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专用型大豆分离蛋白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58007阅读:96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生物专用型大豆分离蛋白的制备方法,属于植物蛋白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大豆分离蛋白含有丰富的碳源和氮源,且含有人体八种必须氨基酸,生物价值高,易于消化吸收。大豆分离蛋白制品营养丰富、合理,结构较佳,对平衡膳食起着重要作用,在食品工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大豆分离蛋白不仅在食品工业大放异彩,在微生物发酵工业也具有广泛的应用。

目前,由于大豆分离蛋白具有良好的溶解性、乳化性及凝胶性而广泛应用于食品的多个领域,实用性较强,但对微生物培养方面研究的很少,无培养微生物专用的大豆分离蛋白。现有技术制备的大豆分离蛋白,尽管满足微生物生长的需求,但分子量高,不适宜微生物的消化吸收、生长利用;普通型大豆分离蛋白溶于水后,粘度过高,不利于培养微生物的规模化、连续化及产业化;普通型大豆分离蛋白在搅拌过程形成的疙瘩较多,操作困难,对设备的要求苛刻;而且氨基酸态氮不适宜,碳源过高,微生物发酵液偏黄,菌丝易衰老,孢子较多;当氮源过高时,菌丝细长,代谢产物较难提取,以上缺陷影响了微生物的生长态势,影响产品的质量。以上缺陷限制了大豆分离蛋白在微生物发酵方面的应用。

中国专利文献cn101642184a公开了一种注射型大豆分离蛋白及其制备方法,采用低温豆粕为原料,经过碱提、脱气、酸沉制备分离蛋白凝乳,然后使用中性蛋白酶对分离蛋白凝乳进行酶解,酶解后在酶解产物中加入混拌用大豆磷脂,后经过加热灭酶、灭菌、闪蒸、均质、喷雾干燥处理得到分散性、吸水性、保水性、吸油性和凝胶性都较好的大豆蛋白。但该发明只采用了中性蛋白酶处理中和料液,且使用量较少,对蛋白酶解程度有限,氨基酸态氮不适宜,不利于微生物代谢产物的提取。

中国专利文献cn101372501a公开了一种大豆分离蛋白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真空干燥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粉的制备;(2)溶液配制及热处理;(3)酸沉调中性;(4)瞬时加热灭菌及喷雾干燥。所制备的大豆分离蛋白既具有普通分离蛋白的高溶解性、高蛋白含量的优点,又具有豆腥味低,色泽浅,抗营养物质活性低,排放污水易于处理等普通大豆分离蛋白不具备的优点。但该制备方法杀菌温度较低,可能会导致产品的粘度过高,溶解过程形成的疙瘩较多,不适宜用作微生物的培养。

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生物专用型大豆分离蛋白的制备方法,操作程序上简单、易行,所制备的大豆分离蛋白能够满足微生物生长的需求,分子量适宜,碳源和氮源适宜,溶于水后具有较低的粘度,疙瘩较少,利于微生物的规模化、连续化及产业化培养。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术语说明:

凝乳脱水:指蛋白粗提液经过酸沉后,进行离心分离脱水,得到的沉淀即酸沉蛋白的含水量。

喷涂比例:指喷涂物的质量与被喷涂物的质量的比值。

一种微生物专用型大豆分离蛋白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1)碱溶:50-55℃温度下,将低温脱脂豆粕浸于ph值为9.5~10.0的碱溶液中,调节ph值为6.8~7.4,糖度为8.0~9.0,搅拌40-60min;经固液分离,得到蛋白粗提液;

(2)酸沉:室温下,向步骤(1)得到的蛋白粗提液中加入酸溶液,搅拌10-50min,经离心得到酸沉蛋白;

(3)中和酶解:室温下,将步骤(2)得到的酸沉蛋白溶于水中,调ph至6.00~6.30,糖度为18.0~19.5,得酸沉蛋白液;加入中性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于50-60℃下,反应0.5-3h,得酶解液;

(4)精制:步骤(3)得到的酶解液经杀菌、闪蒸处理,喷雾干燥,即得微生物专用型大豆分离蛋白。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低温脱脂豆粕与碱溶液的质量比为1:7-11。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低温脱脂豆粕与碱溶液的质量比为1:9.5。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碱溶液为naoh或koh的水溶液。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1)中采用酸溶液调节ph,所述酸溶液的质量浓度为30-35%。

根据本发明,采用经反渗透处理的工艺水或者低温脱脂豆粕来调节糖度。

优选的,所述酸溶液为盐酸、硫酸、磷酸或冰乙酸的水溶液。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的酸溶液为质量浓度为20-40%的盐酸水溶液,调节蛋白粗提液的ph为4.50~4.6;步骤(2)中所述酸沉蛋白凝乳脱水50~56%。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3)中用质量浓度为20-40%的naoh或koh的水溶液调ph。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3)酸沉蛋白液中所述酸沉蛋白的质量浓度为40-50%。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3)中所述酸沉蛋白、中性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的质量比为100:0.8~1.2:1.4~1.8。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4)中所述杀菌方法为:在杀菌温度为145~165℃,真空度为-0.005~0.03mpa条件下进行两次杀菌,杀菌时间分别为10-30s和40-90s,所述两次杀菌温度和真空度均相同。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4)中所述闪蒸条件为:闪蒸液位为45-55%,闪蒸真空度为-0.005~-0.015mpa。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4)中所述喷雾干燥条件为:送风温度为190~220℃,引风温度为80~90℃,采用液体磷脂进行喷涂,液体磷脂的喷涂比例为4‰。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采用中性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联合酶解作用,对蛋白酶解程度适宜,得到的大豆分离蛋白的分子量适宜,利于微生物的消化吸收、生长利用;溶于水后,粘度适宜,利于微生物的规模化、连续化及产业化培养;具有适宜的氨基酸态氮和碳源,利于微生物代谢产物的提取。中性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混合联用效率高,能够控制蛋白水解的程度,同时无需要如同蛋白胨的加工一样,把蛋白水解程度控制到极高,减少了加工成本。

(2)本发明采用两次高温杀菌技术,有效的进行灭菌,进一步降低了大豆分离蛋白的分子量,降低了大豆分离蛋白溶于水后的粘度,同时也降低了溶解过程中形成的疙瘩数量,且进一步减小了氨基酸态氮的含量,使具有更适宜的氨基酸态氮含量,并有效增加了大豆分离蛋白的分散性;同时采用液体磷脂进行喷涂改善产品的亲水性。

(3)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易于操作,所制备的微生物专用型大豆分离蛋白分散性好、分子量适宜、粘度低、氨基酸态氮和碳源适宜,而且培养的微生物生长态势良好,微生物产物收率高;所制备的微生物专用型大豆分离蛋白的蛋白质含量达90%以上,粘度60~150cp·s,氨基酸态氮0.32~0.45%,满足了微生物生长的成分,并且适合连续加工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发酵工业中。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但不限于此。

同时下述实施例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

实施例中,低温脱脂豆粕,山东禹王生态实业有限公司有售;中性蛋白酶为丹尼斯克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为丹尼斯克食品级碱性蛋白酶。

实施例1

一种微生物专用型大豆分离蛋白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1)碱溶:50-55℃温度下,将低温脱脂豆粕浸于ph值为9.6的naoh水溶液中,所述低温脱脂豆粕与naoh水溶液的质量比为1:9.5,用质量浓度为30-35%的盐酸调节ph值为6.8,用经反渗透处理的工艺水调节糖度为8.2,搅拌50min;经固液分离,得到蛋白粗提液;

(2)酸沉:室温下,向步骤(1)得到的蛋白粗提液中加入30%的盐酸调节溶液的ph为4.54,搅拌20min,经离心得到酸沉蛋白,其中酸沉蛋白凝乳脱水52%;

(3)中和酶解:室温下,将步骤(2)得到的酸沉蛋白溶于水中,用质量浓度为30%的naoh水溶液调ph至6.18,用经反渗透处理的工艺水调糖度为18.6,得酸沉蛋白液;加入中性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于55℃下,反应1h,得酶解液;所述酸沉蛋白液中酸沉蛋白的质量浓度为48%,所述酸沉蛋白、中性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的质量比为100:1:1.5。

(4)精制:步骤(3)得到的酶解液在温度为158℃,真空度为-0.005mpa条件下,分别杀菌15s和60s;经闪蒸处理,喷雾干燥制备得到微生物专用型大豆分离蛋白。所述闪蒸处理条件为;真空度为-0.005mpa,闪蒸液位为45-55%;所述喷雾条件为:送风温度:198℃,引风温度为84℃,采用液体磷脂进行喷涂,喷涂比例为4‰。

实施例2

一种微生物专用型大豆分离蛋白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1)碱溶:50-55℃温度下,将低温脱脂豆粕浸于ph值为9.8的koh水溶液中,所述低温脱脂豆粕与koh水溶液的质量比为1:9.5,用质量浓度为30-35%的盐酸调节ph值为6.8,用经反渗透处理的工艺水调节糖度为8.6,搅拌50min;经固液分离,得到蛋白粗提液;

(2)酸沉:室温下,向步骤(1)得到的蛋白粗提液中加入30%的盐酸调节溶液的ph为4.52,搅拌20min,经离心得到酸沉蛋白,其中酸沉蛋白凝乳脱水51.6%;

(3)中和酶解:室温下,将步骤(2)得到的酸沉蛋白溶于水中,用质量浓度为30%的naoh水溶液调ph至6.21,用经反渗透处理的工艺水调糖度为19.1,得酸沉蛋白液;加入中性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于50℃下,反应1h,得酶解液;所述酸沉蛋白液中酸沉蛋白的质量浓度为48%,所述酸沉蛋白、中性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的质量比为100:0.8:1.7。

(4)精制:步骤(3)得到的酶解液在温度为156℃,真空度为0.03mpa条件下,分别杀菌15s和60s;经闪蒸处理,喷雾干燥制备得到微生物专用型大豆分离蛋白。所述闪蒸处理条件为;真空度为-0.006mpa,闪蒸液位为45-55%;所述喷雾条件为:送风温度:196℃,引风温度为85℃,采用液体磷脂进行喷涂,喷涂比例为4‰。

实施例3

一种微生物专用型大豆分离蛋白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1)碱溶:50-55℃下,将低温脱脂豆粕浸于ph值为9.6的koh水溶液中,所述低温脱脂豆粕与koh水溶液的质量比为1:9.5,用质量浓度为30-35%的盐酸调节ph值为7,用经反渗透处理的工艺水调节糖度为8.2,搅拌50min;经固液分离,得到蛋白粗提液;

(2)酸沉:室温下,向步骤(1)得到的蛋白粗提液中加入30%的盐酸调节溶液的ph为4.55,搅拌20min,经离心得到酸沉蛋白,其中酸沉蛋白凝乳脱水51.7%;

(3)中和酶解:室温下,将步骤(2)得到的酸沉蛋白溶于水中,用质量浓度为30%的naoh水溶液调ph至6.28,用经反渗透处理的工艺水调糖度为19.5,得酸沉蛋白液;加入中性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于53℃下,反应1h,得酶解液;所述酸沉蛋白液中酸沉蛋白的质量浓度为48%,所述酸沉蛋白、中性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的质量比为100:0.9:1.6。

(4)精制:步骤(3)得到的酶解液在温度为160℃,真空度为0.01mpa条件下,分别杀菌15s和60s;经闪蒸处理,喷雾干燥制备得到微生物专用型大豆分离蛋白。所述闪蒸处理条件为;真空度为-0.005mpa下,闪蒸液位为45-55%;所述喷雾条件为:送风温度:199℃,引风温度为86℃,采用液体磷脂进行喷涂,喷涂比例为4‰。

实施例4

一种微生物专用型大豆分离蛋白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1)碱溶:50-55℃下,将低温脱脂豆粕浸于ph值为9.6的naoh水溶液中,所述低温脱脂豆粕与naoh水溶液的质量比为1:7,用质量浓度为30-35%的硫酸调节ph值为7.4,用经反渗透处理的工艺水调节糖度为8.0,搅拌50min;经固液分离,得到蛋白粗提液;

(2)酸沉:室温下,向步骤(1)得到的蛋白粗提液中加入30%的盐酸调节溶液的ph为4.54,搅拌20min,经离心得到酸沉蛋白,其中酸沉蛋白凝乳脱水52%;

(3)中和酶解:室温下,将步骤(2)得到的酸沉蛋白溶于水中,用质量浓度为30%的naoh水溶液调ph至6.18,用经反渗透处理的工艺水和酸沉蛋白混合调糖度为18.6,得酸沉蛋白液;加入中性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于50℃温度下,反应0.5h,得酶解液;所述酸沉蛋白液中酸沉蛋白的质量浓度为48%,所述酸沉蛋白、中性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的质量比为100:1.2:1.4。

(4)精制:步骤(3)得到的酶解液在温度为155℃,真空度为0.01mpa条件下,分别杀菌10s和50s;经闪蒸处理,喷雾干燥制备得到微生物专用型大豆分离蛋白。所述闪蒸处理条件为;真空度为-0.01mpa下,闪蒸液位45-55%;所述喷雾条件为:送风温度:190℃,引风温度为80℃,采用液体磷脂进行喷涂,喷涂比例为4‰。

实施例5

一种微生物专用型大豆分离蛋白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1)碱溶:50-55℃下,将低温脱脂豆粕浸于ph值为9.6的naoh水溶液中,所述低温脱脂豆粕与naoh水溶液的质量比为1:11,用质量浓度为30-35%的磷酸调节ph值为6.8,用经反渗透处理的工艺水和低温脱脂豆粕混合液调节糖度为9.0,搅拌50min;经固液分离,得到蛋白粗提液;

(2)酸沉:室温下,向步骤(1)得到的蛋白粗提液中加入30%的盐酸调节溶液的ph为4.6,搅拌20min,经离心得到酸沉蛋白,其中酸沉蛋白凝乳脱水52%;

(3)中和酶解:室温下,将步骤(2)得到的酸沉蛋白溶于水中,用质量浓度为30%的naoh水溶液调ph至6.3,用经反渗透处理的工艺水和酸沉蛋白混合调节糖度为18.0,得酸沉蛋白液;加入中性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于60℃温度下,反应3h,得酶解液;所述酸沉蛋白液中酸沉蛋白的质量浓度为48%,所述酸沉蛋白、中性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的质量比为100:1.2:1.8。

(4)精制:步骤(3)得到的酶解液在温度为160℃,真空度为0.01mpa条件下,分别杀菌20s和80s;经闪蒸处理,喷雾干燥制备得到微生物专用型大豆分离蛋白。所述闪蒸处理条件为;真空度为-0.01mpa下,闪蒸液位为45-55%;所述喷雾条件为:送风温度:200℃,引风温度为90℃,采用液体磷脂进行喷涂,喷涂比例为4‰。

对比例1

一种大豆分离蛋白的制备方法,制备步骤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步骤(3)中只添加碱性蛋白酶,所述酸沉蛋白和碱性蛋白酶的质量比为100:2.5,其它步骤一致。

对比例2

一种大豆分离蛋白的制备方法,制备步骤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步骤(4)中杀菌方法为:在温度为158℃,真空度为-0.005mpa下,进行一次杀菌,杀菌时间为60s,其它步骤一致。

对比例3

一种大豆分离蛋白的制备方法,制备步骤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步骤(3)中只添加中性蛋白酶,所述酸沉蛋白和中性蛋白酶的质量比为100:2.5,其它步骤一致。

试验例1

对实施例1-5以及对比例1-3制备的大豆分离蛋白进行感官、理化和微生物测试,测试方法如下:

1、氨基酸态氮含量的测定:利用甲醛值法进行测定氨基酸态氮。称取5.0g试样置于100ml的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混匀后吸取20ml,置于200ml的烧杯中,加60ml的水,开启搅拌器,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c(naoh)=0.05mol/l〕滴定至酸度计指示ph为8.2,记下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毫升数,可计算总酸含量。加入10ml的甲醛溶液,混匀。再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ph至9.2,记下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毫升数。同时取80ml的水,先用氢氧化钠调节至ph为8.2,再加入10ml的甲醛溶液,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ph至9.2,同时做试剂空白试验。

x={(v1-v2)×c×0.014/5×(v3/100)}×100

x:试样中氨基酸态氮的含量,单位为克每百克;

v1:测定用样稀释液加入甲醛后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

v2:试剂空白试验加入甲醛后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

v3:试样稀释液取用量。

2、粘度的测定:量取240ml的0~5℃蒸馏水倒入搅拌器中,用精密天平准确称取60.0g大豆分离蛋白,倒入搅拌器中,将搅拌器调至1档,搅拌10s,清壁,搅拌30s,清壁,继续搅拌30s后倒入250ml高型烧杯中,静置1h后,加2滴消泡剂后进行测定,测定参数为:3号转子,40转速,结束条件10s。

3、疙瘩重的测定:称取10.0g的大豆分离蛋白,溶于40.0g的工艺水中,搅拌1min,以每秒钟2圈的速度进行搅拌,过40目的筛子,称取筛上物的重量。

4、蛋白含量的测定:准确称取样品5.0g置于250ml烧杯中,向250ml烧杯中加入100ml的蒸馏水于磁力搅拌器上低速搅拌1小时,再加入100ml蒸馏水,保持温度40℃,继续搅拌1小时,将搅拌完毕的萃取液转移至250ml的容量瓶中,冷却后定容,将定容液充分摇匀倒入离心管中,在转速4000转/分的离心机中离心10分钟,离心完毕,将离心液用快速滤纸过滤,收集滤液于锥形瓶中。吸取50ml滤液置于250ml烧杯中,静置30分钟,再置于离心管中在转速4000转/分的离心机中离心10分钟,将上清液过滤,用50ml移液管取50ml过滤液进行蛋白含量测定,蛋白含量采用凯式定氮的方法进行测定,并把它乘以系数6.25转换为粗蛋白质的含量。水解程度={(v1-v2)×c×0.014×6.25×10×100×100/m×(100-w)}×100

式中:v2:滴定吸收液时消耗标准hcl溶液的体积(ml);

v1:滴定空白时消耗标准hcl溶液的体积(ml);

c:标准hcl溶液摩尔浓度;

k:蛋白质系数6.25;

w:蛋白粉的含水量;

m:蛋白粉质量(g)。

5、分散性测试:量取190ml室温水放入500ml烧杯中,再称取10g样品放于烧杯中,用玻璃棒充分搅拌,观察完全分散的时间。

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综合分析,由表1可知,本发明制备的微生物专用型大豆分离蛋白具有高的蛋白含量,溶于水后粘度较小,分散性较好,氨基酸态氮含量适宜,疙瘩数量少,灭菌后微生物含量低。本发明采用中性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联合酶解作用,有效的降低了大豆分离蛋白溶于水后的粘度,使氨基酸态氮含量适宜;采用两次高温杀菌技术,有效的进行了灭菌,进一步降低大豆分离蛋白溶于水后的粘度,并且有效的降低了溶解过程中形成的疙瘩数量,并进一步减小氨基酸态氮的含量,使具有更适宜的氨基酸态氮含量,并有效增加了大豆分离蛋白的分散性。

试验例2

对实施例1-5以及对比例1-3制备的大豆分离蛋白进行微生物培养试验,试验方法如下:

将5g实施例1-5以及对比例1-3制备的大豆分离蛋白溶于100ml基础培养基ypd培养基中,同时设置一空白培养基即100ml基础培养基ypd培养基,将酿酒酵母菌(cicc1921)以1%的接种量分别接种到上述培养基中,30℃摇床150转/分钟振荡培养30h,测试菌落数。

上述基础培养基ypd培养基(酵母浸出粉胨葡萄糖培养基)中:酵母粉1%,蛋白胨2%,葡萄糖2%,其余为水,调ph为6.0,121℃高压蒸汽灭菌20min。

测试结果如下:

综合分析,本发明制备的大豆分离蛋白加入培养基后,微生物生长态势良好,微生物产物收率高,说明本发明制备的大豆分离蛋白利于微生物的消化吸收和生长利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