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脱蜡过滤前所用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11897发布日期:2018-10-19 21:34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脂加工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脂加工中脱蜡过滤前所用的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油脂在经过脱蜡过滤机脱蜡过滤处理时,由于脱蜡网子滤饼吹湿与脱蜡过滤机里的水分含量影响较大,打开蒸汽阀门后管道里存有大量水分,而管道中的水分会影响后续的脱蜡过滤机滤饼吹干。因此,需要在吹网之前先将进料管道里的水分排出,保证进入脱蜡过滤机中的蒸汽中没有水分,以助于脱蜡过滤机滤饼吹干。

目前所用的脱蜡过滤机的进料管道前仅有蒸汽管道,通过该蒸汽管道直接向脱蜡过滤机中输送原料蒸汽,而原料蒸汽中含有大量的水分,会导致油品乳化,也必然会影响后续的脱蜡过滤机的滤饼吹干过程。

针对上述的现状,需要设计一种在原料进入脱蜡过滤机之前能将进料管道中的水分排出的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在脱蜡过滤之前将进料管道中的水分排出的结构,而且还对应设置了两条不同的支路管道,其中一条支路管道上有分离装置,便于更彻底的将进料管道中的水分分离开来,另一条支路管道直接与脱蜡过滤机相连通。

排水结构包括位于进料管道上的排水装置;

还包括位于排水装置上方的两条并联的支路管道Ⅰ和支路管道Ⅱ,支路管道Ⅰ和支路管道Ⅱ汇集后与蒸汽阀门相串联;

支路管道Ⅰ上有分离装置,分离装置包括分离腔;

分离腔的上顶部和下底部分别有与分离腔相配合的上盖和下盖;

分离腔的最上端有出气口;

支路管道Ⅰ穿过分离腔的底部通向分离腔的内部;支路管道Ⅰ的最上部靠近分离腔的出气口下方,支路管道Ⅰ的最上部扣有反向帽;支路管道Ⅰ的出口位于反向帽与支路管道Ⅰ的侧壁之间;

排水装置包括与进料管道相连接的连接管,连接管下方有蓄水槽;蓄水槽下方有排水阀,排水阀与排水管相连接。

排水管的排水口处有薄膜管。

出气口下方的分离腔内有防水透气膜。

分离腔与上盖螺纹连接,分离腔与下盖螺纹连接;分离腔与上盖之间有密封圈;分离腔与下盖之间也有密封圈。

支路管道Ⅰ和支路管道Ⅱ上均有单向阀。

排水管上有单向阀;蓄水槽为透明材质的蓄水槽。

蓄水槽内有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与显示屏相连接,显示屏连接有控制面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脱蜡过滤机之前设置有排水装置,该排水装置可将进料管道中的水分排出;与该排水装置相对应位置处的上方,设置有带分离结构的分离装置,水分排出的装置,而且还对应设置了两条不同的支路管道,其中一条支路管道上有分离装置,便于更彻底的将进料管道中的水分分离开来,另一条支路管道直接与脱蜡过滤机相连通,当进料管道中几乎不含有水分或含有非常少量的水分时,原料经过排水装置处理,再通过该支路管道直接进入脱蜡过滤机,无须经过带有分离装置的支路管道。本实用新型的装置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使得其操作灵活,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具体的选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排水结构的整体连接关系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排水结构中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蓄水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料管道,2-分离装置,3-支路管道Ⅰ,4-支路管道Ⅱ,5-单向阀,6-连接管,7-蓄水槽,8-排水阀,9-蒸汽阀门,10-脱蜡过滤机,11-下盖, 12-上盖,13-出气口,14-防水透气膜,15-密封圈,16-反向帽,17-支路管道Ⅰ的侧壁,18-显示屏,19-液位传感器,20-排水管,21-支路管道Ⅰ的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以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的排水结构设计的思路是,进料管道中的积存的水进入到脱蜡过滤机中之后,会导致原料蒸汽中的油品乳化,影响后续的脱蜡过滤机中滤饼吹干的过程。因此,本实用新型中在蒸汽阀门之前设计排水结构;

排水结构主要包括排水装置,以及通过对支路管道的设置和改进,比如在支路管道中设置分离结构,将水进一步的排除;本实用新型还设置了不带有分离装置的支路管道,适用于进料管道中不存在水或者是水含量极少无须排出的情况;在具体操作时,可以根据情况选择;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的排水结构包括位于进料管道1上的排水装置;

还包括位于排水装置上方的两条并联的支路管道Ⅰ3和支路管道Ⅱ4,支路管道Ⅰ3和支路管道Ⅱ4汇集后与蒸汽阀门相串联;

支路管道Ⅰ3和支路管道Ⅱ4上分别设置有单向阀5,以控制支路管道Ⅰ3 和支路管道Ⅱ4的开启;

支路管道Ⅰ3上有分离装置2,分离装置2包括分离腔,以及分别位于分离腔的上顶部和下底部的且与分离腔相配合的上盖12和下盖11;

分离腔的最上端有出气口13,在上盖12上有对应的出口,该出气口13与上盖12上的出口相连通;出气口13下方的分离腔内有防水透气膜14;

支路管道Ⅰ3穿过分离腔的底部通向分离腔的内部;支路管道Ⅰ3的最上部靠近分离腔的出气口13下方,支路管道Ⅰ3的最上部扣有反向帽16;支路管道Ⅰ3的出口位于反向帽16与支路管道Ⅰ3的侧壁之间,位于分离腔中的支路管道Ⅰ的出口21为圆孔形口;

排水装置包括与进料管道1相连接的连接管6,连接管6下方有蓄水槽7;蓄水槽7下方有排水阀8,排水阀8与排水管20相连接。

排水管20的排水口处有薄膜管。

分离腔与上盖12螺纹连接,分离腔与下盖螺纹连接;分离腔与上盖12之间有密封圈15;分离腔与下盖11之间也有密封圈15。

支路管道Ⅰ3和支路管道Ⅱ4上均有单向阀5。

排水管上有单向阀5;蓄水槽7为透明材质的蓄水槽7。

通过设置上述的排水装置,进料管道中的水通过排水装置排出;而且设置了带有分离装置的支路管道,在该分离装置中,通过反向帽以及防水透气膜,将水隔离在支路管道Ⅰ与进料管道相交处,此时,即便是支路管道Ⅰ中有水,也会落入到排水装置中排放出,起到了更好的排水效果,避免了由于蒸汽中的油脂被进料管道中的水乳化的现象,便于后续的脱蜡过滤处理。

在排水装置中设置有蓄水槽,可使蓄水槽中的水保持一定的水位。

设置了支路管道Ⅱ,适用于进料管道中水含量极少无须分离的状态,此时,直接打开支路管道Ⅱ的单向阀即可。

实施例2

排水结构包括位于位于进料管道1上的排水装置;

还包括位于排水装置上方的两条并联的支路管道Ⅰ3和支路管道Ⅱ4,支路管道Ⅰ3和支路管道Ⅱ4汇集后与蒸汽阀门9相串联;

支路管道Ⅰ3上有分离装置2,分离装置2包括分离腔;

分离腔的上顶部和下底部分别有与分离腔相配合的上盖12和下盖11;

分离腔的最上端有出气口13;

支路管道Ⅰ3穿过分离腔的底部通向分离腔的内部;支路管道Ⅰ3的最上部靠近分离腔的出气口13下方,支路管道Ⅰ3的最上部扣有反向帽16;位于分离腔中的支路管道Ⅰ的出口21位于反向帽16与支路管道Ⅰ3的侧壁之间;

排水装置包括与进料管道1相连接的连接管6,连接管6下方有蓄水槽7;蓄水槽7下方有排水阀8,排水阀8与排水管20相连接。

排水管20的排水口处有薄膜管。

出气口13下方的分离腔内有防水透气膜14。

分离腔与上盖12螺纹连接,分离腔与下盖螺纹连接;分离腔与上盖12之间有密封圈15;分离腔与下盖之间也有密封圈15。

支路管道Ⅰ3和支路管道Ⅱ4上均有单向阀5。

排水管上有单向阀5;蓄水槽7为透明材质的蓄水槽7。

蓄水槽7内有液位传感器19,液位传感器19与显示屏18相连接,显示屏18连接有控制面板。设置液位传感器19,可以使操作人员了解蓄水槽中的水位高低,便于调节排水阀。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