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裂陶瓷的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221174发布日期:2018-08-21 17:29阅读:70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陶瓷加工工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裂陶瓷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陶瓷是中国人早在约公元前8000-2000年(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用陶土烧制的器皿叫陶器,用瓷土烧制的器皿叫瓷器。陶瓷则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总称。古人称陶瓷为瓯。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粘土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

目前,现有的陶瓷制品使用过程中,可对配合日常生活使用,但是在实际使用中,陶瓷的防裂性较低,会在烧制或使用时,都会造成陶瓷的开裂,降低了使用寿命和品相,不便于资金节约和销售,不易于增加使用范围和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防裂陶瓷的加工方法,通过在常规的原料添加的基础上,进行粘合剂、界面剂、细沙、草木灰的添加,增加了陶瓷自身的融合防裂性,通过增设双金属片突跳式温控器设定时迅速动作,配合数字电子式温度控制器的数字量化控制达到的精确度高、灵敏度好、直观、操作方便等效果,增加了对升温速率的控制,便于推广使用。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裂陶瓷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首先将选取好的原料进行练泥处理;

b.待步骤a完成后再将原料进行烘干处理;

c.待步骤b完成后,再利用辘轳车装置,进行拉坯,确保收缩率,如遇较大尺寸的制品,则要分段拉制;

d.待步骤c完成后,再通过使用粘合剂、界面剂、细沙、草木灰等,增加产品的整体防裂性能;

e.待步骤d完成后,再利用温控装置来对升温速率进行监测;

f.待步骤e完成后,再利用印坯、利坯、晒坯等后续操作进行定型;

g.待步骤f完成后,再配合刻花、施釉等进行艺术加工;

h.待步骤g完成后,最后进行烧窑。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步骤a中需从矿区采取瓷石,先以人工用铁锤敲碎至鸡蛋大小的块状,再利用水碓舂打成粉状,淘洗,除去杂质,沉淀后制成砖状的泥块。然后再用水调和泥块,去掉渣质,用双手搓揉,或用脚踩踏,把泥团中的空气挤压出来,并使泥中的水分均匀。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步骤b中烘干处理,需利用烘干机以煤或者电力作燃料燃烧,生成洁净的热空气作为干燥介质,以往复循环的方式吸收练泥内的水分,排掉一定水分的湿空气,需注意点为,烘干时间分两段式,共为80min,烘干时间为40min时,需对原料进行翻面,原料的含水量确保在25%,需避免出现干裂变形。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步骤c中,拉坯的总收缩率大致为8—14%,分为三段式操作,每段拉胚完成后,需要给予10min的自我回弹时间,以确保成品收缩率,根据大小品种和不同器型及泥料的软硬程度予以放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步骤d中添加物的配比方式为:粘合剂29%、界面剂33%、细沙17%、草木灰21%,其中草木灰经过细筛,原料为松木为最佳。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步骤e在处理中,温控装置为双金属片突跳式温控器、数字电子式温度控制器相结合,确保升温速率保持稳定增幅。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步骤f在操作时,印坯按坯体内形弧线旋削而成,将晾至半干的坯覆在模种上,均匀按拍坯体外壁,进行脱模;利坯是转动车盘,用刀旋削,使坯体厚度适当,表里光洁,刀具锋口厚度为2mm—1.8cm不等。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步骤g在操作时,刻花是用竹、骨或铁制的刀具在已干的坯体上刻画出花纹。而施釉时要做到坯体各部分的釉层均匀一致,厚薄适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一种防裂陶瓷的加工方法,通过在常规的原料添加的基础上,进行粘合剂、界面剂、细沙、草木灰的添加,增加了陶瓷自身的融合防裂性,通过增设双金属片突跳式温控器设定时迅速动作,配合数字电子式温度控制器的数字量化控制达到的精确度高、灵敏度好、直观、操作方便等效果,增加了对升温速率的控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防裂陶瓷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首先将选取好的原料进行练泥处理;

b.待步骤a完成后再将原料进行烘干处理;

c.待步骤b完成后,再利用辘轳车装置,进行拉坯,确保收缩率,如遇较大尺寸的制品,则要分段拉制;

d.待步骤c完成后,再通过使用粘合剂、界面剂、细沙、草木灰等,增加产品的整体防裂性能;

e.待步骤d完成后,再利用温控装置来对升温速率进行监测;

f.待步骤e完成后,再利用印坯、利坯、晒坯等后续操作进行定型;

g.待步骤f完成后,再配合刻花、施釉等进行艺术加工;

h.待步骤g完成后,最后进行烧窑。

所述步骤a中需从矿区采取瓷石,先以人工用铁锤敲碎至鸡蛋大小的块状,再利用水碓舂打成粉状,淘洗,除去杂质,沉淀后制成砖状的泥块。然后再用水调和泥块,去掉渣质,用双手搓揉,或用脚踩踏,把泥团中的空气挤压出来,并使泥中的水分均匀。

所述步骤b中烘干处理,需利用烘干机以煤或者电力作燃料燃烧,生成洁净的热空气作为干燥介质,以往复循环的方式吸收练泥内的水分,排掉一定水分的湿空气,需注意点为,烘干时间分两段式,共为80min,烘干时间为40min时,需对原料进行翻面,原料的含水量确保在25%,需避免出现干裂变形。

所述步骤c中,拉坯的总收缩率大致为8—14%,分为三段式操作,每段拉胚完成后,需要给予10min的自我回弹时间,以确保成品收缩率,根据大小品种和不同器型及泥料的软硬程度予以放宽。

所述步骤d中添加物的配比方式为:粘合剂29%、界面剂33%、细沙17%、草木灰21%,其中草木灰经过细筛,原料为松木为最佳。

所述步骤e在处理中,温控装置为双金属片突跳式温控器、数字电子式温度控制器相结合,确保升温速率保持稳定增幅。

所述步骤f在操作时,印坯按坯体内形弧线旋削而成,将晾至半干的坯覆在模种上,均匀按拍坯体外壁,进行脱模;利坯是转动车盘,用刀旋削,使坯体厚度适当,表里光洁,刀具锋口厚度为2mm—1.8cm不等。

所述步骤g在操作时,刻花是用竹、骨或铁制的刀具在已干的坯体上刻画出花纹。而施釉时要做到坯体各部分的釉层均匀一致,厚薄适当。

在防裂陶瓷的加工方法中,首先进行练泥工作,此项工作可配合机械辅助,配合拉坯的过程中需要进行防裂材料的添加,含粘合剂、界面剂、细沙、草木灰等,便于增加陶瓷自身的粘合性,其次再配合双金属片突跳式温控器、数字电子式温度控制器,便于增加在陶瓷烧制过程中,对升温速率进行控制,烧结升温速度过快容易造成开裂,降温过快则可能引起炸裂,降低了防裂的几率,然后在配合后期的印坯、利坯、晒坯定性工艺和刻花、施釉等艺术加工。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