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锦葵茎皮纤维增强的木塑复合材料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65219发布日期:2018-12-22 08:23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木塑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锦葵茎皮纤维增强的木塑复合材料。

背景技术

木塑复合材料亦称木塑型材,是以木粉、农业秸秆粉等植物纤维和塑料为主要原材料,采用先进工艺加工而成的,且产品可重复回收再利用。近年来,随着全球资源日益枯竭,社会环保意识日渐高涨。木塑复合材料作为一种全新的绿色环保产品、生态洁净的复合材料。它的生产原料,可采用各种废旧塑料、废木材及农林剩余物。有助于减缓塑料废弃物的污染、也有助于减少农林废弃物焚烧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同时木塑复合材料的生产和使用,不会向周围环境散发危害人类健康的挥发物,是替代传统木材的新一代节能环保新产品,市场应用场景广泛。由于组成木质材料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主要成分中含有大量的极性羟基和酚羟基官能团,其表面表现出很强的化学极性。因此,在进行木质纤维-塑料体系木塑复合材料的研制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最大的问题是如何使亲水的极性木质纤维与憎水的非极性塑料基体界面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容性、界面粘合性,从而使木质材料的表面层与塑料的表面层之间达到分子间的融合,把这两种不同性质的材料适当的复合在一起,产生比原来单一材料性能更加优良的新材料,一直是研究的重点。

公开号为cn103613823a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防腐木塑复合型材配方,它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的:聚乙烯树脂粒子30-40、木质纤维50-60、聚乙二醇4002-3、2,6-二甲基苯硼酸1-2、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3-4、氢氧化铝1-2、聚酰胺蜡微粉2-3、改性增塑剂3-4;该种木塑复合型材具有良好的耐菌蚀和防腐性能,但是其力学强度性能较差,应用性受到限制。

公开号为cn104672697a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木塑复合材料,其按重量份计,由以下组分混合制成:pvc树脂50-75份,木粉16-20份,轻钙粉20-30份,改性生物炭6-8份,钙锌稳定剂1.3-1.5份,氯化聚乙烯0.8-1份,聚乙烯蜡0.3-0.5份,硬脂酸0.5-0.8份,增塑剂1.0-1.5份,acr加工助剂1.9-2.4份,回料5-8份。该种木塑复合材料可降解性佳,低碳环保,但是其屏蔽性较差,应用性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锦葵茎皮纤维增强的木塑复合材料,该种木塑复合材料整体性能优良,应用性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锦葵茎皮纤维增强的木塑复合材料,由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的原料组成:

聚氯乙烯树脂粉sg-556-66份;

锦葵茎皮纤维35-42份;

马来酸酐接枝abs树脂5-6.5份;

钙钛尾矿粉料9-12份;

绒毛粉8-9.5份;

环氧脂肪酸甲酯2-2.7份;

胶易素t-781-1.6份;

羊巴粉1.5-2.3份;

复配偶联剂2.5-3.5份;

复配抗氧剂0.8-1.1份。

进一步地,上述木塑复合材料由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的原料组成:

聚氯乙烯树脂粉sg-556份;

锦葵茎皮纤维35份;

马来酸酐接枝abs树脂5份;

钙钛尾矿粉料9份;

绒毛粉8份;

环氧脂肪酸甲酯2份;

胶易素t-781份;

羊巴粉1.5份;

复配偶联剂2.5份;

复配抗氧剂0.8份;

上述马来酸酐接枝abs树脂由两种马来酸酐接枝abs组成,第一种马来酸酐接枝abs熔融指数为2g/10min,接枝率为1.25%;第二种马来酸酐接枝abs熔融指数为1g/10min,接枝率为6.50%;且第一种与第二种的马来酸酐接枝abs的质量比为2:1。

进一步地,上述复配偶联剂为锡偶联ssbr、钛酸酯偶联剂201、稀土偶联剂三种成分按照质量比2:4:1合并得到的。

进一步地,上述复配抗氧剂为抗氧剂1076、抗氧剂1010、抗氧剂dstp三种成分按照质量比4:3:2合并得到的。

进一步地,上述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如下:

(1)纤维的改性:取锦葵茎皮纤维清洗短切,烘干后,置于蒸汽爆破罐中,在蒸汽温度为108℃、压力为0.5mpa条件下保温保压,进行蒸汽爆破处理8min;再将罐内锦葵茎皮短纤维取出烘干,再加入到质量分数为8%的naoh溶液中浸泡搅拌12min;随后将锦葵茎皮短纤维置于有机溶剂中浸泡搅拌24min,浸泡结束取出清洗烘干待用;

上述有机溶剂由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的成分组成:乙酸乙酯3份、正丁醇1份、乙醇1份、二甲基亚砜1份、二甲苯2份;

(2)原料的混合:取聚氯乙烯树脂粉sg-5、改性后的锦葵茎皮纤维、马来酸酐接枝abs树脂以及绒毛粉加入到混合机中,在工作温度为155℃、工作转速为600r/min的条件下混合搅拌8min;再将钙钛尾矿粉料、环氧脂肪酸甲酯以及复配偶联剂加入到混合机中,保持转速不变,在工作温度为120℃条件下混合搅拌6min;之后将羊巴粉、胶易素t-78以及复配抗氧剂加入到混合机中,保持转速和混合温度不变,搅拌5min,混合搅拌结束后得混合物料;

(3)混料的熔融挤出:将混合物料输送至挤出机中熔融挤出即可。

进一步地,上述木塑复合材料由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的原料组成:

聚氯乙烯树脂粉sg-566份;

锦葵茎皮纤维42份;

马来酸酐接枝abs树脂6.5份;

钙钛尾矿粉料12份;

绒毛粉9.5份;

环氧脂肪酸甲酯2.7份;

胶易素t-781.6份;

羊巴粉2.3份;

复配偶联剂3.5份;

复配抗氧剂1.1份;

上述马来酸酐接枝abs树脂由两种马来酸酐接枝abs组成,第一种马来酸酐接枝abs熔融指数为3.5g/10min,接枝率为1.40%;第二种马来酸酐接枝abs熔融指数为2.5g/10min,接枝率为7.20%;且第一种与第二种的马来酸酐接枝abs的质量比为2.7:1.8。

进一步地,上述复配偶联剂为锡偶联ssbr、钛酸酯偶联剂201、稀土偶联剂三种成分按照质量比3.5:7:2.5合并得到的。

进一步地,上述复配抗氧剂为抗氧剂1076、抗氧剂1010、抗氧剂dstp三种成分按照质量比5.5:4.5:3.5合并得到的。

进一步地,上述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如下:

(1)纤维的改性:取锦葵茎皮纤维清洗短切,烘干后,置于蒸汽爆破罐中,在蒸汽温度为112℃、压力为0.65mpa条件下保温保压,进行蒸汽爆破处理6.5min;再将罐内锦葵茎皮短纤维取出烘干,再加入到质量分数为9.5%的naoh溶液中浸泡搅拌10.5min;随后将锦葵茎皮短纤维置于有机溶剂中浸泡搅拌27min,浸泡结束取出清洗烘干待用;

所述有机溶剂由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的成分组成:乙酸乙酯4.5份、正丁醇1.8份、乙醇1.8份、二甲基亚砜1.8份、二甲苯2.7份;

(2)原料的混合:取聚氯乙烯树脂粉sg-5、改性后的锦葵茎皮纤维、马来酸酐接枝abs树脂以及绒毛粉加入到混合机中,在工作温度为162℃、工作转速为750r/min的条件下混合搅拌6.5min;再将钙钛尾矿粉料、环氧脂肪酸甲酯以及复配偶联剂加入到混合机中,保持转速不变,在工作温度为128℃条件下混合搅拌4.5min;之后将羊巴粉、胶易素t-78以及复配抗氧剂加入到混合机中,保持转速和混合温度不变,搅拌3.5min,混合搅拌结束后得混合物料;

(3)混料的熔融挤出:将混合物料输送至挤出机中熔融挤出即可。

上述锦葵茎皮纤维增强的木塑复合材料可在建筑、园林、包装、车辆船舶、玩具、体育、农具领域中的应用。

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对木塑复合材料生产原料的巧妙选用及其制备工艺的创造性改进,原料中聚氯乙烯树脂粉sg-5、锦葵茎皮纤维、马来酸酐接枝abs树脂、钙钛尾矿粉料、绒毛粉、环氧脂肪酸甲酯等成份的协同相互作用,使制得的复合材料具有以下特性优点:力学强度高,拉伸强度可达28.0mpa以上,弯曲弹性模量可达2300mpa以上,耐冲击韧性好,憎水性强,防水防潮,抗氧化老化,尺寸稳定性高,不会造成膨胀变形的问题,耐环境应力能力强;阻燃等级高,可达b1级以上,抗冻耐低温;节能环保,绿色无毒无害,制备方便,生产成本低廉,废旧品可回收循环利用;材料可塑性强,绝缘性好,抗静电,且具有优良的电磁屏蔽性能,提高了应用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中的所有原料及其制取成份均可通过公开的市售渠道获得;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锦葵茎皮纤维增强的木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种复合材料由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的原料组成:

聚氯乙烯树脂粉sg-556份;

锦葵茎皮纤维35份;

马来酸酐接枝abs树脂5份;

钙钛尾矿粉料9份;

绒毛粉8份;

环氧脂肪酸甲酯2份;

胶易素t-781份;

羊巴粉1.5份;

复配偶联剂2.5份;

复配抗氧剂0.8份。

本实施例中马来酸酐接枝abs树脂、复配偶联剂、复配抗氧剂的选用及制取如下表1所示:

表1

本实施例中木塑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大体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纤维的改性:取锦葵茎皮纤维清洗短切,烘干后,置于蒸汽爆破罐中,在蒸汽温度为108℃、压力为0.5mpa条件下保温保压,进行蒸汽爆破处理8min;再将罐内锦葵茎皮短纤维取出烘干,再加入到质量分数为8%的naoh溶液中浸泡搅拌12min;随后将锦葵茎皮短纤维置于有机溶剂中浸泡搅拌24min,浸泡结束取出清洗烘干待用;

上述有机溶剂由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的成分组成:乙酸乙酯3份、正丁醇1份、乙醇1份、二甲基亚砜1份、二甲苯2份;

(2)原料的混合:取聚氯乙烯树脂粉sg-5、改性后的锦葵茎皮纤维、马来酸酐接枝abs树脂以及绒毛粉加入到混合机中,在工作温度为155℃、工作转速为600r/min的条件下混合搅拌8min;再将钙钛尾矿粉料、环氧脂肪酸甲酯以及复配偶联剂加入到混合机中,保持转速不变,在工作温度为120℃条件下混合搅拌6min;之后将羊巴粉、胶易素t-78以及复配抗氧剂加入到混合机中,保持转速和混合温度不变,搅拌5min,混合搅拌结束后得混合物料;

(3)混料的熔融挤出:将混合物料输送至挤出机中熔融挤出即可。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锦葵茎皮纤维增强的木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种复合材料由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的原料组成:

聚氯乙烯树脂粉sg-562份;

锦葵茎皮纤维38份;

马来酸酐接枝abs树脂5.5份;

钙钛尾矿粉料10份;

绒毛粉8.5份;

环氧脂肪酸甲酯2.3份;

胶易素t-781.4份;

羊巴粉1.8份;

复配偶联剂3份;

复配抗氧剂0.9份。

本实施例中马来酸酐接枝abs树脂、复配偶联剂、复配抗氧剂的选用及制取如下表2所示:

表2

本实施例中木塑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大体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纤维的改性:取锦葵茎皮纤维清洗短切,烘干后,置于蒸汽爆破罐中,在蒸汽温度为110℃、压力为0.55mpa条件下保温保压,进行蒸汽爆破处理7.5min;再将罐内锦葵茎皮短纤维取出烘干,再加入到质量分数为8.5%的naoh溶液中浸泡搅拌11.5min;随后将锦葵茎皮短纤维置于有机溶剂中浸泡搅拌25min,浸泡结束取出清洗烘干待用;

上述有机溶剂由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的成分组成:乙酸乙酯3.5份、正丁醇1.2份、乙醇1.2份、二甲基亚砜1.2份、二甲苯2.4份;

(2)原料的混合:取聚氯乙烯树脂粉sg-5、改性后的锦葵茎皮纤维、马来酸酐接枝abs树脂以及绒毛粉加入到混合机中,在工作温度为158℃、工作转速为650r/min的条件下混合搅拌7.5min;再将钙钛尾矿粉料、环氧脂肪酸甲酯以及复配偶联剂加入到混合机中,保持转速不变,在工作温度为124℃条件下混合搅拌5.5min;之后将羊巴粉、胶易素t-78以及复配抗氧剂加入到混合机中,保持转速和混合温度不变,搅拌4.5min,混合搅拌结束后得混合物料;

(3)混料的熔融挤出:将混合物料输送至挤出机中熔融挤出即可。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锦葵茎皮纤维增强的木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种复合材料由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的原料组成:

聚氯乙烯树脂粉sg-564份;

锦葵茎皮纤维40份;

马来酸酐接枝abs树脂6份;

钙钛尾矿粉料11份;

绒毛粉9份;

环氧脂肪酸甲酯2.5份;

胶易素t-781.5份;

羊巴粉2份;

复配偶联剂3.2份;

复配抗氧剂1份。

本实施例中马来酸酐接枝abs树脂、复配偶联剂、复配抗氧剂的选用及制取如下表3所示:

表3

本实施例中木塑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大体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纤维的改性:取锦葵茎皮纤维清洗短切,烘干后,置于蒸汽爆破罐中,在蒸汽温度为111℃、压力为0.6mpa条件下保温保压,进行蒸汽爆破处理7min;再将罐内锦葵茎皮短纤维取出烘干,再加入到质量分数为9%的naoh溶液中浸泡搅拌11min;随后将锦葵茎皮短纤维置于有机溶剂中浸泡搅拌26min,浸泡结束取出清洗烘干待用;

上述有机溶剂由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的成分组成:乙酸乙酯4份、正丁醇1.5份、乙醇1.5份、二甲基亚砜1.5份、二甲苯2.5份;

(2)原料的混合:取聚氯乙烯树脂粉sg-5、改性后的锦葵茎皮纤维、马来酸酐接枝abs树脂以及绒毛粉加入到混合机中,在工作温度为160℃、工作转速为700r/min的条件下混合搅拌7min;再将钙钛尾矿粉料、环氧脂肪酸甲酯以及复配偶联剂加入到混合机中,保持转速不变,在工作温度为125℃条件下混合搅拌5min;之后将羊巴粉、胶易素t-78以及复配抗氧剂加入到混合机中,保持转速和混合温度不变,搅拌4min,混合搅拌结束后得混合物料;

(3)混料的熔融挤出:将混合物料输送至挤出机中熔融挤出即可。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锦葵茎皮纤维增强的木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种复合材料由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的原料组成:

聚氯乙烯树脂粉sg-566份;

锦葵茎皮纤维42份;

马来酸酐接枝abs树脂6.5份;

钙钛尾矿粉料12份;

绒毛粉9.5份;

环氧脂肪酸甲酯2.7份;

胶易素t-781.6份;

羊巴粉2.3份;

复配偶联剂3.5份;

复配抗氧剂1.1份。

本实施例中马来酸酐接枝abs树脂、复配偶联剂、复配抗氧剂的选用及制取如下表4所示:

表4

本实施例中木塑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大体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纤维的改性:取锦葵茎皮纤维清洗短切,烘干后,置于蒸汽爆破罐中,在蒸汽温度为112℃、压力为0.65mpa条件下保温保压,进行蒸汽爆破处理6.5min;再将罐内锦葵茎皮短纤维取出烘干,再加入到质量分数为9.5%的naoh溶液中浸泡搅拌10.5min;随后将锦葵茎皮短纤维置于有机溶剂中浸泡搅拌27min,浸泡结束取出清洗烘干待用;

上述有机溶剂由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的成分组成:乙酸乙酯4.5份、正丁醇1.8份、乙醇1.8份、二甲基亚砜1.8份、二甲苯2.7份;

(2)原料的混合:取聚氯乙烯树脂粉sg-5、改性后的锦葵茎皮纤维、马来酸酐接枝abs树脂以及绒毛粉加入到混合机中,在工作温度为162℃、工作转速为750r/min的条件下混合搅拌6.5min;再将钙钛尾矿粉料、环氧脂肪酸甲酯以及复配偶联剂加入到混合机中,保持转速不变,在工作温度为128℃条件下混合搅拌4.5min;之后将羊巴粉、胶易素t-78以及复配抗氧剂加入到混合机中,保持转速和混合温度不变,搅拌3.5min,混合搅拌结束后得混合物料;

(3)混料的熔融挤出:将混合物料输送至挤出机中熔融挤出即可。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锦葵茎皮纤维增强的木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种复合材料由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的原料组成:

聚氯乙烯树脂粉sg-572份;

锦葵茎皮纤维45份;

马来酸酐接枝abs树脂7份;

钙钛尾矿粉料13份;

绒毛粉10份;

环氧脂肪酸甲酯3份;

胶易素t-782份;

羊巴粉2.5份;

复配偶联剂4份;

复配抗氧剂1.2份。

本实施例中马来酸酐接枝abs树脂、复配偶联剂、复配抗氧剂的选用及制取如下表5所示:

表5

本实施例中木塑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大体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纤维的改性:取锦葵茎皮纤维清洗短切,烘干后,置于蒸汽爆破罐中,在蒸汽温度为114℃、压力为0.7mpa条件下保温保压,进行蒸汽爆破处理6min;再将罐内锦葵茎皮短纤维取出烘干,再加入到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中浸泡搅拌10min;随后将锦葵茎皮短纤维置于有机溶剂中浸泡搅拌28min,浸泡结束取出清洗烘干待用;

上述有机溶剂由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的成分组成:乙酸乙酯5份、正丁醇2份、乙醇2份、二甲基亚砜2份、二甲苯3份;

(2)原料的混合:取聚氯乙烯树脂粉sg-5、改性后的锦葵茎皮纤维、马来酸酐接枝abs树脂以及绒毛粉加入到混合机中,在工作温度为165℃、工作转速为800r/min的条件下混合搅拌6min;再将钙钛尾矿粉料、环氧脂肪酸甲酯以及复配偶联剂加入到混合机中,保持转速不变,在工作温度为130℃条件下混合搅拌4min;之后将羊巴粉、胶易素t-78以及复配抗氧剂加入到混合机中,保持转速和混合温度不变,搅拌3min,混合搅拌结束后得混合物料;

(3)混料的熔融挤出:将混合物料输送至挤出机中熔融挤出即可。

对比例组

下表6中“-”表示实施例中某种成分的减少使用;

表6

对比例8

本对比例涉及一种木塑复合材料,其相对于上述实施例2,仅存在复配偶联剂的成分不同;

本对比例偶联剂的成分为:钛酸酯偶联剂201。

对比例9

本对比例涉及一种木塑复合材料,其相对于上述实施例3,仅存在复配偶联剂的成分不同;

本对比例复配偶联剂的成分为:钛酸酯偶联剂201、稀土偶联剂两种成分按照质量比3:1合并得到。

对比例10

本对比例涉及一种木塑复合材料,其相对于上述实施例4,仅存在复配偶联剂中各成分的质量比不同;

本对比例复配偶联剂中各成分的质量比为:复配偶联剂为锡偶联ssbr、钛酸酯偶联剂201、稀土偶联剂三种成分按照质量比1:1:1合并得到。

对比例11

本对比例涉及一种木塑复合材料,其相对于上述实施例5,仅存在木塑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不同;

本对比例木塑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如下:

(1)纤维的短切:取锦葵茎皮纤维清洗短切,烘干后待用;

(2)原料的混合:取聚氯乙烯树脂粉sg-5、短切后的锦葵茎皮纤维、马来酸酐接枝abs树脂以及绒毛粉加入到混合机中,在工作温度为165℃、工作转速为800r/min的条件下混合搅拌6min;再将钙钛尾矿粉料、环氧脂肪酸甲酯以及复配偶联剂加入到混合机中,保持转速不变,在工作温度为130℃条件下混合搅拌4min;之后将羊巴粉、胶易素t-78以及复配抗氧剂加入到混合机中,保持转速和混合温度不变,搅拌3min,混合搅拌结束后得混合物料;

(3)混料的熔融挤出:将混合物料输送至挤出机中熔融挤出即可。

对比例12

本对比例涉及一种木塑复合材料,其相对于上述实施例5,仅存在木塑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不同;

(1)纤维的改性:取锦葵茎皮纤维清洗短切,烘干后,置于蒸汽爆破罐中,在蒸汽温度为114℃、压力为0.7mpa条件下保温保压,进行蒸汽爆破处理6min;再将罐内锦葵茎皮短纤维取出烘干,再加入到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中浸泡搅拌10min;随后将锦葵茎皮短纤维置于有机溶剂中浸泡搅拌28min,浸泡结束取出清洗烘干待用;

上述有机溶剂由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的成分组成:乙酸乙酯5份、正丁醇2份、乙醇2份、二甲基亚砜2份、二甲苯3份;

(2)原料的混合:将所有原料共同输送至混合机中,在工作温度为160℃、工作转速为800r/min的条件下混合搅拌12min,混合搅拌结束得混合物料;

(3)混料的熔融挤出:将混合物料输送至挤出机中熔融挤出即可。

对比例13

本对比例涉及一种木塑复合材料,其按重量份计,由以下组分混合制成:pvc树脂50-75份,木粉16-20份,轻钙粉20-30份,改性生物炭6-8份,钙锌稳定剂1.3-1.5份,氯化聚乙烯0.8-1份,聚乙烯蜡0.3-0.5份,硬脂酸0.5-0.8份,增塑剂1.0-1.5份,acr加工助剂1.9-2.4份,回料5-8份。

性能检测

为验证本发明之有益效果,取上述实施例1-5及对比例1-13中制得的木塑复合材料的样板料(尺寸为150×50×6mm)进行如下表7的性能检测,拉伸强度、弯曲弹性模量、冲击韧性、吸水膨胀率、吸水率的检测方法及标准具体参照建材行业标准《db44t349-2006木塑复合材料技术条件》中的内容。(下表中实施例1-5的样板料采用#1-#5表示,对比例1-13的样板料采用&1-&13表示)

表7:

备注:

1)电磁屏蔽效能的检测是在法兰轴测试仪上进行的,测试频率分别为1000khz、1.5ghz;

2)耐湿热老化性的检测是在湿热老化试验箱中进行的,检测温度为60℃,湿度90%rh以上,测试时间为168h,观察是否出现龟裂、鼓泡、形状尺寸变化等不良现象。

由上表7可以看出,本发明的木塑复合材料在生产原料选用上是有讲究的,原料间的组配协同作用使制得的木塑复合材料在力学强度、防水性、耐氧化老化性及屏蔽性等方面上提升显著,改善了木塑复合材料的整体性能,提高了应用性能,使用寿命更有保障,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结合本发明之有益效果,申请人对本发明的部分组分及制备方法进行如下阐述:

(一)植物纤维的改性处理:通过对短切后的锦葵茎皮纤维进行了蒸汽爆破处理,有效的松散了茎皮纤维的组织结构,尤其改善了无定形区的组织结构,去除了纤维内的果胶等杂质成分,并破坏了纤维素中的超分子结构,增强了后续的碱泡、洗脱的改性效果,更利于纤维力学性能的保留;接着将纤维放入碱液中浸泡处理,其能够进一步地溶解木质中部分果胶、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等低分子杂质,不改变主体纤维素的化学结构,而使纤维旋转角减小,分子取向提高,从而提高纤维的断裂强度等,上述碱洗能够便于后续操作的顺利进行;之后将纤维放入有机溶剂中浸泡处理,一方面进行选择性蜡质洗脱,另一方面提高了木质部分和聚合物基体间的粘结性,提升了锦葵茎皮纤维的使用性能。若操作中蒸汽爆破处理的工艺参数、碱液及有机溶剂的种类及质量浓度的改变,均会导致纤维的改性效果有变,不利于本发明有益效果的很好实现。

(二)复配偶联剂:木塑复合材料常用的偶联剂有硅烷系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铝酸酯偶联剂,其用于将有机高分子和无机填料反应融合,大量实验后发现,在诸多偶联剂产品中钛酸酯偶联剂201在应用于本发明中产生的效果最好,但还是达不到预期的要求,因此,申请人尝试添加其它成分的偶联剂与其合并使用进而来达到本发明的目的,在此基础上,申请人最终意外获得了由锡偶联ssbr、钛酸酯偶联剂201、稀土偶联剂三种成分按照质量比(2-4):(4-8):(1-3)合并得到的复配偶联剂,该种复配偶联剂取得的有益效果非常突出,远远超过其它种类及组配的偶联剂,它能高效地粘合促进原料中锦葵茎皮纤维、钙钛尾矿粉料、绒毛粉等成分填充至聚合物基体中,并改善了上述填料的物理性能和提高了保护材料界面免受环境应力损害的能力。若是本发明中复配偶联剂的成分或/和含量的改变,均会导致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不能很好的实现。

(三)复配抗氧剂:经申请人大量实验得出,抗氧剂1076、抗氧剂1010、抗氧剂dstp三种成分的协同作用能够有效地阻止本发明木塑复合材料链式反应的进行,具有优良的臭氧龟裂及屈挠龟裂防护性,可较好地提升本发明木塑复合材料的耐环境应力,当上述抗氧成分并用时,既能减少抗氧剂的用量又能提高防护效果,发挥各自的抗氧防老优势,可显著提高木塑复合材料的使用寿命;若是本发明中复配抗氧剂的成分或/和含量的改变,均会导致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不能很好的实现。

当然,因为本发明木塑复合材料的设计思路和发明目的之要求,本发明其余组分选择及含量选择显然也是非显而易见的,绝非本领域技术人员结合现有技术即可轻易想到。这在本发明木塑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上有进一步的体现,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看到,本发明的制备方法采用三个步骤设计,混料过程中分批分次加入原料,步骤简单而有序,而非采用现有技术常规的一次性加入(例如对比例12),这种工艺是与本发明木塑复合材料生产原料组分的特殊配比相适应的,只有采用这种工艺,才能保证木塑复合材料反应体系的平稳有序进行,保障最后制备出的木塑复合材料优异特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