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从醛合成酰胺的方法

文档序号:3483996阅读:4921来源:国知局
一种从醛合成酰胺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醛合成酰胺的方法。在反应容器中,加入醛、盐酸羟胺、碱和水,室温下反应半小时;醛完全转变成肟,然后,加入水溶性铱络合物,反应混合物在80-120oC下反应数小时后,冷却到室温,选择蒸发除去水,柱分离得到目标产物。同现有的一锅法在水中醛和羟胺反应生成肟,然后再重排为酰胺的方法相比,本发明所使用的催化剂负载低,不含有环境污染严重的膦配体,在空气中就能进行,不需要氮气保护。因此,该反应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专利说明】一种从醛合成酰胺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有机合成化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从醛合成酰胺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酰胺是蛋白质的重要功能团,也被使用作为中间体合成精细化学品,天然产物和 聚合物等等。传统的合成酰胺方法是通过羧酸衍生物(例如,酰氯,酸酐和酯)和氨发生反 应,尽管广泛的使用,然而这种方法所使用的原料毒性较大,且对设备具有一定的腐蚀性, 反应释放出大量能量,产生大量废酸,同时对某些官能团的适应性较差,原子经济性低。另 一种是在强酸和高温的条件下,通过肟经过异构化,发生贝克曼重排反应直接生成目的产 物酰胺,虽然此法原子经济性较高,但是反应条件苛刻,同时易产生副产物,难以控制。这些 程序要使用有毒或者昂贵的试剂,产生大量有害的副产物,底物的官能团也经常发生改变。 在2005年,美国化学会绿色化学研究所宣布胺的原子经济性的合成是有机合成化学领域 最重要的挑战。
[0003] 随着环境的恶化,在有机合成领域,发展串联反应已经变得日益增长的重要。通 过一锅法,从商品化的醛出发,通过和盐酸羟胺,碱发生反应合成肟,然后经过渡金属催 化发生重排反应,直接的合成酰胺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2007年,Mizuno和合作 者报道了第一个使用水作为溶剂,从醛直接合成酰胺的例子。所使用的催化为非均相的 Rh(OH)X / Al203(4m〇l%)。反应的缺陷是需要在160°C下进行,而且反应还生成腈等副产 物。(H. Fujiwara, Y. Ogasawara, K. Yamaguchi, N. Mizuno, Angew. Chem. Int. Ed. 2007,46, 5202-5205.)。最近,Crochet, Cadierno与合作者展示了使用均相的含有毒的膦配体的钌 催化剂[RuCl2 (Ii6-C6Me6) (P(NMe2) 3}] (5mol % )在较温和温度,氮气状态下来实现醛直接合 成醜胺。(R. Garcia-Alvarez,A. E. Diaz-Alvarez,P. Crochet,V. Cadierno, RSCAdv.,2013, 3,5889-5894)。
[0004] 从可持续化学的观点来看,发展一类新的均相,不含膦的,低负载的催化剂,在水 中,在空气状态下实现重排醛到酰胺显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从醛合成酰胺(式I)的新方法
[0006]

【权利要求】
1. 一种从酵合成醜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醜胺I
与盐酸轻胺III N&OH ?肥1 III 在水溶性镶络合物催化剂存在下发生反应,其中,R基选自芳基、单或多取代芳基或脂 肪基,n=0或1 ; 其具体合成步骤如下;在反应容器中,加入酵、盐酸轻胺、碱和水,室温下反应至酵完全 转变成巧后,加入水溶性镶络合物,反应混合物在80-12(TC下反应完成后冷却到室温,选择 蒸发除去水,柱分离得到目标产物。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酵合成醜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R基选自氯代苯基、 二氯代苯基、漠代苯基、H氣甲基苯基、苯基、甲基苯基或甲氧基苯基。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酵合成醜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R基选自苯甲基或 戊基。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酵合成醜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溶性镶络合物为 [Cp*lHH2〇)3]技]2, X=〇Tf、BF4、PFe 或 SO42-,其结构式如下:
X=0Tf, BF4, PFg, SO/^o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酵合成醜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催化剂用量相对于 酵的摩尔比为0. 5-3mol%。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酵合成醜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时间为4?12 小时。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酵合成醜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酵与盐酸轻胺的摩 尔比为1:1。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酵合成醜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碱与盐酸轻胺的摩 尔比为1:2。

【文档编号】C07C235/46GK104418762SQ201310381356
【公开日】2015年3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8日
【发明者】孙春楼, 渠攀攀, 李峰 申请人:南京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