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培养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26453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微生物培养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生物培养用具技术领域,属于微生物培养领域。



背景技术:

微生物培养瓶是细菌、真菌类微生物培养实验中常用的器具之一。而利用培养瓶采用固体培养基进行微生物培养存在一定的缺陷:每个培养瓶能容纳培养基的量是有限的,因此当进行大规模的微生物培养时,就需要使用大量的培养瓶。

在此情况下,填装和取出培养基这一操作的工作量大,使得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另外,由于培养瓶的特殊结构使得取出菌体时需小心缓慢地取出,即便如此,也不能保证取出的菌体是完整的、不被破坏的;此外,培养瓶用量大,使得材料成本增加,而且自动化程度低使得人工成本相对较高。

如上所述,这些缺陷也正是限制目前的微生物培养产业化应用的重要原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生物培养容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生物培养容器,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下层槽体,用于容纳固态培养基,包括下层框架以及设置在底部的多个容纳凹槽;以及上层盖体,具有多个换气筒以及将多个换气筒围合的上层框架,该上层框架的形状与下层框架的形状相匹配,其中,上层框架上设置有环形凸起条,下层框架上设置有与环形凸起条相匹配的环形凹陷槽,凸起条和凹陷槽相互压合以实现上层盖体与下层槽体的密封,换气筒的上部分为圆筒,下部分为与圆筒相连通的腔室,多个腔室之间相互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生物培养容器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圆筒的高度为6~8cm,圆筒的端口的内径为8~10cm,腔室的高度为3~5cm。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生物培养容器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上层盖体还包含多个用于密封端口的端盖,该端盖的内壁具有内螺纹,端口的外壁具有与内螺纹相螺合的外螺纹。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生物培养容器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组合式分隔片,设置在下层槽体的内部,用于将多个容纳凹槽划分为预定面积的多个区域。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生物培养容器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下层槽体的底部的外表面设置有加强筋,用于加强下层槽体的底部的负荷承载能力。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生物培养容器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每个容纳凹槽的底部均设置有用于排水通气的底部通孔以及与底部通孔相匹配的通孔塞。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生物培养容器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上层盖体还具有:多个侧向通气孔,设置在圆筒的侧壁上,用于容器内外的气体流通;以及排状孔塞,用于密封侧向通气孔,具有与多个侧向通气孔相匹配的多个塞头。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生物培养容器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个卡扣,用于在上层盖体与下层槽体压合密封后进行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生物培养容器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上层框体上设置有3n个定位圆柱,下层框体上设置有凸起固定块,每个卡扣均具有用于嵌套定位圆柱的三个贯穿圆孔以及与凸起固定块相卡合的凹陷固定块。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生物培养容器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上层盖体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第一结合件,下层槽体在与第一结合件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第二结合件,第一结合件的上表面呈盲孔结构,该盲孔结构供用户进行抓握及按压,第一结合件的下表面呈凸起结构,第二结合件的上表面呈与凸起结构相匹配的凹陷结构。

实用新型的作用与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微生物培养容器,因为包括下层槽体以及上层盖体,下层槽体的底部的具有多个容纳凹槽,上层盖体具有多个换气筒,上层盖体与下层槽体通过相互压合实现密封,所以,本实用新型的微生物培养容器可以同时放置多组培养基,而且下层槽体处于开放状态时便于机械化的添加培养基,因此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微生物培养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其次,由于上层盖体与下层槽体可拆卸,使得取出菌体的过程变得简单方便;再者,本实用新型的微生物培养容器结构简单、易成型,适用于工业生产,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需要使用大量培养瓶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可有利于节省材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微生物培养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下层槽体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上层盖体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排状孔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上层盖体与下层槽体的密封卡合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图2在B-B处和图3在C-C处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微生物培养容器作具体阐述。附图中比例非实际比例,并不以此为限制,附图仅为示意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微生物培养容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上层盖体的俯视图以及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下层槽体的俯视图。

如图1所示,微生物培养容器100包括下层槽体10、上层盖体20以及卡扣30(图5示出)。

如图1~2所示,下层槽体10包括下层框架11、容纳凹槽12、组合式分隔片13以及加强筋(图未示)。

下层框架11为矩形边框。矩形边框的边缘厚度为2~3cm。

容纳凹槽12设置在下层槽体10的底部,用于容纳固态培养基。在本实施例中,容纳凹槽12的数量为16个,以4×4的矩形阵列排布。如图2所示,容纳凹槽12的底部设置有排水通气的底部通孔121以及与底部通孔121相匹配的通孔塞(图未示)。

组合式分隔片13具有多个矩形的塑料片131。如图2中局部细节A-A所示,塑料片131的上下设置有供卡合的卡槽。两个塑料片131通过该卡槽卡合成“十”字形,多个塑料片131相互交叉拼成“井”字形,端部可拆卸地嵌入下层槽体10内壁上的卡合槽里面,这样就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将16个容纳凹槽12划分为预定面积的多个区域。如2图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组合式分隔片13划分成与容纳凹槽12数目相等的16个区域,但不以此为限制,在实际情况中,用户也可划分2区域、4个区域等。

垂直交叉的加强筋设置在下层槽体10的底部的外表面,用于加强下层槽体的底部的负荷承载能力。

如图1和图3所示,上层盖体20包括换气筒21、上层框架22、端盖(图未示)以及排状孔塞23(图4示出)。

换气筒21的上部分为圆筒211,该圆筒211为圆台形的圆筒,其上端口的口径小于下端连通部分的口径。换气筒21的下部分为与圆筒211相连通的腔室212。圆筒211的数量为16个,与16个容纳凹槽12对应设置。圆筒的高度为6~8cm,端口的内径为8~10cm。腔室212之间相互连通。腔室的高度为3~5cm。这样的尺寸设置利于菌体的通气。

上层框架22为矩形边框,其边缘厚度为2~3cm。上层框架22用于将换气筒21围合。该上层框架22的形状与下层框架11的形状相匹配。

端盖的数量为16个。端盖与圆筒211的端口相匹配,用于密封圆筒端口。端盖的内壁具有内螺纹,圆筒211的端口的外壁具有与内螺纹相螺合的外螺纹。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排状孔塞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和图4所示,圆筒211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侧向通气孔211a。该侧向通气孔用于容器内外的气体流通。如图4所示,排状孔塞23用于密封侧向通气孔211a,具有与多个侧向通气孔211a相匹配的多个塞头23a。在本实施例中,一侧面设置有4个侧向通气孔,该4个侧向通气孔的位置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排状孔塞23上设置有4个与通气孔相匹配的塞头。这样一次性便可将4个侧向通气孔打开或堵塞。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上层盖体与下层槽体的密封卡合示意图。

如图5所示,上层框架22上设置有环形凸起条221,下层框架11上设置有与环形凸起条221相匹配的环形凹陷槽111。环形凸起条221和环形凹陷槽111相互压合以实现上层盖体20与下层槽体10的密封。这样,上层盖体20与下层槽体10紧密结合,阻挡了外界的污染。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图2在B-B处和图3在C-C处的局部剖视图。

如图3所示,上层盖体20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四个第一结合件24。如图2所示,下层槽体10在与第一结合件24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四个第二结合件14。如图6所示,图中示意出第一结合件24和第二结合件14的结构和结合情况。第一结合件24的上表面呈盲孔结构241。该盲孔结构241供用户进行抓握及按压,使得装卸更加方便。第一结合件24的下表面呈凸起结构242,第二结合件14的上表面呈与凸起结构相匹配的凹陷结构141。用户通过向下按压将凸起结构242按压至凹陷结构141内,以实现容器在中间位置的压合,使得上层盖体20与下层槽体10的结合更紧密。

如图5所示,卡扣30用于在上层盖体20与下层槽体10压合密封后进行固定。本实施例采用12个卡扣呈环形均布设置。下层槽体10的每个侧面设置有3个卡扣。上层框体22上均布设置有3组定位圆柱222,每组数量为3个。下层框体11上设置有凸起固定块112。每个卡扣30均具有三个贯穿圆孔31以及一个凹陷固定块32。贯穿圆孔31用于嵌套定位圆柱222。凹陷固定块32用于与凸起固定块112相卡合。

实施例的作用与效果

根据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微生物培养容器,因为包括下层槽体以及上层盖体,下层槽体的底部的具有多个容纳凹槽,上层盖体具有多个换气筒,上层盖体与下层槽体通过相互压合实现密封,所以,本实施例的微生物培养容器可以同时放置多组培养基,而且下层槽体处于开放状态时便于机械化的添加培养基,因此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微生物培养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其次,由于上层盖体与下层槽体可拆卸,使得取出菌体的过程变得简单方便;再者,本实施例的微生物培养容器结构简单、易成型,适用于工业生产,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需要使用大量培养瓶的情况,本实施例可有利于节省材料。

进一步,由于具有侧向通气孔使得菌种换气更加便捷,可根据菌种的换气需求打开或者堵塞侧向通气孔。而且堵塞侧向通气孔的孔塞为排状孔塞,一次便可同时堵塞多个侧向通气孔,节约时间,操作简便。

进一步,容纳凹槽的底部设置有底部通孔,利于排出多余的水分以及底部通气,为菌种提供了适宜的繁殖环境。

进一步地,通过卡扣卡合后的上层盖体与下层槽体连接紧密,在搬运或移动过程中也不会分离,从而避免了在搬运过程中因其结构不紧密而造成污染的情况发生。

上述实施方式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案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