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效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9642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增效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天然茶皂素0.5~5份、鼠李糖脂0.1~1.0份、甜菜碱0.5~2份及磺甲基化腐植酸4.9~8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效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EDDHA螯合剂2~4份、复合糖醇5~10份及甲壳胺1~5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效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0.5~1重量份的保护剂,保护剂包括:苯甲酸钠、山梨酸钾及双乙酸钠中的至少一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效剂,其特征在于,EDDHA螯合剂包括:铁-EDDHA、锌-EDDHA、锰-EDDHA及镍-EDDHA中的至少一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效剂,其特征在于,复合糖醇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甘露醇2~5份、山梨醇3~7份、赤藓糖醇8~10份、木糖醇2~4份以及丙三醇5~8份。

6.一种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增效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上述重量份的复合糖醇、甲壳胺、磺甲基化腐植酸、甜菜碱、EDDHA螯合剂和天然茶皂素依次加入45~55℃的水中,并混合均匀;

步骤二、将步骤一中的溶液降温至35~40℃,并加入上述重量份的鼠李糖脂和保护剂混合均匀,过滤后的液体即为所述增效剂。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增效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磺甲基化腐植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将氢氧化钾、腐植酸钾和水按重量比0.5~2:3~8:60混合均匀后提取出液体;

步骤b、将步骤a中的液体用酸液调节pH值至1.8~2.1后提取出固体部分,用去离子水洗涤2~4次,并在80~100℃条件下烘干,即得到提纯腐植酸;

步骤c、将提纯腐植酸与55~60℃的去离子水按重量比1~5:8混合均匀,加入碱液调节pH值至10~11,然后升温至80~100℃再进行冷凝回流,同时加入6~10重量份的甲醛溶液进行羟甲基化反应得溶液A;

步骤d、将无水硫酸钠与48~55℃的去离子水按重量比0.5~2:4混合均匀,再加入1~5重量份的甲醛溶液得溶液B;

步骤e、将溶液A和溶液B均升温至85~90℃,再将溶液B与溶液A混合并降至室温,加入0.1~1重量份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混合均匀后提取出的液体即为磺甲基化腐植酸。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增效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二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三、将步骤二中的液体放入反应釜内,将反应釜内升温至55℃,保持温度不变对反应釜内进行变压处理,随后将反应釜内恢复常压并降至室温;所述变压处理的具体过程为:先以5Kpa/h的降压速度对反应釜内抽真空至3Kpa,再以3Kpa/h的升压速度将压力升至25Kpa,最后以上述升压速率和降压速率将反应釜内的气压在3Kpa和25Kpa之间循环2~3次;

步骤四、将反应釜内抽真空至12Kpa,保持压力不变对反应釜内进行变温处理,随后将反应釜内恢复常压并降至室温即可得增效剂;所述变温处理的具体过程为:首先将反应釜内的温度以4℃/h的升温速率将温度升至55℃,然后以6℃/h的降温速率将温度降至25℃,最后以上述升温速率和降温速率将反应釜内的温度在55℃和25℃之间循环2~3次。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