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烯唑醇的合成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28104阅读:104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有机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烯唑醇的合成工艺。



背景技术:

三唑类杀菌剂即指含有三氮唑五元环的化合物。多数三唑类化合物具有强内吸性、广谱性、长效性和立体选择性等特性,其高效杀菌活性引起国际农药界的高度重视,近40年来被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三唑类杀菌剂是内吸治疗型杀菌剂,作用机制和作用位点单一,长期频繁使用,病害会产生较严重的抗药性,不少品种由于抗性问题已经失去了原有的高效性。同时三唑类杀菌剂只对真菌起作用,对细菌及病毒无活性,但植物病害往往是多种病害同时发生。鉴于此,为使其应用更有效,范围更广泛,对该类杀菌剂进行结构修饰势在必行。已经合成的三唑类衍生物主要有氟康唑衍生物。例如伏立康唑,拉氟康唑,阿伯康唑和普沙康唑等均保留了氟康唑结构中的三唑环、叔醇结构以及2,4-二氟苯基,将3位碳原子上的三唑环用其他较长的侧链取代。ramshankarupadhayaya等以氟康唑为先导化合物,保留氟康唑母体结构中的三唑环、叔醇羟基和2,4-二氟苯基,在3位碳原子上引入含5-取代四唑环、哌嗪及苄基的含氮结构基团的侧链,或者先在氟康唑2位碳原子上引入一个甲基后,然后再在3位碳原子上引入侧链,共合成了四种结构类型共56个不同的氟康唑类衍生物。高一军等基于前期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结果,以氟康唑为先导化合物,保留2,4-二氟苯基、叔醇羟基和一个三氮唑,在3位c上引入不同的取代氨基,设计经取代,酯化,溴代,缩合,皂化,缩合6步反应合成了13个新化合物。梁爽等也以氟康唑为先导化合物,在化合物中引入含有哌嗪环的侧链,设计合成了13个哌嗪类衍生物。盛春泉等根据酶活性位点的空腔大小、各种力场及关键残基分布,结合三唑化合物的构效关系研究结果,在侧链引入4-取代苄基-1-取代哌嗪基,拼合了19个化合物。体外抗真菌活性的研究发现,这些化合物的抗真菌活性优于或相当于氟康唑,其原因可能是经过结构改造提高了衍生物的水溶性,改善了其理化性质并增强药物与靶酶活性位点的疏水相互作用,从而提高抗真菌活性。n.h.nam等则利用不同的思路:保留氟康唑的基本结构,仅是将叔醇羟基酯化,引入了脂肪羧基,磷酰基或磷酸糖苷基等,合成了一系列的氟康唑酯类衍生物,目的是提高该化合物被人体的吸收能力,改善药物的理化性质。研究发现,改良后的氟康唑衍生物均具有一定的体外抗菌活性,在sdb培养基中对各种真菌的抗菌活性均比氟康唑强。

烯唑醇,是三唑类杀菌剂中的超高效品种。抑菌效果良好,且持效期长久,药效结果表明,无论是在高度杀菌活性方面还是再应用的广谱性方面,均明显超过已使用的三唑酮和三唑醇等高效杀菌剂,适宜多种作物及其他植物或花卉,可防许多真菌病害,但现有技术的合成工艺中,烯唑醇的产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单有效的烯唑醇的合成工艺,烯唑醇的产率的高达86.2%。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烯唑醇的合成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①唑酮盐酸盐的制备:将碱性物质与三氮唑混合均匀,加入甲苯,升温至90~110℃,回流切水,然后降温到50~60℃,依次加入乙醇和一氯频呐酮,然后升温到70~80℃,并保温6小时,然后冷却至20~40℃,抽滤得到滤液,对滤液进行酸化,得固体唑酮盐酸盐;

②唑酮盐酸盐水解:将唑酮盐酸盐溶解于水和有机溶剂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碱性物质调节溶液ph=7,静置、分去水层,得到唑酮;

③烯酮缩合:将唑酮的甲苯溶液加入唑酮中,混合均匀后,加入哌啶和乙酸,再滴加2,4-二氯苯甲醛,滴加结束后,在70~85℃保温1~3h,然后升温回流脱水,得到烯酮;

④烯酮水洗;

⑤转位:将水洗后的烯酮与氯苯混合均匀,然后滴加浓硫酸和溴,然后在80~100℃压力为1~6×105pa的条件下反应2~3h,得到烯酮硫酸盐;

⑥烯酮硫酸盐水解:将烯酮硫酸盐转入水解釜后,加入混合溶剂,升温到45~55℃,搅拌2~3小时后静置30分钟分去水层,得到烯酮甲醇液;

⑦还原:将烯酮甲醇液转入还原釜后,降温到4~6℃,分2~10次加入还原剂,然后在冰水浴中保温1~5小时,然后调节ph=1~2后,得到烯唑醇固体。

优选的,在步骤①中,所述抽滤酸化工艺为在滤液中滴加酸性物质,然后在45~55℃保温2小时,保温结束,转料到冷冻釜降温,冷却到0℃以下放料抽滤,得固体唑酮盐酸盐;优选的,所述酸性物质为浓盐酸。

优选的,在步骤④中,所述烯酮的水洗工艺为:在烯酮水洗釜中依次加入水、浓硫酸和甲苯,然后,将烯酮缩合釜里物料转入水洗釜,调温到50~55℃,搅拌0.5小时后,静置0.5小时,分去水层,升温常压脱溶,待釜内物料温℃达到110℃时,改为减压脱溶。

优选的,在步骤⑥中,所述混合溶剂为水与非水溶性有机溶剂的混合液,所述非水溶性有机溶剂为苯、甲苯、二硫化碳、四氯化碳、正己烷、乙酸乙酯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在步骤⑦中,所述还原剂为硼氢化钠、水合肼和抗坏血酸中的至少一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效果为:本发明中烯唑醇的合成工艺简单,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且产物烯唑醇的产率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①唑酮缩合:在唑酮缩合釜中投入烧碱和三氮唑搅拌20分钟,加入甲苯,在100℃下回流切,然后降温到50℃,依次加入乙醇和一氯频呐酮,然后在80℃下保温6小时,保温结束后,冷却到40℃以下放料抽滤,滤液常压脱溶,脱溶结束,降温至40℃,想滤液中滴加浓盐酸,并在45℃保温2小时,保温结束,转料到冷冻釜降温,冷却到0℃以下放料抽滤,得固体唑酮盐酸盐;

②唑酮盐酸盐水解:在唑酮盐酸盐水解釜里投入甲苯、唑酮盐酸盐,调温到35℃,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ph=7,滴加结束,调温到60℃,搅拌1小时,然后于该温度静置半小时,分去水层,分层结束后,升温常压脱溶,110℃脱溶结束,降温转料到烯酮缩合釜;

③烯酮缩合:将唑酮甲苯溶液转入烯酮缩合釜后,加入2,4-二氯苯甲醛,哌啶,冰乙酸,升温到70℃,于75℃保温1小时,保温结束后,升温回流脱水,当反应液温度达到112℃,而且无水脱出时,为脱水终点,脱水结束后,降温到50℃以下转料到烯酮水洗釜中;

④烯酮水洗:在烯酮水洗釜中先加入水,然后慢慢加入浓硫酸(后面的烯酮酸洗直接套用前一个批量的转位废水,不需要再另外配制稀硫酸),加入硫酸后,搅拌20分钟,再加入甲苯,然后,将烯酮缩合釜里物料转入水洗釜,调温到55℃,搅拌0.5小时后,静置0.5小时,分去水层,升温常压脱溶,待釜内物料温℃达到110℃时,改为减压脱溶,脱溶结束后,抽入氯苯,加完后搅拌30分钟,放料秤重,并取样分析含量;

⑤转位:将烯酮-氯苯液秤量后,抽入到转位釜中,加入适量的浓硫酸,并降温到40℃,加入溴,加完溴后,升温到50℃,然后在100℃压力为6×105pa的条件下反应3h,反应结束后放料抽滤得到烯酮硫酸盐固体,将该烯酮硫酸盐固体转入到烯酮硫酸盐水解釜里;

⑥烯酮硫酸盐水解:将烯酮硫酸盐转入水解釜后,加入甲苯、水,升温到55℃,搅拌2小时,然后静置30分钟分去水层,分层结束后,升温减压脱溶(真空度-0.09mpa以上,温度控制在60℃以内),脱溶结束,加入甲醇,搅拌1小时,放料秤重并取样分析,然后转料到还原釜里;

⑦还原:将烯酮甲醇液转入还原釜后,降温到6℃,开始加入硼氢化钾,接着,每隔10分钟加硼氢化钾,并控制好温度6℃,直到一定数量的硼氢化钾加完,加完硼氢化钾后,于10℃保温3小时,保温结束,取样定性分析,如果烯酮还原没有完全,根据烯酮的定性结果,补加适量的硼氢化钾,直到烯酮还原完全,还原定性分析合格后,将物料从还原釜转入到蒸馏釜,升温,减压脱溶(真空度不低于-0.09mpa,温℃不高于50℃),脱溶结束,加入适量30%盐酸调节ph值,到ph=1后,加盐酸结束,加入水,开始常压脱溶,100℃脱溶结束,加入水,搅拌1小时,冷却到室温,放料抽滤,离心甩干,得到烯唑醇固体;

⑧干燥、包装入库:干燥温度50~60℃,时间10小时,取样化验合格后包装入库。

实施例2

①唑酮缩合:在唑酮缩合釜中投入烧碱和三氮唑搅拌20分钟,加入甲苯,在110℃下回流切,然后降温到60℃,依次加入乙醇和一氯频呐酮,然后在70℃下保温6小时,保温结束后,冷却到20℃以下放料抽滤,滤液常压脱溶,脱溶结束,降温至40℃,想滤液中滴加浓盐酸,并在55℃保温2小时,保温结束,转料到冷冻釜降温,冷却到0℃以下放料抽滤,得固体唑酮盐酸盐;

②唑酮盐酸盐水解:在唑酮盐酸盐水解釜里投入甲苯、唑酮盐酸盐,调温到35℃,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ph=7,滴加结束,调温到60℃,搅拌1小时,然后于该温度静置半小时,分去水层,分层结束后,升温常压脱溶,110℃脱溶结束,降温转料到烯酮缩合釜;

③烯酮缩合:将唑酮甲苯溶液转入烯酮缩合釜后,加入2,4-二氯苯甲醛,哌啶,冰乙酸,升温到70℃,于75℃保温1小时,保温结束后,升温回流脱水,当反应液温度达到112℃,而且无水脱出时,为脱水终点,脱水结束后,降温到50℃以下转料到烯酮水洗釜中;

④烯酮水洗:在烯酮水洗釜中先加入水,然后慢慢加入浓硫酸(后面的烯酮酸洗直接套用前一个批量的转位废水,不需要再另外配制稀硫酸),加入硫酸后,搅拌20分钟,再加入甲苯,然后,将烯酮缩合釜里物料转入水洗釜,调温到55℃,搅拌0.5小时后,静置0.5小时,分去水层,升温常压脱溶,待釜内物料温℃达到110℃时,改为减压脱溶,脱溶结束后,抽入氯苯,加完后搅拌30分钟,放料秤重,并取样分析含量;

⑤转位:将烯酮-氯苯液秤量后,抽入到转位釜中,加入适量的浓硫酸,并降温到40℃,加入溴,加完溴后,升温到50℃,然后在80℃压力为1×105pa的条件下反应2h,反应结束后放料抽滤得到烯酮硫酸盐固体,将该烯酮硫酸盐固体转入到烯酮硫酸盐水解釜里;

⑥烯酮硫酸盐水解:将烯酮硫酸盐转入水解釜后,加入甲苯、水,升温到55℃,搅拌2小时,然后静置30分钟分去水层,分层结束后,升温减压脱溶(真空度-0.09mpa以上,温度控制在60℃以内),脱溶结束,加入甲醇,搅拌1小时,放料秤重并取样分析,然后转料到还原釜里;

⑦还原:将烯酮甲醇液转入还原釜后,降温到6℃,开始加入硼氢化钾,接着,每隔10分钟加硼氢化钾,并控制好温度6℃,直到一定数量的硼氢化钾加完,加完硼氢化钾后,于10℃保温3小时,保温结束,取样定性分析,如果烯酮还原没有完全,根据烯酮的定性结果,补加适量的硼氢化钾,直到烯酮还原完全,还原定性分析合格后,将物料从还原釜转入到蒸馏釜,升温,减压脱溶(真空度不低于-0.09mpa,温℃不高于50℃),脱溶结束,加入适量30%盐酸调节ph值,到ph=1后,加盐酸结束,加入水,开始常压脱溶,100℃脱溶结束,加入水,搅拌1小时,冷却到室温,放料抽滤,离心甩干,得到烯唑醇固体;

⑧干燥、包装入库:干燥温度50~60℃,时间10小时,取样化验合格后包装入库。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发明部分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发明范围的任何限定,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对上述实施例做出改进或修改,但均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