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可啉的分离方法

文档序号:101349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类可啉的分离方法
本发明涉及分离类可啉的新方法。具体地讲,本发明是关于通过使用具有大比表面的聚合吸附剂从完全类可啉中分离出不完全类可啉并进一步分离出各种完全类可啉的方法。
具有一种“可啉”骨架的化合物,例如维他命B12(5,6-二甲基苯并咪唑基氰钴酰胺),是该系列中最首要和生物学上最重要的成员,它们在药理学上是为人们所熟知的活泼化合物。它们是通过发酵过程来制备的。用于发酵的各种微生物可能产生不同的“可啉”化合物;而当发酵终止时,该发酵介质可含有处于不同生物合成阶段的类可啉。存在于发酵介质中的细胞同时含有完全的(含有核苷酸)和不完全(缺乏核苷酸)的类可啉。
不完全类可啉,例如钴啉醇酰胺和钴啉醇酸在生物学上是不活泼的,而在某些情况下则是有害的。它们的存在使得有价值的完全类可啉(钴胺素)的分离和结晶变得困难了。即使在粗制的通常被用作饲料添加剂的维他命B12(含有不同“可啉”化合物的混合物)中,该不完全类可啉也是应避免的,这是因为人们已晓得,例如作为饲料添加剂给小鸡喂食的钴啉醇酰胺的作用犹如一种维他命B12拮抗药(E.L.史密斯维他命B12Methnen,伦敦,1960,第84页)。
在某些情况下,使各种完全类可啉相互分离也是必要的。例如,如果是通过利用具有混合群种的微生物来进行发酵(例如见匈牙利书159,356中所描述的半连续过程),那么除了主要的不完全类可啉以外,所谓的因子Ⅲ(5-羟基苯并咪唑基氰钴酰胺)就会污染维他命B12产物。在用作饲料添加剂时,因子Ⅲ基本上具有相同于维他命B12的活性,于是,为了这个目的它们就不需被相互分离。然而,对用于人的目的来说,只能使用纯晶体的维他命B12,因此,在用于人的情况下,维他命B12和因子Ⅲ必须被相互分离。假如需要,从维他命B12分离的因子Ⅲ可以被进一步提纯,且本身可用作饲料添加剂。
在从不完全类可啉中分离出完全类可啉这一技术领域
中已经有了各种已知方法,例如,从钴胺素分离出钴啉醇酰胺和钴啉醇酸。其他的已知方法涉及到维他命B12和因子Ⅲ的分离。
根据德国书930,651,各种类可啉是通过采用水和含有氰离子的正丁醇的混合物的分配色层法,在填有纤维素粉的柱中被分离的。从废水中获得的、除了维他命B12之外还含有因子Ⅲ和不完全类可啉的提纯产物被淀积在硅胶上并接受干燥,而所得产物就被应用于上述柱中。整个过程本质上是一种分析方法。但该方法不适合于工业规模的分离。再者,虽然其中已经公开了怎样从不完全类可啉中分离出因子Ⅲ的内容,但是,至于从维他命B12中分离出这些组份还没有谈到。
根据英国书789,019,是通过采用非极性溶剂和含有酚羟基的化合物的混合物对浓缩液进行萃取而把维他命B12从也含有其他类可啉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并使维他命B12从溶剂相中吸附到氧化铝上,再用丙酮对它进行溶解。
上述方法的一种改进型被公布在匈牙利书147,627上,其中谈到,通过用酚和氯仿的1∶6的混合物进行萃取,在PH值为4~5的介质中把钴啉醇酰胺从钴胺素中分离,于是水相就被碱化至PH为8~9,而钴胺素就用酚和氯仿的1∶5的混合物被萃取出来。此后,维他命B12和因子Ⅲ就通过在氧化铝柱上的色层分离法在丙酮介质中得到相互分离。
以上两件书中所公布的方法其缺点在于在用酚和氯仿的混合物进行萃取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种对乳浊液形成的高敏感性。结果,只能通过离心分离器才能使溶剂相以大的规模得到分离。自然地,乳浊液的形成降低了萃取效率。再一个问题是,还没有一种经济的方法可用于溶剂混合物的再生。此外,由于在这些条件下萃取钴啉醇酰胺不具有选择性,所以钴胺素的损失很大。
根据匈牙利书150,555中所公布的方法,通过在氧纤维素上的吸附把不完全类可啉从维他命B12、因子Ⅲ和水溶液或水-酒精溶液中的不完全类可啉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因此,是用1∶7~1∶8的含有百里酚的酚和氯仿的经过提纯的混合溶液把维他命B12萃取出来。用水洗涤有机相,然后加入丙酮,而通过用氯仿进行萃取使含有维他命B12的水相从酚中得到释放。对溶液进行蒸发而维他命B12就被结晶出来。通过用一种合适的溶剂进行的提纯步骤之后,因子Ⅲ就以晶体形式从水相中被获取。后来的提纯步骤在已引用的书中没有得到详细描述。这种方法的工业应用因氧纤维素的弱的比吸收能力而受到限制。再一个缺点是氧纤维的再生是麻烦的,以大的规模进行则是很昂贵的,这是因为这一操作必须用0.1n的盐酸溶液在60~70℃的温度中进行。另外,维他命B12和因子Ⅲ的分离涉及到使用大的体积。为了分离1公斤的维他命B12晶体,就要在该过程中使用2.4立方米的酚/氯仿混合物,可以设想,为了从水相中分离出因子Ⅲ就需要同样量的溶剂。由于没有一种经济的方法可用于大量的酚/氯仿/丙酮混合物的再生,因此这是这种方法的一大缺点。
在以上所引用的方法中,对于用混合种群的微生物进行的工业规模的发酵中所形成的类可啉来说,还没有一种是适合于选择性且经济性分离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为从完全类可啉选择性地分离出不完全类可啉、并使完全类可啉、主要是维他命B12和因子Ⅲ的相互分离提供一种工业上可行的经济的方法。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通过在具有大的比表面的聚合吸附剂上进行选择性吸附和洗脱就能够以令人满意的纯度在单一的步骤中把钴胺素从钴啉醇酰胺和钴啉醇酸中有效地分离出来,假如需要,可通过选择性洗脱在下一步骤中把因子Ⅲ从维他命B12中除去,而维他命B12可用已知方法来分离。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采用水溶液或含有至多20%(体积)的可混溶于水的低级脂族醇(最好是甲醇或乙醇)的水溶剂混合物,或采用含有至多5%(体积)的可混溶于水的低级脂族酮(最好是丙酮)的水溶剂混合物(这些均含有完全和不完全类可啉的混合物,例如钴啉醇酰胺和钴啉醇酸)而使完全类可啉吸附在具有大的比表面的聚合吸附剂上,其条件是有氰离子或亚硫酸离子或能给出这种离子的化合物的存在,PH值为8~11,最好为9~10,而不完全类可啉仍留在溶液中。
另一种方法,可按照已知的方法从PH值为2~8的稀释的水溶液或水/有机溶液中使不完全类可啉吸附在吸附剂上,因此,可用碱化至PH值为8~11、最好为9~10的水溶液或用至多含有20%(体积)的可混溶于水的低级脂族醇(最好是甲醇或乙醇)的水溶剂混合物,或者用至多含有5%(体积)的可混溶于水的低级脂族酮(最好为丙酮)的水溶剂混合物把不完全类可啉洗脱出来,其条件是在氰离子或亚硫酸离子或能给出这种离子的化合物的存在下,温度为室温,而完全类可啉仍附在柱上。
假如维他命B12和因子Ⅲ要被相互分离,那么在这两种类型的方法中是用PH值被调整到8~11最好是9~10的、含有20~40%(体积)的可混溶于水的低级脂族醇(最好是甲醇或乙醇)或含有5~2%(体积)的低级脂族酮(最好为丙酮)的水溶剂混合物把因子Ⅲ从柱上洗脱下来,其条件是在氰离子或亚硫酸离子或能给出这种离子的化合物的存在下,因此就能用已知的方法例如用甲醇或含水丙酮把维他命B12从柱上溶解下来。
假如维他命B12和因子Ⅲ不需要被相互分离,那么也可用已知的方法例如用上述甲醇或含水丙酮把完全类可啉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作为具有大比表面的聚合吸附剂可以使用,例如非离子型的、非极性型的或弱极性的宏网状吸附树脂,它们的孔尺寸为10-8~10-7米,其比表面至少为200平方米/克。这种树脂包括,例如Amberlite、XAD2、XAS4、XAD7、XAD8、(Rohm和Haas),Diaion HP20、HP21、SP207、PH2MG(三菱)。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作为能给出亚硫酸离子的化合物,例如酸式亚硫酸钠或钾、偏亚硫酸氢钠或钾、亚硫酸钠或钾、二氧化硫水溶液、二烃基亚硫酸盐例如二甲基亚硫酸盐可以被使用。能给出氰离子的化合物包括例如金属氰化物,如氰化钾、氰化钠、氰化铵、氢氰化物等等。含有以络合形式的(例如氰亚铁酸钾)或以结合碳原子方式的(例如苄基氰、苄腈)氰化物基团的化合物也适合于该目的。
吸附作用可通过把所使用的吸附剂与含有类可啉的溶液相混合来进行。吸附剂可被充填到柱中,可采用固定床或流化床技术,而溶液即可从上到下也可由下向上流过该柱。
PH值可用合适的碱来调节,最好是用氢氧化铵或氢氧化钠。
根据本发明的分离技术可从粗制的发酵介质开始被使用,但同样也适合于已提纯的溶液的情况。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主要优点如下1.分离作用是选择性的,并且不存在钴胺素的损失。
2.该过程也同样适合于在细胞消化之后从粗制的发酵介质中分离出类可啉,也适用于以前在一步或多步步骤中已提纯了的含有类可啉溶液的处理。
3.本方法给出了优异的工业结果,这是因为所使用的具有大的比表面的聚合吸附剂有着高吸附能力,良好的物理和化学稳定性,并且在吸附设备中的分离作用之后能容易地再生。
4.另一个优点是,该方法可以在亚硫酸离子或只给出亚硫酸离子的化合物的存在下实现,也就是说,假如需要,可避免会导至安全和环境问题的氰离子及必要的投资5.假如维他命B12是用丙酮来洗脱,那么根据本发明,维他命B12就可通过再次加入一批丙酮被容易地结晶出来。如果是使用先前技术方法所公布了的溶剂,那么维他命B12只是在进一步的蒸发步骤之后以晶体形式被淀析出来。
6.因子Ⅲ可在分离之后被使用,假如需要,可在除去盐、进行蒸发和干燥之后作为饲料添加剂之用。
以下将借助下列非限制性例子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起始物料的制备a).含有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菌株样品(24Al)、(244Cl)、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菌株样品(244BCl)和丙菌(Propionibacferium)菌株样品(239AI/6)的发酵介质的消化,这些菌株样品分别存放在匈牙利国家医学细菌收集中心和在76、77、78和79这些号数下的国家卫生研究院中(采用匈牙利书159,356中所公布的方法制备的产生甲烷的混合种群发酵介质),也就是说,是根据如下所述的匈牙利书171,339来进行存在于细胞内的类可啉的溶解的在1立方米的含有24.2克钴胺素和95.6克不完全类可啉的发酵介质中加入1升10%的氰化钠溶液,然后用20%的氢氧化钠溶液把该溶液碱化至PH值为9,接着在搅拌条件下该混合物被加热至70℃并在该温度下保持30分钟。此后,加入50升30%的氯化铁(Ⅲ)溶液(17.4公斤的FeCl3·6H2O)到该混合物中并又搅拌10分钟。用20%的氢氧化钠溶液把混合物的PH值调节到8。又经过10分钟的搅拌之后便通过沉积离心机把沉淀物从混合物中除去。所获得的溶液在每1升中含有23克的钴胺素和88克的不完全类可啉。
b).根据以上的步骤a)所制备的发酵介质是象英国专利申请书2,137,207中的实施例1所描述的那样进行提纯的,也就是通过在宏网状吸附树脂上的吸附并随后对细胞进行消化和对类可啉进行溶解而把存在于发酵介质中的杂质从含有类可啉的完整细胞中分离出来。根据本发明,类可啉的选择性吸附或选择性洗脱是从所获得的沉淀溶液开始的。发酵介质是按下述过程加以净化的。
如上述步骤a)中所描述的那样获得的发酵介质,其中每1升中含有28毫克的维他命B12和5.2毫克的因子Ⅲ,同时还含有129毫克的不完全类可啉。1立方米的该发酵介质在两个单元的流化床吸附系统中接受净化,该系统中的单元是串联的。未经过滤的发酵介质连续地通过两部设备,每一部设备都具有2.5升用10升Diaion样品207吸附树脂充填的有效体积,介质通过的速率为100升/小时。在这过程中,存在于发酵介质中的多数细胞外杂质将被吸附在树脂中。此后,用100升水对柱子进行洗涤。接着,把2500毫升10%的偏亚硫酸氢钾溶液加入到已获得的部分净化的发酵介质中,而PH值就通过连续加入50%的硫酸水溶液来调整到4。然后该发酵介质在连续系统中被加热至110℃并停留10分钟,这里细胞将接受消化而类可啉被溶解到发酵介质中。发酵介质于是就通过一热交换器而被冷却至30℃以下。所获得的溶液在每一升中含有27毫克的维他命B12、5毫克的因子Ⅲ和118毫克的不完全类可啉。
c).根据英国专利申请2,137,207和2,149,407中所描述的方法,按照以下方式从上述步骤a)所获得的发酵介质中来获取兼有完全和不完全类可啉的含水浓缩液
如步骤b)中所描述的那样经过净化和消化的发酵介质通过每根含有10升Diaion样品207树脂的二根串联的柱子,物料的流向是自下而上,采用的是流化床技术。在该步骤中,完全和不完全类可啉被吸附在树脂上。用水把细胞碎片和有机及无机的杂质按吸附作用所发生的相同方向从柱上洗掉。然后,把总含量为3克氢化钾的20升水溶液由下向上施用到柱上以生成氰基形式的类可啉。静止10分钟以后,含有氰化钾的水从柱中排走,然后再用100升水对该柱进行清洗。此后,通过100升90%(体积)的甲醇溶液连续地由上向下流过该柱致使氰基类可啉从树脂上溶解下来。经过在50℃下的蒸发把甲醇从甲醇的洗脱液中除去,于是就获得了10升含水的浓缩物,其中含有23克维他命B12、4克因子Ⅲ和99.7克不完全类可啉。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可进一步通过以下的实施例加以说明实施例1从1立方米的发酵介质根据上述步骤C制备的含水浓缩液含有27克钴胺素和99.7克不完全类可啉,用浓氢氧化铵溶液把它调整到PH值为9.5,随后再往该溶液中加入50克偏亚硫酸氢钾。然后该溶液以5升/小时的速率通过用5升Diaion HP-20树脂制备的100×1000毫米的吸附柱,接着用浓氢氧化铵溶液碱化至PH9.5,再用含有1克/升的偏亚硫酸氢钾的水对该柱进行清洗。然后再用水洗涤至中性。流经树脂的溶液和含水的洗涤液含有存在于起始溶液中的全部不完全类可啉,而钴胺素被吸附在树脂上。用2升90%(体积)的含水甲醇按已知方法对钴胺素进行洗脱。甲醇蒸发之后,该水溶液就含有25克钴胺素。其产量为起始浓缩物中钴胺素含量的92.6%。
实施例2根据在起始物质制备中所描述的步骤a),从1.5立方米的发酵介质中所获得的15升含水浓缩物含有40.5克钴胺素和177克不完全类可啉以及5%的残留甲醇(主体的甲醇被蒸发掉之后),在该含水浓缩物中加入150毫升10%的氰化钾溶液。用2n的氢氧化钠溶液把PH值调节到10.0。该溶液以6升/小时的速率流过用6升Amberlite XAD-2吸附树脂制备的柱子,随后用10升水对该柱进行清洗。溶液流过柱子而洗涤液含有不完全类可啉的总量。此后,用6升80%(体积)的甲醇水溶液按已知方式对吸附在树脂上的钴胺素进行洗脱。最后把甲醇蒸发掉从而获得了含有36.45克钴胺素的水溶液。产量为起始含水浓缩物中钴胺素含量的90%。
实施例3如上述步骤b)所述的从1000升发酵介质获得的一种含有类可啉、在细胞的消化过程所溶解的其它物质和细胞碎片的含水混合物含有32克钴胺素,118克不完全类可啉,其PH值为4.0,该含水混合物以200升/小时的速率由下向上通过填有20升Diaion样品207吸附树脂的柱子。在这一步骤中,所有类可啉被吸附在树脂上。细胞碎片、有机和无机的杂质按吸附作用所发生的相同方向从树脂柱上洗掉。然后,200升含有0.1%氰化钾、4%(重量)丙酮且PH值为9.5的水溶液从上到下流过该柱。接着用20升水洗涤柱子。存在于起始混合物中的不完全类可啉的总量将存在于含有氰化钾的清洗液中,然后又存在于水清洗液中。按已知的方法用60%(体积)的丙酮溶液把氰基钴胺素从吸附树脂洗脱下来。待丙酮蒸发掉之后就可获得含有28.5克钴胺素的水溶液。产量为起始的净化过和消化过的发酵介质中钴胺素含量的89%。
实施例4根据在起始物质制备中所述的步骤a),所获得的1000升发酵介质含有23克钴胺素和88克不完全类可啉,并且已被消化和通过离心作用从沉积物得到离释,这样的发酵介质的PH值被氢氧化钠调节到9.0。然后,把50克氰化钠溶解在该介质中,该介质又自下向上通过填有40升Diaion样品207吸附树脂的柱子,所使用的是流化床技术,从而粘住了钴胺素。在这些情况下,不完全类可啉没有被吸附在树脂上。然后再次采用流化床技术用水自下而上清洗吸附剂,随后用90%的甲醇溶液按已知方法对氰基钴胺素进行洗脱。洗脱液含有20.24克氰基钴胺素。产量为起始的消化过的发酵介质中钴胺素含量的88%。
实施例5如在起始物质制备中步骤c)所描述的那样,受到净化并被转化成氰基化合物的10升水溶液含有27克钴胺素和99.7克不完全类可啉,用1n的氢氧化钠溶液把该水溶液碱化至PH9.5。50克偏亚硫酸氢钾被溶解在该溶液中,然后该溶液又流经4升弱极性的丙烯酸酯-聚合物的Diaion HP2MG树脂柱。接着,用水把该柱洗至中性。溶液流经柱子而碱性的洗涤液含有存在于起始物质中的不完全类可啉的总量。此后,用65%的乙醇溶液按已知方式把钴胺素从吸附柱上洗脱下来。洗脱液含有23.2克的钴胺素。其产量为起始含水浓缩液中活性组份含量的86%。
实施例6本质上按照实施例1中所描述的方法,起始物质为10升含有23克维他命B12、4克因子Ⅲ和99.7克不完全类可啉的含水浓缩物,所不同的是,对吸附在树脂上的钴胺素进行选择性的而不是全部的洗脱。具体是使10升含有10%(体积)的丙酮的水(其中,在用氢氧化铵把PH值调整到9.5之后有2克氰化钾被溶解)以5升/小时的速率自下而上流过用5升Diaion HP20吸附剂充填的柱子。然后用5升水冲洗该柱。洗脱液和冲洗液被混合了,从该所得到的混合物按如下方法制备了含有因子Ⅲ的、适合于用作饲料添加剂的产物把碱性的丙酮液和水洗液混合,用10%的硫酸溶液把PH值调整到4并加入水直到丙酮含量低于5%(体积)为止。然后使该溶液流过用0.5升的Diaion HP树脂充填的柱子以吸附因子Ⅲ。用5升水对该吸附剂进行洗涤,而用1升90%的甲醇溶液对因子Ⅲ进行洗脱。洗脱液含有3.7克因子Ⅲ。产量为92.5%。在甲醇蒸发和经喷雾干燥该水溶液之后,该产品就可用作饲料添加剂。
在对因子Ⅲ进行洗脱和水洗之后,就用1.5升0.1n的醋酸溶液然后用水对树脂柱进行冲洗直至中性。接着,用2升70%(体积)的丙酮溶液把维他命B12从柱中溶解下来。随后,通过加入丙酮用已知的方法从已获得的溶液中把维他命B12结晶出来。产量为19.3克维他命B12,这是起始的含水浓缩物的84%。
实施例7按照在起始物质的制备中步骤a)所述的方法,从1.5立方米的发酵介质中制备的15升含水浓缩物含有5%(体积)的甲醇、34.5克维他命B12、6克因子Ⅲ和149.6克不完全类可啉,如实施例2中所描述的那样对该含水浓缩物进行处理,所不同的是按照如下方法分别对吸附在树脂上的维他命B12和因子Ⅲ进行溶解30升含有30%(体积)甲醇的水(用1n的氢氧化钠溶液把PH值调整到9.0),其中溶有0.01%氰化钾,以6升/小时的速率通过6升Amberlite XAD2柱子。然后用6升水洗涤该柱。洗涤水与洗脱液相混合。所获得的溶液含有5.4克因子Ⅲ。接着用10%的盐酸溶液把PH值调整到4~4.5,并且加入水直到甲醇含量低于10%(体积)为止。然后溶液被流经1升Amberlite XAD2树脂以吸附因子Ⅲ,而用5升水洗柱,随后用2升90%的甲醇溶液对因子Ⅲ进行洗脱。甲醇被蒸发掉而残留的水溶液则接受喷雾干燥从而获得能被用作饲料添加剂的产品。
在对因子Ⅲ进行洗脱和用水冲洗之后,该树脂柱又进一步受到水的冲洗直到排出的水呈中性。然后使2.5升90%的甲醇溶液流经该溶液从而溶解维他命B12。静止10分钟之后,该洗脱液就被排放。此后,每次用1升批量的90%的甲醇重复上述处理两次。混合的洗脱液含有3.14克维他命B12。从甲醇蒸发后获得的水溶液中可按已知方法通过加入7倍量的丙酮来获得粗制的晶体维他命B12。该粗制产品含有28.9克维他命B12。通过按照已知方法从水中结晶出该产物就可获得30.2克维他命B12,这样就满足了第六版匈牙利药典要求维他命B12的含量为96%的要求。产量为起始的含水浓缩物中存在的维他命B12含量的84%。
实施例8按照在起始物质的制备中步骤b)所述的方法,通过对1000升起始发酵介质的净化和消化而获得的发酵介质含有27克维他命B12、5克因子Ⅲ和118克不完全类可啉,按照实施例3中所描述的那样对该发酵介质进行处理,所不同的是,在对不完全类可啉的选择性洗脱之后再用30升被10%氢氧化钠溶液(含有15%体积的丙酮和0.01%的氢化钾)调整到PH值为9.5的水把因子Ⅲ从柱子上洗脱下来,随后又用5升水对柱子进行冲洗。已混合的洗脱液和冲洗液含有4.3克因子Ⅲ。产量为起始的消化的发酵介质中因子含量的86%。
对因子Ⅲ进行洗脱和用水进行冲洗之后,再用水冲洗该树脂柱直到排放的水呈中性为止。以后,把吸附在树脂上的维他命B12溶解在30升70%(体积)的丙酮溶液中。再把相同体积的丙酮加入到该洗脱液中从而获得晶体形式的维他命B12。通过从水中再结晶出已获得的粗制晶体,按照已知方法就可获得21.6克结晶产物,其中含有96%的维他命B12(20.7克)。产量为净化过和消化过的发酵介质中B12含量的76.8%。
实施例9根据起始物质的制备中要点a),所获得的10升水溶液中含有23克维他命B12、4克因子Ⅲ和99.7克不完全类可啉维他命B12和因子Ⅲ,按照实施例5中所述的那样采用4升Diaion HP2MG吸附树脂柱对上述水溶液进行选择性吸附。用水冲洗该树脂以后,5升含有0.02%氢化钾、25%(重量)甲醇并被10%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到PH值为10.0的水流经该柱,接着用5升水对该柱进行冲洗。所混合的洗脱液和冲洗水含有3.4克因子Ⅲ。然后用水把该树脂冲洗成中性,并按照已知方法采用90%(体积)的甲醇溶液把维他命B12从吸附剂上洗脱下来。把甲醇蒸发掉,把7倍于柱体积的丙酮加入到该水溶液中从而获得23.57克含有80%维他命B12的粗制晶体。通过按已知方法从水中实行再结晶后就以药典的质量获得了17.6克维他命B12(B12含量为96.5%)。产量为起始含水浓缩物的74%。
权利要求
1.采用具有大的比表面的聚合吸附剂通过选择性吸附和/或选择性洗脱分离类可啉的方法,其特征包括a)在氰离子或亚硫酸离子或能给出这种离子的化合物的存在下使完全类可啉从水溶液或从含水溶剂混合物中粘附到吸附剂上,这种水溶液或含水溶剂混合物含有至多20%(体积)可与水混溶的低级脂族醇或至多含有5%(体积)可与水混溶的低级脂族酮,其PH值已被调整至8~11,或b)在氰离子或亚硫酸离子或能给出这种离子的化合物的存在下,按照已知的方法采用水溶液或含水溶剂混合物把不完全类可啉从已吸附在吸附剂上的类可啉中洗脱下来,所说的水溶液或含水溶剂混合物含有至多20%(体积)可与水混溶的低级脂族醇或含有至多5%(体积)可与水混溶的低级脂族酮,其PH值已被调整至8~11,和假如需要,最好是采用选择性地含有水的可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按照已知方法对粘附在吸附剂上的完全类可啉进行洗脱,或假如需要,在氰离子或亚硫酸离子或能给出这种离子的化合物的存在下,用含有20~40%(体积)可与水混溶的低级脂肪醇或5~20%(体积)低级脂肪酮、其PH值已被调整至8~11的含水溶剂混合物把因子Ⅲ从吸附剂上洗脱下来,最好是采用选择性地含有水的可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按已知方法把维他命B12从吸附剂上洗脱下来。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用于步骤a)、b)或用于因子Ⅲ洗脱的溶液的PH值被调整至9~10。
3.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在步骤a)、和步骤b)中使用了可与水混溶的低级脂族甲醇或乙醇,也使用了可与水混溶的低级脂族丙酮。
4.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使用了能给出氰离子或亚硫酸离子的化合物,即氰化钠或钾或偏亚硫酸氢钾或钠。
专利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的类可啉的分离方法,特别是通过在具有大的比表面的聚合吸附剂上进行选择性吸附和/或选择性洗脱来分离类可啉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同样适用于从完全类可啉和各种不同的类可啉中分离出不完全类可啉,尤其是适用于维他命B
文档编号C12P19/42GK86106277SQ86106277
公开日1987年6月3日 申请日期1986年9月15日
发明者凯利门, 杰克塞, 西莫诺维, 斯泰福考 申请人:里奇吉顿化工厂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