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钢化玻璃的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98802阅读:53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汽车玻璃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车用钢化玻璃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工具,但是近年来随着全球不断变暖,世界各种频繁出现极端的高温天气,汽车内乘客需要忍受高温的烘烤,为了保持车内温度,只能长时间开启空调制冷,这样就会增加汽车的动力负荷,而且造成能源的浪费,如何开发出具有高效隔热的车用玻璃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用钢化玻璃的制备工艺,该工艺制得的车用钢化玻璃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车用钢化玻璃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取平板玻璃,对其进行打磨、清洗、烘干,然后在320-350℃预热3-6h,再放入钢化炉中加热至650-700℃,处理15-25min,进行冷却;(2)将隔热涂料均匀喷涂于步骤(1)得到的玻璃表面,干燥,所述隔热涂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有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5-8份,苯乙烯10-20份,丙烯酸丁酯5-1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10-15份,硅烷化合物1-10份,有机溶剂40-60份,四羟基合铜酸钠2-8份,过硫酸钾5-15份,纤维增强剂2-8份,钛白粉10-20份,纳米粒子10-32份,助剂2-10份;(3)将步骤(2)得到的玻璃在550-650℃温度下烘烤20-40min,然后降温至150-200℃保温30-40min,冷却后即得到车用钢化玻璃。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喷涂气源压力为8-12kg,喷涂速度为3-5m/s。进一步的,所述隔热涂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有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7份,苯乙烯15份,丙烯酸丁酯8份,甲基丙烯酸甲酯12份,硅烷化合物5份,有机溶剂50份,四羟基合铜酸钠5份,过硫酸钾10份,纤维增强剂5份,钛白粉15份,纳米粒子20份,助剂5份。进一步的,所述助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分散剂1-2份、润湿剂1-2份、消泡剂0.2-0.8份、透气剂0.2-0.4份和流平剂0.2-0.4份。进一步的,所述分散剂为六偏磷酸钠、脂肪酸聚乙二醇酯和十二烷基硫酸钠中的任一种,所述润湿剂为聚羧酸脂,所述消泡剂硅酮改性合成物或聚乙二醇醚,所述透气剂为松香、酚醛树脂、双氨水和碳酸钠中的任一种,所述流平剂为聚氨酯类流平剂、有机硅类流平剂和丙烯酸系流平剂中的任一种。进一步的,所述有机溶剂为乙醇、异丙醇或正醇。进一步的,所述隔热涂料制备方法:按重量份数计,称取各组分,将有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硅烷化合物、四羟基合铜酸钠、过硫酸钾加入到有机溶剂中,搅拌并加热,在搅拌过程中加入纤维增强剂、钛白粉、纳米粒子和助剂,形成混合溶液,在超声波分散器中高速分散20-40min,冷却,得到隔热涂料。进一步的,所述搅拌的速度为100-200r/min,加热温度为60-8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本发明制备工艺制得的车用钢化玻璃,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具体如下:(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用钢化玻璃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平板玻璃,对其进行打磨、清洗、烘干,然后在320-350℃预热3-6h,再放入钢化炉中加热至650-700℃,处理15-25min,进行冷却;将隔热涂料均匀喷涂于步骤(1)得到的玻璃表面,干燥;将步骤(2)得到的玻璃在550-650℃温度下烘烤20-40min,然后降温至150-200℃保温30-40min,冷却后即得到车用钢化玻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以有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硅烷化合物、四羟基合铜酸钠、过硫酸钾和纤维增强剂、钛白粉和纳米粒子作为隔热涂料主要成分,并以上述原料制得的有机硅树脂具有良好的粘结性能、隔热性能、减反射性能和优良的耐候性,保温隔热性能佳;(2)本发明的车用钢化玻璃制备的过程都是无毒无害的,安全环保,同时制备工艺简单、易于实现;(3)本发明通过添加分散剂、润湿剂、消泡剂、透气剂、流平剂等助剂,进一步提高隔热涂料的隔热性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车用钢化玻璃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取平板玻璃,对其进行打磨、清洗、烘干,然后在330℃预热4.5h,再放入钢化炉中加热至680℃,处理20min,进行冷却;(2)将隔热涂料均匀喷涂于步骤(1)得到的玻璃表面,干燥,所述隔热涂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有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6.5份,苯乙烯15份,丙烯酸丁酯7份,甲基丙烯酸甲酯12份,硅烷化合物6份,有机溶剂50份,四羟基合铜酸钠5份,过硫酸钾10份,纤维增强剂5份,钛白粉15份,纳米粒子22份,助剂6份;(3)将步骤(2)得到的玻璃在600℃温度下烘烤30min,然后降温至175℃保温35min,冷却后即得到车用钢化玻璃。其中,所述步骤(2)中喷涂气源压力为10kg,喷涂速度为4m/s。另外,所述助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分散剂1.5份、润湿剂1.5份、消泡剂0.5份、透气剂0.3份和流平剂0.3份。其中,所述分散剂为六偏磷酸钠、脂肪酸聚乙二醇酯和十二烷基硫酸钠中的任一种,所述润湿剂为聚羧酸脂,所述消泡剂硅酮改性合成物或聚乙二醇醚,所述透气剂为松香、酚醛树脂、双氨水和碳酸钠中的任一种,所述流平剂为聚氨酯类流平剂、有机硅类流平剂和丙烯酸系流平剂中的任一种。其中,所述有机溶剂为乙醇、异丙醇或正醇。其中,所述隔热涂料制备方法:按重量份数计,称取各组分,将有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硅烷化合物、四羟基合铜酸钠、过硫酸钾加入到有机溶剂中,搅拌并加热,在搅拌过程中加入纤维增强剂、钛白粉、纳米粒子和助剂,形成混合溶液,在超声波分散器中高速分散30min,冷却,得到隔热涂料。其中,所述搅拌的速度为150r/min,加热温度为70℃。实施例2一种车用钢化玻璃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取平板玻璃,对其进行打磨、清洗、烘干,然后在320℃预热3h,再放入钢化炉中加热至650℃,处理15min,进行冷却;(2)将隔热涂料均匀喷涂于步骤(1)得到的玻璃表面,干燥,所述隔热涂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有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5份,苯乙烯10份,丙烯酸丁酯5份,甲基丙烯酸甲酯10份,硅烷化合物1份,有机溶剂40份,四羟基合铜酸钠2份,过硫酸钾5份,纤维增强剂2份,钛白粉10份,纳米粒子10份,助剂2份;(3)将步骤(2)得到的玻璃在550℃温度下烘烤20min,然后降温至150℃保温30min,冷却后即得到车用钢化玻璃。其中,所述步骤(2)中喷涂气源压力为8kg,喷涂速度为3m/s。其中,所述助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分散剂1份、润湿剂1份、消泡剂0.2-0.8份、透气剂0.2份和流平剂0.2份。其中,所述分散剂为六偏磷酸钠、脂肪酸聚乙二醇酯和十二烷基硫酸钠中的任一种,所述润湿剂为聚羧酸脂,所述消泡剂硅酮改性合成物或聚乙二醇醚,所述透气剂为松香、酚醛树脂、双氨水和碳酸钠中的任一种,所述流平剂为聚氨酯类流平剂、有机硅类流平剂和丙烯酸系流平剂中的任一种。其中,所述有机溶剂为乙醇、异丙醇或正醇。其中,所述隔热涂料制备方法:按重量份数计,称取各组分,将有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硅烷化合物、四羟基合铜酸钠、过硫酸钾加入到有机溶剂中,搅拌并加热,在搅拌过程中加入纤维增强剂、钛白粉、纳米粒子和助剂,形成混合溶液,在超声波分散器中高速分散20-40min,冷却,得到隔热涂料。其中,所述搅拌的速度为100r/min,加热温度为60℃。实施例3一种车用钢化玻璃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取平板玻璃,对其进行打磨、清洗、烘干,然后在350℃预热6h,再放入钢化炉中加热至700℃,处理25min,进行冷却;(2)将隔热涂料均匀喷涂于步骤(1)得到的玻璃表面,干燥,所述隔热涂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有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8份,苯乙烯20份,丙烯酸丁酯1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15份,硅烷化合物10份,有机溶剂60份,四羟基合铜酸钠8份,过硫酸钾15份,纤维增强剂8份,钛白粉20份,纳米粒子32份,助剂10份;(3)将步骤(2)得到的玻璃在650℃温度下烘烤40min,然后降温至200℃保温40min,冷却后即得到车用钢化玻璃。其中,所述步骤(2)中喷涂气源压力为12kg,喷涂速度为5m/s。其中,所述助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分散剂2份、润湿剂2份、消泡剂0.8份、透气剂0.4份和流平剂0.4份。其中,所述分散剂为六偏磷酸钠、脂肪酸聚乙二醇酯和十二烷基硫酸钠中的任一种,所述润湿剂为聚羧酸脂,所述消泡剂硅酮改性合成物或聚乙二醇醚,所述透气剂为松香、酚醛树脂、双氨水和碳酸钠中的任一种,所述流平剂为聚氨酯类流平剂、有机硅类流平剂和丙烯酸系流平剂中的任一种。其中,所述有机溶剂为乙醇、异丙醇或正醇。其中,所述隔热涂料制备方法:按重量份数计,称取各组分,将有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硅烷化合物、四羟基合铜酸钠、过硫酸钾加入到有机溶剂中,搅拌并加热,在搅拌过程中加入纤维增强剂、钛白粉、纳米粒子和助剂,形成混合溶液,在超声波分散器中高速分散20-40min,冷却,得到隔热涂料。其中,所述搅拌的速度为100-200r/min,加热温度为60-80℃。实施例4根据《gb15763.2-2005建筑用安全玻璃》规定的测试标准进行性能测试,采取实施例1-3制得的车用钢化玻璃以及市售的另外两款车用钢化玻璃分别作为对照组1和对照组2进行测试,具体测试结果如下:检测项目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对照组1对照组2红外线阻隔率(%)9593978785紫外线阻隔率(%)9896998589抗压强度(mpa)4.64.94.52.33.4冲击韧性(kj/cm2)6.26.05.84.54.8由上表可知,本发明车用钢化玻璃的各项性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的车用钢化玻璃,且远高于国家标准,可以阻隔绝大多数的红外线和紫外线,具有优良的隔热保温性能,同时本发明的车用钢化玻璃具有较强的强度及抗冲击性能。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