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相转移催化制备氟代碳酸酯的方法

文档序号:3587880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相转移催化制备氟代碳酸酯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氟化反应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相转移催化制备氟代碳酸酯的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二次电池技术发展迅猛,在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影像器材、手持电动工具等领域已经占据了最大的市场份额,并有望在电动自行车以及电动汽车等领域呈现爆发式增长。随着锂离子电池应用领域的拓展,用户也对其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善电池的安全性能、稳定性能已经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科研难题之一。氟代碳酸酯化合物是一类性能优异的电解液添加剂,可以提高溶剂的沸点、闪点,降低溶剂凝固点和饱和蒸汽压,在分子中增加了氟元素,能够充分降低化合物的电子云密度,增加物质的电化学稳定性;在动力锂电池初始化成中,与锂离子进行初始化反应,形成 含氟代的SEI膜,形成紧密结构层,但是不增加阻抗,可以增加LiPFf^P有机溶剂的稳定性,有效阻止电解液的分解,并可以改善电池的热稳定性,具有阻燃作用,使电池循环寿命得到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得到显著增加。氟代碳酸酯类化合物主要是以氯代碳酸酯为原料,和氟化反应试剂进行卤素交换反应制备而成。目前报道比较多的方法是使用氟化金属盐进行反应。中国专利CN101210005报道了采用冠醚和聚乙二醇类化合物为相转移催化剂,氯代碳酸乙烯酯和氟化钠在无溶剂条件进行卤素交换反应,生成氟代碳酸乙烯酯产物,但是该反应生产的焦油较多,造成收率很低,在60%以下。中国专利CN101870687报道了采用18-冠-6为相转移催化剂,氯代碳酸乙烯酯在非质子极性溶剂中和氟化钾进行齒素交换反应,生成氟代碳酸乙烯酯产物,但是该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都比较低,仅有80-85%原料发生反应,生成产品的选择性在75-85%,氟化反应收率在75%以内。中国专利CN101597275报道了采用季铵盐类化合物为相转移催化剂,氯代碳酸酯化合物和氟化钠进行氟化反应,生成氟代碳酸酯产物,但是该反应的收率较低,在70%以下。中国专利CN101210005报道了采用聚乙二醇作为相转移催化齐U,生成氟代碳酸酯产物收率只有55%。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以杯芳烃及其衍生物作为相转移催化剂的制备氟代碳酸酯产物的方法,可以提高卤素交换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降低反应成本。杯芳烃是一类由取代苯酚和甲醛缩合而成的大环化合物,它具有独特的空腔结构和丰富的反应点,可制备具有各种官能团、构象确定、η空腔大小可调的衍生物,在分子识另O、催化等方面都显示出独特的性质,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被誉为继冠醚和环糊精之后的“第三代超分子主体化合物”。它作为相转移催化剂,耐高温,且杯芳烃空腔与氟化试剂的金属离子结合后,氟离子裸露度增大从而增加了其反应活性,使反应速度极大提高,明显降低反应条件。
本发明为一种相转移催化制备氟代碳酸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反应过程包含以下步骤以氯代碳酸酯化合物为反应原料,采用杯芳烃化合物为相
转移催化剂,以金属及铵氟化物为氟化剂,在有机溶剂中进行相转移催化反应,反应温度
20-150 °C,制备氟代碳酸酯产物;
上述杯芳烃相转移催化剂适用的氯代碳酸酯氟化反应原料具有以如下结构
权利要求
1.一种相转移催化制备氟代碳酸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反应过程包含以下步骤以氯代碳酸酯化合物为反应原料,采用杯芳烃化合物为相转移催化剂,以金属及铵氟化物为氟化剂,在有机溶剂中进行相转移催化反应,反应温度20-150 °C,制备氟代碳酸酯产物; 上述杯芳烃相转移催化剂适用的氯代碳酸酯氟化反应原料具有以如下结构
2.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相转移催化反应中,所述相转移催化剂为杯芳烃化合物,选自为对叔丁基杯[4]芳烃、对叔丁基杯[6]芳烃、对叔丁基杯[8]芳烃;对氢杯[4]芳烃、对氢杯[6]芳烃、对氢杯[8]芳烃;以及对氢杯[4]、[6]、[8]芳烃的醚和冠醚类化合物,对叔丁基杯[4]、[6]、[8]芳烃的醚和冠醚类化合物,对氢杯[4]、[6]、[8]芳烃的胺类和含磷类化合物; 在相转移催化反应中,催化剂杯芳烃化合物的使用量为氯代碳酸酯的O. 5% 10%重量比; 在此相转移催化反应中,采用的有机溶剂选自为丙酮、丁酮、甲苯、二甲基甲酰胺、二乙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乙腈、四氢呋喃、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以及两种或多种溶剂的混合物;在相转移催化反应中,使用的金属及铵氟化物氟化剂选自为氟化钠、氟化钾、氟化铵、氟化镁;此相转移催化反应中合成反应的温度条件为50 100 ° C。
全文摘要
本发明为一种相转移催化制备氟代碳酸酯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骤以氯代碳酸酯为反应原料,采用对原料重量比0.01-50%的杯芳烃及其衍生物为相转移催化剂,20-150℃条件下在有机溶剂中和金属及铵氟化剂进行相转移催化反应生成氟代碳酸酯。该反应过程工艺简单,反应收率高,易于工业化生产。
文档编号C07D317/42GK102875521SQ20121036598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7日
发明者刘红光, 周立山, 叶学海, 郭西凤, 张洪源, 吴巍 申请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