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5,7-二羟基黄酮的合成方法

文档序号:3503582阅读:5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5,7-二羟基黄酮的合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精细化工药物合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5,7-二羟基黄酮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5,7_二羟基黄酮,中文名白杨素,又称白杨黄素。主要存在于紫葳科植物木蝴蝶的 种子、茎皮和松科植物山白松以及芒松的心木中。但由于原料中的含量非常低,生产价值不 高,提取分离方面报道的较少,目前主要集中于白杨素的合成方面的的研究。蔡小华,胡薇等以间苯三酚为起始原料,通过与乙腈发生Hoesch反应得到中间体 2,4,6-三羟基苯乙酮,然后与苯甲酰氯缩合得到β -丙二酮,然后重排,关环得到白杨素。 南华大学徐阳炎等以间苯三酚和氯乙腈通过Hoesch法得到三羟基苯乙酰氯,然后和苯甲 醛生成β-丙二酮,再在酸性条件下关环得到白杨素。这两种方法均用到了 Hoesch反应, 而用此方法,反应时间长,反应温度低,而且所必须应用的大量HCl气体,容易造成设备的 腐蚀,并且在HCl的制备过程中所需要的设备比较多,整个反应要求密封性很高,所以用这 种方法对设备的要求比较高,而且所用到的起始原料间苯三酚价格比较贵,所以此方法很 不利于工业化生产。张小清等直接以间苯三酚苯乙酮和苯甲酰氯为原料,通过Baker-Venkataraman 重排法合成白杨素,但是在得到白杨素的同时,会发生三羟基苯乙酮苯甲酰化物的二次重 排得到了另外一种产物,二苯甲酰基甲烷,使整个反应收率低,产品纯化比较困难;并且此 方法中的原料间苯三酚苯乙酮价格比较贵,加大了生产成本高。以上两种现有方法合成白杨素的起始原料价格都比较昂贵,生产成本高。此外,有人报道了以苯胺为原料,经溴化,脱氨,甲氧基化,乙酰化,缩合,水解得到 白杨素。此方法制备白杨素路线长,总收率不高,所用的试剂也比较多,其中溴化一步用到 了单质溴素,脱氨时的重氮化反应中用到了浓硫酸,这些对设备的腐蚀比较大,而且操作也 不是很好控制,工业化难度较大。综上所述,目前现有的关于白杨素的制备方法,其都限制在实验室阶段,其成本 高,路线长,对设备要求比较苛刻,没有发展到可以工业化生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5,7- 二羟基黄酮的 合成方法,具有成本低,环境污染小,对设备要求低,并且可以大规模生产的优点。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5,7- 二羟基黄酮的合成方法,其化学合成路线如下
权利要求
1. 一种5,7- 二羟基黄酮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2,4,6_三甲氧基苯乙酮的制备,即中间体1的制备将1,3,5_三甲氧基苯、第一催化剂A和第一反应溶剂B按照w w ν的比值 1 (0.60 1.18) (2. 98 7. 20)依次投料,搅拌溶解,然后10°C 15°C滴加乙酰氯,乙 酰氯的投料量与1,3,5-三甲氧基苯的w w的比值为0.36 0.70,最佳为0.51 0.60, 滴毕在20°C 50°C反应,反应时间为 6h,反应完毕,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倒入5%的 盐酸水溶液中,搅拌0.证 池,静置分层,取有机相,水洗至中性,回收溶剂至干,得到半固 体状产物,用乙醇重结晶得到2,4,6_三甲氧基苯乙酮;所述的第一催化剂A为Lewis酸,包括i^Cl3、AlCl3、BFjn HF,最佳第一催化剂为A1C13。 所述的第一反应溶剂B为氯仿、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或四氯化碳,最佳反应溶剂为二氯乙烷第二步、1-(2,-4,_6,)-三甲氧基-3-苯基-1,3-丙二酮的制备,即中间体2的制备 将第二催化剂C、中间体1、苯甲酸甲酯、第二反应溶剂D依次投料,其投料量为第二催 化剂C、中间体1的投料摩尔比0.8 1. 5,最佳为1.1 1.4;中间体1、苯甲酸甲酯、第二 反应溶剂D的投料按w w ν比值为1 (0.52 0.97) (4. 5 12. 0),然后加热, 反应终点由TLC检测,原料斑点消失,反应结束;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再加水搅拌,中间体 1的质量与甲醇体积比为1 10,静置分层取有机相,减压回收溶剂至干,加入甲醇重结晶 得到产物142,_4,_6,)-三甲氧基-3-苯基-1,3-丙二酮,中间体1的质量与甲醇体积比 为 1 2 ;所述第二催化剂C可以选用甲醇钠、氢化钠、氢化钾、活化的甲醇钠,其最佳催化剂为 活化的甲醇钠;所谓活化甲醇钠是按照以下方法进行制备,将粉末状甲醇钠,加入甲醇,甲 醇钠的体积与甲醇的重量比为1 5,加热回流0. ,然后回收甲醇得到。 所述的第二反应溶剂D为甲苯,氯苯或溴苯,其最佳溶剂为甲苯。 所述的中间体2的制备存在一个酯交换的过程,反应中会产生大量的甲醇,甲醇的存 在会使反应难以彻底,此方法采用在反应装置上连上一根分馏柱,使反应中产生的甲醇不 断的分出,将反应向右进行,使反应完全。 第三步、5,7-二羟基黄酮制备将中间体2、第三催化剂E、第三反应溶剂F按照按w w ν比值为1 (0.05 0. 25) (10 40)投料,回流反应24h 48h,反应完毕,冷却至室温,加入饱和的NaHS03 溶液至体系成中性,过滤,滤饼加5%的活性炭,再加入甲醇精制得到含量98%以上的5, 7-二羟基黄酮,中间体2的体积与甲醇的重量比为1 40;所述的第三催化剂E即指相转移催化剂,选定为一些季铵碱,为苄基三乙基氯化铵 (TEBA)、四丁基溴化铵、四丁基硫酸氢铵(TBAB)、三辛基甲基氯化铵,最佳催化剂为四丁基 溴化铵。所述的第三反应溶剂F为HBr溶液、HI溶液、HCl溶液、以及这三个溶剂和HOAc的体积 比为1 (10 40)的混合溶剂,最佳反应溶剂为40%的HBr。
全文摘要
一种5,7-二羟基黄酮的合成方法,现将1,3,5-三甲氧基苯乙酰化生成2,4,6-三甲氧基苯乙酮,再将2,4,6-三甲氧基苯乙酮与苯甲酸甲酯缩合生成1-(2’-4’-6’)-三甲氧基-3-苯基-1,3-丙二酮,最后将1-(2’-4’-6’)-三甲氧基-3-苯基-1,3-丙二酮关环脱甲基制备5,7-二羟基黄酮,得到白杨素,本发明直接采用1,3,5-三甲氧基苯作为起始原料,经过傅克酰基化反应,酯交换,关环脱甲基,得到目标产物,其中关环和脱甲基能够两步合为一步进行,具有成本低,环境污染小,对设备要求低,并且可以大规模生产的优点。
文档编号C07D311/30GK102127044SQ20101061706
公开日2011年7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30日
发明者王晓莹, 肖红, 肖金霞, 郭文华 申请人:陕西嘉禾植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