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分子乳化剂的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25893发布日期:2019-06-26 01:52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分子乳化剂的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分子乳化剂的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高分子乳化剂(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以高活性有机化工材料为原料、采用热加合工艺制备的无灰分散剂,主要用于乳化炸药生产的助乳剂,极大提高乳化炸药稳定性,炸药储存期延长一倍以上,也可用于石油制品和石油开采过程中的添加剂,并具有良好的清洁性和低温油泥分散性,现有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在合成时,需要利用碱液对尾气进行吸收,稀释后的碱液在温度较低时会出现结晶的情况,若单独对碱液进行加热往往会造成能源的浪费,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分子乳化剂的生产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分子乳化剂的生产装置,包括第一反应釜、第二反应釜、碱洗塔、水封罐、抽真空机,所述第一反应釜上开设有进料口,第一反应釜的顶部设有螺栓安装的电机,电机与搅拌轴连接,搅拌轴延伸至第一反应釜内,第一反应釜通过管道与第二反应釜连接,第二反应釜的顶部也设有电机,第二反应釜内安装有搅拌轴,第一反应釜及第二反应釜上均设有冷凝器,所述第一反应釜的顶部通过管道与吸收罐连接,吸收罐与碱洗塔连接,所述碱洗塔的碱液管由顶部进行喷淋,碱洗塔通过管道与水封罐连接,且管道延伸至水面以下,水封罐的出气管与尾气处理系统连接,所述第二反应釜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抽真空机通过抽真空管与第二反应釜连接,抽真空管的进口下方设有限位板,限位板与滑杆连接,滑杆焊接在第二反应釜内,限位板能沿滑杆进行上下移动,皮筋一端与滑杆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反应釜的底部连接,所述碱液管上焊接有缩涨器及导热支架,导热支架的自由端与导热板连接。

优选的,所述缩涨器包括密封筒及活塞杆,密封筒焊接在碱液管上,活塞杆安装在密封筒内,密封筒内填充有氮气,活塞杆采用隔热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缩涨器伸长时,导热板与第一反应釜、第二反应釜分离,当缩涨器收缩时,导热板与第一反应釜、第二反应釜抵接进行热量传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在第一反应釜进行反应时,为了提高反应速度需要对第一反应釜机进行加热,第二反应釜内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当碱液温度较低时,密封筒内的氮气收缩,带动活塞杆向后移动,此时导热板与第一反应釜、第二反应釜的釜壁抵接,第一反应釜、第二反应釜上的热量经导热板、导热支架传递至碱液管上对碱液进行加热避免碱液结晶;若碱液温度较高,密封筒内的氮气吸收热量膨胀,活塞杆向外移动,从而活塞杆将碱液管上的导热板与第一反应釜、第二反应釜分离,避免加热过度;若第二反应釜内的液面过高或抽真空机的抽力较大,限位板沿滑杆向上移动将抽真空管密封,避免溶液进入抽真空机内,对抽真空及造成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高分子乳化剂的生产装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高分子乳化剂的生产装置的限位板与滑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高分子乳化剂的生产装置的缩涨器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高分子乳化剂的生产装置的缩涨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阐述。

如图1-4所示,一种高分子乳化剂的生产装置,包括第一反应釜3、第二反应釜7、碱洗塔5、水封罐6、抽真空机9,所述第一反应釜3上开设有进料口,第一反应釜3的顶部设有螺栓安装的电机2,电机2与搅拌轴4连接,搅拌轴4延伸至第一反应釜3内,第一反应釜3通过管道与第二反应釜7连接,第二反应釜7的顶部也设有电机2,第二反应釜7内安装有搅拌轴4,第一反应釜3及第二反应釜7上均设有冷凝器11,所述第一反应釜3的顶部通过管道与吸收罐连接,吸收罐与碱洗塔5连接,所述碱洗塔5的碱液管1由顶部进行喷淋,碱洗塔5通过管道与水封罐6连接,且管道延伸至水面以下,水封罐6的出气管与尾气处理系统连接,所述第二反应釜7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抽真空机9通过抽真空管10与第二反应釜7连接,抽真空管10的进口下方设有限位板8,限位板8与滑杆14连接,滑杆14焊接在第二反应釜7内,限位板8能沿滑杆14进行上下移动,皮筋13一端与滑杆14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反应釜7的底部连接,所述碱液管1上焊接有缩涨器15及导热支架17,导热支架17的自由端与导热板16连接,缩涨器伸长时,导热板与第一反应釜、第二反应釜分离,当缩涨器收缩时,导热板与第一反应釜、第二反应釜抵接进行热量传递,缩涨器15包括密封筒18及活塞杆19,密封筒18焊接在碱液管1上,活塞杆19安装在密封筒18内,密封筒18内填充有氮气,活塞杆19采用隔热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将高活性聚异丁烯与顺丁烯二酸酐加入第一反应釜3内,同时对第一反应釜3进行升温、搅拌,反应6-9h,反应完成后向第一反应釜3内充入氮气,将未反应的顺丁烯二酸酐气体用聚异丁烯进行吸收,尾气利用碱洗塔5、水封罐6进行吸收处理,第一反应釜3反应完成后进入第二反应釜7内,向第二反应釜7内加入稀释剂及相应数量的多烯多胺,反应2-5h,然后抽真空脱水从而生成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所进行的改变、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