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氨基改性硅油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9197阅读:45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硅油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氨基改性硅油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有机硅,即有机硅化合物,是指含有Si-O键、且至少有一个有机基是直接与硅原子相连的化合物,习惯上也常把那些通过氧、硫、氮等使有机基与硅原子相连接的化合物也当作有机硅化合物。其中,以硅氧键(-Si-0-Si-)为骨架组成的聚硅氧烷,是有机硅化合物中为数最多,研究最深、应用最广的一类,约占总用量的90%以上。

氨基硅油是一种阳离子硅油,与纤维有结合性,是一类重要的纤维(如织物、纸张、皮革等)后整理助剂,可改善纤维制品的手感,使之具有柔软、平滑、弹挺、抗皱、抗静电性能等,而且无毒害此外氨基硅油在树脂改性、化妆品和涂料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另外,高粘度氨基硅油还能使聚酯/棉混纺织物有丰满、似棉一样的手感;而较低粘度的氨基硅油则使织物有光滑的丝绸感。这是因为氨基官能团极性强,与织物纤维面的羟基、羧基等相互作用,与纤维形成非常牢固的定向吸附,而在它们之间取代的链段形成链环,由于这些链环可以自由移动,因此降低了纤维之间的摩擦系数。但是氨基硅油由于侧链上有氨基,含有活泼氢原子,易被氧化而黄变,此外还需额外加入乳化剂增加亲水性。

目前氨基改性硅油的合成工艺步骤繁琐,设备复杂,占地面积大,而且由于改性和合成的过程中均需要使用到容易产生有毒气体的溶剂,容易造成气态溶剂的泄漏造成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艺简洁、设备简单,且可以有效回收气态溶剂的氨基改性硅油生产系统。

为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氨基改性硅油生产系统,包括:三个串联设置的第一反应单元、第二反应单元、第三反应单元以及分散锅、成品箱,所述第一反应单元、第二反应单元和第三反应单元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反应锅、加料槽、冷凝管、冷凝槽、引流器和溶剂回收桶,所述加料槽的出料口通过管道连接到反应锅的进料口,所述反应锅的蒸汽出口通过管道连接至冷凝管的蒸汽入口,所述冷凝管上设置有两个原料出口,其中一个原料出口通过管道回流至反应锅,另外一个原料出口通过管道连接至冷凝槽的进料口,所述冷凝槽的出料口处安装有引流器,所述引流器的出料口连接到溶剂回收桶;所述第一反应单元中的反应锅的原料出口通过输送泵连接到第二反应单元中的反应锅进料口,所述第二反应单元中的反应锅的原料出口通过输送泵连接到第三反应单元中的反应锅进料口,所述第三反应单元中的反应锅的原料出口通过管道连接到分散锅的进料口,所述分散锅的进料口通过输送泵连接到成品箱。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用于合成硅油的原料首先从第一反应单元中的加料槽加入至反应锅中,原料在反应锅中加热搅拌反应,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溶剂分别从反应锅上的蒸汽出口进入冷凝管內程,而冷凝管的外程走冷却水,大部分溶剂蒸汽在冷却水的冷却作用下重新冷凝成液体回流至反应锅中,部分未冷凝的蒸汽在引流器的抽吸作用下进入冷凝槽继续冷却,冷凝槽对溶剂蒸汽再次冷却后经由引流器将最后冷却的溶剂液体以及部分不凝气体引流至溶剂回收桶中,从而防止了溶剂挥发至大气中,对大气进行污染,同时也最大程度上回收了溶剂。第一反应单元反应锅中合成的初级原料A随后通过输送泵输送至第二反应单元的反应锅中再次进行合成次级原料B,合成过程基本与第一反应单元一致。第二反应单元反应锅中合成的次级原料B最后通过输送泵输送至第三反应单元的反应锅进行合成改性生成最终的氨基改性硅油。第三反应单元中合成的氨基改性硅油最后输送至分散锅进行乳化分散,生成稳定的氨基改性硅油,最后通过输送泵输送至成品箱中进行保存。

优选的,本氨基改性硅油生产系统还还包括氮气总管,所述氮气总管分别通过氮气分管连接到第一反应单元、第二反应单元和第三反应单元中的反应锅。反应锅在反应过程中需要恒温一段时间,通过氮气分管向反应锅加入氮气保护,可以确保反应锅维持在需要的温度下持续反应,并且驱除反应锅内的氧气,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第一反应单元、第二反应单元和第三反应单元中反应锅的容积依次增大。随着合成添加物的增多,反应锅的容积依次递增,以保证足够的反应空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氨基改性硅油生产系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氨基改性硅油生产系统通过三级串联反应单元逐级合成氨基改性硅油,工艺简洁,设备简单,占地面积小,每个反应单元均通过冷凝管、冷凝槽和引流器的配合可将部分溶剂蒸汽冷凝回流的同时也可将部分不凝气体引流至溶剂回收桶中,从而防止了溶剂挥发至大气中,对大气进行污染,同时也最大程度上回收了溶剂。通过在每个反应单元的反应锅中引入氮气保护,可以确保反应锅维持在需要的温度下持续反应,并且驱除反应锅内的氧气,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各设备的结构连接示意图。

图中:100、第一反应单元;110、反应锅;120、加料槽;130、冷凝管;140、冷凝槽;150、引流器;160、溶剂回收桶;170、输送泵;200、第二反应单元;300、第三反应单元;400、氮气总管;410、氮气分管;500、分散锅;600、成品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种氨基改性硅油生产系统。

参照图1所示,一种氨基改性硅油生产系统,包括:三个串联设置的第一反应单元100、第二反应单元200、第三反应单元300以及分散锅500、成品箱600,所述第一反应单元100、第二反应单元200和第三反应单元300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反应锅110、加料槽120、冷凝管130、冷凝槽140、引流器150和溶剂回收桶160,所述加料槽120的出料口通过管道连接到反应锅110的进料口,所述反应锅110的蒸汽出口通过管道连接至冷凝管130的蒸汽入口,所述冷凝管130上设置有两个原料出口,其中一个原料出口通过管道回流至反应锅110,另外一个原料出口通过管道连接至冷凝槽140的进料口,所述冷凝槽140的出料口处安装有引流器150,所述引流器150的出料口连接到溶剂回收桶160;所述第一反应单元100中的反应锅110的原料出口通过输送泵170连接到第二反应单元200中的反应锅110进料口,所述第二反应单元200中的反应锅110的原料出口通过输送泵170连接到第三反应单元300中的反应锅110进料口,所述第三反应单元300中的反应锅110的原料出口通过管道连接到分散锅500的进料口,所述分散锅500的进料口通过输送泵170连接到成品箱600。

本氨基改性硅油生产系统的工作原理是:用于合成硅油的原料首先从第一反应单元100中的加料槽120加入至反应锅110中,原料在反应锅110中加热搅拌反应,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溶剂分别从反应锅110上的蒸汽出口进入冷凝管130內程,而冷凝管130的外程走冷却水,大部分溶剂蒸汽在冷却水的冷却作用下重新冷凝成液体回流至反应锅110中,部分未冷凝的蒸汽在引流器150的抽吸作用下进入冷凝槽140继续冷却,冷凝槽140对溶剂蒸汽再次冷却后经由引流器150将最后冷却的溶剂液体以及部分不凝气体引流至溶剂回收桶160中,从而防止了溶剂挥发至大气中,对大气造成污染,同时也最大程度上回收了溶剂。第一反应单元100反应锅中110合成的初级原料A随后通过输送泵170输送至第二反应单元200的反应锅110中再次进行合成次级原料B,合成过程基本与第一反应单元100一致。第二反应单元200反应锅110中合成的次级原料B最后通过输送泵170输送至第三反应单元300的反应锅110进行合成改性生成最终的氨基改性硅油。第三反应单元300中合成的氨基改性硅油最后输送至分散锅500进行乳化分散,生成稳定的氨基改性硅油,最后通过输送泵170输送至成品箱600中进行保存。

参照图1所示,本氨基改性硅油生产系统还包括氮气总管400,所述氮气总管400分别通过氮气分管410连接到第一反应单元100、第二反应单元200和第三反应单元300中的反应锅110。反应锅110在反应过程中需要恒温一段时间,通过氮气分管410向反应锅110加入氮气保护,可以确保反应锅110维持在需要的温度下持续反应,并且驱除反应锅110内的氧气,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反应单元100、第二反应单元200和第三反应单元300中反应锅110的容积依次增大。随着合成添加物的增多,反应锅110的容积依次递增,以保证足够的反应空间,本实施例中,第一反应单元100、第二反应单元200和第三反应单元300中反应锅110的容积依次为2m3、5m3和10m3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但本实用新型不应局限于该实施例和附图所公开的内容,所以凡是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精神下完成的等效或修改,都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