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型内热串接石墨化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44605阅读:114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U型内热串接石墨化炉,属于石墨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解铝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电解工艺,操作时,氧化铝作为溶质,在阴阳极存在下通入强大的直流电后,在950℃-970℃下,在两极上进行电化学反应。电解槽则是常见的用于通过电解机理制备得到金属的常用设备,从其结构上来讲,一般由槽体、阳极和阴极组成。

随着近几年国内和国际电解铝的发展,铝电解槽已经朝着节能、高效、环保等方向进步。其中,阴极炭块作为电解槽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电解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目前,石墨化阴极炭块以优良的导电性、导热性、抗热震性、抗钠侵蚀性的性能而逐步占据铝电解阴极炭块的主导地位。

而对于石墨化阴极炭块的制造,目前国内主要由艾奇逊石墨化炉、直线内热串接石墨化炉和U型内热串接石墨化炉生产。艾奇逊石墨化炉具有适用性广的特点,但是由于该种炉型需要对产品和电阻料一起通电,且通电周期长,能耗大,且装出炉过程机械化程度低,影响了工作效率。较之艾奇逊石墨化炉,直线内热串接石墨化炉具有能耗低、产量大的特点。U型内热串接石墨化炉较艾奇逊石墨化炉同样具有能耗低、产量大的特点,同时其较直线内热串接石墨化炉有对产品变化适应性强、对生产场地要求不高的特点。

现有技术中,传统的U型内热串接石墨化炉的给电装置及母线由于石墨化炉的机构迫使其必须是装在移动的独立小车上,这样不仅增加了设备成本也增加了设备的整体体积。

传统的U型内热串接石墨化炉的顶紧装置是固定的,而且每个石墨化炉都仅设置有一套顶紧装置,如果需要维修时,则必须停炉,从而影响了工作效率。

此外,传统的U型内热串接石墨化炉中一般都是将炉头电极设置为中空结构并采用内循环冷却方式,这种设置比较复杂,而且内部设置冷却结构,容易产生结垢,不容易清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U型内热串接石墨化炉,通过有效的机构改进可以减少通电时间,降低能耗,而且对顶紧装置进行维修时也无需进行停炉。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解决方案实现的:

一种U型内热串接石墨化炉,其包括:

若干石墨化炉,串联且相邻接触设置,每个所述石墨化炉独立电连接控制启动;在每个所述石墨化炉内具有内腔,所述内腔分隔设置有独立的第一料箱和第二料箱,所述第一料箱和第二料箱具有耐火内腔;

在每个石墨化炉内腔内,一端设置有连接电极;在所述石墨化炉的另一端,在第一料箱外设置有第一导电电极,所述第一导电电极和进电软母线连接;在第二料箱外设置有第二导电电极,所述第二导电电极和出电软母线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电极和第二导电电极为实心电极;

所述进电软母线和出电软母线均和固定母线连接;

还设置有两个或多个可移动的顶紧装置,所述顶紧装置设置在支架上,所述支架具有交叉设置的横支架和竖支架,所述横支架和竖支架上设置有滑动轨道,所述顶紧装置适于沿所述滑动轨道在横支架和竖支架上滑动;所述横支架低于所述导电电极的设置高度,所述竖支架对应导电电极的位置设置;

固定母线,设置在顶紧装置和导电电极之间,所述固定母线和固定供电机组连接;

所述顶紧装置适于沿支架滑动至导电电极对应位置处,将进电软母线、出电软母线、固定母线以及导电电极顶紧连接;

还设置有冷却单元,所述冷却单元具有喷淋头。

若干所述石墨化炉平行设置。

所述料箱为立式料箱,两个料箱平行、相邻设置。

在所述石墨化炉的内腔内且垂直于所述连接电极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与连接电极抵触设置,将石墨化炉的内腔分为第一料箱和第二料箱。

所述固定母线为铝母排结构。

在所述内腔内,垂直于所述连接电极设置有隔离板,从而将所述内腔分隔为两个料箱。

所述喷淋头设置在导电电极外壳的外部。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U型内热串接石墨化炉,包括若干串联且相邻接触设置的石墨化炉,且每个所述石墨化炉独立电连接控制启动,在每个所述石墨化炉内具有内腔,所述内腔分隔设置有独立的第一料箱和第二料箱,所述第一料箱和第二料箱具有耐火内腔;在每个石墨化炉内腔内,一端设置有连接电极,在所述石墨化炉的另一端,在第一料箱外设置有第一导电电极,所述第一导电电极和进电软母线连接;在第二料箱外设置有第二导电电极,所述第二导电电极和出电软母线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导电电极和第二导电电极为实心电极;所述进电软母线和出电软母线均和设置在顶紧装置和导电电极之间的固定母线连接;所述固定母线和固定供电机组连接;石墨化炉还设置有两个或多个可移动的顶紧装置,所述顶紧装置设置在支架上,支架具有交叉设置的横支架和竖支架,横支架和竖支架上设置有滑动轨道,顶紧装置适于沿所述滑动轨道在横支架和竖支架上滑动;所述横支架低于所述导电电极的设置高度,所述竖支架对应导电电极的位置设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石墨化炉设置有两个或多个顶紧装置,从而可以根据工程需要选择顶紧装置,即便在顶紧装置需要维修的情况下也不需要进行停机处理,而且通过横支架和竖支架以及滑动轨道的设置,实现了多个石墨化炉可以共用一个顶紧装置,无需同时设置多个顶紧装置。同时,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石墨化炉设置导电电极为实心电极,并通过喷淋头外冷却方式实现了冷却,避免了内冷却所存在的结垢问题。此外,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串接石墨化炉通过固定母线、进电软母线和出电软母线的设置位置,通过顶紧装置的设置位置,使得本新型所述的石墨化炉可以省去了单独设置的用于移动固定母线和供电机组的独立小车,同时可以实现对固定母线和供电机组的固定,降低了设备的整体费用。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U型内热串接石墨化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石墨化炉,2-第一料箱,21-第二料箱,3- 连接电极,4-第一导电电极,41-第二导电电极,5-顶紧装置,6-固定母线,7-进电软母线,8-出电软母线,9-冷却单元,10-供电机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U型内热串接石墨化炉1,如图1所示,其包括:

若干石墨化炉1,若干石墨化炉1串联,且相邻石墨化炉1之间接触设置,每个石墨化炉1独立电连接控制启动;每个石墨化炉1内具有内腔,所述内腔分隔设置有独立的第一料箱2和第二料箱21,所述第一料箱2和第二料箱21具有耐火内腔;

在每个石墨化炉1内腔内,一端设置有连接电极3;在所述石墨化炉1 的另一端,在第一料箱2外设置有第一导电电极4,所述第一导电电极4 和进电软母线7连接;在第二料箱21外设置有第二导电电极41,所述第二导电电极41和出电软母线8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电极4和第二导电电极41 为实心电极;

所述进电软母线7和出电软母线8均和固定母线6连接;

还设置有两个或多个可移动的顶紧装置5,所述顶紧装置5设置在支架上,所述支架具有交叉设置的横支架和竖支架,所述横支架和竖支架上设置有滑动轨道,所述顶紧装置5适于沿所述滑动轨道在横支架和竖支架上滑动;所述横支架低于所述导电电极的设置高度,所述竖支架对应导电电极的位置设置;

固定母线6,设置在顶紧装置5和导电电极之间,所述固定母线6和固定供电机组10连接;

所述顶紧装置5适于沿支架滑动至导电电极对应位置处,将进电软母线7、出电软母线8、固定母线6以及导电电极顶紧连接;

还设置有冷却单元9,所述冷却单元9具有喷淋头。在上述实施例中,喷淋头设置在导电电极外壳的外部。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选择若干所述石墨化炉1平行设置。

优选,所述料箱为立式料箱,两个料箱平行、相邻设置。

具体实现时,优选在所述石墨化炉1的内腔内且垂直于所述连接电极3 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与连接电极3抵触设置,将石墨化炉1的内腔分为第一料箱2和第二料箱21。所述隔板为炭隔板。

所述固定母线6为铝母排结构。

在所述内腔内,垂直于所述连接电极3设置有隔离板,从而将所述内腔分隔为两个料箱。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顶紧装置采用的是市售的顶紧装置,只要能实现将母线、软母线和电极夹紧连接的均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U型内热串接石墨化炉1在使用时,是按照以下步骤实现的:

首先,在石墨化炉1第一料箱2和第二料箱21底部铺设底部保温料,并放置垫块;在垫块上放置已经平整好端部的阴极炭块,并在焙烧块与焙烧块之间、焙烧块与导电电极之间、焙烧块与导电电极之间放置石墨垫或填充石墨粉;放置好进电软母线7和出电软母线8,启动顶紧装置5对料箱内的焙烧块施加压力,进电软母线7和出电软母线8通过顶紧装置5将导电电极分别与固定母线6连接起来;填充石墨化炉1侧部和顶部保温料。

之后,固定供电机组10向石墨化炉1送电;供电到达要求后,停止供电,石墨化炉1自然冷却;石墨化炉1冷却到一定时间后,分层抽吸填充料,最后将石墨化块吊出炉外;当停止供电后,解除炉头的顶紧装置5的压力,移动顶紧装置5到下一台石墨化炉1,然后重新开始上述过程。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对其进行了详细阐述,但是,本专业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此基础上所做出的未超出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任何形式和细节的变化,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