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窗轨滑轮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77766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窗轨配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窗轨滑轮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的窗轨,为了拉动窗帘时更顺畅,会选择在悬挂窗帘的滑环上设置一个滑轮。然而,现有的一些窗轨滑轮,其表面难以达到光滑的效果,拉动窗帘时,窗轨滑轮与窗轨之间易发生摩擦作用,从而造成刺耳的噪音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一在于提供一种窗轨滑轮,具有减少摩擦作用并降低滑动时产生的噪音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窗轨滑轮,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

硅酮母粒90-115份;

内润滑剂0.1-0.6份;

外润滑剂0.1-0.5份;

抗氧化剂0.1-0.7份;

所述内润滑剂包括聚乙烯粉、聚丙烯粉、氟微粉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外润滑剂包括硅油、液体石蜡中的至少一种。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硅酮母粒内不含有机载体,且具有较好的加工流动性能,可与内润滑剂、外润滑剂相互配合,提高混合均匀性,达到优异的融合效果;在成型过程中,降低摩擦系数,从而减少对设备的磨损,提高获得的窗轨滑轮的合格率。此外,硅酮母粒的分子量高,不易析出,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非迁移性,在制备过程中不易出现打滑的现象。

聚乙烯粉、聚丙烯粉、氟微粉均与硅酮母粒具有较好的相容性,有助于减少组分之间的摩擦作用,提高硅酮母粒、外润滑剂、抗氧化剂之间的流动性。

硅油、液体石蜡与硅酮母粒、内润滑剂、抗氧化剂混合后,在制备窗轨滑轮的过程中,在界面处形成润滑层,可降低与成型加工设备之间的界面摩擦作用,从而使获得的窗轨滑轮具有较好的表面光洁的效果。

抗氧化剂与外润滑剂、内润滑剂相互配合,提高了硅酮母粒、抗氧化剂、外润滑剂、内润滑剂之间的混合均匀性,从而使获得的窗轨滑轮整体具有均匀的抗氧化作用,有助于延长使用寿命。

经研究(试验一和试验二)发现,硅酮母粒、内润滑剂、外润滑剂相互配合,在拉动窗帘的过程中,带动成型后获得的窗轨滑轮与pvc窗轨一对摩擦副相互作用,两者之间的摩擦系数降低,从而使窗轨滑轮具有较好的滑动性和耐磨性;且三类组分相互形成复配作用,组分之间的连接紧密程度提高,有助于提高形成的窗轨滑轮的耐冲击吸收性,从而达到较好的消音效果。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窗轨滑轮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

硅酮母粒90-110份;

内润滑剂0.3-0.6份;

外润滑剂0.2-0.5份;

抗氧化剂0.1-0.5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经研究(试验二)发现,组分的重量份数在上述比例范围内,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成型后的窗轨滑轮的滑动性能、耐磨性能以及消音性能。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硅酮母粒的密度为0.93-0.95g/cm3,所述硅酮母粒的含水量为0.11-0.15%,所述硅酮母粒的熔融指数为0.92-0.96g/cm3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硅酮母粒的熔融指数较高,在加工过程中的流动性较好,从而有助于提高整体的成型效果,且跟外润滑剂相互配合,有助于提高窗轨滑轮在成型过程中的整体性,使获得的窗轨滑轮具有较为光洁的外观,不易出现表面凹凸不平滑、毛糙等情况。因此,成型后获得的窗轨滑轮的滑动更加顺畅,也有助于减少在滑动过程中的磨损程度。硅酮母粒的含水量较低,从而有助于其与其他的组分之间形成较为紧密的连接,且不易受到残留的水分的影响。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内润滑剂的粒径为10.1-10.5μm。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粒径较小,便于使内润滑剂与其他的组分之间形成较为充分的配合。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内润滑剂的含水率为0.023-0.025%。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对于内滑作用具有较大的影响,有助于提高上述几种组分的相互混合效果,从而提高混合均匀性。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抗氧化剂为抗氧剂225。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抗氧剂225的具有较稳定的抗氧化作用,有助于延长获得的窗轨滑轮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目的二在于提供一种窗轨滑轮的制备工艺。

为实现上述目的二,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窗轨滑轮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相应重量份数的硅酮母粒、内润滑剂、外润滑剂、抗氧化剂充分混合,形成混合物;

s2,将步骤s1中获得的混合物注塑成型,获得窗轨滑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硅酮母粒、内润滑剂、外润滑剂、抗氧化剂充分混合后,获得混合物,便于注塑成型时,获得的窗轨滑轮具有均匀、光洁的效果。且在注塑成型的过程中,外润滑剂在混合物的界面与注塑成型的设备之间形成润滑层,提高获得的窗轨滑轮的质量以及合格率。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步骤s1中,先将相应重量份数的硅酮母粒、内润滑剂、抗氧化剂充分混合,形成第一物料;再将相应重量份数的外润滑剂与第一物料充分混合,形成混合物。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先将硅酮母粒、内润滑剂、抗氧化剂充分混合形成第一物料后,再加入液态的外润滑剂,则更易将所有组分混合均匀。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硅酮母粒、内润滑剂、外润滑剂相互配合,有助于降低组分之间的摩擦系数,以及成型后获得的窗轨滑轮与窗轨之间的摩擦系数,从而使窗轨滑轮具有较好的滑动性和耐磨性;

2.硅酮母粒、内润滑剂、外润滑剂形成复配作用,组分之间的连接紧密程度提高,且有助于提高形成的窗轨滑轮的耐冲击吸收性,从而达到较好的消音效果;

3.原料环保,获得的窗轨滑轮表面光滑且致密,易清洁;

4.获得的窗轨滑轮具有较好的抗老化性能以及稳定的耐酸碱腐蚀的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一种窗轨滑轮,所包括的组分及其相应的重量份数如表1所示,且通过如下步骤制备获得:

s1,先将相应重量份数的硅酮母粒、内润滑剂、抗氧剂225充分混合,形成第一物料;再将相应重量份数的外润滑剂与第一物料充分混合,形成混合物;

s2,将步骤s1中获得的混合物注塑成型,获得窗轨滑轮。

其中,内润滑剂为氟微粉,粒径为10.4μm,含水率为0.025%;外润滑剂为硅油;

硅酮母粒的密度为0.93g/cm3,含水量为0.13%,熔融指数为0.958g/cm3

实施例2-5:一种窗轨滑轮,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包括的组分及其相应的重量份数如表1所示。

表1实施例1-5所包括的组分及其相应的重量份数

实施例6:一种窗轨滑轮,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内润滑剂为重量份数比为1∶1的聚乙烯粉、聚丙烯粉。

实施例7:一种窗轨滑轮,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内润滑剂为重量份数比为1∶1∶1.2的聚乙烯粉、聚丙烯粉、氟微粉。

实施例8:一种窗轨滑轮,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内润滑剂的粒径为10.1μm,含水率为0.023%。

实施例9:一种窗轨滑轮,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内润滑剂的粒径为10.5μm,含水率为0.024%。

实施例10:一种窗轨滑轮,与实施例6的区别在于,外润滑剂为液体石蜡。

实施例11:一种窗轨滑轮,与实施例6的区别在于,外润滑剂包括重量份数比为1∶1的硅油和液体石蜡。

实施例12:一种窗轨滑轮,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硅酮母粒的密度为0.95g/cm3,硅酮母粒的含水量为0.11%,硅酮母粒的熔融指数为0.928g/cm3

实施例13:一种窗轨滑轮,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硅酮母粒的密度为0.94g/cm3,硅酮母粒的含水量为0.15%,硅酮母粒的熔融指数为0.942g/cm3

实施例14:一种窗轨滑轮,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s1中,将硅酮母粒、内润滑剂、外润滑剂、抗氧化剂充分混合,形成混合物。

其中,硅酮母粒购自南京锦天塑胶有限公司;氟微粉购自杭州万能达科技有限公司;聚乙烯粉购自广州市创锦鑫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聚丙烯粉购自杭州时晖塑业有限公司;硅油购自杭州中电工贸有限公司;液体石蜡购自济南金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抗氧剂225购自上海石川科技有限公司。

对比例1:一种窗轨滑轮,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将硅酮母粒采用等重量份数的pvc树脂替换。

对比例2:一种窗轨滑轮,与对比例1的区别在于,不具有内润滑剂。

对比例3:一种窗轨滑轮,与对比例2的区别在于,不具有外润滑剂。

试验一:摩擦系数试验

试验样品:选取实施例1-14中获得的产品作为试验样1-14,选取对比例1-3作为对照样1-3。

试验方法:

1.观察试验样1-14、对照样1-3的外观,记录;

2.采用塑料摩擦系数测试仪分别对试验样1-14、对照样1-3进行检测,记录并分析;

试验结果:试验样1-14、对照样1-3的外观及摩擦系数如表2所示。

表2试验样1-14、对照样1-3的外观及摩擦系数

由表2可知,试验样1-14的整体外观较好,表面光洁平滑、致密、无裂纹、杂质、以及凹凸不平的缺陷,易被清洗,且色泽均匀一致;另外,试验样1-14的摩擦系数较小,在使用过程中,可有效降低滑动时的阻力,从而使试验样1-14具有较好的滑动性和耐磨性。而对照样1中,虽然表面较为光滑,色泽较为均匀,但其摩擦系数比试验样1-14中的大很多,在使用过程中,对照样1与pvc窗轨形成的摩擦副的相互作用时的摩擦系数较大,滑动性不佳,且较易被磨损。造成上述区别的原因为:硅酮母粒、内润滑剂、外润滑剂相互配合,有助于降低组分之间的摩擦系数,以及成型后获得的窗轨滑轮与窗轨之间的摩擦系数,从而使窗轨滑轮具有较好的滑动性和耐磨性。

试验二:消音试验

试验样品:选取实施例1-14中获得的产品作为试验样1-14,选取对比例1-3作为对照样1-3。

试验方法:在25℃、-10℃的环境下,根据gb/t1043-93硬质塑料简支梁冲击试验方法分别对试验样1-14、对照样1-3进行简支梁冲击强度试验,记录并分析。

试验结果:试验样1-14、对照样1-3的简支梁冲击强度如表3所示。

表3试验样1-14、对照样1-3的简支梁冲击强度

由表3可知,无论在25℃的环境下,还是在-10℃的环境下,试验样1-14具有较为优异的简支梁冲击强度,且两个温度范围内的温度差较小。而对照样1-3中,在25℃的环境下的简支梁冲击强度要差于试验样1-14在25℃的环境下的简支梁冲击强度,且在-10℃的环境下的简支梁冲击强度要差于试验样1-14在-10℃的环境下的简支梁冲击强度。上述区别说明了:硅酮母粒、内润滑剂、外润滑剂形成复配作用,组分之间的连接紧密程度提高,且有助于提高形成的窗轨滑轮的耐冲击吸收性(用简支梁冲击强度表示),从而达到较好的消音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