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去甲金霉素菌株培育及筛选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538174发布日期:2019-04-29 14:13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去甲金霉素菌株培育及筛选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去甲金霉素菌株培育及筛选方法。



背景技术:

去甲金霉素,主要用于米诺环素和替加环素的生产。其抗菌性较强,抗菌谱与金霉素相似,其作用比四环素、土霉素强,比金霉素稳定,当前生物医药领域中重要的原料产品,但当前在进行去甲金霉素生产过程中,由于国外对我国长期的技术封锁,从而导致我国去甲金霉素产品生产工作相对滞后,缺乏高效可靠,且成本低廉的去甲金霉素产品生产工艺。

而在去甲金霉素产品生产环节中,去甲金霉素菌株培育及筛选是确保去甲金霉素产品生产效率质量的重要基础,而当前在进行对去甲金霉素菌株培育和筛选作业时,所采用的方法和工艺往往均为借鉴同类或相似菌种培育及筛选方法开展,虽然一定程度可以满足去甲金霉素菌株培育及筛选的需要,但工作效率低下,成本相对较高,易产生大量的污染性废弃物,且菌株培育质量稳定性和筛选精度均相对较差,严重影响了甲金霉素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因此针对这一现状,需要开发一种全新的去甲金霉素菌株培育及筛选方法,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去甲金霉素菌株培育及筛选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生产效率低和产品质量差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效去甲金霉素菌株培育及筛选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配置培养母液,首先根据使用需要,在培养釜中配置去甲金霉素菌株培养母液,然后在10—30分钟内,将去甲金霉素菌株培养母液匀速升温至25℃—35℃并保温,然后对去甲金霉素菌株培养母液进行30—80分钟超声波乳化作业,并在完成超声波乳化作业后对去甲金霉素菌株培养母液保温静置10—30分钟,然后将配制好的培养母液分为三部分,并分别承载在三个相互独立的反应釜中,同时在其中一部分培养母液中添加生物标记物,然后超声波混合3—20分钟,制备得到生物标记液;

第二步,菌种接种,首先在无菌环境避光条件下,对培养皿和过承载架进行辐照灭活处理,然后通过菌种接种装置将去甲金霉素菌种均与涂布在若干培养皿上表面,让后将各培养皿通过承载架沿竖直方向进行交错固定,且各培养皿上表面均与水平面平行分布,即可完成菌种接种;

第三步,菌种培育,将完成接种后的培养皿和承载架一同浸入到第一步中分离开的其中一部分培养母液中,并使培养皿和承载架上端面低于培养母液液面至少5毫米,然后在25℃—35℃恒温环境下培育1—2天,即可得到将去甲金霉素菌株;且培育过程中,3—5小时/次的频率对培养母液进行超声波搅拌,且超声波搅拌频率为0.2—0.5mhz,每次超声波振荡时间为5—20分钟;

第四步,荧光标记,完成第三步作业后,将培养釜中用于浸泡培养皿和承载架的培养母液排空,并选择各培养皿中的其中一个为标的培养皿,然后将第一步配置的培养母液中的另一部分培养母液喷淋到标的培养皿外的各培养皿中,将生物标记液喷淋到标的培养皿中,且培养母液与生物标记液喷淋参数保持一致条件下,以3—5次/10小时的频率进行均匀喷淋至标的培养皿外的各培养皿和标的培养皿中,并在25℃—35℃恒温环境下持续培育2—5天,且培育过程中,培养皿上端面的培养母液液面高出培养皿上端面的将去甲金霉素菌种上端面1—10毫米,并在每次完成培养母液喷淋后,对各培养皿进行100—160r/min振荡条件下持续匀速振荡10—20分钟,且振荡时培养面上端面与水平面间夹角不大于30°;

第五步,筛选,将经过培育后第四步中标的培养皿中的去甲金霉素菌株进行生物标记物浓度检测,并根据生物标记物浓度分布区域对标的培养皿中去甲金霉素菌株进行划分,然后根据标的培养皿中去甲金霉素菌株进行划分分布结构,依次对剩余各培养皿中菌株进行相同分布结构的划分,从而即可完成不同菌株质量划分筛选作业;

第六步,浓缩提纯,根据第五步划分筛选的结果,对除标的培养皿外的其他培养皿中的同区域内的去甲金霉素菌株进行分类收集汇合,然后将不符合标准的区域内的去甲金霉素菌株进行去除并无害化处理,对各区域内的去甲金霉素菌株的浓度机发育状态分别进行浓缩提纯,并使浓缩提纯后各区域内的去甲金霉素菌株的浓度机发育状态保持一致后进行二次汇合即可得到成品。

进一步的,第一步中,所述培养母液以下质量份数物质构成:葡萄糖1%—3.5%、蛋白胨0.5%—2.3%、edta0.1%—0.5%、ca(clo)20.5%—1.3%、mgso41.1%—2.5%、(nh4)2fe(so4)2·6h2o0.8%—4.3%,余量为生理盐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步中,在对培养母液分配时,用于喷淋作业部分的培养母液量为培养母液总量的20%—30%;用于制备生物标记液的部分培养母液量为培养母液总量的10%—30%;余量为用于浸泡用培养母液。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步中的生物标记物为荧光标记物及同位素标记物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共用。

进一步的,所述第四步中的生物标记物在培养母液中的浓度为3%—10%。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部中,承载架为轴线与水平面垂直分布的框架结构,所述培养皿包括横断面呈“凵”字型槽状结构的基体及位于基体内与基体同轴分布并呈网板板状结构的托盘,所述基体下端面与承载架通过转台机构相互铰接,所述托盘下端面雨基体底部间间距为0—5毫米,上端面低于培养皿至少3毫米,且自上而下分布的相邻两个培养皿之间间距为5—20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步中,在进行超声波搅拌时,振荡源与承载架间间距不小于10厘米,震荡方向与承载架轴线呈15°—90°夹角。

进一步的,所述第六步中,不符合标准的区域内的去甲金霉素菌株进行无害化处理时,采用辐照灭活、生物发酵及高温焚烧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同时使用。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势:

本发明一方面操作简单,培育及筛选效率高,且成本低廉,对环境污染小,另一方面可有效的提高去甲金霉素菌株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产量,从而极大的提高去甲金霉素菌生产效率和质量的同时,另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实施例所描述的内容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当也不会限制权利要求书中所详细描述的本发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高效去甲金霉素菌株培育及筛选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配置培养母液,首先根据使用需要,在培养釜中配置去甲金霉素菌株培养母液,然后在10分钟内,将去甲金霉素菌株培养母液匀速升温至25℃并保温,然后对去甲金霉素菌株培养母液进行30分钟超声波乳化作业,并在完成超声波乳化作业后对去甲金霉素菌株培养母液保温静置10分钟,然后将配制好的培养母液分为三部分,并分别承载在三个相互独立的反应釜中,同时在其中一部分培养母液中添加生物标记物,然后超声波混合3分钟,制备得到生物标记液;

第二步,菌种接种,首先在无菌环境避光条件下,对培养皿和过承载架进行辐照灭活处理,然后通过菌种接种装置将去甲金霉素菌种均与涂布在若干培养皿上表面,让后将各培养皿通过承载架沿竖直方向进行交错固定,且各培养皿上表面均与水平面平行分布,即可完成菌种接种;

第三步,菌种培育,将完成接种后的培养皿和承载架一同浸入到第一步中分离开的其中一部分培养母液中,并使培养皿和承载架上端面低于培养母液液面5毫米,然后在25℃恒温环境下培育2天,即可得到将去甲金霉素菌株;且培育过程中,3小时/次的频率对培养母液进行超声波搅拌,且超声波搅拌频率为0.2mhz,每次超声波振荡时间为20分钟;

第四步,荧光标记,完成第三步作业后,将培养釜中用于浸泡培养皿和承载架的培养母液排空,并选择各培养皿中的其中一个为标的培养皿,然后将第一步配置的培养母液中的另一部分培养母液喷淋到标的培养皿外的各培养皿中,将生物标记液喷淋到标的培养皿中,且培养母液与生物标记液喷淋参数保持一致条件下,以5次/10小时的频率进行均匀喷淋至标的培养皿外的各培养皿和标的培养皿中,并在25℃恒温环境下持续培育5天,且培育过程中,培养皿上端面的培养母液液面高出培养皿上端面的将去甲金霉素菌种上端面1毫米,并在每次完成培养母液喷淋后,对各培养皿进行100r/min振荡条件下持续匀速振荡10分钟,且振荡时培养面上端面与水平面间夹角为30°;

第五步,筛选,将经过培育后第四步中标的培养皿中的去甲金霉素菌株进行生物标记物浓度检测,并根据生物标记物浓度分布区域对标的培养皿中去甲金霉素菌株进行划分,然后根据标的培养皿中去甲金霉素菌株进行划分分布结构,依次对剩余各培养皿中菌株进行相同分布结构的划分,从而即可完成不同菌株质量划分筛选作业;

第六步,浓缩提纯,根据第五步划分筛选的结果,对除标的培养皿外的其他培养皿中的同区域内的去甲金霉素菌株进行分类收集汇合,然后将不符合标准的区域内的去甲金霉素菌株进行去除并无害化处理,对各区域内的去甲金霉素菌株的浓度机发育状态分别进行浓缩提纯,并使浓缩提纯后各区域内的去甲金霉素菌株的浓度机发育状态保持一致后进行二次汇合即可得到成品。

本实施例中,第一步中,所述培养母液以下质量份数物质构成:葡萄糖1%—3.5%、蛋白胨0.5%、edta0.1%、ca(clo)20.5%、mgso41.1%、(nh4)2fe(so4)2·6h2o0.8%,余量为生理盐水。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步中,在对培养母液分配时,用于喷淋作业部分的培养母液量为培养母液总量的20%;用于制备生物标记液的部分培养母液量为培养母液总量的10%;余量为用于浸泡用培养母液。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步中的生物标记物为荧光标记物,且所述第四步中的生物标记物在培养母液中的浓度为3%。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部中,承载架为轴线与水平面垂直分布的框架结构,所述培养皿包括横断面呈“凵”字型槽状结构的基体及位于基体内与基体同轴分布并呈网板板状结构的托盘,所述基体下端面与承载架通过转台机构相互铰接,所述托盘下端面雨基体底部间间距为0,上端面低于培养皿3毫米,且自上而下分布的相邻两个培养皿之间间距为5毫米。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步中,在进行超声波搅拌时,振荡源与承载架间间距为10厘米,震荡方向与承载架轴线呈15°夹角。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六步中,不符合标准的区域内的去甲金霉素菌株进行无害化处理时,采用辐照灭活、生物发酵及高温焚烧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同时使用。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一种高效去甲金霉素菌株培育及筛选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配置培养母液,首先根据使用需要,在培养釜中配置去甲金霉素菌株培养母液,然后在30分钟内,将去甲金霉素菌株培养母液匀速升温至35℃并保温,然后对去甲金霉素菌株培养母液进行80分钟超声波乳化作业,并在完成超声波乳化作业后对去甲金霉素菌株培养母液保温静置30分钟,然后将配制好的培养母液分为三部分,并分别承载在三个相互独立的反应釜中,同时在其中一部分培养母液中添加生物标记物,然后超声波混合20分钟,制备得到生物标记液;

第二步,菌种接种,首先在无菌环境避光条件下,对培养皿和过承载架进行辐照灭活处理,然后通过菌种接种装置将去甲金霉素菌种均与涂布在若干培养皿上表面,让后将各培养皿通过承载架沿竖直方向进行交错固定,且各培养皿上表面均与水平面平行分布,即可完成菌种接种;

第三步,菌种培育,将完成接种后的培养皿和承载架一同浸入到第一步中分离开的其中一部分培养母液中,并使培养皿和承载架上端面低于培养母液液面8毫米,然后在35℃恒温环境下培育1天,即可得到将去甲金霉素菌株;且培育过程中,5小时/次的频率对培养母液进行超声波搅拌,且超声波搅拌频率为0.5mhz,每次超声波振荡时间为5分钟;

第四步,荧光标记,完成第三步作业后,将培养釜中用于浸泡培养皿和承载架的培养母液排空,并选择各培养皿中的其中一个为标的培养皿,然后将第一步配置的培养母液中的另一部分培养母液喷淋到标的培养皿外的各培养皿中,将生物标记液喷淋到标的培养皿中,且培养母液与生物标记液喷淋参数保持一致条件下,以3次/10小时的频率进行均匀喷淋至标的培养皿外的各培养皿和标的培养皿中,并在35℃恒温环境下持续培育2天,且培育过程中,培养皿上端面的培养母液液面高出培养皿上端面的将去甲金霉素菌种上端面10毫米,并在每次完成培养母液喷淋后,对各培养皿进行160r/min振荡条件下持续匀速振荡20分钟,且振荡时培养面上端面与水平面间夹角为5°;

第五步,筛选,将经过培育后第四步中标的培养皿中的去甲金霉素菌株进行生物标记物浓度检测,并根据生物标记物浓度分布区域对标的培养皿中去甲金霉素菌株进行划分,然后根据标的培养皿中去甲金霉素菌株进行划分分布结构,依次对剩余各培养皿中菌株进行相同分布结构的划分,从而即可完成不同菌株质量划分筛选作业;

第六步,浓缩提纯,根据第五步划分筛选的结果,对除标的培养皿外的其他培养皿中的同区域内的去甲金霉素菌株进行分类收集汇合,然后将不符合标准的区域内的去甲金霉素菌株进行去除并无害化处理,对各区域内的去甲金霉素菌株的浓度机发育状态分别进行浓缩提纯,并使浓缩提纯后各区域内的去甲金霉素菌株的浓度机发育状态保持一致后进行二次汇合即可得到成品。

本实施例中,第一步中,所述培养母液以下质量份数物质构成:葡萄糖3.5%、蛋白胨2.3%、edta0.5%、ca(clo)21.3%、mgso42.5%、(nh4)2fe(so4)2·6h2o4.3%,余量为生理盐水。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步中,在对培养母液分配时,用于喷淋作业部分的培养母液量为培养母液总量的30%;用于制备生物标记液的部分培养母液量为培养母液总量的30%;余量为用于浸泡用培养母液。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步中的生物标记物为同位素标记物,所述第四步中的生物标记物在培养母液中的浓度为10%。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部中,承载架为轴线与水平面垂直分布的框架结构,所述培养皿包括横断面呈“凵”字型槽状结构的基体及位于基体内与基体同轴分布并呈网板板状结构的托盘,所述基体下端面与承载架通过转台机构相互铰接,所述托盘下端面雨基体底部间间距为5毫米,上端面低于培养皿5毫米,且自上而下分布的相邻两个培养皿之间间距为20毫米。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步中,在进行超声波搅拌时,振荡源与承载架间间距为50厘米,震荡方向与承载架轴线呈90°夹角。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六步中,不符合标准的区域内的去甲金霉素菌株进行无害化处理时,采用辐照灭活、生物发酵及高温焚烧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同时使用。

实施例3

如图1所示,一种高效去甲金霉素菌株培育及筛选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配置培养母液,首先根据使用需要,在培养釜中配置去甲金霉素菌株培养母液,然后在20分钟内,将去甲金霉素菌株培养母液匀速升温至28℃并保温,然后对去甲金霉素菌株培养母液进行45分钟超声波乳化作业,并在完成超声波乳化作业后对去甲金霉素菌株培养母液保温静置21分钟,然后将配制好的培养母液分为三部分,并分别承载在三个相互独立的反应釜中,同时在其中一部分培养母液中添加生物标记物,然后超声波混合18分钟,制备得到生物标记液;

第二步,菌种接种,首先在无菌环境避光条件下,对培养皿和过承载架进行辐照灭活处理,然后通过菌种接种装置将去甲金霉素菌种均与涂布在若干培养皿上表面,让后将各培养皿通过承载架沿竖直方向进行交错固定,且各培养皿上表面均与水平面平行分布,即可完成菌种接种;

第三步,菌种培育,将完成接种后的培养皿和承载架一同浸入到第一步中分离开的其中一部分培养母液中,并使培养皿和承载架上端面低于培养母液液面至少5毫米,然后在28℃恒温环境下培育1.5天,即可得到将去甲金霉素菌株;且培育过程中,4小时/次的频率对培养母液进行超声波搅拌,且超声波搅拌频率为0.4mhz,每次超声波振荡时间为15分钟;

第四步,荧光标记,完成第三步作业后,将培养釜中用于浸泡培养皿和承载架的培养母液排空,并选择各培养皿中的其中一个为标的培养皿,然后将第一步配置的培养母液中的另一部分培养母液喷淋到标的培养皿外的各培养皿中,将生物标记液喷淋到标的培养皿中,且培养母液与生物标记液喷淋参数保持一致条件下,以4次/10小时的频率进行均匀喷淋至标的培养皿外的各培养皿和标的培养皿中,并在28℃恒温环境下持续培育4天,且培育过程中,培养皿上端面的培养母液液面高出培养皿上端面的将去甲金霉素菌种上端面5毫米,并在每次完成培养母液喷淋后,对各培养皿进行120r/min振荡条件下持续匀速振荡15分钟,且振荡时培养面上端面与水平面间夹角为15°;

第五步,筛选,将经过培育后第四步中标的培养皿中的去甲金霉素菌株进行生物标记物浓度检测,并根据生物标记物浓度分布区域对标的培养皿中去甲金霉素菌株进行划分,然后根据标的培养皿中去甲金霉素菌株进行划分分布结构,依次对剩余各培养皿中菌株进行相同分布结构的划分,从而即可完成不同菌株质量划分筛选作业;

第六步,浓缩提纯,根据第五步划分筛选的结果,对除标的培养皿外的其他培养皿中的同区域内的去甲金霉素菌株进行分类收集汇合,然后将不符合标准的区域内的去甲金霉素菌株进行去除并无害化处理,对各区域内的去甲金霉素菌株的浓度机发育状态分别进行浓缩提纯,并使浓缩提纯后各区域内的去甲金霉素菌株的浓度机发育状态保持一致后进行二次汇合即可得到成品。

本实施例中,第一步中,所述培养母液以下质量份数物质构成:葡萄糖2.1%、蛋白胨1.3%、edta0.3%、ca(clo)20.8%、mgso41.5%、(nh4)2fe(so4)2·6h2o3.3%,余量为生理盐水。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步中,在对培养母液分配时,用于喷淋作业部分的培养母液量为培养母液总量的25%;用于制备生物标记液的部分培养母液量为培养母液总量的25%;余量为用于浸泡用培养母液。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步中的生物标记物为荧光标记物及同位素标记物以1:1比例混合使用,所述第四步中的生物标记物在培养母液中的浓度为4%。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部中,承载架为轴线与水平面垂直分布的框架结构,所述培养皿包括横断面呈“凵”字型槽状结构的基体及位于基体内与基体同轴分布并呈网板板状结构的托盘,所述基体下端面与承载架通过转台机构相互铰接,所述托盘下端面雨基体底部间间距为2.5毫米,上端面低于培养皿为5毫米,且自上而下分布的相邻两个培养皿之间间距为8毫米。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步中,在进行超声波搅拌时,振荡源与承载架间间距为14厘米,震荡方向与承载架轴线呈45°夹角。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六步中,不符合标准的区域内的去甲金霉素菌株进行无害化处理时,采用辐照灭活、生物发酵及高温焚烧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同时使用。

实施例4

如图1所示,一种高效去甲金霉素菌株培育及筛选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配置培养母液,首先根据使用需要,在培养釜中配置去甲金霉素菌株培养母液,然后在11分钟内,将去甲金霉素菌株培养母液匀速升温至30℃并保温,然后对去甲金霉素菌株培养母液进行50分钟超声波乳化作业,并在完成超声波乳化作业后对去甲金霉素菌株培养母液保温静置19分钟,然后将配制好的培养母液分为三部分,并分别承载在三个相互独立的反应釜中,同时在其中一部分培养母液中添加生物标记物,然后超声波混合16分钟,制备得到生物标记液;

第二步,菌种接种,首先在无菌环境避光条件下,对培养皿和过承载架进行辐照灭活处理,然后通过菌种接种装置将去甲金霉素菌种均与涂布在若干培养皿上表面,让后将各培养皿通过承载架沿竖直方向进行交错固定,且各培养皿上表面均与水平面平行分布,即可完成菌种接种;

第三步,菌种培育,将完成接种后的培养皿和承载架一同浸入到第一步中分离开的其中一部分培养母液中,并使培养皿和承载架上端面低于培养母液液面11毫米,然后在30℃恒温环境下培育1天,即可得到将去甲金霉素菌株;且培育过程中,4小时/次的频率对培养母液进行超声波搅拌,且超声波搅拌频率为0.3mhz,每次超声波振荡时间为16分钟;

第四步,荧光标记,完成第三步作业后,将培养釜中用于浸泡培养皿和承载架的培养母液排空,并选择各培养皿中的其中一个为标的培养皿,然后将第一步配置的培养母液中的另一部分培养母液喷淋到标的培养皿外的各培养皿中,将生物标记液喷淋到标的培养皿中,且培养母液与生物标记液喷淋参数保持一致条件下,以4次/10小时的频率进行均匀喷淋至标的培养皿外的各培养皿和标的培养皿中,并在25℃—35℃恒温环境下持续培育3.5天,且培育过程中,培养皿上端面的培养母液液面高出培养皿上端面的将去甲金霉素菌种上端面6毫米,并在每次完成培养母液喷淋后,对各培养皿进行120r/min振荡条件下持续匀速振荡15分钟,且振荡时培养面上端面与水平面间夹角为20°;

第五步,筛选,将经过培育后第四步中标的培养皿中的去甲金霉素菌株进行生物标记物浓度检测,并根据生物标记物浓度分布区域对标的培养皿中去甲金霉素菌株进行划分,然后根据标的培养皿中去甲金霉素菌株进行划分分布结构,依次对剩余各培养皿中菌株进行相同分布结构的划分,从而即可完成不同菌株质量划分筛选作业;

第六步,浓缩提纯,根据第五步划分筛选的结果,对除标的培养皿外的其他培养皿中的同区域内的去甲金霉素菌株进行分类收集汇合,然后将不符合标准的区域内的去甲金霉素菌株进行去除并无害化处理,对各区域内的去甲金霉素菌株的浓度机发育状态分别进行浓缩提纯,并使浓缩提纯后各区域内的去甲金霉素菌株的浓度机发育状态保持一致后进行二次汇合即可得到成品。

本实施例中,第一步中,所述培养母液以下质量份数物质构成:葡萄糖2.8%、蛋白胨1.9%、edta0.4%、ca(clo)20.7%、mgso42%、(nh4)2fe(so4)2·6h2o3.8%,余量为生理盐水。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步中,在对培养母液分配时,用于喷淋作业部分的培养母液量为培养母液总量的22%;用于制备生物标记液的部分培养母液量为培养母液总量的28%;余量为用于浸泡用培养母液。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步中的生物标记物为荧光标记物及同位素标记物以1:2.5比例混合,所述第四步中的生物标记物在培养母液中的浓度为6.5%。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部中,承载架为轴线与水平面垂直分布的框架结构,所述培养皿包括横断面呈“凵”字型槽状结构的基体及位于基体内与基体同轴分布并呈网板板状结构的托盘,所述基体下端面与承载架通过转台机构相互铰接,所述托盘下端面雨基体底部间间距为3.5毫米,上端面低于培养皿6毫米,且自上而下分布的相邻两个培养皿之间间距为14毫米。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步中,在进行超声波搅拌时,振荡源与承载架间间距为20厘米,震荡方向与承载架轴线呈60°夹角。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六步中,不符合标准的区域内的去甲金霉素菌株进行无害化处理时,采用辐照灭活、生物发酵及高温焚烧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同时使用。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势:

本发明一方面操作简单,培育及筛选效率高,且成本低廉,对环境污染小,另一方面可有效的提高去甲金霉素菌株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产量,从而极大的提高去甲金霉素菌生产效率和质量的同时,另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