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i)配合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02161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铜(i)配合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光材料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铜⑴配合物及其应用。有机电致发光是由电能激发有机材料而发光的现象。1998年,S.R.ForreSt等人 首次发现,将磷光配合物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可以极大地提高器件的效率。由于有 磷光配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在器件上的巨大优势,对其的研究已成为有机电致发光 领域中的主要方向之一。并且,由于基于重金属的磷光配合物可以充分利用包括单重态 和三重态在内的所有的能量形式,其最大内量子效率较高,因此,使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具有较高的电致发光效率。在各种基于重金属的磷光配合物中,一价铜(铜⑴)磷光配合物由于具有较强 的室温磷光发射性能、易于形成多核结构、发光机理多样、光谱峰值变化可以覆盖整个 可见光等特点,可以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检测等领域,因此,铜⑴磷光配合物在 有机电致发光领域的研究受到广泛重视。但是,铜⑴离子由于受到低氧化态和四面体配 位构型的限制,因而目前所报道的铜⑴磷光配合物多为含有抗衡离子的离子型配合物。 离子型铜⑴配合物由于含有抗衡离子,制备的电致发光器件在电场作用下发生抗衡离子 的迁移,产生时间延迟现象,即器件亮度在施加电压后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达到恒定值; 同时,抗衡离子迁移后,可能导致电荷平衡被破坏,使材料稳定性降低,进而影响电致 发光器件的稳定性。与离子型配合物相比,中性铜⑴配合物由于没有抗衡离子的亲核作用,制备 的电致发光器件无时间延迟现象,并且使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稳定性提高。申请号为 200610130886.7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咪唑衍生物为配体的铜⑴配合物,该铜⑴ 配合物以咪唑衍生物为配体,同时形成离子型铜⑴配合物和中性铜⑴配合物,并且, 该文献报道的中性咪唑类衍铜⑴配合物易与其周围环境作转变为离子型铜⑴配合物, 从而影响电致发光器件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中性铜⑴配合物及其应用, 该铜⑴配合物不易于转变为离子型铜⑴配合物。本发明提供一种铜⑴配合物,具有如式I所示的结构,
权利要求
1. 一种铜⑴配合物,其特征在于,具有如式I所示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⑴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f、彳的结构如式II或式III所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⑴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vI^J为2,2’-吡啶基吲哚或2,2’ -喹啉基吲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⑴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单独的芳基膦配体中芳基膦配体为下列1 5结构中的任意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⑴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桥联的芳基膦双齿配体为 下列6 8结构中的任意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⑴配合物,其特征在于,具有如式IV、式V、式VI、 式VII、式VIII或式IX所示的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 5任意一项所述的铜⑴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_在碱性条件下显负电。
8.—种具有式I结构的铜⑴配合物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9.一种具有式I结构的铜⑴配合物在传感器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铜(I)配合物,具有如式I所示的结构,其中,所述为吲哚衍生物配体,所述为两个单独的芳基膦配体或桥联的芳基膦双齿配体,所述芳基膦配体上每个磷原子上至少存在一个芳基取代基,其他取代基为芳基和C1~C30的烷基中的任意一种。本发明提供的铜(I)配合物为中性铜(I)配合物,与离子型配合物相比,该中性配合物由于没有抗衡离子的亲核作用,从而可以克服由于抗衡离子迁移引起的发光器件时间延迟效应。并且,由于该铜(I)配合物不存在其他可配位原子,因此该吲哚衍生物类中性铜(I)配合物不易于周围环境反应转变为离子型铜(I)配合物,可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传感器中。
文档编号C07F1/08GK102010448SQ20101054296
公开日2011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12日
发明者刘晓辉, 孙伟, 李晓, 王利祥, 程延祥, 谢志元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