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氯-5-氟-烟酸酯及酸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3580984阅读:5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2-氯-5-氟-烟酸酯及酸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有氯、氟基团烟酸酯及烟酸类药物中间体的制备方法,特别涉及2-氯-5-氟-烟酸酯及酸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氯-5-氟-烟酸酯及2-氯-5-氟-烟酸是较为重要的药物中间体,但是目前为止并没有有效的合成方法来制备这一产品,文献中曾报道了两种制备方法,一种方法是用2,6-二氯-5-氟-烟酸乙酯首先与甲硫醇反应,尔后以雷尼镍为催化剂加氢脱掉甲巯基得到2-氯-5-氟-烟酸乙酯,再水解得到2-氯-5-氟-烟酸(J.Med.Chem.1993.2678-2688);另一种方法是从2-羟基-烟酸出发,先硝化再氯代得2-氯-5-硝基-烟酸,其通过铁粉还原得到2-氯-5-氨基-烟酸,2-氯-5-氨基-烟酸在氟硼酸中重氮化后所得氟硼酸重氮盐加热后得到2-氯-5-氟-烟酸(EP0634413A1)。
文献合成路线1 文献合成路线2 在文献合成路线1中,一是必须用异臭的甲硫醇取代2,6-二氯-5-氟-烟酸乙酯,同时用雷尼镍为催化剂加氢选择性脱掉甲巯基,收率只有30%左右,且该反应对雷尼镍的型号要求较高,用一般的雷尼镍得不到产品;而文献合成路线2合成工艺过长,且最后的氟硼酸重氮盐加热氟代反应收率过低且不易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2-氯-5-氟-烟酸酯制备中避免使用异臭的甲硫醇。缩短现有合成工艺的路线,提高收率、降低成本。提供一种制备2-氯-5-氟-烟酸酯及2-氯-5-氟-烟酸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2-氯-5-氟-烟酸酯及酸合成工艺如下 本发明通过选择性脱去2,6-二氯-5-氟-烟酸酯及2,6-二氯-5-氟-烟酸中6位的氯原子的方法得到其相应的2-氯-5-氟-烟酸酯及2-氯-5-氟-烟酸。2-氯-5-氟-烟酸也可以通过2-氯-5-氟-烟酸酯水解获得。
上述工艺中,R为H、C1~C6烷基。我们采用直接催化氢化的方法对2,6-二氯-5-氟-烟酸酯及酸选择性脱氯。催化剂采用lindlar催化剂、雷尼镍、钯碳等,用量为反应底物的1~10%(W/W);反应溶剂为甲醇、乙醇、乙酸乙酯,四氢呋喃等;并加入碱性物质作为氢化脱氯的助剂,如三乙胺、三甲胺等;反应压力为常压到5个大气压;反应温度为20~50℃。
工艺中通过2-氯-5-氟-烟酸酯水解为2-氯-5-氟-烟酸,该步反应采用碱性物质如氢氧化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反应温度为室温条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反应工艺选择合理,其采用了易得、能规模化生产的原料-2,6-二氯-5-氟-烟酸酯(由2,6-二氯-5-氟-3-氰基吡啶制得,日本特许公开57-72981)及2,6-二氯-5-氟-烟酸直接选择性脱去的一个氯原子得到相应的2-氯-5-氟-烟酸脂及2-氯-5-氟-烟酸,其不仅缩短了文献中的合成工艺,提高了合成的收率,并可大规模进行生产。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第一步2-氯-5-氟-烟酸乙酯的合成在2,6-二氯-5-氟-烟酸乙酯(50g,0.21mol)的乙酸乙酯溶液(1.2L)中加入三乙胺(32g,0.32mol)及Lindlar催化剂(2.5g),于3个大气压、室温下氢化12小时。过滤除去催化剂,反应液浓缩后柱层析,得到无色油状的2-氯-5-氟-烟酸乙酯(24.1g,0.12mol,产率55%)。1H NMR(400MHz,CDCl3)δ8.36(d,J=2.8Hz,1H),7.88(dd,J=8.0 & 2.8Hz,1H),4.40(q,J=7.2Hz,2H),1.39(t,J=7.2Hz,2H);13C NMR(400MHz,CDCl3)δ164.5(C),160.5(C),158.0(C),146.0(d,J=10.8Hz,C),141.3(d,J=99.6Hz,CH),146.0(d,J=10.8Hz,C),129.2(d,J=13.6Hz,C),128.5(d,J=85.4Hz,CH),63.9(d,J=48.0Hz,CH2),15.4(CH3);Ms(M++1204206)。
第二步2-氯-5-氟-烟酸的合成2-氯-5-氟-烟酸乙酯(120g,0.59mol)溶于3∶1的甲醇和水混合溶液(1.2L),于室温下加入氢氧化锂(含一个结晶水,38.2g,0.91mol)。室温搅拌一小时后,用浓盐酸中和至PH=5-6,然后浓缩去除甲醇。剩余物剧烈搅拌下加入冰水(1L),大量的白色沉淀析出,过滤,烘干后得到绝大部分产品(92.2g);水层用乙酸乙酯萃取3次,合并乙酸乙酯萃取液,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后浓缩得到剩余部分的产品(5.8g)。共计得到产品98g(0.56mol)产率95%。1HNMR(400MHz,DMSO-d6)δ8.60(d,J=2.8Hz,1H),8.18(dd,J=8.4 & 2.8Hz,1H);Ms(M++1176178)。
实施例22-氨-5-氟-烟酸乙酯的合成在2,6-二氯-5-氟-烟酸乙酯(50g,0.21mol)的乙酸乙酯溶液(1.2L)中加入三乙胺(32g,0.32mol)及5%Pd-C催化剂(1.0g),于常压室温下氢化12小时。过滤除去催化剂,反应液浓缩后柱层析,得到油状的2-氯-5-氟-烟酸乙酯(18.4g,0.09mol,产率43%)。
实施例32-氯-5-氟-烟酸乙酯的合成在2,6-二氯-5-氟-烟酸乙酯(50g,0.21mol)的乙酸乙酯溶液(1.2L)中加入三乙胺(32g,0.32mol)及5%雷尼镍(1.0g),于常压,温度为40℃下氢化12小时。过滤除去催化剂,反应液浓缩后柱层析,得到油状的2-氯-5-氟-烟酸乙酯(18.4g,0.09mol,产率25%)。
实施例42-氯-5-氟-烟酸甲酯的合成在2,6-二氯-5-氟-烟酸甲酯(50g,0.21mol)的乙酸乙酯溶液(1.2L)中加入三乙胺(33.3g,0.33mol)及5%雷尼镍(1.0g),于3个大气压、温度在40℃下氢化12小时。过滤除去催化剂,反应液浓缩后柱层析,得到油状的2-氯-5-氟-烟酸甲酯(21.2g,0.11mol,产率50%)。1H NMR(400MHz,CDCl3)δ8.36(d,J=2.8Hz,1H),7.88(dd,J=8.0 & 2.8Hz,1H),3.94(s,3H),Ms(M++1190192)。
实施例52-氯-5-氟-烟酸异丙酯的合成在2,6-二氯-5-氟-烟酸异丙酯(50g,0.20mol)的乙酸乙酯溶液(1.2L)中加入三乙胺(30.3g,0.30mol)及Lindlar催化剂(2.5g),于3个大气压、室温下氢化12小时。过滤除去催化剂,反应液浓缩后柱层析,得到油状的2-氯-5-氟-烟酸甲酯(24.3g,0.112mol,产率56%)。1H NMR(400MHz,CDCl3)δ8.37(d,J=2.8Hz,1H),7.87(dd,J=8.0 & 2.8Hz,1H),5.28(m,J=6.0Hz,1H),1.40(d,J=6.0Hz,6H).Ms(M++1,218,220).
实施例62-氯-5-氟-烟酸的合成在2,6-二氯-5-氟-烟酸(10g,0.048mol)的乙醇溶液(150mL)中加入三乙胺(6g,0.059mol)及Lindlar催化剂(0.5g),于3个大气压下,常温氢化12小时。过滤除去催化剂,反应液浓缩后柱层析,得到2-氯-5-氟-烟酸(2.1g,0.012mol,产率25%)。
权利要求
1.2-氯-5-氟-烟酸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通过直接催化氢化的方法选择性脱去2,6-二氯-5-氟-烟酸酯中6位的氯原子得到其相应的2-氯-5-氟-烟酸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2-氯-5-氟-烟酸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上述反应的反应式为 上述工艺中,R为C1~C6烷基,催化剂采用lindlar催化剂、雷尼镍、钯碳中的一种,用量为反应底物的1~10%(W/W),反应溶剂为甲醇、乙醇、乙酸乙酯,四氢呋喃中的一种,并加入碱性物质作为氢化脱氯的助剂,如三乙胺、三甲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2-氯-5-氟-烟酸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反应压力为常压到5个大气压;反应温度为20~50℃。
4.2-氯-5-氟-烟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通过直接催化氢化的方法选择性脱去2,6-二氯-5-氟-烟酸中6位的氯原子得到其相应的2-氯-5-氟-烟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2-氯-5-氟-烟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上述反应的反应式为 上述工艺中,催化剂采用lindlar催化剂、雷尼镍、钯碳中的一种,用量为反应底物的1~10%(W/W),反应溶剂为甲醇、乙醇、乙酸乙酯,四氢呋喃中的一种,并加入碱性物质作为氢化脱氯的助剂,如三乙胺、三甲胺。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2-氯-5-氟-烟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反应压力为常压到5个大气压;反应温度为20~50℃。
7.2-氯-5-氟-烟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首先制备权1所述的2-氯-5-氟-烟酸酯,2-氯-5-氟-烟酸酯在碱性物质存在下水解为2-氯-5-氟-烟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2-氯-5-氟-烟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该步反碱性物质采用氢氧化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中的一种,反应温度为室温条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的2-氯-5-氟-烟酸酯及酸制备方法。解决了即知方法的收率过低,路线长及使用异臭的硫醇的缺陷。技术解决方案是通过2,6-二氯-5-氟-烟酸及相关羧酸酯直接选择性脱掉6位上的氯原子,以及通过2-氯-5-氟-烟酸酯在碱性物质存在下水解为2-氯-5-氟-烟酸。化学反应式如上,主要用于制备2-氯-5-氟-烟酸酯及2-氯-5-氟-烟酸药物中间体。
文档编号C07D213/80GK1613849SQ20031010833
公开日2005年5月11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3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3日
发明者施峰, 施一峰, 马汝建, 李革 申请人:上海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