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玻璃瓶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玻璃液除泡装置。
背景技术:
玻璃瓶的主要生产工艺流程包括高温熔融、模具成型和退火冷却三个阶段,将玻璃瓶的生产原料,如石灰石、纯碱、石英砂等按特定的比例配合,然后投入至熔炉中,在高温条件下对原料进行熔融,使原料成为晶莹透亮的液态,然后将液态的玻璃导入至成型模具中,向模具中吹气,将液态玻璃吹制成瓶状,之后再将成型的玻璃瓶输送至退火炉中进行退火处理,以增强玻璃瓶的坚硬度。
玻璃瓶在熔炉中高温熔融时,由于玻璃原料中存在多种高温易分解的碳酸盐和硅酸盐成分,这些成分在高温熔融的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CO2和SO2等气体,在高温条件下,这些气体的溶解度较低,容易混合在玻璃熔液中而产生气泡,根据斯托克斯定律,气泡的上升速度与气泡的半径平方成正比,而与玻璃液粘度成反比,因此,当产生的气泡较小时,气泡与玻璃熔液之间的粘度较大,气泡的上升速度慢,因此气泡容易停留在玻璃熔液中,配合料的不均匀、原料中的杂质在高温时溶解和不适当的搅拌等都有可能在玻璃熔液中留下气泡,当用混有气泡的玻璃熔液制作玻璃瓶时,容易导致玻璃瓶内部产生气泡缺陷,破坏玻璃瓶瓶体的稳定性,降低玻璃瓶的质量,成为次品,因此,有必要对玻璃熔融时产生的气泡进行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玻璃液除泡装置,以去除玻璃熔液中的气泡,提升玻璃熔液质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玻璃液除泡装置,包括熔炉,熔炉内设有第一隔板,第一隔板将熔炉分为上部的动力室和下部的熔融室,动力室顶部设有排气口,动力室内设有第二隔板,第二隔板与第一隔板之间形成抽气室,抽气室一端设有进气口,抽气室内设有行星齿轮机构,行星齿轮机构包括连接管和啮合设置的太阳轮与行星轮,连接管上端贯穿第二隔板与排气口连通,连接管下端具有支管,太阳轮转动连接在连接管的下端,行星轮转动连接在支管的下端,太阳轮与行星轮的下端均沿圆周方向连接有多个扇叶,第一隔板上设有多个通孔,多个通孔中均设有单向阀,熔融室中设有多个导热片,多个导热片的上端均铰接在通孔中,熔融室的一端设有通气口,通气口与排气口连通,通气口与排气口之间设有阀门。
本方案的原理是:实际应用时,由进气口向抽气室内通入压缩气体,压缩气体吹送至太阳轮上,使太阳轮快速旋转,太阳轮下端连接的扇叶开始跟随太阳轮旋转,同时与太阳轮啮合的行星轮也带动行星轮下端连接的扇叶开始旋转,多个扇叶旋转使扇叶下方的空气流动而形成向上的负压,从而将熔融室中的空气经过第一隔板上的通孔中的单向阀向上抽吸至太阳轮和行星轮上方的连接管中,并由排气口排出,达到对熔融室抽气的目的,使熔融室内的气压减小。扇叶不断旋转,使抽气室不断对熔融室抽气,熔融室中的气压逐渐减小,当熔融室内的气压低于玻璃熔液中的气泡的内部气压时,气泡开始膨胀,气泡的体积变大,与玻璃熔液之间的粘度减小,使得气泡的上升速度加快,最终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或上升至熔液表面后破裂,达到除泡的目的。并且,在扇叶旋转使气体流动时,气体带动铰接在通孔中的导热片轻微摆动,从而对玻璃熔液进行轻微搅拌,以加速气泡向上运动。同时熔融室中设置的导热片将熔融室内的高温向上传导至抽气室中,当扇叶旋转带动扇叶下方的空气流动时,导热片向上传导的热量对扇叶下方的气流加热。气流被加热后,快速向上方空间逸散,从而推动扇叶获得更大的旋转速度,达到加快对熔融室抽气速度的目的,有效提升除泡效率。并且熔融室内的高温气体经排气口排出后,又通过通气口向熔融室回流,通过阀门的间歇性开启,气体间歇性流回至熔融室内,以加剧导热片的摆动,同时维持熔融室内的温度,节省热量,并平衡熔融室内的气压,避免熔融室内的气压较外界气压过低,而破坏装置的使用性能,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旋转的行星齿轮机构,带动多个扇叶同时旋转,从而在扇叶下方和上方之间产生负压,实现对熔融室抽气的效果,能够进行快速除泡,利用气流带动导热片摆动对熔液进行轻微搅拌,提升气泡上升速度,加快除泡效率,并利用导热片将熔融室内的高温传导至抽气室内,对扇叶下方的空气加热,使热空气上逸而加剧抽气速度。同时,利用气体的间歇式回流,一方面加剧导热片的振动,提升气泡上升速度,另一方面能够维持熔融室的温度,并平衡熔融室的气压,能够延长装置使用寿命。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排气口上方设有吸风机,通过吸风机,辅助增强产生的负压效果,从而增强除泡效果,提升除泡效率。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吸风机与排气口之间设有锥形的吸风罩,相比圆筒形,锥形吸风罩能够增大吸风机接收气体的范围,使气体最大程度被回收,提升热量回收率。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支管设有多个,多个支管的下端均转动连接有所述行星轮,行星轮下端均连接有扇叶,如此设置多组扇叶,多组扇叶同时旋转进行工作,有效提升抽气速度。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导热片的下部为向下延展的螺旋状。相比直条形,在同样的高度内,圆锥螺旋线形能够增大与玻璃熔液的接触面积,使导热片能够向上传导更多的热量,从而增强产生的负压效果。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扇叶均向下倾斜,使太阳轮和行星轮下方形成锥形的气流通道,从而增强扇叶旋转产生的负压效果。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抽气室一端设有泄气口,当抽气室内的气压过大时,开启泄气口,能够对抽气室泄压,防止抽气室内气压过强而影响装置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行星齿轮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隔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动力室1、熔融室2、第一隔板3、第二隔板4、抽气室5、排气口6、通气口7、通孔8、单向阀9、阀门10、进气口11、泄气口12、连接管13、支管14、太阳轮15、行星轮16、扇叶17、导热片18、吸风机19、吸风罩20。
实施例基本如图1所示:一种玻璃液除泡装置,包括熔炉,熔炉内设有第一隔板3,第一隔板3将熔炉分为上部的动力室1和下部的熔融室2,动力室1顶部设有排气口6,排气口6上方设有吸风罩20,吸风罩20上方设有吸风机19,动力室1内设有第二隔板4,第二隔板4与第一隔板3之间形成抽气室5,抽气室5左端设有进气口11,抽气室5右端设有泄气口12,抽气室5内设有行星齿轮机构,如图2所示,行星齿轮机构包括连接管13和啮合设置的太阳轮15与两个行星轮16,连接管13上端贯穿第二隔板4与排气口6连通,连接管13下端具有两个支管14,太阳轮15转动连接在连接管13的下端,两个行星轮16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支管14的下端,太阳轮15与行星轮16的下端均沿圆周方向连接有两个扇叶17,两个扇叶17均向下倾斜,如图3所示,第一隔板3上设有四个通孔8,四个通孔8中均设有单向阀9,熔融室2中设有四个导热片18,四个导热片18的上端均铰接在通孔8中,导热片18的下部为向下延展的螺旋状,熔融室2的右端设有通气口7,通气口7与排气口6连通,通气口7与排气口6之间设有阀门10。
本实施例中,实际应用时,由进气口11向抽气室5内通入压缩气体,压缩气体吹送至太阳轮15上,使太阳轮15快速旋转,太阳轮15下端连接的扇叶17跟随太阳轮15旋转,同时两个行星轮16也带动各自下端连接的扇叶17开始旋转,六个扇叶17旋转将熔融室2中的空气经过第一隔板3上的通孔8中的单向阀9,向上抽吸至连接管13中,并由排气口6排出,达到对熔融室2抽气的目的,使熔融室2内的气压减小。扇叶17不断旋转,使抽气室5不断对熔融室2抽气,从而达到除泡的目的。同时气体流动带动铰接在通孔8中的导热片18轻微摆动,从而对玻璃熔液进行轻微搅拌,加速气泡向上运动。并且熔融室2中设置的导热片18将熔融室2内的高温向上传导至抽气室5中,对扇叶17下方的气流加热,气流被加热后,快速向上方空间逸散,从而推动扇叶17获得更大的旋转速度,达到加快对熔融室2抽气速度的目的,有效提升除泡效率。熔融室2内的高温气体经排气口6排出后,又通过通气口7向熔融室2回流,通过阀门10的间歇性开启,气体间歇性流回至熔融室2内,以加剧导热片18的摆动,同时维持熔融室2内的温度,节省热量,并平衡熔融室2内的气压。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