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热导电脲醛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544267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导热导电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热导电脲醛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产品的小型化、集约化已经成为趋势。尤其在通信、微波、航空航天、智能手机等领域,系统的工作频率逐步提高,芯片的处理能力逐步提升,如何提高电子系统的信号灵敏度、可靠性与散热成为热点。电子电器设备会产生大量热量,这些热量若不能及时排出,积聚到一定程度势必会对电子电器的元器件及设备本身造成损害。所以必须将其产生的多余热量及时、有效地传递到周围环境中去。在散热工业中传统的金属材料,因其制品的几何形状受到很大限制,并且此种散热装置与电子元件表面存在一定间隙,从而越来越容易地被一些热界面材料替代。

为解决该课题,在pcb行业,普遍采用芯片嵌入金属基焊接的技术来解决接地与散热问题。目前的芯片焊接技术,主要是芯片与金属散热基之间采用锡片焊接,成本高,效率低,工艺复杂,普遍存在占焊接面积45~35%的空气泡,导致芯片的接地与散热功效大为降低,而且在高频领域容易造成信号完整性问题,大大降低了系统整体可靠性。

随着材料科学技术的不断突破,一些专门应用与电子印刷线路板的导电导热材料产品应运而生。目前市场上的产品以及解决方案,还只能处理金属基到散热器的外围非关键点的导热导电问题,而没有涉及芯片侧的核心技术领域。因此,研制可以在芯片侧应用的导热导电材料,不但是材料技术方面的突破,而且在应用层面解决了pcb行业的关键点与创新性,促进了pcb产业链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

对于一些既要有高导热、同时又有导电性要求的应用场合目前比较常规的方法是在高分子基材料中添加具有高导热系数和高导电性的填料(金属、碳等)。但采用这种方法制备的材料,由于导热填料的大量添加使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受到了严重的损害,同时导热导电性能的提高也不显著,一般很难高于2w/m.k。对于led散热器、电器散热器等需要利用散热器面积快速传热的情况,如果材料的导热系数小,则其在长度方向上的热传导就非常困难,热量都集中在很小的区域中无法扩散,导致散热器的有效面积没有充分利用,影响了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脲醛树脂复合材料存在的导热系数低、导电性能差的缺陷,提供一种导热导电脲醛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利用高分子的交联和有机-无机杂化原理,使其具有导热系数大,导电性能好的优点,促进了导热导电材料在需要快速散热的电子器件上的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导热导电脲醛树脂复合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材料制备而成:30-60份的脲醛树脂,5-10份的乙二醇,10-25份的聚四氟乙烯,2-5份的苯磺酸,2-5份的氧化银,3-6份的碳纤维,2-5份的石墨,1-3份的偶联剂,1-5份的交联剂。

一种导热导电脲醛树脂复合材料,利用多种有机物的相互交联聚合,形成结构稳定,导电性能优异的高分子三维网络结构,同时在三维网络结构中杂化不同导热导电材料,形成三维立体散热导电结构,导电性能和散热速度增加,导热导电性能增大;同时,三维网络结构使聚合物力学性能增加,其工作温度更高;该脲醛树脂复合材料使用范围更大,有利于电子行业的发展。

优选的,其中所述的脲醛树脂聚合度为200-500。

优选的,其中所述的聚四氟乙烯聚合度为40-80。

优选的,其中所述的氧化银的粒径为20-60,粒径太大,不利于导热导电材料的在三维网络结构中的杂化和嵌入,难以形成三维立体散热结构,产品导热导电性能降低,粒径太小,分散困难,容易团聚。

优选的,其中所述的碳纤维的直径为2-5nm,长度为10-50nm,直径和长度太大,不利于导热导电材料的在三维网络结构中的杂化和嵌入,难以形成三维立体散热结构,产品导热导电性能降低,直径和长度太小,分散困难,容易团聚,难以构建立体散热体系。

优选的,其中所述的石墨的粒径为20-50,粒径太大,不利于导热导电材料的在三维网络结构中的杂化和嵌入,难以形成三维立体散热结构,产品导热导电性能降低,粒径太小,分散困难,容易团聚。

优选的,其中所述的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硅烷偶联剂对导热导电材料的偶联效果最好。

优选的,所述一种导热导电脲醛树脂复合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材料制备而成:40-50份的脲醛树脂,5-8份的乙二醇,15-20份的聚四氟乙烯,2-3份的苯磺酸,2-3份的氧化银,2-3份的碳纤维,4-5份的石墨,1-2份的偶联剂、2-3份的交联剂。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进一步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导热导电脲醛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氧化银、碳纤维、石墨分散在乙二醇中形成悬浮液;

(2)将步骤1得到的悬浮液与苯磺酸、偶联剂进行酯化、偶联反应,得混合物;

(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物与脲醛树脂,聚四氟乙烯,交联剂混合后进行交联反应,得导热导电脲醛树脂复合材料。

一种导热导电脲醛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先将导热导电材料通过乙二醇均匀分散开,再利用酯化反应和偶联剂将合成的酯与导热导电材料偶联,形成混合物,从而使导热导电材料均匀规则的排列分散在三维网络结构中,不会团聚,并形成三维立体散热导电结构,导电性能和散热速度增加,导热导电性能增大;最后通过与其它高分子材料的交联,形成了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导热导电脲醛树脂复合材料,使聚合物力学性能增加,其工作温度更高;该导热导电脲醛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简单、稳定、可靠,适合导热导电脲醛树脂复合材料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优选的,所述酯化反应温度为120-150℃,反应温度过高,反应剧烈,控制困难,反应温度过低,反应速度慢,生产周期长。

优选的,所述酯化反应时间为2-5h,反应时间过长,生产周期长,效率低,反应时间过短,反应不完全,产品导热导电性能降低。

优选的,所述交联反应温度为200-230℃,交联温度过高,交联过渡,形成的三维网络结构不规则,产品性能降低,交联温度过低,反应时间太长,生产周期长。

优选的,所述交联反应的时间为1-3h,反应时间过长,生产周期长,效率低,反应时间过短,反应不完全,产品导热导电性能降低。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导热导电脲醛树脂复合材料含有三维网络结构和三维立体散热导电结构,具有更高的导热导电性能。

2、本发明导热导电脲醛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先通过酯化和杂化,再利用交联,将导热导电材料均分散在三维网络结构体系中,并行成三维立体散热导电结构,从而增加了复合材料的散热速度和导电性能。

3、本发明导热导电脲醛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简单、稳定、可靠,适合导热导电脲醛树脂复合材料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试验例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发明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1)将3重量份的氧化银、5重量份的碳纤维、4重量份的石墨分散在10重量份的乙二醇中形成溶液;

(2)将步骤1得到的溶液与3重量份的苯磺酸、2重量份的硅烷偶联剂在120℃的条件下进行酯化、偶联反应5h,得混合物;

(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物与20重量份的聚合度为200的脲醛树脂,5重量份的聚合度为40的聚四氟乙烯,2重量份的交联剂混合后在200℃的温度下进行交联反应3h,得导热导电脲醛树脂复合材料。

实施例2

(1)将2重量份的氧化银、3重量份的碳纤维、5重量份的石墨分散在5重量份的乙二醇中形成溶液;

(2)将步骤1得到的溶液与2重量份的苯磺酸、1重量份的偶联剂在150℃的温度下进行酯化、偶联反应2h,得混合物;

(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物与15重量份的聚合度为500的脲醛树脂,10重量份的聚合度为80的聚四氟乙烯,3重量份的交联剂混合后在230℃的温度下进行交联反应1h,得导热导电脲醛树脂复合材料。

实施例3

(1)将2重量份的氧化银、3重量份的碳纤维、5重量份的石墨分散在5重量份的乙二醇中形成溶液;

(2)将步骤1得到的溶液与5重量份的苯磺酸、1重量份的偶联剂进行酯化、偶联反应,得混合物;

(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物与30重量份的脲醛树脂,10重量份的聚四氟乙烯,1重量份的交联剂混合后进行交联反应,得导热导电脲醛树脂复合材料。

实施例4

(1)将5重量份的氧化银、6重量份的碳纤维、2重量份的石墨分散在15重量份的乙二醇中形成溶液;

(2)将步骤1得到的溶液与2重量份的苯磺酸、3重量份的偶联剂进行酯化、偶联反应,得混合物;

(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物与60重量份的脲醛树脂,5重量份的聚四氟乙烯,1重量份的交联剂混合后进行交联反应,得导热导电脲醛树脂复合材料。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