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氯乙酸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3568812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氯乙酸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氯乙酸的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催化体系。
背景技术
氯乙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中间体,它广泛用于农药、医药、染料和多种有机化 学产品的生产中。目前工业上生产氯乙酸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三氯乙烯水解法,该方 法虽然可得到高纯度的氯乙酸,但是原料消耗较大、并且工序长、成本高。另一种方法是醋 酸催化氯化法,该工艺简单,投资小,原料价格相对较低,并且易得,但反应控制相对难度较 大,产品易含多氯醋酸,目前国际上和国内多采用醋酸催化氯化法。醋酸氯化法主要分为硫磺催化氯化法和醋酐催化氯化法。使用硫磺作为催化剂 的工艺;虽然比较成熟,但相对活性及选择性较低,而且品种中的残留硫影响了氯乙酸的质 量。醋酸酐催化方法是目前公认的较先进的氯乙酸生产方法,它具有活性好,产品品质高, 对环境的污染小等优势。目前,国外主要采用该工艺生产氯乙酸,国内也作为新增氯乙酸生 产的首选技术路线。以醋酸酐为催化剂的氯乙酸生产方法,相应的研究工作开展得比较多,张跃等人 (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CN1865217A)以醋酸酐为催化剂,用浓硫酸作为助催化剂,通过连 续进料;连续精馏的方法生产氯乙酸,得到很好的结果。张香娣等(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004,35(3)315-317)研究了固体超强酸对醋酸酐催化氯化法的助催化作用,发现在反应 中加入助催化剂SO42VFe2O3后,对反应速率的提高具有明显的作用。李福祥等在申请号为 200510012347. 9的专利申请中也是使用的固体超强酸S0427Mx0y作为助催化剂生产的氯乙 酸。海国栋(中国氯碱,2004,11,20-21)通过对氯乙酸间歇氯化生产工艺的改进,使一氯物 的质量分数从97. 5%提高到99. 5%以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合成氯乙酸的新型催化反应体系。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氯乙酸的制备方法,为醋酸和氯气通过醋酸酐的催化 作用得到氯乙酸,以固体超强酸为助催化剂,所述的固体超强酸为S0427Ti02-Mo03。所述的固体超强酸SO42VTiO2-MoO3是将Ti (OH)4粉末先在硫酸铵溶液中浸渍,真 空干燥至恒重后,再用钼酸铵溶液浸渍,去除溶剂后,焙烧得到固体超强酸S0427Ti02-Mo03。Ti (OH)4与硫酸铵及钼酸铵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0. 2 3. 0 0. 5 2. 0。反应体系中醋酸醋酸酐固体超强酸的质量比为100 3 15 0. 1 5。反应温度为85 125°C。反应液保留时间范围为1 10小时。反应时采用若干个反应器串联反应,当前一个反应器内的液体高度达到反应器的 液体出口时,则液体进入下一反应器继续反应,最后一个反应器出来的液体进入分离装置 分离得到成品氯乙酸。
每个反应器的液体出口设有耐腐微孔网封。所述反应器的个数为3个。本发明申请再下列方面具有明显的进步1.由于固体超强酸的酸性远远高于广泛使用的浓硫酸,所以具有更优良的助催化 作用,适用本发明申请的反应体系其反应液进入反应器至反应完成,保留时间范围1.5-5 小时,相对于仅使用乙酸酐作催化剂需要12小时的反应时间(徐燕莉,石油化工,1998 (5); 313-318),反应速率得到大幅的提高。活性炭负载的其他类型固体超强酸如S0427Mx0y, S2O82VMxOy, SO42VMxOy (CN1680251A),曾被用作该类反应的助催化剂,得到很好的结果。本 项目申请的固体超强酸与其相比,在两个方面具有明显的进步无需使用活性炭负载,减少了反应体系中不溶物的存在量,使设备的负荷减轻,更 利用操作。另一个进步是本专利申请的反应液保留时间在4小时左右即达到前者6小时反 应时间的转化速率,即本专利申请的含SO42VTiO2-MoO3催化体系具有明显的氯乙酸生成速 率高的优势。2.本专利申请的催化剂体系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其二氯乙酸的生成不超过 3. 5%。3.反应工艺简单,为反应器的串联形式,利于实现连续操作,并可节约能耗。4.简便的工艺使该催化体系及相应的工艺路线可操控性强。


图1为本发明的生产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提出的合成氯乙酸的反应体系,是以醋酸酐为催化剂,催化醋酸和氯气反 应合成氯乙酸。其中,反应以固体超强酸SO42VTiO2-MoOdt为助催化剂。这是因为固体超 强酸SO4VTiO2-MoO3,除具有强酸性外,作为催化剂使用亦有良好的效果。本发明使用这种新型催化体系时,反应按图1所示的基本流程进行反应时采用 若干个反应器串联反应,当前一个反应器内的液体高度达到反应器的液体出口时,则液体 进入下一反应器继续反应,最后一个反应器出来的液体进入分离装置分离得到成品氯乙 酸。每个反应器的液体出口设有耐腐微孔网封,微孔网可有效阻止固体超强酸助催化剂的 流失。一般情况下,所述反应器的个数选择3个即可达到要求。下面以3个反应器串联为例进行说明,将超强酸助催化剂置于各个反应器中,其 加入量为反应器的有效体积的0. 1_5%,反应体系中,按质量之比,醋酸醋酸酐助催化 剂固体超强酸SO42VTiO2-MoO3 = 100 3 15 0. 1 5。随着反应液从原料罐中不断 进入反应器1中,当液面高度达到反应器1的液体出口时,反应液开始进入反应器2继续反 应,其反应器2和反应器3的反应过程亦是如此。分离系统包括通常的一级或多级冷却装 置以及多氯产物的氢化装置。在上述反应过程中,反应温度为常规温度85 125°C,优选95 110°C。所述的固体超强酸SO42VTiO2-MoO3是以常规方法制备,先将Ti (OH)4粉末先在硫 酸铵溶液中浸渍,真空干燥至恒重后,再用钼酸铵溶液浸渍,去除溶剂后,焙烧得到固体超强酸 S042_/TiO2-MoO315具体的制备步骤为称取Ti (OH) 4粉末,浸泡在硫酸铵溶液中2 10小时,Ti (OH) 4 与硫酸铵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0.2 3.0!1101,过滤后在70-1001真空干燥至恒重,用钼 酸铵溶液浸渍,其中Ti (OH)4与钼酸铵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0.5 2.0,缓慢蒸出溶剂后, 在300 600°C焙烧1 5小时,得到固体超强酸。实施例1称取一定量的Ti (OH)4粉末,浸泡在硫酸铵溶液中5小时,Ti (OH)4与硫酸铵的物 质的量比例为1 2,过滤后在90°C真空干燥至恒重。用钼酸铵溶液浸渍,其中钼酸铵与 Ti (OH)4的物质的量比例为1.5 1,缓慢蒸出溶液后,在400°C焙烧3小时,得到固体超强 酸助催化剂 S042_/TiO2-MoO3。实施例2连接三个反应器,反应器有效体积为50ml,也就是网封溢流口以下的体积,将Ig 固体超强酸助催化剂SO42VTiO2-MoO3分别等量加入在三个反应器中,并用原料罐中反应液 分别加满反应器。原料罐中醋酸和醋酸酐配料质量比为10 1。为了使反应流动畅通,在 原料罐中加入氯气压力0. 05 0. IMPa,亦可利用位差使反应液进入反应器,出口处以调节 阀门控制反应器的原料流速。三个反应器中均从底部用多出口管通入氯气,反应时间为从 原料罐出口输出反应液达到三个反应器的总容积量时为反应平衡,反应平衡2小时后,收 集产物经分析测定催化效果。实施例3控制三个反应器中的温度为100°C,原料罐中反应液进入到反应器的速度2ml/ 分钟,其余条件均相同于实施例2,到达取样时间后,收集产物,测定组分为% wt 醋酸 66. 28%,氯乙酸 32. 72%,二氯乙酸 1. 0%o实施例4控制三个反应器中的温度为110°C,原料罐中反应液进入到反应器的速度1. 2ml/ 分钟,其余条件均相同于实施例2,到达取样时间后,收集产物,测定组分为wt % 醋酸 38. 67%,氯乙酸 60. 30%,二氯乙酸 1. 03%。实施例5控制三个反应器中的温度为105°C,原料罐中反应液进入到反应器的速度为 0. 6ml/分钟,其余条件均相同于实施例2,到达取样时间后,收集产物,测定组分为醋 酸为0. 7%,氯乙酸96. 2%,二氯乙酸3. 1%。
权利要求
一种氯乙酸的制备方法,为醋酸和氯气通过醋酸酐的催化作用得到氯乙酸,其特征在于,以固体超强酸为助催化剂,所述的固体超强酸为SO42 /TiO2 MoO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氯乙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体超强酸so42_/ TiO2-MoO3是将Ti (OH)4粉末先在硫酸铵溶液中浸渍,真空干燥至恒重后,再用钼酸铵溶液 浸渍,去除溶剂后,焙烧得到固体超强酸S0427Ti02-Mo0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氯乙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Ti(OH)4与硫酸铵及钼酸铵的 物质的量之比为1 0.2 3. O 0.5 2. O。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氯乙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体系中醋酸醋酸酐 固体超强酸的质量比为100 3 15 0. 1 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氯乙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温度为85 125°C。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氯乙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时间为2 10小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氯乙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时采用若干个反应器串 联反应,当前一个反应器内的液体高度达到反应器的液体出口时,则液体进入下一反应器 继续反应,最后一个反应器出来的液体进入分离装置分离得到成品氯乙酸。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氯乙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反应器的液体出口设有 耐腐微孔网封。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氯乙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的个数为3个。
全文摘要
本发明为一种制备氯乙酸的方法。该方法以醋酸和氯气为原料,醋酸酐为催化剂,选择固体强酸SO42-/TiO2-MoO3作为助催化剂组成新型的催化体系。该方法反应时间短;反应的可操控性强;工艺简便,具有良好的活性及选择性。
文档编号C07C53/16GK101948377SQ20101026298
公开日2011年1月19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25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25日
发明者凌晨, 宋勤华, 曹宏兵, 袁国卿, 邵守言, 钱庆利, 闫丰文, 闫芳 申请人:江苏索普(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