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杀虫剂生产的发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29404发布日期:2018-09-25 21:09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酵领域,尤其一种用于杀虫剂生产的发酵装置。



背景技术:

发酵装饰是微生物制品相关领域及其常用的一种设备,尤其是需要用到微生物群及其代谢物质的时候,发酵几乎成了必不可少的步骤,通常在液体环境中进行发酵的现有装置,由于发酵罐设置的不够科学,存在效率和产出率都比较低的情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杀虫剂生产的发酵装置,所述发酵装置至少包括:发酵罐、储液罐、第一加药罐和第二加药罐;所述发酵罐经输液管道与所述储液罐相连,所述发酵罐为立方体状结构,所述第一加药罐和所述第二加药罐位于所述发酵罐的外壁上,所述第一加药罐经第一加药通道与所述发酵罐的内部腔室相连,所述第二加药罐经第一加药通道与所述发酵罐的内部腔室相连;所述发酵罐内部设有液体调取部和竖直方向的导轨,所述导轨上设有齿条结构,所述液体调取部至少设有电机和输液泵,所述电机转子末端设有齿轮结构,所述电机的齿轮与所述导轨的齿条通过齿合的方式进行连接。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发酵罐顶部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上设有至少3个通气孔。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发酵罐的底板上设有加热部。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加热部为电加热片。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发酵罐的腔室内壁上设有温度监测装置。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温度监测装置至少设有3组,分别位于所述发酵罐内壁的底部、中部和顶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所述液体调取部6的上下移动从而可以实现液体调取部6始终保持在发酵溶液的上清液层,能够顺利调取发酵结束溶液的上清液,避免在调取液体过程中吸入溶液中的沉淀或悬浊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发酵罐、2-盖板,3-通气孔,4-储液罐,5-输液管道,6-液体调取部,7-导轨,8-加药罐,9-第一加药通道,10-第二加药罐,11-第二加药通道,12-温度检测装置,13-加热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实施例:

一种用于杀虫剂生产的发酵装置,如图1所示,所述发酵装置至少包括:发酵罐1、储液罐4、第一加药罐8和第二加药罐10。

所述发酵罐1经输液管道5与所述储液罐4相连,所述发酵罐1为立方体状结构。

所述第一加药罐8和所述第二加药罐10位于所述发酵罐1的外壁上。优选地,所述第一加药罐8和所述第二加药罐10为立方体结构。

所述第一加药罐8经第一加药通道9与所述发酵罐1的内部腔室相连,所述第二加药罐 10经第一加药通道9与所述发酵罐1的内部腔室相连。

优选地,所述第一加药通道9和所述第二加药通道11内分别设有阀门和输送泵。

所述发酵罐1内部设有液体调取部6和竖直方向的导轨7。优选地,所述导轨7上设有齿条结构。

所述液体调取部6至少设有电机和输液泵,所述电机转子末端设有齿轮结构,所述电机的齿轮与所述导轨的齿条通过齿合的方式进行连接。所述输液泵通过输液管道5与所述储液罐4相连。

所述液体调取部6通过控制电机转动带动齿轮转动,从而实现所述液体调取部6沿着所述轨道7上下移动。

通过所述液体调取部6的上下移动从而可以实现液体调取部6始终保持在发酵溶液的上清液层,能够顺利调取发酵结束溶液的上清液,避免在调取液体过程中吸入溶液中的沉淀或悬浊液。

所述发酵罐1顶部设有盖板2,所述盖板2上设有至少3个通气孔3。所述通气孔3上开启或闭合组件,用于实现所述通气孔3的开合控制。

优选地,所述发酵罐1的底板上设有加热部13。进一步地,所述加热部13为电加热片。

优选地,所述发酵罐1的腔室内壁上设有温度监测装置12。进一步地,所述温度监测装置12至少设有3组,分别位于所述发酵罐1内壁的底部、中部和顶部。通过所述温度检测装置可以完成发酵溶液环境温度的实时监测。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