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老化的SBS改性沥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44690阅读:90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性沥青



背景技术:

SBS改性沥青是以基质沥青为原料,加入一定比例的SBS改性剂,通过剪切、搅拌等方法使SBS均匀地分散于沥青中,同时,加入一定比例的专属稳定剂,形成SBS共混材料,利用SBS良好的物理性能对沥青做改性处理,现有技术中制备SBS改性沥青的多采用加入糠醛抽出油(橡胶油)及含硫稳定剂,前者的掺配比例为2-5%,可以提高沥青的延度,促进SBS与沥青的相容性,而含硫稳定剂如WD-2型稳定剂可以增加SBS与基质沥青的结合力,提高改性沥青的抗拉伸能力,然而虽然采用SBS改性能够显著提高沥青的性能,但由于沥青多应用于户外场合,提高其抗老化性能成为提高SBS改性沥青使用寿命的关键,因此提供一种提高抗老化性能的SBS改性沥青成为现有技术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前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老化的SBS改性沥青,其特征在于所述SBS改性沥青的重量百分比配方为:SBS改性剂4-5%,含硫稳定剂0.1%~0.15%,作为相容剂的糠醛抽出油1.5~2%,0.03-0.05%的2,6-二叔丁基酚,0.03%-0.05%的硫代二丙酸双十八醇酯和余量的基质沥青。

所述SBS改性剂型号为791-H,所述含硫稳定剂型号为WD-2,所述糠醛抽出油的型号为GXJ-1。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所述抗老化的SBS改性沥青的生产工艺,所述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基质沥青升温到160~180℃,加入处方量的SBS改性剂,搅拌溶胀15-20min;

2)采用剪切机和研磨机对完成步骤1)的半成品改性沥青进行一次剪切处理和两次研磨处理;

3)将其他组分分散至糠醛抽出油中,在将完成步骤2)的改性沥青半成品打入发育罐的同时将分散了其他组分的糠醛抽出油加入也加入发育罐中共同搅拌,保持170~180℃的温度搅拌发育2-4小时。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抗老化的SBS改性沥青,在现有配方的基础上加入了优选量的2,6-二叔丁基酚和硫代二丙酸双十八醇酯,虽然这两种成分均为常见的抗氧化剂,但我们惊奇的发现,在对加入抗氧化剂的种类和加入量进行优选后得到的本发明技术方案,可以显著的提高SBS改性沥青的抗老化性能。而且我们对比实验表明,当采用其他的抗氧化剂或或抗氧化剂组合,或者非本发明配比的2,6-二叔丁基酚和硫代二丙酸双十八醇酯比例,均不能达到本发明技术方案中的抗老化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基质沥青为A级70#基质沥青,所述SBS改性剂型号为791-H,所述含硫稳定剂型号为WD-2,所述糠醛抽出油的型号为GXJ-1,所述改性两的配制方法为:

1)将基质沥青升温到170℃后打入溶胀罐,再向溶胀罐中加入加入处方量的SBS改性剂,通过提升机和破碎进使其混合,搅拌溶胀15-20min;

2)采用剪切机和研磨机对完成步骤1)的半成品改性沥青进行一次剪切处理和两次研磨处理;剪切机和研磨机的转速均为3000转左右。采用剪切——研磨——剪切的操作步骤;

3)将其他组分分散至糠醛抽出油中,在将完成步骤2)的改性沥青半成品打入发育罐的同时将分散了其他组分的糠醛抽出油加入也加入发育罐中共同搅拌,保持170~180℃的温度搅拌发育4小时。

实施例1~4的配方及见下表(重量百分比,余量为基质沥青):

按照实施例1~4的配方,不加入2,6-二叔丁基酚和硫代二丙酸双十八醇酯作为对比例1~4。

性能与老化试验

检测实施例1~4得到改性沥青的针入度和延度(10℃,5cm/min)

老化试验,采用旋转薄膜烘箱老化(RTFO)

按《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2000)中沥青旋转薄膜加热试验(T0610-1993)的要求对实施例1-4得到改性沥青样品进行RTFO老化,试验温度163℃,老化实验时间为310min(四周期)

实施例1~4的老化前后性能对比见下表

实验表明,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的改性沥青,在老化实验后,保持了较高的延度和针入度性能,说明其具有优异的抗老化性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