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钛硫化物、锂铌硫化物及锂钛铌硫化物的制作方法_5

文档序号:9437887阅读:来源:国知局
别以摩尔比为24 :16 :1的方式称量?混合市售的硫化锂 (Li2S)粉末、硫化铌(NbS2)粉末及硫(S8)粉末,然后使用放入有约500个直径4_的氧化 错球的45mL的容器,以球磨装置(Fritsch P7、Classic line)进行510rpm、90小时的机械 研磨处理,由此得到Li3NbS4粉末。
[0235] [实施例 7 :Li2.5Tia5Nb0.5S3. 5粉末的合成]
[0236] 在氩气氛的手套箱中分别以摩尔比为40 :16 :16 :1的方式称量?混合市售的 硫化锂(Li2S)粉末、二硫化钛(TiS2)粉末、二硫化铌(NbS2)粉末及硫(S 8)粉末,然后 使用放入有约500个直径4mm的氧化锆球的45mL的容器,以球磨装置(Fritsch P7、 Classic line)进行510rpm、60小时的机械研磨处理,由此得到Li2.5TiQ. 5NbQ.5S3.5粉末 (0· 5Li2TiS3 · 0· 5Li3NbS4)粉末。
[0237] [实施例 8 :Li2.75Ti0.25Nba75S 3.75粉末的合成]
[0238] 在氩气氛的手套箱中分别以摩尔比为88 :16 :48 :3的方式称量?混合市售的硫化 锂(Li2S)粉末、二硫化钛(TiS2)粉末、二硫化铌(NbS2)粉末及硫(S 8)粉末,然后使用放入 有约500个直径4mm的氧化错球的45mL的容器,以球磨装置(Fritsch P7、Classic line) 进行510邝111、60小时的机械研磨处理,由此得到1^2.7511。.25他。. 7553.75粉末(0.251^21^3.0.7 5Li3NbS4)奁粉末。
[0239] [试验例I :X射线结构衍射(其1)]
[0240] 对实施例1中得到的粉末实施使用有CuK α射线的X射线结构衍射(XRD)测定。 将结果示于图1及3。为了参考,图1中也一并示出用作原料的硫化锂(Li2S)及硫化钛 (TiS2)的峰。图3中也一并示出用作原料的硫化锂(Li2S)的峰。为了避免制作的试样的 大气暴露,使用聚酰亚胺(Kapton)膜进行了 XRD测定,因此,各试样均在2 Θ = 1〇~25° 附近还发现聚酰亚胺(Kapton)的峰。
[0241] 在图1及3所示的X射线结构衍射图中,关于机械研磨处理时间为20~100小时 范围的各试样,均在2 Θ为30. 6、35. 5、51. 1、60. 8、63. 8、75. 2、86. 0、96. 7°的位置确认到 衍射峰。这些峰能以空间群:
[0242] [数学式7]
[0244] 归属,可归属为晶格常数为5.05(7) A的立方晶岩盐型结晶的峰。得到的XRD分布 与对晶格常数为5.057Α且Li :Ti :S = 2 :1 :3的岩盐型结构模型进行了谱图拟合而得到 的结果非常一致。由此,可知实施例1中得到的粉末的元素比为Li :Ti :S = 2 :1 :3。
[0245] 图2中示出了实施例1中将机械研磨时间设为40小时而得到的Li2TiSj^ XRD谱 图、和由下述表1所示的晶格常数5.06A的立方晶岩盐型Li2TiSj^衍射角及强度的模拟 结果得到的XRD谱图。
[0246] [表 1]
[0247] CN 105189358 A I兄明 17/22 页
[0248] 由图2明确可知,通过40小时的机械研磨处理而得到的Li2TiS^ XRD谱图和由 晶格常数孓06 A的岩盐型Li2TiS3的衍射角及强度的模拟结果得到的XRD谱图非常一致。
[0249] 对实施例2中得到的粉末实施使用有CuK α射线的X射线结构衍射(XRD)测定。 将结果示于图3。为了参考,图3中也一并示出用作原料的硫化锂(Li2S)的峰。另外,为 了避免制作的试样的大气暴露,使用聚酰亚胺(Kapton)膜进行了 XRD测定,因此,在2 Θ = 10~25°附近还发现聚酰亚胺(Kapton)的峰。在图3所示的X射线结构衍射图案中,在 2 0为3〇.5°、35.5°、43.7°、51.1°、6〇.5°、63.6°、及75.1°的位置确认到衍射峰。除 实施例1所示的峰以外,还在2Θ为43.7°附近确认到新的峰,认为其源自生成的杂质。除 在2 Θ为43. 7°处所确认到的峰以外的这些峰可归属为晶格常数为5.06.Α的立方晶岩盐 型结晶的峰。
[0250] 对实施例3中得到的粉末实施使用有CuK α射线的X射线结构衍射(XRD)测定。 将结果示于图3。为了参考,图3中也一并示出用作原料的硫化锂(Li2S)的峰。另外,为 了避免制作的试样的大气暴露,使用聚酰亚胺(Kapton)膜进行了 XRD测定,因此,在2 Θ = 10~25°附近还发现聚酰亚胺(Kapton)的峰。在图3所示的X射线衍射图中,在2 Θ为 30.6。、35.5。、43.7。、51.1。、60.5。、63.7。、75.1。、83.1。、85.9。、及96.4。的位置 确认到衍射峰。除实施例1所示的峰以外,还在2Θ为43.7°附近确认到新的峰,认为其源 自生成的杂质。除2 Θ为43. 7°的峰以外的这些峰可归属为晶格常数为5,〇§晨的立方晶 岩盐型结晶的峰。
[0251] 对实施例4中得到的粉末实施使用有CuKa射线的X射线结构衍射(XRD)测定。将 结果示于图3。为了参考,图3中也一并示出用作原料的硫化锂(Li2S)的峰。另外,为了避 免制作的试样的大气暴露,使用聚酰亚胺(Kapton)膜进行了 XRD测定,因此,在2 Θ = 1〇~ 25°附近还发现聚酰亚胺(Kapton)的峰。在图3所示的X射线衍射图中,在2Θ为27.0°、 30.5。、31.4。、35.5。、43.7。、44.9。、51.0。、53.2。、55.8。、60.6。、63.6°、65.4。、 72.0°、及74. 9°的位置确认到衍射峰。另外,也确认到归属为Li2S的峰(~27° )。
[0252] 根据这些峰可知,实施例4中得到的机械研磨処理的生成物为晶格常数为5.06 A 的立方晶岩盐型类似结晶和Li2S的复合体。
[0253] [试验例2 :利用电化学方法的锂钛硫化物的制作及评价]
[0254] 使用在实施例1中通过40小时的机械研磨得到的Li2TiS3粉末,通过下述的方法 制作电化学电池。
[0255] 首先,以Li2TiS3粉末:乙炔黑:PTFE = 86 :9 :5的重量比的方式,对实施例1中得 到的Li2TiS3?末加入乙炔黑和作为粘合剂的聚四氟乙烯(PTFE),利用研钵混炼15分钟 后,粘贴于铝网,由此制作工作电极。作为隔离物,使用聚丙烯,作为对电极,使用锂。作为 电解液,使用将IM的双(三氟甲磺酰基)酰胺锂(LiTFSA)溶解于1,3-二氧戊环(DOL)和 1,2-二甲氧基乙烷(DME)的混合溶剂而成的电解液(1M LiTFSA D0L/DME)。
[0256] 使用得到的电化学电池,以电流密度20mA/g进行恒定电流的充放电试验,还对 Li2TiS3实施锂的插入和脱离而得到了由 Li a4TiS3、Li^TiSp Lih4TiS^ Li2.6TiS3、Li2.9TiS 3、 及Li5.71133这些组分式所示的锂钛硫化物。关于用于得到各组分的锂钛硫化物的具体的通 电量,采用为使目标组分的锂钛硫化物中具有目标量的Li而需的理论值通电量。图4所示 的充放电曲线表示获得各锂钛硫化物时的通电量。
[0257] 另外,图5表示将LixTiS3中的X的值设为X轴的充放电曲线。
[0258] 在该充放电试验中,在各组分的锂钛硫化物得以形成的时刻停止充放电试验并将 电化学电池解体,进行由粘贴于铝网的锂钛硫化物、PTFE粘合剂和乙炔黑的复合体构成的 电极的XRD测定。
[0259] 将该试验中得到的各试样的X射线衍射图示于图6。各试样均在衍射角2Θ为 30. 6°、35. 5°、51.0°、63. 7°、及75. 0°的±2°范围的位置确认到衍射峰。
[0260] 由这些结果确认到,以Li2TiS3粉末作为工作电极并通过电化学方法所形成的 LixTiS3中的X为0. 4~5. 7范围的锂钛硫化物均具有立方晶岩盐型结晶结构。
[0261] 由该结果确认到,实施例1中得到的Li2TiS3粉末及Li xTiS3 (0.4兰X兰5. 7)可电 化学性地接受锂的插入和脱离,因此,可用作锂电池及锂二次电池的电极活性物质材料。
[0262] [试验例3 :充放电试验]
[0263] 使用上述的实施例1中得到的Li2TiS3粉末并通过下述的方法制作电化学电池,并 以电流密度20mA/g进行恒定电流充放电测定。
[0264] 作为电化学电池的制作方法,首先,以Li2TiS3粉末:乙炔黑:PTFE = 78 :16 :6的 重量比的方式,对实施例1中得到的1^21133粉末加入乙炔黑和作为粘合剂的聚四氟乙烯 (PTFE),利用研钵混炼15分钟后,粘贴于铝网,由此制作工作电极。作为隔离物,使用聚丙 烯,作为对电极,使用锂。作为电解液,使用将IM的双(三氟甲磺酰基)酰胺锂(LiTFSA) 溶解于1,3-二氧戊环(DOL)和1,2-二甲氧基乙烷(DME)的混合溶剂而成的电解液(1M LiTFSA D0L/DME)。即,在本试验例中,作为电解液的溶剂,使用醚类。
[0265] 将通过上述的恒定电流充放电测定而得到的充放电曲线示于图7。图中的数值表 示循环数。由图7可以确认到,在1. 7~3. OV的范围的充放电中,相对于Li2TiSj^单位 重量,在初期充电时可得到270mAh/g的容量,在初期放电时可得到350mAh/g的容量,这与 他52的初期放电容量170mAh/g (已经报告)、TiS 2的初期放电容量240mAh/g (已经报告) 相比,能实现大容量的充放电。另外,确认到在进行充放电循环时也能重复充放电,可用作 锂二次电池用的电极活性物质。
[0266] [试验例4 :X射线结构衍射(其2)]
[0267] 对实施例5及6中得到的粉末实施使用有CuKa射线的X射线结构衍射(XRD) 测定。将结果示于图8。为了参考,图8中也一并示出用作原料的硫化锂(Li2S)及硫化铌 (NbS2)的峰。另外,为了避免制作的试样的大气暴露,使用聚酰亚胺(Kapton)膜进行了 XRD 测定,因此,在2 Θ = 1〇~25°附近还发现聚酰亚胺(Kapton)的峰。
[0268] 在图8所示的X射线结构衍射图中,机械研磨的处理时间为60小时的试样及90 小时的试样均在30. Γ、35. 0°、50. 3°、62. 7°及73. 9°的位置确认到衍射峰。
[0269] 接着,对实施例1及5中得到的粉末实施使用有CuK α射线的X射线结构衍射 (XRD)测定。将结果示于图9。为了参考,图9中也一并示出所模拟的立方晶岩盐型结构 Li3NbS4的峰。另外,为了避免制作的试样的大气暴露,使用聚酰亚胺(Kapton)膜进行了 XRD 测定,因此,在2 Θ = 1〇~25°附近还发现聚酰亚胺(Kapton)的峰。
[0270] 在图9所示的X射线结构衍射图中,在实施例5中,在2Θ = 30. Γ、35.0°、 50. 3°、62. 7°及73. 9°的位置确认到衍射峰。
[0271] 这些峰能以空间群:
[0272] [数学式8]
[0274] 归属,可归属为晶格常数为5.丨3〇Α的立方晶岩盐型结晶的峰。得到的XRD分布 与对晶格常数为5.130 A且Li :Nb :S = 3 :1 :4的立方晶岩盐型结构模型进行模拟而得到 谱图近似。由这一近似结果和能量分散型X射线分光测定的结果可知,铌和硫的元素比为 Nb :S = 1 :4,可知与进料时的组分相比几乎无组分偏差。因此,认为实施例5中得到的粉末 的元素比为Li :Nb :S = 3 :1 :4。
[0275] 另外,晶格常数5.丨30 A的立方晶岩盐型Li3NbSj^衍射角及强度的模拟结果如 下所述。
[0276] [表 2]
[0278] 与此相比,在实施例1中,如上所述般在30. 6°、35. 5°、51. 0°、63. 7°及75. 0° 处可见峰,可知Ti :S = 1 :3,还知进料时的组分几乎未发生组分偏差。因此,认为实施例1 中得到的粉末的元素比为Li :Ti :S = 2 :1 :3。
[0279] [试验例5:导电率]
[0280] 分别对直径IOmm的片剂成型器填充实施例1、5及8的试样粉末100mg,并以25°C、 360MPa进行单轴压制,由此得到导电率测定用的试样。通过使用不锈钢
当前第5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