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杯[4]硫脲香豆素化学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5152447发布日期:2018-08-10 21:17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超分子化学传感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杯[4]硫脲香豆素化学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氟离子在人体生命和食品健康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为人体必需元素,在骨骼生长和牙齿健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人体摄入过量的氟离子会引起骨质疏松症、骨肉瘤等疾病。氟化物容易被人体吸收,但很难通过人体代谢,人体过多接触氟化物会引起胃癌和一些肾脏疾病。在一些欠发达国家,饮用水中含有超标的氟化物,则导致人体氟化物中毒,引起一系列的骨骼方面的疾病。因此检测人体和环境中的氟离子具有重要的意义,合成识别f-的受体分子具有很好的潜在应用价值。

很多常用的分析方法,如紫外可见光谱(uv-vis)、循环伏安法(cv)、核磁共振(nmr)以及电子顺磁共振(epr)等均不适用于f-的测定。使用荧光光谱法检测f-不仅操作简便,而且选择性、灵敏度、实时原位检测方面均有突出优点,且不会破坏样品。因此,利用荧光探针简便的定量检测环境中的f-,对进一步了解f-在生物体系内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克服现有检测f-的分析方法上的不足,提供一种合成简单,选择性好,能快速检测f-的杯[4]硫脲香豆素化学传感器。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检测f-的杯[4]硫脲香豆素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将制得的杯[4]硫脲香豆素化学传感器用于检测f-

本发明提供的检测f-的杯[4]硫脲香豆素化学传感器的分子结构式如下所示:

本发明提供的杯[4]硫脲香豆素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合成路线如下:

杯[4]硫脲香豆素化学传感器的具体制备方法,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1)将杯[4]芳烃通过傅克逆反应脱去上沿的叔丁基,把下沿的酚羟基通过正丁基溴进行全醚化,这样就得到裸露上沿杯[4]芳烃。

其中,杯[4]芳烃是以对叔丁基苯酚和甲醛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加热回流缩合得到的。

(2)将步骤(1)中的裸露上沿杯[4]芳烃溶于二氯甲烷中,通过与硝酸和醋酸对上沿进行硝化修饰,将硝化产物通过水合肼和raney-li还原为氨基,过滤除去还原剂,用二氯甲烷洗涤,旋蒸即可得到还原产物5,17-二氨基-25,26,27,28-四正丁基杯[4]芳烃。

其中,硝酸和醋酸体积比为1:2。

硝化产物的质量(g)与水合肼和raney-li的体积(ml)比为1:3:3,其中,水合肼和raney-li为还原剂。

(3)将7-氨基-4-三氟甲基香豆素溶于二氯甲烷中,然后和硫光气在室温下反应,通过真空泵将残余的硫光气抽出反应体系,可以高收率得到7-异硫氰基-4-三氟甲基香豆素;由于硫光气具有很高的活性和易挥发性,所以该反应转化率很高,且其后处理简单。

其中,7-氨基-4-三氟甲基香豆素和硫光气的摩尔比为1:3。

(4)将步骤(2)得到的5,17-二氨基-25,26,27,28-四正丁基杯[4]芳烃溶于二氯甲烷中,然后加入步骤(3)得到的7-异硫氰基-4-三氟甲基香豆素,在室温下反应得到杯[4]硫脲香豆素化学传感器,反应条件比较温和,收率较高。

该反应以二氯甲烷做溶剂并且在室温下反应,反应条件温和,由于异硫氰基具有较高的活性很容易与氨基反应,收率较高。

其中,步骤(4)中5,17-二氨基-25,26,27,28-四正丁基杯[4]芳烃和7-异硫氰基-4-三氟甲基香豆素的摩尔比为1:2-3,优选为1:2.2。

基于杯[4]硫脲香豆素化学传感器的应用,本发明制得的化学传感器以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对f-具有荧光和比色双响应,可用于识别溶液中的氟离子。

本发明推断f-在较低浓度时与探针分子通过氢键相互作用,两个硫脲基团可以同时与f-通过n-h结合成为更加稳定的四重氢键配合物。当f-浓度较高时,由于f-具有较强的电负性,导致f-可以脱去硫脲基团中的质子,从而达到去质子化,同时伴随产生hf2-,氮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增加,从而导致电子转移效应增强,符合pet发光机理,从而导致主体分子荧光被淬灭。

本发明制得的化学传感器具有较低的检测限和较高的络合常数,可用于环境中f-的分析检测,其特点在于使用方便、成本低、不需预处理。

本发明的化学传感器可用于检测自然环境中的f-。模拟自然环境检测f-的方法为:取数个10ml容量瓶,配制荧光探针的二甲基亚砜(dmso)溶液,浓度为2×10-5mol/l,依次在各个容量瓶中加入不同浓度的f-后用dmso定容到10ml,摇匀,室温下放置30min后,用荧光分光光度计,以387nm为激发波长,狭缝5/5nm,481nm为发射波长测试荧光强度,测试得到相对应的荧光强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荧光探针合成过程较为简单,反应条件容易控制,通过简单的后处理就能够得到纯的产物。此外,制备的荧光探针具有优良的光学性能和光学稳定性。

(2)本发明的荧光探针在对氟离子识别过程中,荧光发生显著的淬灭现象,溶液颜色也发生变化,具有比色识别功能,有利于对氟离子进行检测。

(3)本发明的荧光探针对氟离子的识别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抗干扰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荧光探针分子对f-的选择性识别图;其中,横坐标为波长(nm),纵坐标为荧光强度。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荧光探针分子对不同阴离子的抗干扰性图;其中,横坐标为不同离子添加情况,纵坐标为荧光强度。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荧光探针分子荧光强度与时间变化关系图;其中,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荧光强度。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荧光探针分子荧光强度与探针自身浓度的线性关系图;其中,横坐标为浓度,纵坐标为荧光强度。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荧光探针分子与f-的荧光和紫外滴定图,其中,图5-a横坐标为波长,纵坐标为荧光强度,图5-b横坐标为波长,纵坐标为紫外吸光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本发明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化学传感器l的合成:

(1)在250ml的三口烧瓶中依次加入杯[4]芳烃四正丁醚粉末(25.0g,38.0mmol),二氯甲烷(600ml),冰醋酸(120ml),用恒压滴液漏斗缓慢滴加65%硝酸(50ml)和冰醋酸(100ml)的混合溶液,体系颜色由酒红色逐渐变为黑色,室温下搅拌1h,加水(600ml)淬灭反应,搅拌,充分混合震荡后分液,水层用二氯甲烷(3×50ml)萃取,合并有机相,再依次用水(2×200ml),饱和食盐水(2×200ml)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蒸发浓缩后,得粘稠状固体,加入少量二氯甲烷加热溶解,在不断搅拌下冲入甲醇溶液,析出白色固体,抽滤,干燥后得目标产物,产率29%。

1hnmr(300mhz,dmso):δ=7.91(d,j=9.0hz,2h,arh),7.83(d,j=7.5hz,2h,arh),7.76(t,j=7.5hz,2h,arh),7.66(t,j=7.5hz,2h,arh),5.94(s,2h,ch),4.48(d,j=10.6hz,2h,ch2),3.94(d,j=11.3hz,2h,ch2),3.83(d,j=11.7hz,2h,ch2),3.68(d,j=11.6hz,2h,ch2).

(2)在250ml的两口烧瓶中,加入步骤(1)的白色固体(1.00g,1.40mmol),然后加入20ml甲醇作为溶剂,在油浴中加热至甲醇回流,然后向反应体系滴加3ml水合肼和3ml的raney-ni,在氮气保护下进行反应,加热到80℃反应5h后,停止加热,冷却,用硅藻土抽滤,用蒸馏水洗涤滤液至中性,得油相,蒸发出二氯甲烷和甲醇得灰色固体,产率98%。

1hnmr(300mhz,cdcl3):δ=0.95-1.00(m,12h,ch3),1.35-1.50(m,8h,ch2),1.80-1.91(m,8h,ch2),3.03(d,j=13.2hz,6h,arch2ar+nh2),3.77(t,j=7.2hz,4h,aroch2),3.88(t,j=7.5hz,4h,aroch2),4.38(d,j=13.2hz,4h,arch2ar),5.92(s,4h,arh),6.60-6.74(m,6h,arh).

(3)在150ml单口烧瓶中,加入7-氨基-4-三氟甲基香豆素(1.40g,6.11mmol),加入约20ml二氯甲烷作为溶剂,用恒压滴液漏斗向反应体系缓慢滴加硫光气(2.10g,18.26mmol)。反应2h后停止反应,然后用隔膜泵对反应体系进行抽真空,去除多余的硫光气,粗产品经柱层析分离提纯(乙酸乙酯:石油醚=1:20)得灰褐色固体,产率82%。

1hnmr(300mhz,dmso-d6):δ=7.12(s,1h,c-ch-c=o),7.50(dd,1h,j1=2.1hz,j2=8.7hz,arh),7.71(d,1h,j=0.6hz,arh),7.73-7.76(m,1h,arh).13cnmr(75mhz,dmso-d6):113.00,115.13,118.29,123.65,126.56,134.37,136.87,138.59,139.03,154.83,158.45ppm.

(4)在100ml单口烧瓶中,加入步骤(2)的白色固体(0.80g,1.18mmol),二氯甲烷(15ml),最后加入步骤(3)的灰褐色固体(0.68g,2.50mmol),室温下反应50min,通过旋转蒸发仪去除溶剂,粗产品经柱层析分离提纯(乙酸乙酯:石油醚=1:40)得淡黄色固体目标产物,产率82%。

1hnmr(300mhz,dmso-d6):δ=0.95-1.01(m,12h,ch3),1.41-1.49(m,8h,ch2),1.84-1.91(m,8h,ch2),3.17(d,4h,j=13.2hz,arch2ar),3.82(t,8h,j=13.2hz,aroch2),4.33(d,4h,j=12.9hz,arch2ar),6.54(t,2h,j=13.2hz,arh),6.65(d,4h,j=7.5hz,arh),6.83(s,4h,arh),6.87(s,2h,c-ch-c=o),7.38(dd,2h,j1=2.1hz,j2=8.7hz,arh),7.53(d,2h,j=7.5hz,arh),7.94(d,2h,j=1.8hz,arh),9.70(s,2h,nh),10.01(s,2h,nh).13cnmr(75mhz,dmso-d6):14.36,19.36,30.67,32.29,74.96,108.44,118.76,122.51,123.84,125.08,128.50,132.84,134.70,135.20,139.45,144.71,154.07,154.57,156.82,159.04,164.61,178.55ppm.esi-ms:m/z=1221.4([m+h]+).

实施例2

参照实施例1的方法,步骤(1)硝酸和醋酸体积比1:1参与反应,产物的收率为25%。

实施例3

参照实施例1的方法,步骤(1)硝酸和醋酸体积比1:3参与反应,产物的收率为22%。

实施例4

参照实施例1的方法,步骤(1)硝酸和醋酸体积比3:1参与反应,产物的收率为16%。

实施例5

实施例1获得的荧光探针对f-荧光检测的选择性。

用dmso配制浓度为2.0×10-4mol/l的荧光探针分子母液,取1ml荧光探针分子于10ml容量瓶中,用dmso稀释至5.0×10-5mol/l,待用。用dmso配制浓度为0.1mol/l的f-,cl-,br-,i-,ch3coo-,hso4-和h2po4-离子溶液,用微量进样器移取0.1ml至容量瓶中,阴离子浓度为探针浓度的100倍,以波长为387nm的激发光检测探针子对不同阴离子的响应,其测定结果如图1所示。

从图1的结果中可以发现,探针分子体系的荧光强度达到了250a.u.左右,当加入不同阴离子后,只有加入f-体系荧光强度降到了20a.u.以下,表现出显著的荧光淬灭现象,而cl-,br-,i-离子对体系荧光强度没影响,ch3coo-,hso4-,h2po4-对体系的荧光强度稍有影响。说明我们的主体分子对f-具有很强的选择性识别,具有很好的专一性,较高的灵敏度。通过在365nm紫外灯下观察,探针分子自身发出强烈的蓝光,而加入f-探针自身荧光被淬灭。该结果表明:该荧光探针对f-有较高的灵敏度。

实施例6

其他常见离子对实施例1获得的荧光探针检测f-的干扰实验。

离子抗干扰实验是对离子能够作为荧光探针的重要的性能指标,通过离子干扰实验可以研究探针对阴离子的选择性和灵敏度。

实验步骤:取8个10ml容量瓶分别标记1-8(1号为浓度为2.0×10-5mol/l主体分子溶液)。分别移取0.2ml浓度为0.1mol/l阴离子溶液(f-,cl-,br-,i-,ch3coo-,hso4-,h2po4-)到2至8号容量瓶中,然后移取0.2ml浓度为0.1mol/lf-溶液到3至8号容量瓶。用dmso溶剂定容,待平衡20min后在同等条件下进行荧光测试(ex=387nm,扫描电压600v,温度298k)。

从图2的结果中可以发现,向体系中加入cl-,br-,i-,ch3coo-,hso4-,h2po4-后,在加入其它阴离子的时候,我们发现当加入cl-,br-,i-时,体系颜色没有变化,但当加入ch3coo-,hso4-,h2po4-时,体系颜色稍有褪色,我们推测cl-,br-,i-几乎没有干扰,ch3coo-,hso4-和h2po4-稍有干扰。我们发现加入其它离子对主体分子的荧光强度没有明显的变化,但向体系中加入f-时,体系的荧光强度急剧下降,减小程度很大。这样的离子共存实验表明,主体分子对f-具有较强的识别专一性,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几乎不受其它共存离子的影响。

实施例7

反应时间对实施例1获得的荧光探针检测f-的影响。

取一个10ml容量瓶,用1ml移液管移取1ml主体分子母液并用微量进样器移取0.2mlf-至容量瓶中,然后用dmso进行定容,并迅速进行荧光测试。从0.5min开始,并在1.5min、3min、4min、6min、7min、8min、10min、12min、15min时间在和上述相同条件下进行荧光测试,延长反应时间荧光淬灭程度基本趋于稳定状态,见图3。

实施例8

实施例1获得的探针的荧光强度与f-浓度的线性关系。

在自然环境下,取不同低浓度的f-,用荧光光谱仪,得到一条工作曲线,如图4,结果表明溶液的荧光强度在2.0×10-6mol/l到2.0×10-5mol/l的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对f-的检测限为3.5×10-6mol/l。(r2=0.99072)

实施例9

探针分子与f-的荧光紫外滴定

为了进一步研究主客体之间的络合性质,如图5-a所示,通过在dmso溶液中进行荧光滴定实验,当激发波长为387nm时,探针分子自身具有较强的荧光,通过在探针的dmso溶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f-,随着f-的浓度不断增加,481nm处的荧光发射强度逐渐下降,从而探针分子对f-表现出on-off响应。

同样也研究了在探针的dmso溶液中加入不同当量的氟离子的紫外可见光吸收滴定实验,如图5-b所示,随着f-浓度逐渐增大,探针分子在366nm处的吸收强度逐渐减弱,伴随着在475nm红移出一个新的吸收峰,并且在400nm左右出现了一个新的等吸收点,说明在的滴定过程中出现了新的络合物,而且随着f-浓度逐渐增大,红移出的吸收峰强度逐渐增强,当f-浓度增加到探针分子的浓度的100倍时,紫外可见光光谱吸收强度趋于稳定。插图表示在自然光下,用肉眼就可以观察到f-的加入可以导致溶液由无色瞬间变成了橘黄色,具有裸眼识别的作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