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性聚乙烯醇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08830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改性聚乙烯醇,其结构式如下:

x、y和z均为整数,1<x≤500,1<y≤2000,1<z≤200,且y>x,y>z;式中R1为氧原子或-CO-或为-(CH-OH)-;R2为烷基、烷氧基或端羟基烷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改性聚乙烯醇,其特征在于:R2中所述烷基为C1-C6的烷基;所述烷氧基为C1-C4的烷氧基;所述端羟基烷基为C1-C6的端羟基烷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改性聚乙烯醇,其特征在于:R2中所述烷基为C1-C4的烷基;所述烷氧基为C1-C3的烷氧基;所述端羟基烷基为C1-C4的端羟基烷基。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改性聚乙烯醇,其特征在于:R2中所述烷基为甲基、乙基或丁基;所述烷氧基为甲氧基、乙氧基或丙氧基;所述端羟基烷基为羟甲基、羟乙基或羟丁基。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聚乙烯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它是采用醋酸乙烯单体与支化乙烯基单体为原料,在引发体系作用下共聚,所得共聚物再经皂化、醇解制得本发明改性聚乙烯醇;所述支化乙烯基单体为乙烯基醇醚单体、乙烯基碳酸酯类单体或丙烯酸酯类单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乙烯基醇醚单体选自乙烯基甲醚、乙烯基乙醚、乙烯基正丙醚、乙烯基异丙醚、乙烯基正丁醚、乙烯基异丁醚、乙烯基特丁醚、乙烯基环己醚、4-羟丁基乙烯基醚、乙二醇单烯丙基醚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所述乙烯基碳酸酯类单体选自乙烯基碳酸乙酯、乙烯基碳酸亚乙酯、3,4-二乙酰氧基-1-丁烯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所述丙烯酸酯类单体选自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类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的共聚溶液采用甲醇、乙醇、丙醇、正丁醇和叔丁醇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8.如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体系为偶氮类引发剂和过氧化物类引发剂的复合引发体系。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偶氮类引发剂可为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偶氮二(2-甲基丁腈)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氧化物类引发剂为无机类过氧化物或有机类过氧化物;所述无机类过氧化物为过氧化氢、过硫酸铵、过硫酸钾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所述有机类过氧化物为过氧化苯甲酰类、过氧化烷基酯类和过氧化碳酸酯类;所述过氧化苯甲酰类为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苯甲酰叔丁酯、过氧化甲乙酮、过氧化二异丁酰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所述过氧化烷基酯类为过氧化新癸酸特戊酯、过氧化特戊酸特戊酯、过氧化醋酸特丁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所述过氧化碳酸酯类为过氧化二碳酸双(4-特丁基环己酯)、过氧化二碳酸双丁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引发体系为一种偶氮类引发剂与一种以上过氧类引发剂复配。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引发体系为偶氮二异丁腈/过氧化苯甲酰,偶氮二异丁腈/过氧化碳酸酯类,偶氮二异丁腈/过氧化烷基酯类。

13.如权利要求5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方法制备:

它以重量份计的醇类为溶剂20~100份、醋酸乙烯酯单体40~150份、引发剂0.005~1份及支化乙烯基单体3~8份为原料,经25~80℃反应2~7h制得乙酸乙烯酯-支化的乙烯无规共聚物;

按重量份计的乙酸乙烯酯-支化乙烯无规共聚物10~20份,加入由甲醇80~90份和催化剂碱0.05~1份组成的醇解液中,于温度40~60℃醇解反应2~3小时即可获得可熔融加工的改性聚乙烯醇。

14.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方法制备:

(1)初始加料

甲醇30~100份,醋酸乙烯酯单体40~120份、引发剂0.04~0.5份及支化乙烯基单体4~7份,采用分步加料的方式将支化乙烯基单体经0.5~2h加入反应体系中,缓慢升温至40~70℃,聚合3~6h,反应结束后加入0.08~2份阻聚剂,所述阻聚剂选自如山梨酸,对苯二酚,硫脲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2)吹出残单

将外温提高至70~90℃,除去反应产物中未反应的单体,得到聚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树脂溶液;

(3)溶解皂化

将上述得到的乙酸乙烯酯-支化的乙烯基无规共聚物的树脂溶液,用甲醇配制成质量分数为15~30%的溶液,加入碱液进行醇解即得到改性聚乙烯醇共聚物的产品;所述碱液为NaOH的甲醇溶液、溶质NaOH的浓度为50g/L, 所述碱液与乙酸乙烯酯-支化的乙烯基无规共聚物的摩尔比为0.02~0.05:1。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