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患子种仁油分离物的分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249772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无患子种仁油不同用途成分的分离物,以及无患子种仁油分离物的相关分离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无患子的相关应用及商品种类繁多,大部分为添加存在于无患子种子皮与果肉中的皂苷为主,以强调无患子的清洁效果。对于无患子种子核仁部分,除曾有报导提出该种子核仁中含有30%无患子种仁油可用于生质柴油产出外,多认为无患子种子核仁无经济价值,而作为肥料、佛珠工艺制品或废弃物处理等。有报导指出,无患子具有抗菌的作用,然大部分的研究着重于皂苷部分,研究显示皂苷具备抗菌能力;于2014年ArunaPai等人的研究指出,无患子种仁油具有抗氧化及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枯草杆菌(Bacillussubtili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白色念球菌(Candidaalbicans)及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的抗菌能力。虽然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有无患子种子核仁有去口臭及改善牙齿肿痛的效果,但很少有报导关注无患子种仁油脂的皮肤修复与抗发炎能力,事实上无患子种仁油中含有脂溶性维生素E,为生理上重要的抗氧化物质,此外亦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胶质和蜡质。然而因为无患子种仁油中的抗发炎与帮助皮肤再生的有效成分含量偏低,因此直接取用无患子种仁油以达到所谓的抗发炎与帮助皮肤再生的目的效果有限。因此如何利用精炼提取的方法将无患子种仁油不同功效成分提取出来,便极具意义。综上所述,如能有效分离出无患子种仁油中,具有抗发炎与修复伤口愈合能力的分离物,将可对无患子种子核仁提供一更佳的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无患子种仁油分离物的分离方法(无患子种仁油不同用途成分的分离物的分离方法),以提供一较佳分离/提取方法,从无患子种子核仁中提取出无患子种仁油的不同功效成分,以得到无患子种仁油的不同用途的分离/提取物。为达成上述目的,针对不同用途成分,本发明提出一种无患子种仁油分离物的分离方法,包含以下步骤:提供一无患子种仁油,该无患子种仁油含有一有色成分;提供一脱色剂吸附该有色成分,形成含有该脱色剂与该有色成分的一混合物,且将部分该脱色后的无患子种仁油形成一第一油品;加入一非极性溶剂至该混合物,形成含有该脱色剂的一复合油品,且将部分该混合物形成一第二油品;以及加入一极性混合溶剂至该复合油品,形成一第三油品及一废弃物。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该第一油品、该第二油品及第三油品不含有该脱色剂。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其中该非极性溶剂为一正烷类溶剂。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其中该极性混合溶剂包含一异醇类溶剂与一正烷类溶剂,且其比例为1:8至1:10。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其中该无患子种仁油与该脱色剂的比例为2:1至4:1。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其中该非极性溶剂与该混合物的比例为3:1。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其中该极性混合溶剂与该复合油品的比例为1:1或4:5。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其中该第一油品可应用于一日用化学工业产品与伤口修复,该日用化学工业产品包含清洁剂、肥皂、化妆品、保养品、修护油。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其中该第二油品可应用于一皮肤修护与伤口修复上。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其中该第三油品可应用于一抗发炎或/及干裂皮肤上。本发明所提出的无患子种仁油具抗发炎及皮肤修护功能的分离物分离方法,利用脱色剂吸附该无患子种仁油中属于非油脂的有色成分,借以分离无患子种仁油中的油溶性成分,以便更有效的利用无患子种仁油,提升无患子种仁油的利用价值。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为一流程图,说明无患子种仁油分离物的分离方法。图2A为一照片,说明细胞爬行实验所制作的无细胞区。图2B为一照片,说明细胞爬行实验中未加入油品的24小时细胞生长情形。图2C为一照片,说明细胞爬行实验中加入第一油品的24小时细胞生长情形。图2D为一照片,说明细胞爬行实验中加入第二油品的24小时细胞生长情形。图3为一结果图,说明第一与第二油品的细胞爬行活性的结果。图4为一结果图,说明第三油品的细胞毒性分析与抗发炎活性的结果。其中,附图标记:S1-S4步骤具体实施方式无患子种仁成分包含24%水分、35-40%油脂、8.6%蛋白质、1.45%粗纤维、微量金属、维生素、植物胶、蜡质等等。其中蛋白质、磷脂质、维生素等成分主要分布于无患子种仁外层,于上述物质中间具有丰富油脂细胞,为无患子种仁油主要分布位置。无患子种仁油则主要由月桂酸(0.3%)、棕榈酸(4.6%)、花生油烯酸(3.5%)、油酸(56%)、亚麻油酸(5.8%)、次亚麻油酸(1.4%)以及二十碳烯酸(28.4%)所组成。自无患子种仁中提取无患子种仁油的方法可分为物理法与化学法,其中可利用包括冷炸法、热榨法、蒸馏法、有机溶剂提取法、吸附法、超临界分离法等公知方法进行,且不限于此,以获得无患子种仁油。兹以下述实施例,进一步说明一种无患子种仁油分离物的分离方法,包含以下步骤所制备而成。制备例一提供一无患子种仁油,该无患子种仁油含有一有色成分,因此提供一脱色剂,此制备例使用一活性白土(以下简称白土)但不限于此,以分离该有色成分,将无患子种仁油:白土为2:1至4:1的比例混合后,充分搅拌均匀,使白土完全吸附无患子种仁油内含有的该有色成分,以6000rpm离心,并以滤纸经真空抽取过滤,形成含有该白土与该有色成分的一混合物沉淀,以及将该无患子种仁油脱色后形成的一第一油品,且该第一油品不含有该白土。加入一非极性溶剂至该混合物,混合物含有白土与有色成分,该非极性溶剂为一正己烷,将正己烷与该混合物以2:1至4:1比例充分搅拌30分钟后,以3000rpm离心,并以滤纸经真空抽取过滤后,形成含有该白土与有色成分的沉淀为一复合油品,并将经滤纸过滤后的成分,利用浓缩机与正己烷分离并冷凝回收,可形成一第二油品,且该第二油品不含有该白土。以1:8~1:10比例的异丙醇与正己烷配置一极性混合溶剂,以1:1的比例加入极性混合溶剂至该复合油品,充分搅拌60分钟后,以3000rpm离心,并以滤纸经真空抽取过滤后收集其上清液及含有白土的一废弃物,利用浓缩机将上清液与极性混合溶剂分离后,冷凝回收形成一第三油品A,且该第三油品A不含有该白土。制备例二将制备例一中的废弃物回收,与异丙醇以5:4比例混合后,搅拌10分钟,以3000rpm离心,并以滤纸经真空抽取过滤后收集其上清液,利用浓缩机将上清液与异丙醇分离后,冷凝回收形成一第三油品B,且该第三油品B不含有该白土,而第三油品A与第三油品B混合后可得一第三油品。上述制备例所分离的油品颜色深浅度,相对来说,以第三油品颜色最深,其次为第一油品,颜色最浅者为第二油品。实施例一制备例一中的第一油品加入碱液(如: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经皂化反应后,固化、熟成即具备洗涤及清洁功能,此为现有技术,因此不再赘述;或利用制备例一的第一油品中所含有的油脂成分,阻止皮肤细胞的水分散失,提供皮肤一保护效果。因此该第一油品可应用于一日用化学工业产品,该日用化学工业产品包含清洁剂、肥皂、化妆品、保养品、修护油,但不限于此。实施例二细胞爬行量检测取CCD96SK人类纤维母细胞悬浮液(4.0×105细胞数/mL)置入细胞培养盘中,待细胞贴附后,刮除部分细胞,建立一无细胞的空间(图2A),加入200μL分别含50g/mL的第一油品与第二油品及至培养液,培养24小时后,观察细胞爬入刮除空间的情形并计算细胞爬行量。如图2C及2D,可说明添加第一油品与第二油品的细胞培养盘,细胞爬行至无细胞区的情形较之没有加入油品的细胞(见图2B)更为活跃。且图3的定量分析亦显示,添加第一油品与第二油品的细胞,其爬行至无细胞区的量亦较多,根据上述检测结果,制备例一中的第一与第二油品具有伤口修复的用途,可应用于改善皮肤干裂现象的适应症,此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不限于此。实施例三利用制备例一中的第二油品所含有的油溶性成分,对于皮肤角质层较薄的患部或干性肌肤患者,针对于其油脂分泌量不足,涂抹第二油品能阻止皮肤细胞的水分散失,提供皮肤一保护效果,因此可应用于一干裂皮肤上。实验显示,一42岁女性手部干燥,经涂抹第二油品两天后可获得改善;以及一55岁男性脚跟部严重干裂至出血的情形,在涂抹第二油品五天后获得明显改善,减缓干裂及出血现象,此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不限于此。实施例四(1)细胞毒性分析实验取200μL的RAW264.7巨噬细胞悬浮液(4.0×105细胞数/mL)置入微量96多孔盘中,培养24小时,待细胞贴附于培养皿并移除上清液后,分别加入含有200μg/mL、100μg/mL、50μg/mL浓度的制备例一中的第三油品培养液,置于5%二氧化碳环境的细胞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接着利用细胞存活率分析试验(MTTassay)来评估细胞毒性。细胞存活率分析试验为将作用24小时后的培养皿,倒掉旧培养液,以500μL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bufferedsalinebuffer,称为PBSbuffer)清洗细胞,倒掉上清液之后,于每个盘孔中加入500μL的10%MTT染剂(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bromide)培养液,在37℃细胞培养箱反应2小时,使形成紫色结晶,并吸掉250μL上清液,再加入1000μL含有0.04N盐酸的异丙醇将结晶溶解,离心后提取上清液,最后以全光谱微量盘分析仪(microELISAspectrophotometer)在波长570nm下测其吸光值(O.D.值),以[实验组的O.D.值/对照组的O.D.值]×100%计算后,可得细胞存活率百分比(Cellviability%),如表一及图4所示。(2)抗发炎活性的检测取200μL的RAW264.7巨噬细胞悬浮液(4.0×105细胞数/mL)置入微量96多孔盘中,待24小时细胞贴附后,移去上清液,加入200μL分别含200μg/mL、100μg/mL、50μg/mL浓度的制备例一中的第三油品及1μg/mL的脂多糖体(lipopolysaccharide,简称LPS)的培养液,培养24小时后,取出上清液100μL并与100μL格里斯试剂(Griessreagent)混合,以全光谱微量盘分析仪测试波长530nm的吸光值,并利用[1-(实验组的O.D.值/对照组的O.D.值)]×100%计算其抑制百分比(InhibitoryConcentration,IC%),得到其一氧化氮抑制程度,如表一及图4所示,可说明在不影响细胞存活率的情形下,随第三油品添加的浓度越高,其抗发炎活性越佳的结果。表一、第二油品的细胞毒性分析与抗发炎活性结果根据上述检测结果,制备例一中的第三油品具有抗发炎的用途,可应用于改善皮肤发炎现象的适应症,如一手部湿疹(又称进行性指掌角化症或富贵手)上,对于压力型湿疹或经常性接触水、刺激溶剂或化学清洁剂者,容易造成手指湿疹的病变与反复发作,包括红、痒、干及脱皮等,利用第三油品抗发炎与油脂特性可应用于此,但并不限于此。综合上述制备例与实施例的展示,说明了本发明的无患子种仁油分离物,其中含有的有效成分,使无患子种仁油具有不同用途的应用;而其分离方法,则可有效地将无患子种仁油分离为三种油品。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