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功能性强的醚类聚羧酸混凝土外加剂配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10026发布日期:2019-02-19 18:34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功能性强的醚类聚羧酸混凝土外加剂配方,属于混凝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单一的聚羧酸减水剂很难满足预拌混凝土的粘聚性和保水性要求,致使混凝土拌合料发生泌水、离析,导致和易性变差。在水泥、石灰石粉体系中,也难以实现较好的和易性和包塑性。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功能性强的醚类聚羧酸混凝土外加剂配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功能性强的醚类聚羧酸混凝土外加剂配方。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功能性强的醚类聚羧酸混凝土外加剂配方:所述配方的原料和重量份数如下:不饱和羧酸:11-22份、不饱和酸酐:10-15份、矿物掺合料:22-27份、锂化合物:14-27份、硅烷:23-24份、引气剂:15-18份、米碎木:24-27份、聚丙烯酰胺:10.5-12.8份、醋酸钠:40-45份、十八胺乳液:35-38份、壳聚糖:4-15份、聚氧化烯基醚类不饱和大单体:21-27份、不饱和羧酸衍生物:23-29份、不饱和醚:10-11份、水:2.5-3.5份。

所述配方的原料和重量份数如下:不饱和羧酸:11份、不饱和酸酐:10份、矿物掺合料:22份、锂化合物:14份、硅烷:23份、引气剂:15份、米碎木:24份、聚丙烯酰胺:10.5份、醋酸钠:40份、十八胺乳液:35份、壳聚糖:4份、聚氧化烯基醚类不饱和大单体:21份、不饱和羧酸衍生物:23份、不饱和醚:10份、水:2.5份。

所述配方的原料和重量份数如下:不饱和羧酸:22份、不饱和酸酐:15份、矿物掺合料:27份、锂化合物:27份、硅烷:24份、引气剂:18份、米碎木:27份、聚丙烯酰胺:12.8份、醋酸钠:45份、十八胺乳液:38份、壳聚糖:15份、聚氧化烯基醚类不饱和大单体:27份、不饱和羧酸衍生物:29份、不饱和醚:11份、水:3.5份。

有益效果:本发明合成工艺简单,在各组分的共同作用下,大幅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而且具有优良的缓释性能,无泌水现象,能够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防止过早的干燥凝结,以便卸料,耐久性和后期强度也得到提高,且能够明显改善混凝土易离析、易泌水现象,对变质岩混凝土碱骨料反应的抑制效应也相当显著,本发明原料取材广泛、生产成本低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功能性强的醚类聚羧酸混凝土外加剂配方;所述配方的原料和重量份数如下:不饱和羧酸:11份、不饱和酸酐:10份、矿物掺合料:22份、锂化合物:14份、硅烷:23份、引气剂:15份、米碎木:24份、聚丙烯酰胺:10.5份、醋酸钠:40份、十八胺乳液:35份、壳聚糖:4份、聚氧化烯基醚类不饱和大单体:21份、不饱和羧酸衍生物:23份、不饱和醚:10份、水:2.5份。

进一步;所述配方的原料和重量份数如下:不饱和羧酸:16份、不饱和酸酐:12.5份、矿物掺合料:24.5份、锂化合物:20份、硅烷:23.5份、引气剂:17份、米碎木:25.5份、聚丙烯酰胺:11.5份、醋酸钠:42.5份、十八胺乳液:36.5份、壳聚糖:9.5份、聚氧化烯基醚类不饱和大单体:24份、不饱和羧酸衍生物:26份、不饱和醚:10.5份、水:3份。

进一步;所述配方的原料和重量份数如下:不饱和羧酸:22份、不饱和酸酐:15份、矿物掺合料:27份、锂化合物:27份、硅烷:24份、引气剂:18份、米碎木:27份、聚丙烯酰胺:12.8份、醋酸钠:45份、十八胺乳液:38份、壳聚糖:15份、聚氧化烯基醚类不饱和大单体:27份、不饱和羧酸衍生物:29份、不饱和醚:11份、水:3.5份。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功能性强的醚类聚羧酸混凝土外加剂配方,配方的原料和重量份数如下:不饱和羧酸:11‑22份、不饱和酸酐:10‑15份、矿物掺合料:22‑27份、锂化合物:14‑27份、硅烷:23‑24份、引气剂:15‑18份、米碎木:24‑27份、聚丙烯酰胺:10.5‑12.8份、醋酸钠:40‑45份、十八胺乳液:35‑38份、壳聚糖:4‑15份、聚氧化烯基醚类不饱和大单体:21‑27份、不饱和羧酸衍生物:23‑29份、不饱和醚:10‑11份、水:2.5‑3.5份,本发明合成工艺简单,能够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防止过早的干燥凝结,以便卸料,能够明显改善混凝土易离析、易泌水现象。

技术研发人员:何广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徐州金盟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9.04
技术公布日:2019.0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