于试验标准指导的影响,当前还没有进一步改进密封材料以及密封方法,依旧采用标准中明确的阐述的密封方法进行抗渗试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混凝土防漏膏,密封抗渗效果好,性能稳定,能充分满足抗渗要求。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混凝土防漏膏,主要原料包括水泥、促凝剂、絮凝剂、粘结剂和膨胀组分、水,按质量百分比,各原料的用量为:水泥10~20%,促凝剂2~5%,絮凝剂3~8%,粘结剂20~25%,膨胀组分45~60%,水5~15%。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水泥为普通硅酸盐水泥、复合水泥或白水泥等常用水泥中的任意一种。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促凝剂选用无机氯盐类、无机硫酸盐类、有机胺类、无机硅酸盐类或无机铝酸盐类等中的两种或几种。其中,无机氯盐类主要有氯化钠、氯化钙等;无机硫酸盐类主要有硫酸钠、硫酸钙等;有机胺类主要有三乙醇胺、二乙醇胺等;无机硅酸盐类主要有硅酸钠、硅酸锂等;无机铝酸盐类主要有铝酸钠、铝酸钙等。为促进水泥的固化选两种及几种促凝剂提高其协同效率,其中一种促凝剂的质量百分比不超过促凝剂总量的70%。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絮凝剂选用阴离子型絮凝剂,如聚丙烯酸钠、水解聚丙烯酰胺、藻蛋白酸钠等中的一种,或者选用非离子型絮凝剂,如聚氧乙烯、苛性淀粉、聚丙烯酰胺等中的一种。絮凝剂的用量是以其有效成分计。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粘结剂为环氧树脂;其环氧值为0.25~0.50。

按上述方案,所述膨胀组分主要包括膨润土、石灰和/或氧化镁。优选地,膨润土占膨胀组分的93%~97%。其中,膨润土可以选用钠基膨润土和/或钙基膨润土。石灰石和氧化镁均为分析纯AR,有效成分均大于98%。

上述混凝土防漏膏的制备方法,主要步骤如下:

1)将以上各原料按配比计量之后,备用;

2)将水泥和促凝剂在常温下加入粘结剂中,搅拌至均匀分散于粘结剂中,得到混合物;将絮凝剂溶于水中,得到絮凝剂溶液;

3)将膨胀剂与步骤2)所得混合物、絮凝剂溶液混合均匀,即得到混凝土防漏膏。

按上述方案,所述步骤2)中搅拌的时间为3~5min。

按上述方案,所述步骤3)中混合的方式为剪切。优选地,剪切时间为5~10min。

上述混凝土防漏膏作为混凝土抗渗试验的密封材料的应用。其应用方法为:在抗渗试块做好试验检测准备后,将该混凝土防漏膏均匀涂在抗渗试块锥面,随即塞入抗渗检测试模,清理溢出料;然后在25~35℃烘箱中放置20~30min,冷却至室温,即可进行抗渗试验。

上述混凝土防漏膏也可用于工程中裂缝修复防渗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所述混凝土防漏膏性能稳定,效果良好,能充分满足抗渗要求。

2、本发明所述混凝土防漏膏涂抹能将试块与试模的接缝有效的连接密封起来,经过72h密封试验验证密封度均达90%以上,部分密封度达95%以上,能充分满足抗渗试验的要求。

3、本发明所述混凝土防漏膏克服了传统密封材料在由于结构变形,连接处出现微裂缝时导致密封材料失效的可能。其中,水泥与粘结剂环氧树脂在促凝剂和固化剂的作用下,能形成韧性极好致密具有一定弹性的物质,促凝剂主要作用是减速水泥凝结控制膏状物的定型时间,絮凝剂主要起到增加粘度以及固化环氧树脂的作用,制备的样品能有效的附着处理表面;膨胀组分主要填充缝隙以及在试验过程中,当出现渗水时,硬化的防渗膏具有遇水产生微膨胀的特性,填补微裂缝使连接缝更加密实从而降低渗水可能性。

4、本发明所述混凝土防漏膏制备简单,在常温下通过混合搅拌即能制备出成品,并且,性能稳定,使用方法简便,能极大的提高抗渗试验的成功率和测试数据的可靠度,降低由于密封问题导致抗渗试验失败的风险。

5、本发明所述混凝土防漏膏也可用于工程中裂缝修复防渗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的内容,但本发明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实施例1~6

一种混凝土防漏膏,包括水泥、促凝剂、絮凝剂和粘结剂、膨胀剂和水,各原料按质量百分比为:水泥10~15%,促凝剂2~4%,絮凝剂3.5~6%,粘结剂20~25%,膨胀组分45~60%,水5~13%。表1为本发明实施例1~6所述混凝土防漏膏的组成及各组分的配比,其中,各组分为质量百分比。

表1

上述混凝土防漏膏的制备方法,主要步骤如下:

1)按表1所述配比,将以上各原料计量之后,备用;

2)将胶结剂组分中的水泥和促凝剂在常温下加入粘结剂中,搅拌3~5min直至粉料全部分散在粘结剂中,得到混合物;将胶结剂组分中的絮凝剂完全溶于水中,得到絮凝剂溶液;

3)将膨胀剂与步骤2)所得混合物、絮凝剂溶液在高速剪切机中混合并均匀分散5~10min,即得到混凝土防漏膏。

上述混凝土防漏膏作为混凝土抗渗试验的密封材料的应用。其应用方法为:在抗渗试块做好试验检测准备后,将该混凝土防漏膏均匀涂在抗渗试块锥面,随即塞入抗渗检测试模,清理溢出料;然后在30℃烘箱中放置20~30min,冷却至室温即可进行抗渗试验。

为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效果,使用传统石蜡松香密封剂(石蜡与松香质量比为95:5),进行抗渗试验作为对比组1;使用水泥加黄油密封,水泥与黄油的质量比为(2.6:1),进行抗渗试验作为对比组2。本发明产品作为实施例组也用于抗渗试验,从而进行对比,密封效果见表2。其中,密封效果评价等级分为A,B,C,D四级;A级为10次试验过程中60个试块密封处理后出现渗漏的情况在5%以内,B级为10次试验过程中60个试块密封处理后出现渗漏的情况在10%以内,C级为10次试验过程中60个试块密封处理后出现渗漏的情况在20%以内,D级为10次试验过程中60个试块密封处理后出现渗漏的情况在40%以内。

表2

由表2可知,本发明所述混凝土防漏膏作为混凝土抗渗试验的密封材料应用时,性能稳定效果良好,经过72h密封试验验证密封度均达90%以上,部分密封度达95%以上,完全能满足抗渗试验的要求。由此可知,本发明所述混凝土防漏膏性能稳定,效果良好,能充分满足抗渗要求,也可用于工程中裂缝修复防渗结构。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试验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也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作出其它实施方式。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换,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