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酸乙(丙)烯酯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730437发布日期:2018-10-23 17:09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公开一种碳酸乙(丙)烯酯的制备方法,属于一种新的合成环状碳酸烯酯的方法。



背景技术:

CO2是一种丰富的C自然资源,无毒、稳定性好、便宜且易获得,因此在代替化石燃料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于应对全球变暖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现在较为成熟的技术是利用CO2作为原料与环氧化合物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环状碳酸酯,它在二次电池的电解质、有机合成中间体、合成聚碳酸酯的单体、极性非质子型溶剂、烷基化反应的载体、生物活性药物的载体等领域有很广泛的应用。其中利用CO2与环氧乙烷(EO)和环氧丙烷(PO)发生环加成反应合成碳酸乙烯酯(EC)和碳酸丙烯酯(PC)是工业上较为成熟的合成路线。

EC和PC是一种重要的有机溶剂和有机合成中间体,可以应用在纺织、电池、化妆品、制药和精细化工产品的中间体、气体分离等领域。碳酸乙(丙)烯酯的主要合成方法有酯交换法、光气法、CO2与环氧乙(丙)烷加成反应法等。酯交换法由于反应中存在大量副产物且受原料来源的限制,因此难以在工业上有广泛的应用。光气有毒且腐蚀性大,因此不利于安全生产且对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碳酸乙(丙)烯酯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将CO2通入到烷基多胺/有机溶剂非水体系中反应得到混合物(CO2通入至体系的质量不再改变),将混合物中的固体物质分离出来并真空干燥后得到氨基甲酸盐。

(2)在催化剂条件下,按环氧乙烷/环氧丙烷与氨基甲酸盐摩尔比为6:1~1:1的比例混合均匀后置于反应釜中反应0.5 h~10 h得到碳酸乙(丙)烯酯,反应温度在100 ℃~160 ℃。

本发明步骤(1)中所述的吸收剂烷基多胺为乙二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四乙烯五胺、哌嗪中的一种,有机溶剂为乙醇、二乙二醇二甲醚、N-甲基吡咯烷酮、碳酸丙烯酯中的一种;在烷基多胺/有机溶剂非水体系中烷基多胺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0%~30%。

优选的,本发明步骤(2)中所述的催化剂为卤化钾、路易斯酸中的一种,卤化钾占总体系的摩尔百分数为0.5% mol~1.0% mol,路易斯酸占总体系的摩尔百分数为0.1% mol~0.15% mol。

优选的,本发明路易斯酸为ZnO、ZnCl2、ZnBr2、ZnI2中的一种。

本发明的原理为:

本发明基于CO2与环氧烷在催化剂存在下通过环加成反应直接得到环状碳酸酯,具体反应方程式如下:

以哌嗪—氨基甲酸盐为例推测反应原理:哌嗪—氨基甲酸盐与环氧丙烷作用生成碳酸丙烯酯同时得到哌嗪,具体反应方程式如下:

本发明选用烷基多胺/有机溶剂非水体系液固相变吸收CO2得到氨基甲酸盐与环氧乙(丙)烷在催化剂条件下反应制备碳酸乙(丙)烯酯。

本发明通过吸收CO2得到的氨基甲酸盐解吸循环吸收CO2需要升高温度,因此消耗较高的能量;通过氨基甲酸盐与环氧烷的反应,不仅能得到高附加值产品碳酸乙(丙)烯酯,而且生成的副产物为吸收剂烷基多胺,且收率能达到95%以上,通过回收可以继续循环吸收CO2,这不仅避免了有机胺溶液吸收CO2解吸能耗高的问题,而且生成的碳酸乙(丙)烯酯在工业上有广泛的应用。

本发明利用制备的氨基甲酸盐制备碳酸乙(丙)烯酯,将温室气体CO2这种C1资源固定利用,并且能回收吸收溶剂,达到循环使用的效果;这种吸收、转化、利用、再吸收利用的循环方法,不仅得到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还能有效的降低温室效应,而且溶剂可以循环使用,因此在工业中上具有很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避免了有机胺体系吸收CO2解吸能耗高的问题,将固定的C1资源直接转换成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碳酸乙(丙)烯酯,并可回收吸收剂烷基多胺,继续循环吸收CO2,符合绿色化学和原子经济效益的概念,且碳酸乙(丙)烯酯有较高的收率。

(2)所选用的催化剂催化活性高、选择性高、便宜、易于合成;由于CO2先与胺反应,然后再与环氧烷反应,因此本体系中反应物氨基甲酸盐可以替代助催化剂,且能与KX或路易斯酸形成很好的协同催化效应,极大地提高了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所选用的催化剂可重复利用多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所述内容。

利用烷基多胺/有机溶剂非水体系在常温常压下与CO2反应得到氨基甲酸盐,与EO、P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制备EC、PC的工艺,具体操作如下:

(1)氨基甲酸盐的制备:常温常压下,配置烷基多胺/有机溶剂混合溶液置于250ml三口烧瓶中,CO2通过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控制通入三口烧瓶中,反应2 h;所得的液固混合物通过减压分离得到固体并置于真空干燥箱40 ℃干燥1 h,保存备用;所述的吸收剂烷基多胺为乙二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四乙烯五胺、哌嗪中的一种,有机溶剂为乙醇、二乙二醇二甲醚、N-甲基吡咯烷酮、碳酸丙烯酯中的一种。

(2)无催化剂条件下碳酸乙(丙)烯酯的制备:一定量的上述五种氨基甲酸盐和EO、PO加入到50ml水热反应晶化釜中,采用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控制反应温度,反应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无催化剂条件下,确定EO、PO与氨基甲酸盐的摩尔比为6:1~1:1,处理温度控制在100℃~160℃,反应时间0.5h~10h。本例旨在优化筛选制备碳酸乙(丙)烯酯的条件。

(3)有催化剂条件下碳酸乙(丙)烯酯的制备

实施例1

按EO与乙二胺-氨基甲酸盐的摩尔比为6:1混合加入到50ml水热反应晶化釜中,加入催化剂ZnO 0.1 %mol (即占总体系的摩尔百分数),采用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控制处理温度100 ℃,反应时间0.5 h,反应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EC收率为92.6%,乙二胺收率为95.2%。

实施例2

按PO与乙二胺-氨基甲酸盐的摩尔比为6:1混合加入到50ml水热反应晶化釜中,加入催化剂KF 0.5% mol (即占总体系的摩尔百分数),采用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控制处理温度100 ℃,反应时间0.5 h,反应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PC收率为90.2%,乙二胺收率为96.3%。

实施例3

按EO与二乙烯三胺-氨基甲酸盐的摩尔比为5:1混合加入到50ml水热反应晶化釜中,加入催化剂ZnCl2 0.11%mol (即占总体系的摩尔百分数),采用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控制处理温度120℃,反应时间2.5 h,反应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EC收率为91.1%,二乙烯三胺收率为95.8%。

实施例4

按PO与二乙烯三胺-氨基甲酸盐的摩尔比为5:1混合加入到50ml水热反应晶化釜中,加入催化剂KCl 0.6% mol(即占总体系的摩尔百分数),采用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控制处理温度120 ℃,反应时间2.5 h,反应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PC收率为92.3%,二乙烯三胺收率为96.6%。

实施例5

按EO与三乙烯四胺-氨基甲酸盐的摩尔比为4:1混合加入到50ml水热反应晶化釜中,加入催化剂ZnBr2 0.12%mol (即占总体系的摩尔百分数),采用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控制处理温度140 ℃,反应时间4.5 h;反应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EC收率为92.8%,三乙烯四胺收率为95.5%。

实施例6

按PO与三乙烯四胺-氨基甲酸盐的摩尔比为4:1混合加入到50ml水热反应晶化釜中,加入催化剂KBr 0.7% mol(即占总体系的摩尔百分数),采用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控制处理温度140 ℃,反应时间4.5 h,反应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PC收率为91.9%,三乙烯四胺收率为96.9%。

实施例7

按EO与四乙烯五胺-氨基甲酸盐的摩尔比为3:1混合加入到50ml水热反应晶化釜中,加入催化剂ZnI2 0.13%mol (即占总体系的摩尔百分数),采用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控制处理温度150 ℃,反应时间6.5 h,反应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EC收率为90.7%,四乙烯五胺收率为97.2%。

实施例8

按PO与四乙烯五胺-氨基甲酸盐的摩尔比为3:1混合加入到50ml水热反应晶化釜中,加入催化剂KI 0.8% mol(即占总体系的摩尔百分数),采用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控制处理温度150 ℃,反应时间6.5 h,反应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PC收率为90.1%,四乙烯五胺收率为96.3%。

实施例9

按EO与哌嗪-氨基甲酸盐的摩尔比为1:1混合加入到50ml水热反应晶化釜中,加入催化剂ZnBr2 0.15%mol (即占总体系的摩尔百分数),采用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控制处理温度160 ℃,反应时间8.5 h;反应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EC收率为94.9%,哌嗪收率为97.7%。

实施例10

按PO与哌嗪-氨基甲酸盐的摩尔比为2:1混合加入到50ml水热反应晶化釜中,加入催化剂KCl 0.9% mol (即占总体系的摩尔百分数),采用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控制处理温度160 ℃,反应时间8.5 h;反应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PC收率为94.6%,哌嗪收率为98.0%。

实施例11

按PO与哌嗪-氨基甲酸盐的摩尔比为1:1混合加入到50ml水热反应晶化釜中,加入催化剂KI 1.0% mol(即占总体系的摩尔百分数),采用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控制处理温度160 ℃,反应时间10 h;反应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PC收率为95.3%,哌嗪收率为97.6%。

以上为本发明制备碳酸乙(丙)烯酯的具体实施方法,但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在实验条件内做出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