钳瓶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3795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钳瓶夹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制瓶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钳瓶夹。



背景技术:

钳瓶夹是行列机的一部分,在玻璃瓶在成模中成形后,使用钳瓶夹将玻璃瓶夹持到传送带上,目前使用的钳瓶夹均是使用气缸控制钳瓶夹的夹爪的开合来夹持玻璃瓶,但是这种钳瓶夹动作不稳定,容易对夹持部位造成损坏,增加了残次品,造成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使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动作稳定,不容易损坏夹持部位的钳瓶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夹杆、第一夹柄、第二夹柄、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所述夹杆的下部套设有套筒,所述套筒与夹杆螺纹连接,所述套筒下端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中轴位置设有喇叭形内腔,所述第一夹柄和第二夹柄穿过内腔后,铰接于夹杆的下端,所述第一夹柄和第二夹柄之间设有弹簧段,所述弹簧段将第一夹柄和第二夹柄张撑开成八字形,所述第一夹爪固设于第一夹柄的下端,所述第二夹爪固设于第二夹柄的下端,所述夹杆上设有支杆,所述支杆上固定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转轴上设有与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

进一步,所述第二齿轮的齿数少于第一齿轮的齿数。

进一步,所述第一齿轮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齿轮的厚度。

进一步,所述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的爪头位置均设有向内的凸块,所述凸块上均设有半圆形缺口,两个所述凸块抱合后,两个所述缺口构成与瓶嘴配合的钳口。

进一步,两个所述凸块的外表面均包设有岩棉垫。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钳瓶之前,由于第一夹柄和第二夹柄之间设有弹簧段,弹簧段将第一夹柄和第二夹柄成八字形撑开;在钳瓶时,正反转控制器控制电机正传,电机转轴带动第二齿轮正转,第二齿轮带动第一齿轮正转,第一齿轮带动套筒在夹杆上正转,由于套筒与夹杆螺纹连接,在正转时,套筒会向下移动,带动第一齿轮向下移动,在第一齿轮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内腔会对八字形撑开的第一夹柄和第二夹柄产生压迫,弹簧段压缩,使第一夹柄和第二夹柄之间的八字形开口变窄,从而夹住瓶颈;在需要将瓶放下前,正反转控制器控制电机停止,起到一个缓冲作用;在需要将瓶放下时,正反转控制器控制电机反转,电机转轴带动第二齿轮反转,第二齿轮带动第一齿轮反转,第一齿轮带动套筒反转,由于套筒与夹杆螺纹连接,在反转时,套筒会向上移动,带动第一齿轮向上移动,在第一齿轮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由于弹簧段的张力,会将第一夹柄和第二夹柄撑开,使第一夹柄和第二夹柄之间的八字形开口变宽,从而将瓶卸下。

在整个过程中,控制电机的正传、停止和反转来对玻璃瓶进行夹持、缓冲、和放下,整个过程中齿轮和夹柄均运动稳定,不容易对夹持部位产生损坏,减少了残次品,减少了经济损失。

2、所述第二齿轮的齿数少于第一齿轮的齿数。在电机转速固定时,第二齿轮的转速也固定,由于第二齿轮的齿数少于第一齿轮的齿数,进而降低了第一齿轮的转速,进而使第一齿轮上下移动的速度降低,进而降低了第一夹柄和第二夹柄的开合速度,使钳瓶夹的运动更加稳定。

3、所述第一齿轮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齿轮的厚度。使第一齿轮在上下运动的过程中,使第二齿轮不会与第一齿轮脱离。

4、所述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的爪头位置均设有向内的凸块,所述凸块上均设有半圆形缺口,两个所述凸块抱合后,两个所述缺口构成与瓶嘴配合的钳口。两个凸块抱合在瓶嘴上,夹持更加稳固。

5、两个所述凸块的外表面均包设有岩棉垫。岩棉垫能耐高温,不会被烫坏,且能在夹持过程中起到缓冲作用,进一步防止对瓶嘴的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套筒和第一齿轮的剖面图;

图3是夹爪的剖面图。

图中,1、夹杆;2、第一夹柄;3、第二夹柄;4、第一夹爪;5、第二夹爪;6、套筒;7、第一齿轮;8、弹簧段;9、支杆;10、电机;11、正反转控制器;12、转轴;13、第二齿轮;14、凸块;15、缺口;16、岩棉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夹杆1、第一夹柄2、第二夹柄3、第一夹爪4和第二夹爪5,夹杆1的下部套设有套筒6,套筒6与夹杆1螺纹连接,套筒6下端设有第一齿轮7,第一齿轮7的中轴位置设有喇叭形内腔,第一夹柄2和第二夹柄3穿过内腔后,铰接于夹杆1的下端,第一夹柄2和第二夹柄3之间设有弹簧段8,弹簧段8将第一夹柄2和第二夹柄3张撑开成八字形,第一夹爪4固设于第一夹柄2的下端,第二夹爪5固设于第二夹柄3的下端,夹杆1上设有支杆9,支杆9上固定有电机10和正反转控制器11,电机10的转轴12上设有与第一齿轮7啮合的第二齿轮13。

在钳瓶之前,由于第一夹柄2和第二夹柄3之间设有弹簧段8,弹簧段8将第一夹柄2和第二夹柄3成八字形撑开;在钳瓶时,正反转控制器11控制电机10正传,电机10转轴12带动第二齿轮13正转,第二齿轮13带动第一齿轮7正转,第一齿轮7带动套筒6在夹杆1上正转,由于套筒6与夹杆1螺纹连接,在正转时,套筒6会向下移动,带动第一齿轮7向下移动,在第一齿轮7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内腔会对八字形撑开的第一夹柄2和第二夹柄3产生压迫,弹簧段8压缩,使第一夹柄2和第二夹柄3之间的八字形开口变窄,从而夹住瓶颈;在需要将瓶放下前,正反转控制器11控制电机12停止,起到一个缓冲作用;在需要将瓶放下时,正反转控制器11控制电机10反转,电机10转轴12带动第二齿轮13反转,第二齿轮13带动第一齿轮7反转,第一齿轮7带动套筒6反转,由于套筒6与夹杆1螺纹连接,在反转时,套筒6会向上移动,带动第一齿轮7向上移动,在第一齿轮7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由于弹簧段8的张力,会将第一夹柄2和第二夹柄3撑开,使第一夹柄2和第二夹柄3之间的八字形开口变宽,从而将瓶卸下。

在整个过程中,控制电机的正传、停止和反转来对玻璃瓶进行夹持、缓冲、和放下,整个过程中齿轮和夹柄均运动稳定,不容易对夹持部位产生损坏,减少了残次品,减少了经济损失。

如图1所示,第二齿轮13的齿数少于第一齿轮7的齿数。在电机10转速固定时,第二齿轮13的转速也固定,由于第二齿轮13的齿数少于第一齿轮7的齿数,进而降低了第一齿轮7的转速,进而使第一齿轮7上下移动的速度降低,进而降低了第一夹柄2和第二夹柄3的开合速度,使钳瓶夹的运动更加稳定。

如图1所示,第一齿轮7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齿轮13的厚度。使第一齿轮7在上下运动的过程中,使第二齿轮13不会与第一齿轮7脱离。

如图1所示,第一夹爪4和第二夹爪5的爪头位置均设有向内的凸块14,凸块14上均设有半圆形缺口15,两个凸块14抱合后,两个缺口15构成与瓶嘴配合的钳口。两个凸块14抱合在瓶嘴上,夹持更加稳固。

如图3所示,两个凸块14的外表面均包设有岩棉垫16。岩棉垫16能耐高温,不会被烫坏,且能在夹持过程中起到缓冲作用,进一步防止对瓶嘴的损坏。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