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丙烯微孔膜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3710797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聚丙烯微孔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孔膜及其制备方法,更具体也说涉及一种聚丙烯微孔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热致相分离法(TIPS)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的。1977年发表的美国专利4247498是最早的一篇关于TIPS法制备微孔膜的报道,随后的美国专利456448和4539256都做了进一步的报道,在90年代初,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聚合物研究中心对TIPS法制备微孔膜做了系统的研究。先后报道了相分离机理、热力学相互作用、动力学、稀释剂、成核剂等因素对微孔膜结构的影响。90年代以来,TIPS法制膜又有了新进展,研究热点已转移至结构控制、非对称结构、亲水性。
在热致相分离研究发展方向上,结构控制近来已成为膜科学研究工作者研究的热点。作为分离用高分子膜,两个最重要的指标是膜的透过性和选择性,透过性是指测定物质在单位时间透过单位面积分离膜的绝对量;选择性是指在同等条件下测定物质透过量与参考物质透过量之比。而透过性和选择性又依赖于膜结构,即孔的大小、孔径分布及孔隙率等。采用热致相分离法制得的微孔膜具有较高的孔隙率,而采用其它方法(如熔融拉伸法)微孔膜孔隙率较低,约20~30%。因此,如何控制膜结构成为膜研究中最重要内容之一。
在TIPS法制备微孔膜中,稀释剂的选取是一种重要的膜结构控制方法。二苯醚(DPE)可以很好的用作许多聚合物TIPS法成膜的稀释剂,但是其加热混合过程中挥发的蒸气气味难闻,且有轻微的毒性,从环保方面考虑我们希望能够找到无毒、绿色的环保型原料作为稀释剂。稀释剂与聚合物的相互作用影响相分离的历程,即使在相同制备条件下,同是发生液-液(L-L)相分离,相互作用的差别可能导致液滴的粗化程度不同,最终得到的孔径大小也有差别。此外,稀释剂的流动性能和结晶性对膜结构也有很大影响。有些稀释剂会在聚合物之前结晶,阻碍聚合物结晶,因而不能观察到膜孔。有些稀释剂流动性较差,因而导致球晶间的空洞数减少,尺寸也减小,稀释剂很难从聚合物球晶中挤出,从而陷入球晶中。所以稀释剂必须满足高温时(聚合物熔点之上)与聚合物均匀混合,低温与高聚物分相,发生L-L相分离,稀释剂必须在聚合物熔点之上挥发度尽可能小,结晶度也相对小些,同时稀释剂与聚合物的相容性也不能太好,否则就起成增塑作用,导致样品强度过低不能成膜,相容性也不能太差,否则即使在高温时也不能和聚合物均匀混和而分相。从聚合物溶液理论着手,通过尝试,我们选用大豆油、玉米油、花生油、芝麻油等来作为聚丙烯的环保稀释剂,并对微孔膜的制备方法做了一定的改进,制得了孔径分布均匀,体系的孔径都较低的微孔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聚丙烯微孔膜,该膜孔径分布均匀,体系的孔径都较低,强度和孔隙率高。
同时本发明另一目的还提供上述聚丙烯微孔膜的制备方法,方法简单且操作方便。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聚丙烯微孔膜,它主要是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聚丙烯20%~40%、稀释剂60%~80%,优选为聚丙烯20%~30%、稀释剂70%~80%,所述的稀释剂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对苯二甲酸二辛酯、苯甲酸甲酯中的一种或其组合,稀释剂中还可含有相对原料总重量的植物油15%~60%,所述的植物油为大豆油、芝麻油、玉米油或花生油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上述聚丙烯微孔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称取各原料备用,若原料中含有植物油,则先将植物油与其它稀释剂混合制成混合稀释剂;b)将所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加入反应器中,加热至聚丙烯熔融后开始搅拌,搅拌速度为40~100转/分钟,4小时后搅拌停止,自然冷却固化,得到混合样;c)取混合样切下厚0.2~1mm的薄片并放入平底容器中,在温度为180℃的鼓风干燥箱中加热,待试样完全熔融后取出,取出后迅速将平底容器置于0~30℃水浴中冷却0~20分钟,然后再放入冰水混合液中固化待混合样完全冷却后加入萃取剂交替萃取,每4小时换一次萃取剂,萃取6~9次;d)萃取完成后放入30~60℃真空烘箱中干燥,蒸发萃取剂后即得本发明的聚丙烯微孔膜。
本发明的聚丙烯微孔膜原料中还可含有相对聚丙烯重量的成核剂0.1%~1%,所述的成核剂为二苄基山梨醇、己二酸、苯甲酸或庚二酸。
如果原料中含有成核剂,聚丙烯微孔膜的制备方法如下a)称取各原料,若原料中含有植物油,则先将植物油与其它稀释剂混合制成混合稀释剂备用;b)将所述重量配比的成核剂与聚丙烯在二辊上进行混炼,拉出成片,冷却后备用;c)将所述重量比的稀释剂与含有成核剂的聚丙烯加入反应器中,加热至聚丙烯熔融后开始搅拌,搅拌速度为40~100转/分钟,4小时后搅拌停止,自然冷却固化,得到混合样;d)取混合样切下厚0.2~1mm的薄片并放入平底容器中,在温度为180℃的鼓风干燥箱中加热,待试样完全熔融后取出,取出后迅速将平底容器置于0~30℃水浴中冷却0~20分钟,然后再放入冰水混合液中固化待混合样完全冷却后加入萃取剂交替萃取,每4小时换一次萃取剂,萃取6~9次;e)萃取完成后放入30~60℃真空烘箱中干燥,蒸发萃取剂后即得本发明的聚丙烯微孔膜。
本发明的聚丙烯微孔膜原料中还可含有相对聚丙烯重量1%~5%的成核剂纳米碳酸钙,在含有纳米碳酸钙的同时还可含有相对聚丙烯重量0.1~1%的成核剂二苄基山梨醇、己二酸、苯甲酸或庚二酸。
若原料中含有纳米碳酸钙,则聚丙烯微孔膜的制备方法如下a)称取各原料,若原料中含有植物油,则先将植物油与其它稀释剂混合制成混合稀释剂备用;b)将成核剂在稀释剂中超声波分散10分钟,充分分散纳米颗粒备用;c)将含有成核剂的稀释剂与聚丙烯,采用混合器,在180℃、40转/分钟的条件下混合20分钟后冷却固化,取出得到混合样;d)取混合样切下厚0.2~1mm的薄片并放入平底容器中,在温度为180℃的鼓风干燥箱中加热,待试样完全熔融后取出,取出后迅速将平底容器置于0~30℃水浴中冷却0~20分钟,然后再放入冰水混合液中固化待混合样完全冷却后加入萃取剂交替萃取,每4小时换一次萃取剂,萃取6~9次;e)萃取完成后放入30~60℃真空烘箱中干燥,蒸发萃取剂后即得本发明的聚丙烯微孔膜。
本发明的聚丙烯微孔膜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的萃取剂为甲醇、乙醇、丙酮、丁酮、正己烷或1,2-二氯乙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的聚丙烯微孔膜具有较高的强度、优异的耐化学药品性(室温下不溶于任何化学溶剂);同时微孔膜具有孔径分布均匀,孔径和孔隙率易于控制等特点,聚丙烯微孔膜的孔径一般在0.5~2μm,孔隙率达70%以上,从而使本发明微孔膜的通量也大,分离效率也高。本发明的微孔膜可广泛地用于固-液分离、溶液精制和膜蒸馏等领域。
本发明采用热致相分离法制备聚丙烯微孔膜的方法简单,操作方便;原料聚丙烯和稀释剂(植物油、增塑剂)易得、价格低廉、无毒、无污染。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在实施例中,微孔膜的孔径的测定方法如下将试样放在液氮中淬断,用离子溅射仪在样品表面镀一层金膜,然后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和拍照,将扫描电镜照片用西哥玛思开恩(Sigmascan)软件随机测量50~100个孔,取平均值即得到微孔孔径。用Ak表示孔隙率,这一数值越高说明微孔膜的性能越好,微孔膜的通量越大,分离效率越高,测定方法和公式如下将一定重量的本发明的微孔膜于异丁醇中浸泡24小时,取出后用滤纸轻轻吸去表面附着的异丁醇,迅速称重。根据下式计算孔隙率Ak
Ak=(W2-W1)ρ1ρ1W2+(ρ2-ρ1)W1×100%]]>式中,W1和W2分别为浸泡前后EAA微孔膜的重量;ρ1为PP基体材料的密度;ρ2为异丁醇的密度。
实施例1a)按重量百分比聚丙烯(PP)30%、苯甲酸甲酯70%称取原料,其中聚丙烯30g、苯甲酸甲酯70g;b)将所述重量比的原料加入反应器中,将反应器用180℃的油浴中加热至聚丙烯熔融后开始搅拌,搅拌速度为80转/分钟,4小时后搅拌停止,自然冷却固化,得到混合样;c)取混合样切下厚1mm的薄片并放入平底容器中,在温度为180℃的电热鼓风干燥箱中加热10分钟,待试样完全熔融后取出,取出后迅速将平底容器置于30℃水浴中冷却20分钟,然后再放入冰水混合液中固化待混合样完全冷却后用萃取剂甲醇、正己烷交替萃取,每4小时换一次萃取剂,萃取9次;d)萃取完成后放入温度为50℃、真空度为0.1MPa真空烘箱中干燥12小时,蒸发萃取剂后即得本发明的聚丙烯微孔膜,结果测得孔径为1.4μm,孔隙率为63%。
实施例2a)按重量百分比聚丙烯(PP)30%、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49%、芝麻油21%称取原料,其中聚丙烯30g、邻苯二甲酸二丁酯49g、芝麻油21g,先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芝麻油混合制备成混合稀释剂;b)将混合稀释剂与所述重量比的聚丙烯加入反应器中,将反应器用180℃的油浴中加热至聚丙烯熔融后开始搅拌,搅拌速度为100转/分钟,4小时后搅拌停止,自然冷却固化,得到混合样;c)取混合样切下厚1mm的薄片并放入平底容器中,在温度为180℃的电热鼓风干燥箱中加热10分钟,待试样完全熔融后取出,取出后迅速将平底容器置于20℃水浴中冷却10分钟,然后再放入冰水混合液中固化待混合样完全冷却后用萃取剂甲醇、正己烷交替萃取,每4小时换一次萃取剂,萃取6次;d)萃取完成后放入温度为60℃、真空度为0.1MPa真空烘箱中干燥12小时,蒸发萃取剂后即得本发明的聚丙烯微孔膜,结果测得微孔孔径为0.9μm,孔隙率为65%。
实施例3a)按重量百分比聚丙烯(PP)30%、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42%、大豆油28%称取原料,其中聚丙烯30g、邻苯二甲酸二丁酯42g、大豆油28g,先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大豆油混合制备混合稀释剂;b)将所述相对聚丙烯重量的成核剂二苄基山梨醇0.5%与聚丙烯在二辊上进行塑炼混合,拉出成片,冷却后备用;c)将所述重量比的稀释剂与塑炼混合的聚丙烯加入反应器中,将反应器用180℃的油浴中加热至聚丙烯熔融后开始搅拌,搅拌速度为80转/分钟,4小时后搅拌停止,自然冷却固化,得到混合样;d)取混合样切下厚1mm的薄片并放入平底容器中,在温度为180℃的电热鼓风干燥箱中加热10分钟,待试样完全熔融后取出,取出后迅速将平底容器置于5℃水浴中冷却8分钟,然后再放入冰水混合液中固化待混合样完全冷却后用萃取剂乙醇、正己烷交替萃取,每4小时换一次萃取剂,萃取8次;e)萃取完成后放入温度为30℃、真空度为0.1MPa真空烘箱中干燥12小时,蒸发萃取剂后即得本发明的聚丙烯微孔膜,结果测得微孔孔径为1.1μm,孔隙率为67.9%。
实施例4a)按重量百分比聚丙烯(PP)40%、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45%、大豆油15%称取原料,其中聚丙烯40g、邻苯二甲酸二丁酯45g、大豆油15g,先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大豆油混合制备混合稀释剂;b)将所述相对聚丙烯重量的成核剂己二酸1%与聚丙烯在二辊上进行塑炼混合,拉出成片,冷却后备用;c)将所述重量比的稀释剂与塑炼混合的聚丙烯加入反应器中,将反应器用180℃的油浴中加热至聚丙烯熔融后开始搅拌,搅拌速度为80转/分钟,4小时后搅拌停止,自然冷却固化,得到混合样;d)取混合样切下厚1mm的薄片并放入平底容器中,在温度为180℃的电热鼓风干燥箱中加热10分钟,待试样完全熔融后取出,取出后迅速将平底容器置于30℃水浴中冷却2分钟,然后再放入冰水混合液中固化待混合样完全冷却后用萃取剂乙醇、正己烷交替萃取,每4小时换一次萃取剂,萃取8次;e)萃取完成后放入温度为50℃、真空度为0.1MPa真空烘箱中干燥12小时,蒸发萃取剂后即得本发明的聚丙烯微孔膜,测得结果微孔孔径为0.8μm,孔隙率55.7%。
实施例5a)按重量百分比聚丙烯(PP)20%、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56%、大豆油24%称取原料,其中聚丙烯5g、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4g、大豆油6g,先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大豆油混合制备混合稀释剂;b)将相对聚丙烯重量2%的成核剂纳米碳酸钙在混合稀释剂中超声波分散10分钟,充分分散纳米颗粒备用;c)将含有成核剂的混合稀释剂与聚丙烯,采用布拉本德(Brabender)流变仪W50EHT-3Zones混合器,在180℃、40转/分钟的条件下混合20分钟后冷却固化,取出得到混合样;d)取混合样切下厚1mm的薄片并放入平底容器中,在温度为180℃的电热鼓风干燥箱中加热10分钟,待试样完全熔融后取出,取出后迅速将平底容器置于0℃冰水混合液中固化待混合样完全冷却后用萃取剂乙醇、丙酮交替萃取,每4小时换一次萃取剂,萃取9次;e)萃取完成后放入温度为50℃、真空度为0.1MPa真空烘箱中干燥12小时,蒸发萃取剂后即得本发明的聚丙烯微孔膜,测得结果微孔孔径为1.2μm,孔隙率为71.2%。
实施例6a)按重量百分比聚丙烯(PP)30%、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10%、大豆油60%称取原料,其中聚丙烯12g、邻苯二甲酸二丁酯4g、大豆油24g,先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大豆油混合制备混合稀释剂;b)将相对聚丙烯重量5%的成核剂纳米碳酸钙和相对聚丙烯重量0.5%的成核剂庚二酸在混合稀释剂中超声波分散10分钟,充分分散纳米颗粒备用;c)将含有成核剂的混合稀释剂与聚丙烯,采用布拉本德(Brabender)流变仪W50EHT-3Zones混合器,在180℃、40转/分钟的条件下混合20分钟后冷却固化,取出得到混合样;d)取混合样切下厚1mm的薄片并放入平底容器中,在温度为180℃的电热鼓风干燥箱中加热10分钟,待试样完全熔融后取出,取出后迅速将平底容器置于30℃水浴中冷却5分钟,然后再放入冰水混合液中固化待混合样完全冷却后用萃取剂乙醇、丙酮交替萃取,每4小时换一次萃取剂,萃取9次;e)萃取完成后放入温度为50℃、真空度为0.1MPa真空烘箱中干燥12小时,蒸发萃取剂后即得本发明的聚丙烯微孔膜,结果测得微孔孔径为1.84μm,孔隙率为66%。
实施例7a)按重量百分比聚丙烯(PP)30%、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40%、大豆油30%称取原料,其中聚丙烯30g、邻苯二甲酸二丁酯40g、大豆油30g,先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芝麻油混合制备混合稀释剂;b)将混合稀释剂与所述重量比的聚丙烯加入反应器中,将反应器用180℃的油浴中加热至聚丙烯熔融后开始搅拌,搅拌速度为100转/分钟,4小时后搅拌停止,自然冷却固化,得到混合样;c)取混合样切下厚1mm的薄片并放入平底容器中,在温度为180℃的电热鼓风干燥箱中加热10分钟,待试样完全熔融后取出,取出后迅速将平底容器置于0℃水浴中淬冷20分钟,待混合样完全冷却后用萃取剂甲醇、正己烷交替萃取,每4小时换一次萃取剂,萃取7次;d)萃取完成后放入温度为50℃、真空度为0.1MPa真空烘箱中干燥12小时,蒸发萃取剂后即得本发明的聚丙烯微孔膜,结果测得微孔孔径为0.9μm,孔隙率为63%。
实施例8a)按重量百分比聚丙烯(PP)30%、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35%、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20%、大豆油15%称取原料,其中聚丙烯12g、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4g、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8g、大豆油6g,先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和大豆油混合制备混合稀释剂;b)将相对聚丙烯重量1%的成核剂纳米碳酸钙和相对聚丙烯重量0.1%的成核剂庚二酸在混合稀释剂中超声波分散10分钟,充分分散纳米颗粒备用;c)将含有成核剂的混合稀释剂与聚丙烯,采用布拉本德(Brabender)流变仪W50EHT-3Zones混合器,在180℃、40转/分钟的条件下混合20分钟后冷却固化,取出得到混合样;d)取混合样切下厚1mm的薄片并放入平底容器中,在温度为180℃的电热鼓风干燥箱中加热10分钟,待试样完全熔融后取出,取出后迅速将平底容器置于30℃水浴中冷却20分钟,然后再放入冰水混合液中固化待混合样完全冷却后用萃取剂甲醇、正己烷交替萃取,每4小时换一次萃取剂,萃取7次;
e)萃取完成后放入温度为50℃、真空度为0.1MPa真空烘箱中干燥12小时,蒸发萃取剂后即得本发明的聚丙烯微孔膜,结果测得微孔孔径为1.6μm,孔隙率为67%。
实施例9a)按重量百分比聚丙烯(PP)30%、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40%、芝麻油15%、大豆油15%称取原料,其中聚丙烯30g、邻苯二甲酸二丁酯40g、芝麻油15g、大豆油15g,先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芝麻油和大豆油混合制备成混合稀释剂;b)将所述相对聚丙烯重量的0.5%成核剂庚二酸与聚丙烯在二辊上进行塑炼混合,拉出成片,冷却后备用;c)将所述重量比的稀释剂与塑炼混合的聚丙烯加入反应器中,将反应器用180℃的油浴中加热至聚丙烯熔融后开始搅拌,搅拌速度为80转/分钟,4小时后搅拌停止,自然冷却固化,得到混合样;d)取混合样切下厚1mm的薄片并放入平底容器中,在温度为180℃的电热鼓风干燥箱中加热10分钟,待试样完全熔融后取出,取出后迅速将平底容器置于30℃水浴中冷却15分钟,然后再放入冰水混合液中固化待混合样完全冷却后用萃取剂乙醇、正己烷交替萃取,每4小时换一次萃取剂,萃取8次;e)萃取完成后放入温度为60℃、真空度为0.1MPa真空烘箱中干燥12小时,蒸发萃取剂后即得本发明的聚丙烯微孔膜,测得结果微孔孔径为1.54μm,孔隙率,69.1%。
权利要求
1.一种聚丙烯微孔膜,其特征在于它主要是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聚丙烯 20%~40%稀释剂 60%~8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微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稀释剂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对苯二甲酸二辛酯、苯甲酸甲酯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丙烯微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稀释剂中还可含有相对原料总重量的植物油15%~6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丙烯微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物油为大豆油、芝麻油、玉米油或花生油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5.权利要求1~4所述聚丙烯微孔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称取各原料备用,若原料中含有植物油,则先将植物油与其它稀释剂混合制成混合稀释剂;b)将所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加入反应器中,加热至聚丙烯熔融后开始搅拌,搅拌速度为40~100转/分钟,4小时后搅拌停止,自然冷却固化,得到混合样;c)取混合样切下厚0.2~1mm的薄片并放入平底容器中,在温度为180℃的鼓风干燥箱中加热,待试样完全熔融后取出,取出后迅速将平底容器置于0~30℃水浴中冷却0~20分钟,然后再放入冰水混合液中固化待混合样完全冷却后加入萃取剂交替萃取,每4小时换一次萃取剂,萃取6~9次;d)萃取完成后放入30~60℃真空烘箱中干燥,蒸发萃取剂后即得本发明的聚丙烯微孔膜。
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聚丙烯微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原料中还含有相对聚丙烯重量的成核剂0.1%~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聚丙烯微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成核剂为二苄基山梨醇、己二酸、苯甲酸或庚二酸。
8.权利要求6或7所述聚丙烯微孔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称取各原料,若原料中含有植物油,则先将植物油与其它稀释剂混合制成混合稀释剂备用;b)将所述重量配比的成核剂与聚丙烯在二辊上进行混炼,拉出成片,冷却后备用;c)将所述重量比的稀释剂与含有成核剂的聚丙烯加入反应器中,加热至聚丙烯熔融后开始搅拌,搅拌速度为40~100转/分钟,4小时后搅拌停止,自然冷却固化,得到混合样;d)取混合样切下厚0.2~1mm的薄片并放入平底容器中,在温度为180℃的鼓风干燥箱中加热,待试样完全熔融后取出,取出后迅速将平底容器置于0~30℃水浴中冷却0~20分钟,然后再放入冰水混合液中固化待混合样完全冷却后加入萃取剂交替萃取,每4小时换一次萃取剂,萃取6~9次;e)萃取完成后放入30~60℃真空烘箱中干燥,蒸发萃取剂后即得本发明的聚丙烯微孔膜。
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聚丙烯微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原料中还含有相对聚丙烯重量的成核剂纳米碳酸钙1%~5%。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聚丙烯微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原料中还含有相对聚丙烯重量的成核剂二苄基山梨醇、己二酸、苯甲酸或庚二酸0.1~1%。
11.权利要求9或10所述聚丙烯微孔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称取各原料,若原料中含有植物油,则先将植物油与其它稀释剂混合制成混合稀释剂备用;b)将成核剂在稀释剂中超声波分散10分钟,充分分散纳米颗粒备用;c)将含有成核剂的稀释剂与聚丙烯,采用混合器,在180℃、40转/分钟的条件下混合20分钟后冷却固化,取出得到混合样;d)取混合样切下厚0.2~1mm的薄片并放入平底容器中,在温度为180℃的鼓风干燥箱中加热,待试样完全熔融后取出,取出后迅速将平底容器置于0~30℃水浴中冷却0~20分钟,然后再放入冰水混合液中固化待混合样完全冷却后加入萃取剂交替萃取,每4小时换一次萃取剂,萃取6~9次;e)萃取完成后放入30~60℃真空烘箱中干燥,蒸发萃取剂后即得本发明的聚丙烯微孔膜。
12.根据权利要求5、8或11所述的聚丙烯微孔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萃取剂为甲醇、乙醇、丙酮、丁酮、正己烷或1,2-二氯乙烷。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丙烯微孔膜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聚丙烯微孔膜具有较高的强度、优异的耐化学药品性(室温下不溶于任何化学溶剂);同时微孔膜具有孔径分布均匀,孔径和孔隙率易于控制等特点,聚丙烯微孔膜的孔径一般在0.5~2μm,孔隙率达70%以上,从而使本发明微孔膜的通量也大,分离效率也高,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且操作方便,本发明的微孔膜主要是由重量百分比的聚丙烯20%~40%和稀释剂60%~80%制成。本发明的微孔膜可广泛地用于固-液分离、溶液精制和膜蒸馏等领域。
文档编号C08J5/18GK1718627SQ20051004101
公开日2006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13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13日
发明者张军, 王晓琳, 罗本喆, 许仲梓 申请人:南京工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