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热塑性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4841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循环热塑性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相关的专利申请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2004年4月8日申请的顺序号为No.60/560767的美国临时申请作为优先权,在此该申请全文引入作为参考。
背景技术
本申请涉及含有回收的聚(亚芳基醚)的循环热塑性组合物。
热塑性塑料(thermoplastics)作为多种制造领域的适用材料越来越重要。人们已经长久地认识到热塑性塑料的循环对减少废气和保存珍贵的天然资源非常可取。热塑性塑料的循环已经成为富有挑战性的努力,部分原因是多种热塑性塑料在应用且分离它们存在困难。结果,循环的热塑性塑料经常混杂其它热塑性塑料,使得该循环热塑性塑料比新鲜的(virgin)热塑性塑料适用的范围小。以下事实使之更复杂在相同类型的热塑性塑料中,还存在物理性能明显不同的多个等级和类型。此外,一些自身互相相容的热塑性塑料的混合由于添加剂的存在也不成功。
上述问题的一个解决方法是将循环材料限制为可得材料的一小部分,使得循环流的组成仅具有非常有限的可变性。另一种解决办法是提供具有有限性能分布(profiles)的混合产物。这些产物局限于对材料要求非常低的应用领域。上述方法具有明显的局限性,要么在可得的原料流上,要么在低性能分布的循环共混物的销路上。
因此,需要一种含有能在较大范围应用的循环热塑性塑料的热塑性组合物。
发明的简要描述本发明公开了含有回收的聚(亚芳基醚)的循环热塑性组合物。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热塑性组合物包括回收的聚(亚芳基醚);基于该热塑性组合物的总重量,小于或等于0.1wt%的第二回收热塑性塑料,其在该热塑性组合物的加工温度下,释放出(give off)占第二回收热塑性塑料总重量的大于或等于10质量%的挥发物;基于该热塑性组合物的总重量,0.025至4.0wt%的第三回收热塑性塑料,其选自聚烯烃、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聚碳酸酯、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混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酰胺、聚酯、聚碳酸酯/聚酯共混物以及上述第三回收热塑性塑料的两种或多种的组合,其中基于该热塑性组合物的总重量,上述第三回收热塑性塑料的两种或多种的组合以小于或等于10wt%的量存在。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热塑性组合物包括基于该热塑性组合物的总重量,30至80wt%的回收聚(亚芳基醚);基于该热塑性组合物的总重量,小于或等于0.1wt%的第二回收热塑性塑料,其在该热塑性组合物的加工温度下,释放出占第二回收热塑性塑料总重量的大于或等于10质量%的挥发物;基于该热塑性组合物的总重量,0.025至4.0wt%的第三回收热塑性塑料,其选自聚烯烃、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聚碳酸酯、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混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酰胺、聚酯、聚碳酸酯/聚酯共混物以及上述第三回收热塑性塑料的两种或多种的组合,其中基于该热塑性组合物的总重量,上述第三回收热塑性塑料的两种或多种的组合以小于或等于10wt%的量存在;以及新鲜的热塑性塑料。
通过下面的图表以及发明详述解释上面及其它特征。
发明详述一种热塑性组合物,包括回收的聚(亚芳基醚);基于该热塑性组合物的总重量,小于或等于0.1wt%的第二回收热塑性塑料,其在该热塑性组合物的加工温度下,释放出大于或等于10质量%的挥发物;基于该热塑性组合物的总重量,0.025至4.0wt%的第三回收热塑性塑料,其选自聚烯烃、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聚碳酸酯、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混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酰胺、聚酯、聚碳酸酯/聚酯共混物以及上述第三回收热塑性塑料的两种或多种的组合,其中基于该热塑性组合物的总重量,上述第三回收热塑性塑料的两种或多种的组合以小于或等于10wt%的量存在;以及任选的新鲜热塑性塑料。
在此所有披露的范围均为包含式和可结合式的(例如,“高达25wt%,或者更特别5wt%-约20wt%”的范围包含端点值和“5wt%-25wt%”范围内的所有中间值等)。术语“第一”、“第二”等在此不是表示任何次序、数量或重要性,而是用来区别一个要素与其它要素。术语“一个”不表示数量的限定,而是表示至少一个参考类别的存在。
所述的回收聚(亚芳基醚)以大于第二回收热塑性塑料和/或第三回收热塑性塑料的含量存在。基于热塑性组合物的总重量,所述的回收聚(亚芳基醚)可以以30-80wt%的含量存在。在上述范围内,基于热塑性组合物的总重量,所述的回收聚(亚芳基醚)可以以大于或等于30wt%的含量存在,或更特别地,大于或等于35wt%,或者更特别地大于或等于40wt%。并且,在上述范围内,基于热塑性组合物的总重量,所述的回收聚(亚芳基醚)可以以小于或等于70wt%的含量存在,或更特别地,小于或等于65wt%,或者更特别地小于或等于60wt%。
所述的热塑性组合物可以包含一种或多种新鲜的热塑性塑料。在此“新鲜的热塑性塑料”不包括已经用于最终使用部件(parts)中的聚合物和聚合物共混物。基于所述热塑性组合物的总重量,所述的新鲜热塑性塑料可以在热塑性组合物中以10-95wt%的含量存在。在此范围内,基于热塑性组合物的总重量,新鲜热塑性塑料可以以大于或等于20wt%的含量存在,或更特别大于或等于40wt%,或者更特别地,大于或等于50wt%。并且,在上述范围内,基于热塑性组合物的总重量,新鲜热塑性塑料可以以小于或等于90wt%的含量存在,或更特别小于或等于80wt%。所述的新鲜热塑性塑料包含与所述回收聚(亚芳基醚)相容的热塑性树脂。在此“相容的”规定为与所述回收聚(亚芳基醚)混溶或与所述回收聚(亚芳基醚)相互影响,使得热塑性组合物具有所需的性能。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回收聚(亚芳基醚)和新鲜热塑性塑料之间的相容性可以通过加入玻璃纤维得到改善。在某些情况下,玻璃纤维可以通过使两种正常不相容的热塑性塑料共混来用作增容剂。适用的新鲜热塑性塑料包括但是不限定于聚(亚芳基醚);诸如聚苯乙烯的聚(链烯基芳族化合物)聚合物;聚烯烃;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接枝共聚物;聚(链烯基芳族化合物)嵌段共聚物,如聚苯乙烯-聚丁二烯-聚苯乙烯和聚苯乙烯-聚(乙烯-丁烯)-聚苯乙烯;以及上述新鲜的热塑性塑料中两种或多种的组合。
一种或多种第二回收热塑性塑料的用量(虽然基于热塑性塑料的回收工艺,可以有相当大的范围)令人惊奇地使得所述的组合物可用于较宽的应用领域,并保持所需的物理性能。如下所述,一些组合物,取决于它们的组成和预期的最终用途,可以含有多种含量的上述第二回收热塑性塑料和/或其它热塑性塑料或杂质。
在可允许的金属杂质和热塑性塑料的水平上,含有聚(亚芳基醚)、聚(链烯基芳族化合物)、聚烯烃、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接枝共聚物或前述聚合物的组合的热塑性组合物具有一些惊人地相似之处,并且其使得该组合物保持足够的物理性能来代替新鲜的聚合物或与新鲜的聚合物一起使用。不受理论的束缚,可以相信在加工温度、降解温度、端基反应活性、熔体行为和热降解行为上的相似之处是构成在允许的杂质水平上的相似之处的原因。
在热塑性组合物的加工温度下,释放出大于或等于10质量%的挥发物的所述的第二回收热塑性塑料对于含有回收的聚亚芳基醚的组合物来说,是非常不受欢迎的回收热塑性塑料。加工温度规定为大于或等于所述回收聚(亚芳基醚)的软化温度。
所述的第二回收热塑性塑料包括但是不限定于聚氯乙烯、聚甲醛、聚氨酯以及上述两种或多种的组合。无论回收的聚(亚芳基醚)的类型是什么,上述这些聚合物或它们的组合不能超过所述热塑性组合物的0.1wt%。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基于热塑性组合物的总重量,所述的第二回收热塑性塑料以小于或等于0.05wt%的含量存在。所述的第二回收热塑性塑料在聚(亚芳基醚)的加工温度下是不稳定且易降解的。降解产物对挤出或模塑装置、周围环境和/或热塑性聚合物可存在负面影响。
第三回收热塑性塑料通常与回收的聚(亚芳基醚)不混溶。这种不混溶性可以导致第三回收的热塑性塑料的量增大和大区域(large domains),这会影响所述组合物的机械性能和表面外观。可以被影响的机械性能包括玻璃化转变温度、熔融流动性和加工性,以及含有至少一种前述机械性能的组合。事实上,在某些情形中,第三回收热塑性塑料的量可以积累(build up)在加工设备的某些位置(通常为湍流区或流速较低的区域),其间断性的发生并对产品的均匀性存在不利的影响。
需要明白的是基于组合物的总重量,第三回收热塑性塑料(一种或多种)可以独立地以0.025至4.0wt%的含量存在。在上述范围内,基于热塑性组合物的总重量,第三回收热塑性塑料中的每种可以以0.05至2wt%、或更特别0.1至10wt%的量存在。基于热塑性组合物的总重量,第三回收热塑性塑料的组合物可以以小于或等于10wt%、或更特别小于或等于9wt%、或更特别小于或等于8wt%的量存在。
所述的第三回收热塑性塑料包括但是不限定于聚烯烃、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混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酯、聚碳酸酯/聚酯共混物、聚酰胺以及上述两种或多种的组合。
含有聚(亚芳基醚)作为回收热塑性塑料的热塑性组合物在聚(亚芳基醚)基组合物、特别是在聚(亚芳基醚)/聚(链烯基芳族化合物)聚合物共混物上找到用途。在此,回收的聚(亚芳基醚)意图包括聚(亚芳基醚)/聚苯乙烯共混物、相容化的聚(亚芳基醚)/聚酰胺共混物、相容化的或未相容化的聚(亚芳基醚)/聚烯烃共混物,以及上述两种或多种的组合。
基于热塑性组合物的总重量,热塑性组合物还可以包含小于或等于10ppm(parts per millon)选自铁、铜、钠、钾、钙、锂、镁以及它们两种或多种组合的金属。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基于热塑性组合物的总重量,所述的热塑性组合物还包括小于或等于5ppm选自镉、汞、铅以及它们两种或多种的组合的金属。术语“金属”包括离子和非离子金属类。
所述的回收聚(亚芳基醚)可以从寿命结束的部件、制造业的边角料(manufacturing scrap)等,以及含有至少一种上述来源的组合中回收。达到使用寿命极限的元件和/或制造业边角料在采集中心(collection center)集中。这些部件被手工和/或通过碾碎来拆开,有价值的金属被回收。剩余的非金属部分主要是塑料,并进一步加工去除残留的金属、纸、泡沫材料等。采集中心可以采用各种标准对塑料进行预分类,所述标准例如部件的特性、地域、使用寿命等,也可以是含有至少一种上述标准的组合标准。采集中心可以依靠下述分离技术或者使用预分类和分离技术相结合的手段来分离不同类型的热塑性塑料。
每种类型的热塑性塑料具有诸如比重和静电性能的独特的一系列物理性能,这为热塑性塑料的分离提供了基础。典型的回收工艺可以包括空气分离、磁力分离、涡流分离、色彩分类(color sorting)、比重分离、静电分离或上述两种或多种方法的组合。在许多回收工艺中,非金属部分被破碎成具有非常均匀的尺寸的微粒。回收工艺的实例见美国专利US5772041、5894996、6522149、6426474、5951940和6588597中的描述。通过对上述分离步骤的部分或全部重复,可以得到具有较高纯度的材料。处理步骤越多,通常对应的加工工艺要求越高且材料成本越高。
所述的回收聚(亚芳基醚)包括聚亚苯基醚(PPE)和聚(亚芳基醚)共聚物;接枝共聚物;聚(亚芳基醚)醚离子交联聚合物;链烯基芳族化合物、乙烯基芳族化合物的嵌段共聚物等,以及含有至少一种上述聚合物的组合。聚(亚芳基醚)为含有多个式(I)所示的结构单元的已知聚合物 其中对于每个结构单元,每个Q1和Q2分别为氢、卤素、伯或仲低级烷基(例如含有高达7个碳原子的烷基)、苯基、卤烷基、氨烷基、烃氧基、至少两个碳原子隔开卤素和氧原子的卤代烃氧基等。优选地,每个Q1为烷基或苯基,特别是C1-4的烷基,且每个Q2为氢。
可以包括聚(亚芳基醚)的均聚物和共聚物。优选的均聚物是含有2,6-二甲基亚苯基醚单元的那些。合适的共聚物包括含有例如所述单元与2,3,6-三甲基-1,4-亚苯基醚单元结合的无规共聚物,或者由2,6-二甲基苯酚与2,3,6-三甲基苯酚共聚反应得到的共聚物。还包括含有由接枝乙烯基单体制得的部分或者诸如聚苯乙烯的聚合物的聚(亚芳基醚),也包括偶联聚(亚芳基醚),其中诸如低分子量聚碳酸酯、醌、杂环化合物和甲缩醛的偶联剂以已知的方式与两个聚(亚芳基醚)链的羟基反应,制得更高分子量聚合物。聚(亚芳基醚)还包括含有至少一种上述聚合物的组合物。
所述的聚(亚芳基醚)通常可具有3,000-40,000克每摩尔(g/mol)的数均分子量和5,000-80,000g/mol的重均分子量,分子量由凝胶渗透色谱仪测得,使用单分散聚苯乙烯标准物、40℃下的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凝胶,且使用具有1毫克/毫升氯仿的浓度的样品。所述的聚(亚芳基醚)可以具有0.10-0.60分升每克(dl/g)的特性粘度,或者更特别0.29-0.48dl/g,粘度在25℃下氯仿中测得。也可以使用高特性粘度的聚(亚芳基醚)和低特性粘度的聚(亚芳基醚)的组合。当使用两种特性粘度时,确定它们之间准确的比例多少取决于使用的聚(亚芳基醚)的准确的特性粘度和最终需要的物理性能。
聚(亚芳基醚)通常可通过诸如2,6-二甲苯酚和/或2,3,6-三甲基酚的单羟基芳香化合物(一种或多种)的氧化偶合制得。通常为上述偶合提供催化剂体系,催化剂体系通常含有重金属化合物(一种或多种),如铜、镁或钴的化合物,并通常与各种其它材料组合使用,如仲胺、叔胺、卤化物或者它们中两种或多种的组合。
聚烯烃的通常结构为CnH2n并且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异丁烯,优选的均聚物是聚乙烯、L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HDPE(高密度聚乙烯)和MDPE(中密度聚乙烯)和等规聚丙烯。上述通常结构的聚烯烃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在本领域中已经熟知,例如美国专利US2933480、3093621、3211709、3646168、3790519、3884993、3894999、4059654、4166055和4584334中的描述。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接枝共聚物含有化学键合的两个或多个不同组成的聚合部分。所述的接枝共聚物优选具有聚合物的主链,其含有链烯基芳族化合物重复单元和由诸如丁二烯的共轭二烯或其它共轭二烯聚合得到的单元。所述的聚合物主链具有至少一种接枝单体,优选为两种,其在聚合物主链存在下聚合得到接枝共聚物。
所述的聚合物主链优选为诸如聚丁二烯、聚异戊二烯的共轭二烯聚合物或者为诸如丁二烯-苯乙烯、丁二烯-丙烯腈等的共聚物。
在制备接枝共聚物的聚合物主链时通常使用的共轭二烯单体见下式(XIII)所示 其中Xb为氢、C1-5的烷基、氯、溴等。可用共轭二烯单体的实例为丁二烯、异戊二烯、1,3-庚二烯、甲基-1,3-戊二烯、2,3-二甲基-1,3-丁二烯、2-乙基-1,3-戊二烯;1,3-和2,4-己二烯,氯和溴取代的丁二烯,如二氯丁二烯、溴丁二烯、二溴丁二烯,以及含有至少一种上述共轭二烯单体的混合物等。优选的共轭二烯单体为丁二烯。
在聚合物主链存在下可以聚合的单体中的一种单体或单体族(group)为单乙烯基芳烃。所用单乙烯基芳族单体见下式(XIV)的描述 其中Xc为氢、C1-12的烷基(包括环烷基)、C6-12的芳基、C7-12的芳烷基、C7-12的烷芳基、C1-12的烷氧基、C6-12的芳氧基、氯、溴等。单乙烯基芳族单体的实例包括苯乙烯、3-甲基苯乙烯、3,5-二乙基苯乙烯、4-正丙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α-甲基乙烯基甲苯、α-氯苯乙烯、α-溴苯乙烯、二氯苯乙烯、二溴苯乙烯、四氯苯乙烯和含有至少一种上述化合物的混合物等。优选的单乙烯基芳族单体为苯乙烯和/或α-甲基苯乙烯。
在聚合物主链存在下可以聚合的第二族单体为丙烯酸单体,如丙烯腈、取代丙烯腈和/或丙烯酸酯,实例有丙烯腈和C1-7烷基丙烯酸酯,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等。
丙烯腈、取代丙烯腈或丙烯酸酯如下式(XV)所示 其中Xb如前所定义,且Y2为氰、C1-12的烷氧基羰基等。这些单体的实例包括丙烯腈、乙基丙烯腈(ethacrylonitrile)、甲基丙烯腈、α-氯丙烯腈、β-氯丙烯腈、α-溴丙烯腈、β-溴丙烯腈、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丙酯、丙烯酸异丙酯和含有至少一种上述单体的混合物等。优选的单体包括丙烯腈、丙烯酸乙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
任选地,所述聚合物主链可以为丙烯酸酯橡胶,如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乙酯、2-乙基己基丙烯酸酯以及含有至少一种前述物质的混合物的聚合产物,等。此外,可以在丙烯酸酯橡胶主链上共聚少量的二烯来改善与基质聚合物的接枝性能。
聚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也称为甲基丙烯酸树脂)、聚酰胺、聚碳酸酯、诸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聚酯、聚氨酯、聚碳酸酯/ABS共混物以及聚碳酸酯/聚酯为熟知的聚合物,其性质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很清楚的。
本发明的组合物将通过下述非限定性的实施例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实施例市售的聚(2,6-二甲基亚苯基醚)、高抗冲聚苯乙烯和阻燃剂共混物(由GE Advanced Materials可得的NORYL N190X)与表2和3中所示的其它组分熔融共混。表1列出了实施例中使用的其它组分。基于N190X的总重量,聚氯乙烯、聚甲醛和聚氨酯以0.5wt%的量存在。基于N190X的总重量,聚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接枝共聚物、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接枝共聚物共混物、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共混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聚酰胺以5wt%的量存在。
在组合物熔融共混后,注射模塑形成测试样品(适用时),根据ASTM 790测试模量、屈服应力、屈服应变、断裂应力(break stress)和断裂应变,根据ASTM D256测试冲击强度(缺口伊佐德冲击或NII),根据ASTM D648在1.8兆帕(Mpa)下测试热变形温度(HDT),并且根据ASTM D1238在280℃和5千克载荷下测试熔体粘度比(melt viscosity rate MVR)。实施例的测试值与对NORYL N190X进行相同测试的3个测试值的平均值相比较,绝对差(absolute difference)见表2所示。
表1
表2
表3
从前述实施例可以看出,含有0.5wt%的聚氯乙烯、聚甲醛或聚氨酯的组合物具有与基质树脂超过20%差异的物理性能。百分之二十的物理性能差异足以使组合物不适用于许多基础树脂适用的应用。
前述实施例证实了含有4-5wt%的第三热塑性塑料的效果,所述第三热塑性塑料例如聚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碳酸酯、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共混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酰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和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共混物。在每种情形中,相对于基础树脂,单一的物理性能或两种物理性能的组合表现出15%或更大的变化。物理性能的20%或更大的变化可以使得材料不适用于许多应用。在某些实施方案中,两种物理性能的15%的组合变化可以对组合物在某些应用的适用性上产生不利的影响。
此外,前述实施例也证实了含有金属和金属化合物的效果。即使含有少量的金属化合物也可以对组合物的物理性能产生显著的影响。每个实施例表现出在两种物理性能上的15%的组合变化和/或在单一物理性能上的20%的变化。如前所述,这些变化的量值可以使得材料不适于许多应用。
在含有聚(亚芳基醚)的循环热塑性组合物中,前述聚合物不管是单独还是以组合的形式存在,均可以影响该循环热塑性组合物的物理性能,因此在热塑性塑料的循环工业上,可以得出这样的主导思想为了能应用于新鲜树脂的通常用途,循环热塑性塑料必须高度纯净。与上述主导思想不同,循环热塑性塑料可以包含含量相当高的第二热塑性塑料,并且仍然保持了与新鲜材料基本相似的物理性能分布。
尽管已经参照示例性的实施方案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明白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可以作出各种变化并可以用等同物取代。另外,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内,根据本说明书的教导,为了适应特定的场合或材料,本发明可以作出多种变化。因此,本发明不限定于用于解释本发明、作为最佳实施方式的具体的实施方案,而是包括在附属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实施方案。
权利要求
1.一种热塑性组合物,含有回收的聚(亚芳基醚);基于该热塑性组合物的总重量,小于或等于0.1wt%的第二回收热塑性塑料,其在该热塑性组合物的加工温度下,释放出大于或等于10质量%的挥发物;基于该热塑性组合物的总重量,0.025至4.0wt%的第三回收热塑性塑料,其选自聚烯烃、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聚碳酸酯、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混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酰胺、聚酯、聚碳酸酯/聚酯共混物以及上述第三回收热塑性塑料的两种或多种的组合,其中基于该热塑性组合物的总重量,上述第三回收热塑性塑料的两种或多种的组合以小于或等于10wt%的量存在。
2.权利要求1的热塑性组合物,其中基于热塑性组合物的总重量,聚(亚芳基醚)以30-80wt%的量存在。
3.权利要求1的热塑性组合物,其中组合物还含有新鲜的热塑性塑料。
4.权利要求3的热塑性组合物,其中基于热塑性组合物的总重量,新鲜热塑性塑料以10-95wt%的量存在。
5.权利要求1的热塑性组合物,其中基于热塑性组合物的总重量,第二回收热塑性塑料以小于或等于0.05wt%的量存在。
6.权利要求1的热塑性组合物,其中第二回收热塑性塑料选自聚氯乙烯、聚甲醛、聚氨酯以及它们中两种或多种的组合。
7.权利要求1的热塑性组合物,其中基于热塑性组合物的总重量,第三回收热塑性塑料以0.1-1wt%的量存在。
8.权利要求1的热塑性组合物,其中基于热塑性组合物的总重量,该组合物还含有小于或等于10ppm的金属,所述金属选自铁、铜、钠、钾、钙、锂、镁和它们中两种或多种的组合。
9.权利要求1的热塑性组合物,其中基于热塑性组合物的总重量,组合物含有小于或等于5ppm的金属,所述金属选自镉、汞、铅和它们中两种或多种的组合。
10.一种热塑性组合物,包含基于该热塑性组合物的总重量,30至80wt%的回收聚(亚芳基醚);基于该热塑性组合物的总重量,小于或等于0.1wt%的第二回收热塑性塑料,其在该热塑性组合物的加工温度下,释放出大于或等于10质量%的挥发物;基于该热塑性组合物的总重量,0.025至4.0wt%的第三回收热塑性塑料,其选自聚烯烃、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聚碳酸酯、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混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酰胺、聚酯、聚碳酸酯/聚酯共混物以及上述第三回收热塑性塑料的两种或多种的组合,其中基于该热塑性组合物的总重量,上述第三回收热塑性塑料的两种或多种的组合以小于或等于10wt%的量存在;以及新鲜的热塑性塑料。
11.权利要求10的热塑性组合物,其中基于热塑性组合物的总重量,所述的新鲜的热塑性塑料以10至95wt%的量存在。
12.权利要求10的热塑性组合物,其中基于热塑性组合物的总重量,第二回收热塑性塑料以小于或等于0.05wt%的量存在。
13.权利要求10的热塑性组合物,其中第二回收热塑性塑料选自聚氯乙烯、聚甲醛、聚氨酯以及它们中两种或多种的组合。
14.权利要求10的热塑性组合物,其中基于热塑性组合物的总重量,第三回收热塑性塑料以0.1-1wt%的量存在。
15.权利要求10的热塑性组合物,其中基于热塑性组合物的总重量,该组合物还含有小于或等于10ppm的金属,所述金属选自铁、铜、钠、钾、钙、锂、镁和它们中两种或多种的组合。
16.权利要求10的热塑性组合物,其中基于热塑性组合物的总重量,该热塑性组合物还含有小于或等于5ppm的金属,所述金属选自镉、汞、铅和它们中两种或多种的组合。
全文摘要
一种热塑性组合物,包含回收的聚(亚芳基醚);基于该热塑性组合物的总重量,小于或等于0.1wt%的第二回收热塑性塑料,其在该热塑性组合物的加工温度下,挥发出大于或等于10质量%的挥发物;基于该热塑性组合物的总重量,0.025至4.0wt%的第三回收热塑性塑料,其选自聚烯烃、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聚碳酸酯、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混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酰胺、聚酯、聚碳酸酯/聚酯共混物以及上述第三回收热塑性塑料的两种或多种的组合,其中基于该热塑性组合物的总重量,上述第三回收热塑性塑料的两种或多种的组合以小于或等于10wt%的量存在;以及任选的新鲜的热塑性塑料。
文档编号C08L71/12GK1950454SQ200580014119
公开日2007年4月18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6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8日
发明者艾伦·W·Y·科, 迈克尔·L·托特 申请人:通用电气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