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废弃菇类培养基中提取β-葡萄糖苷的新方法

文档序号:3555092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从废弃菇类培养基中提取β-葡萄糖苷的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从废弃菇类培养基中提取β-葡萄糖苷的新方法。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随着人类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物安全和环境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在保证环境安全和人们直接入口的食物链的安全也采取了坚决而果断的措施,相继对高毒农药及由此而派生出来的各种制剂近五百种采取了扼杀和限产措施。于是以苏云金杆菌(即Bt,Bscillus.thurlingensis)、阿维菌素、井岗霉素为代表的一批生物农药相继问世,特别是近几年来,包括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转基因生物化学农药等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九十年代,我国食用菌研究部门又利用繁育食用菌的培养基经水浸,提取其中的有效成份,把这种有效成份确定为蛋白多糖,将其作为杀灭或抑制侵袭在植物本体上病毒的生理生物活性物质。
事实证明,在香菇采栽后,培养基已经失去了使用价值之后,利用这种被认为是废弃的培养基经过水浸等一系列工艺手段提取其中的有效成份,经富集后,同样可以用于杀灭或抑制侵袭植物本体病毒的生理生物活性物质。但是起杀菌抑菌作用的生理生物活性物质不能笼统地将其认定为多糖蛋白,而是由植物体中所含有的β-葡萄糖苷,生物体产生的β-葡萄糖苷酶以及它们经水解后产生的苷元。目前尚未有新的方法从废弃菇类培养基中有效提取β-葡萄糖苷,并将β-葡萄糖苷产品大量用于植物杀菌抑菌中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从废弃菇类培养基中提取β-葡萄糖苷的新方法,其生产工艺成熟,把β-葡萄糖苷最大限度地被水溶解,以提高其收率,避免它的热分解,保证溶剂的去除比较容易及防止更多的副反应产生。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从废弃菇类培养基中提取β-葡萄糖苷的新方法,其方法步骤是(一)首先将食用菌废弃培养基破碎,粒径为5±1Cm;(二)将破碎好的食用菌废弃培养基、水按1∶3的比例投入浸提釜,投入量控制在浸提釜容积的75%,间接加热,并不断搅拌,防止造成局部过热而破坏有效成分的分子结构,当温度升至60~70℃时,保温5-6小时,停机,降温至10-35℃,放入贮料罐,抽提入离心甩干机中进行固液相分离,分离后的固态物质进入储存场地,经过自然发酵作为肥料使用;液体打入浓缩釜,间接加热,同时开启真空系统,使系统中的真空度保持在-0.05~-0.09Mpa,当温度升至40~65℃时,水蒸汽产生,浓缩开始,水蒸气经冷却后变成蒸馏水流入贮水池中,作为浸提用水重复使用,釜内液体经化验达到0.75%β-葡萄糖苷的含量时,浓缩中止,将浓缩后的β-葡萄糖苷液体放入储药罐;(三)、往储药罐内加入1-2‰防腐剂,防腐剂为苯甲酸钠,再加入1.5-3.5%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T-80。经搅拌0.1-0.2小时,即可包装。
食用菌培养基是食用菌获取营养、合成蛋白质和核酸、构造自身细胞、培育酶体等生物原体的提供者。食用菌培养基是人为地为食用菌提供了比较丰富的营养以及使其生长发育、繁育所需的其它成份,包括碳源,即提供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淀粉、戊聚糖类等如玉米粉、阔叶木材的木屑、棉籽壳、玉米芯、花生壳等;氮源,即提供蛋白质物质的黄豆饼粉、花生饼粉、蛋白胨及提供无机氮源的如尿素、硫铵、硝铵、磷酸盐等;无机盐及微量元素,其作用是构成菌体原生质的成份(磷、硫等),作为生物酶的组成成分或维持酶的活性及参与本体的生物合成等。培养基经过常温好氧发酵及菌种接种后,在适宜的温度、湿度、PH值条件下,食用菌如菇类的担子菌开始迅速繁殖。我国是世界上食用菌生产大国,每年的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左右,据不完全统计,每年辽宁省生产食用菌所产生的废弃培养基就达20000吨以上,食用菌(这里主要指担子菌)废弃培养基中含有比较丰富的β-葡萄糖苷。纯净的β-葡萄糖苷为晶体,具有水溶性很强的特性,在有机溶液中溶解度较低。水又是价廉而又易得的物质,因此,选择水作为该物质的溶剂为宜。
糖苷是糖分子中的环状半缩醛上的羟基与苷元(或称配基)分子中的一个羟基缩水后的产物。它广泛存在于植物的种子、皮及根系中,在动物体中也大量存在。当然在食用菌培养基中的含量更加丰富。
各种生物酶与多糖类物质起生化反应后,产生单糖和低聚糖,同时,也有几乎相同数量的各种糖苷,这些糖苷的大部分是属于β-葡萄糖苷。β-葡萄糖苷具有生理生物活性,它的生理生物活性主要是由苷元所决定的,葡萄糖在其中也有一定的作用。它的生理生物活性很明显的体现在对微生物,主要是细菌、真菌的生长和繁育起抑制作用。这就是食用菌废弃培养基的水提取物能作为很多病毒病的防治药物的根本所在。
β-葡萄糖苷由于苷元的不同,大致可分为黄酮苷、蒽醌苷、酚苷、氯苷及硫苷等。食用菌培养基中主要以酚苷、蒽醌苷、氯苷和硫苷的含量较高。它们被植物的根、茎、叶片等吸收后,在水解酶的作用下,生成葡萄糖和各种苷元,葡萄糖被植物吸收以壮体,苷元被用作清理和抑制细菌和病毒的生长。
以上各种糖苷结构如下 酚苷 蒽苷 氯苷 硫苷葡萄糖苷中,如酚苷、蒽醌苷、氯苷、硫苷中部分有机化合物,它们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杀菌抑菌作用;有些虽本身杀菌抑菌能力并不强,但被植物吸收后,在相应的水解酶的作用下,生成苷元,其杀菌和抑菌能力更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生产工艺成熟,提取β-葡萄糖苷的效率高。其产品β-葡萄糖苷是一种应用前景看好的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纯生物制剂。它具有原料来源广泛、变废为宝的特点,属低毒、易降解、对病虫害防治效果好,对人畜安全,对环境压力小的制剂。对植物病害,尤其是烟草TMV、CMV、水稻条枯病毒有较高抑制作用。生产工艺成熟,利润率较高,市场容量很大。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首先将食用菌废弃培养基破碎,粒径为5±1Cm,将破碎好的食用菌废弃培养基、水按1∶3的比例投入浸提釜,投入量控制在浸提釜容积的75%,间接加热,并不断搅拌,防止造成局部过热而破坏有效成分的分子结构,当温度升至60℃时,保温5小时,停机。降温至25℃,放入贮料罐,抽提入离心甩干机中进行固液相分离,分离后的固态物质进入储存场地,经过自然发酵作为肥料使用;液体打入浓缩釜,间接加热,同时开启真空系统,使系统中的真空度保持在-0.08Mpa,当温度升至55℃时,水蒸汽产生,浓缩开始,水蒸气经冷却后变成蒸馏水流入贮水池中,作为浸提用水重复使用,釜内液体经化验达到0.75%β-葡萄糖苷的含量时,浓缩中止,将浓缩后的β-葡萄糖苷液体放入储药罐内,往储药罐内加入1.5‰防腐剂,防腐剂为苯甲酸钠,再加入2.5%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T-80。经搅拌0.2小时,即可包装。
权利要求
1.一种从废弃菇类培养基中提取β-葡萄糖苷的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方法步骤是(一)首先将食用菌废弃培养基破碎,粒径为5±1Cm;(二)将破碎好的食用菌废弃培养基、水按1∶3的比例投入浸提釜,投入量控制在浸提釜容积的75%,间接加热,并不断搅拌,防止造成局部过热而破坏有效成分的分子结构,当温度升至60~70℃时,保温5-6小时,停机,降温至10-35℃,放入贮料罐,抽提入离心甩干机中进行固液相分离,分离后的固态物质进入储存场地,经过自然发酵作为肥料使用;液体打入浓缩釜,间接加热,同时开启真空系统,使系统中的真空度保持在-0.05~-0.09Mpa,当温度升至40~65℃时,水蒸汽产生,浓缩开始,水蒸气经冷却后变成蒸馏水流入贮水池中,作为浸提用水重复使用,釜内液体经化验达到0.75%β-葡萄糖苷的含量时,浓缩中止,将浓缩后的β-葡萄糖苷液体放入储药罐;(三)、往储药罐内加入1-2‰防腐剂,再加入1.5-3.5%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经搅拌0.1-0.2小时,即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从废弃菇类培养基中提取β-葡萄糖苷的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腐剂为苯甲酸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从废弃菇类培养基中提取β-葡萄糖苷的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T-80。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涉及一种从废弃菇类培养基中提取β-葡萄糖苷的新方法将食用菌废弃培养基破碎为粒径5±1Cm和水按1∶3的比例投入浸提釜,间接加热,并不断搅拌,温度升至60~70℃时,保温5-6小时,停机,降温至10-35℃,放入贮料罐,抽提入离心甩干机中进行固液相分离,液体打入浓缩釜,间接加热,开启真空系统,温度升至40~65℃时,浓缩开始,釜内液体经化验达到0.75%β-葡萄糖苷的含量时,浓缩中止。将浓缩后的β-葡萄糖苷液体放入储药罐,往储药罐内加入防腐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经搅拌0.1-0.2小时,即可包装。生产工艺成熟,提取β-葡萄糖苷的效率高。
文档编号C07H1/06GK1657533SQ20041008751
公开日2005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8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8日
发明者周恒芳, 李学员 申请人:大连广垠生物农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