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C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54760阅读:394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薄膜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PC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碳酸酯(PC)是一种无定形、无嗅、无味、无毒、透明的热塑性聚合物,是唯一具有良好透明性的塑料品种,并且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耐热性能及耐电综合性能,同时还具有耐冲击强度高,蠕变性小,制品尺寸稳定,易增强,无毒卫生,能着色,性价比高,可化学修饰和物理改性潜力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电器、机械零部件、光盘、包装、薄膜等领域。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各行各业对PC各方面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PC薄膜方面,很多应用场合需要PC薄膜具有良好的抗静电、爽滑、抗老化等性能,而纯PC料制成的薄膜很难达到这些指标要求,通常,对PC薄膜材料通过共混改性可以达到改善性能和满足使用要求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PC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PC薄膜材料具有良好的抗老化性能好和加工流动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PC薄膜材料,其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PC树脂80-120份,铝酸钴5-10份,二氧化钛6-13份,二甲基硅油1-3份,亚磷酸酯5-13份,硅烷偶联剂4-9份,聚二甲基硅氧烷3-6份,全氟丁基磺酸钾1-5份,二氧化硅8-16份,芥酸酰胺5-10份,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8-16份,过氧化苯甲酰6-12份,过硫酸钾4-8份,硼酸甘油三酯6-12份,硬脂酸钡3-9份,苯甲基硅油8-15份,烷基苯磺酸钠5-11份,丙烯腈-乙烯-苯乙烯共聚物2-6份。

优选地,所述的PC薄膜材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PC树脂100份,铝酸钴6份,二氧化钛8份,二甲基硅油1.6份,亚磷酸酯8份,硅烷偶联剂5.5份,聚二甲基硅氧烷5份,全氟丁基磺酸钾2.6份,二氧化硅10份,芥酸酰胺7份,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13份,过氧化苯甲酰8份,过硫酸钾6份,硼酸甘油三酯11份,硬脂酸钡5份,苯甲基硅油10份,烷基苯磺酸钠6份,丙烯腈-乙烯-苯乙烯共聚物3份。

优选地,所述PC薄膜材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PC树脂85份,铝酸钴8份,二氧化钛10份,二甲基硅油1.6份,亚磷酸酯10份,硅烷偶联剂6份,聚二甲基硅氧烷4.5份,全氟丁基磺酸钾3.5份,二氧化硅10份,芥酸酰胺9份,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14份,过氧化苯甲酰9份,过硫酸钾6份,硼酸甘油三酯6份,硬脂酸钡5份,苯甲基硅油9份,烷基苯磺酸钠7份,丙烯腈-乙烯-苯乙烯共聚物2.8份。

所述的PC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重量份数比称取各原料组分;

(2)将PC树脂在100-120℃下烘4-5小时,然后将其和步骤(1)中的其他原料组分混合均匀,得到物料Ⅰ;

(3)将步骤(2)中的物料Ⅰ倒入高速混合机中,先在800-1200rpm下搅拌3-5分钟,然后在2000-2300rpm下搅拌5-8分钟,得到物料Ⅱ;

(4)将步骤(3)中的物料Ⅱ置于双螺杆机中熔融挤出造粒,获得本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中的PC薄膜材料特别添加有铝酸钴、二氧化钛、二甲基硅油、亚磷酸酯、全氟丁基磺酸钾和硼酸甘油三酯等原料,使其具有良好的抗老化性能和加工流动性能,同时大大改善其冲击韧性和拉伸强度,因而达到使用寿命长、使用效果好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保护范围并不受此限制。

实施例一:

一种PC薄膜材料,其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PC树脂85份,铝酸钴5份,二氧化钛9份,二甲基硅油1.2份,亚磷酸酯7份,硅烷偶联剂5份,聚二甲基硅氧烷4.5份,全氟丁基磺酸钾3份,二氧化硅12份,芥酸酰胺7份,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13份,过氧化苯甲酰12份,过硫酸钾6份,硼酸甘油三酯8份,硬脂酸钡5份,苯甲基硅油11份,烷基苯磺酸钠6份,丙烯腈-乙烯-苯乙烯共聚物3.6份。

所述的PC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重量份数比称取各原料组分;

(2)将PC树脂在100-120℃下烘4-5小时,然后将其和步骤(1)中的其他原料组分混合均匀,得到物料Ⅰ;

(3)将步骤(2)中的物料Ⅰ倒入高速混合机中,先在800-1200rpm下搅拌3-5分钟,然后在2000-2300rpm下搅拌5-8分钟,得到物料Ⅱ;

(4)将步骤(3)中的物料Ⅱ置于双螺杆机中熔融挤出造粒,获得本品。

实施例二:

一种PC薄膜材料,其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PC树脂100份,铝酸钴6.5份,二氧化钛12份,二甲基硅油2.3份,亚磷酸酯10份,硅烷偶联剂4.5份,聚二甲基硅氧烷6份,全氟丁基磺酸钾3.4份,二氧化硅13份,芥酸酰胺7份,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11份,过氧化苯甲酰6份,过硫酸钾4份,硼酸甘油三酯8份,硬脂酸钡5份,苯甲基硅油11份,烷基苯磺酸钠6份,丙烯腈-乙烯-苯乙烯共聚物3.8份。

所述的PC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重量份数比称取各原料组分;

(2)将PC树脂在100-120℃下烘4-5小时,然后将其和步骤(1)中的其他原料组分混合均匀,得到物料Ⅰ;

(3)将步骤(2)中的物料Ⅰ倒入高速混合机中,先在800-1200rpm下搅拌3-5分钟,然后在2000-2300rpm下搅拌5-8分钟,得到物料Ⅱ;

(4)将步骤(3)中的物料Ⅱ置于双螺杆机中熔融挤出造粒,获得本品。

实施例三:

一种PC薄膜材料,其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PC树脂100份,铝酸钴6份,二氧化钛8份,二甲基硅油1.6份,亚磷酸酯8份,硅烷偶联剂5.5份,聚二甲基硅氧烷5份,全氟丁基磺酸钾2.6份,二氧化硅10份,芥酸酰胺7份,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13份,过氧化苯甲酰8份,过硫酸钾6份,硼酸甘油三酯11份,硬脂酸钡5份,苯甲基硅油10份,烷基苯磺酸钠6份,丙烯腈-乙烯-苯乙烯共聚物3份。

所述的PC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重量份数比称取各原料组分;

(2)将PC树脂在100-120℃下烘4-5小时,然后将其和步骤(1)中的其他原料组分混合均匀,得到物料Ⅰ;

(3)将步骤(2)中的物料Ⅰ倒入高速混合机中,先在800-1200rpm下搅拌3-5分钟,然后在2000-2300rpm下搅拌5-8分钟,得到物料Ⅱ;

(4)将步骤(3)中的物料Ⅱ置于双螺杆机中熔融挤出造粒,获得本品。

实施例四:

一种PC薄膜材料,其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PC树脂85份,铝酸钴8份,二氧化钛10份,二甲基硅油1.6份,亚磷酸酯10份,硅烷偶联剂6份,聚二甲基硅氧烷4.5份,全氟丁基磺酸钾3.5份,二氧化硅10份,芥酸酰胺9份,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14份,过氧化苯甲酰9份,过硫酸钾6份,硼酸甘油三酯6份,硬脂酸钡5份,苯甲基硅油9份,烷基苯磺酸钠7份,丙烯腈-乙烯-苯乙烯共聚物2.8份。

所述的PC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重量份数比称取各原料组分;

(2)将PC树脂在100-120℃下烘4-5小时,然后将其和步骤(1)中的其他原料组分混合均匀,得到物料Ⅰ;

(3)将步骤(2)中的物料Ⅰ倒入高速混合机中,先在800-1200rpm下搅拌3-5分钟,然后在2000-2300rpm下搅拌5-8分钟,得到物料Ⅱ;

(4)将步骤(3)中的物料Ⅱ置于双螺杆机中熔融挤出造粒,获得本品。

实施例五:

一种PC薄膜材料,其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PC树脂110份,铝酸钴10份,二氧化钛9份,二甲基硅油2.2份,亚磷酸酯9份,硅烷偶联剂6份,聚二甲基硅氧烷4.8份,全氟丁基磺酸钾3.7份,二氧化硅15份,芥酸酰胺6份,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12份,过氧化苯甲酰8份,过硫酸钾7份,硼酸甘油三酯9份,硬脂酸钡6份,苯甲基硅油14份,烷基苯磺酸钠7份,丙烯腈-乙烯-苯乙烯共聚物4.5份。

所述的PC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重量份数比称取各原料组分;

(2)将PC树脂在100-120℃下烘4-5小时,然后将其和步骤(1)中的其他原料组分混合均匀,得到物料Ⅰ;

(3)将步骤(2)中的物料Ⅰ倒入高速混合机中,先在800-1200rpm下搅拌3-5分钟,然后在2000-2300rpm下搅拌5-8分钟,得到物料Ⅱ;

(4)将步骤(3)中的物料Ⅱ置于双螺杆机中熔融挤出造粒,获得本品。

实施例六:

一种PC薄膜材料,其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PC树脂90份,铝酸钴5份,二氧化钛6份,二甲基硅油2.4份,亚磷酸酯7份,硅烷偶联剂6份,聚二甲基硅氧烷3.6份,全氟丁基磺酸钾2份,二氧化硅11份,芥酸酰胺9份,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9份,过氧化苯甲酰9份,过硫酸钾6.5份,硼酸甘油三酯9份,硬脂酸钡5.5份,苯甲基硅油9份,烷基苯磺酸钠7份,丙烯腈-乙烯-苯乙烯共聚物6份。

所述的PC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重量份数比称取各原料组分;

(2)将PC树脂在100-120℃下烘4-5小时,然后将其和步骤(1)中的其他原料组分混合均匀,得到物料Ⅰ;

(3)将步骤(2)中的物料Ⅰ倒入高速混合机中,先在800-1200rpm下搅拌3-5分钟,然后在2000-2300rpm下搅拌5-8分钟,得到物料Ⅱ;

(4)将步骤(3)中的物料Ⅱ置于双螺杆机中熔融挤出造粒,获得本品。

实施例七:

一种PC薄膜材料,其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PC树脂105份,铝酸钴6份,二氧化钛10份,二甲基硅油3份,亚磷酸酯8份,硅烷偶联剂8份,聚二甲基硅氧烷3.2份,全氟丁基磺酸钾3.8份,二氧化硅10份,芥酸酰胺6份,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11份,过氧化苯甲酰12份,过硫酸钾4份,硼酸甘油三酯9份,硬脂酸钡4份,苯甲基硅油13份,烷基苯磺酸钠8份,丙烯腈-乙烯-苯乙烯共聚物3.6份。

所述的PC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重量份数比称取各原料组分;

(2)将PC树脂在100-120℃下烘4-5小时,然后将其和步骤(1)中的其他原料组分混合均匀,得到物料Ⅰ;

(3)将步骤(2)中的物料Ⅰ倒入高速混合机中,先在800-1200rpm下搅拌3-5分钟,然后在2000-2300rpm下搅拌5-8分钟,得到物料Ⅱ;

(4)将步骤(3)中的物料Ⅱ置于双螺杆机中熔融挤出造粒,获得本品。

实施例八:

一种PC薄膜材料,其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PC树脂88份,铝酸钴10份,二氧化钛12份,二甲基硅油1份,亚磷酸酯9份,硅烷偶联剂6.5份,聚二甲基硅氧烷6份,全氟丁基磺酸钾2.6份,二氧化硅9份,芥酸酰胺8份,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8份,过氧化苯甲酰12份,过硫酸钾7份,硼酸甘油三酯7份,硬脂酸钡7份,苯甲基硅油14份,烷基苯磺酸钠8份,丙烯腈-乙烯-苯乙烯共聚物5份。

所述的PC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重量份数比称取各原料组分;

(2)将PC树脂在100-120℃下烘4-5小时,然后将其和步骤(1)中的其他原料组分混合均匀,得到物料Ⅰ;

(3)将步骤(2)中的物料Ⅰ倒入高速混合机中,先在800-1200rpm下搅拌3-5分钟,然后在2000-2300rpm下搅拌5-8分钟,得到物料Ⅱ;

(4)将步骤(3)中的物料Ⅱ置于双螺杆机中熔融挤出造粒,获得本品。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