烷基苯磺酸直接配料生产合成洗衣粉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027阅读:11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烷基苯磺酸直接配料生产合成洗衣粉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到合成洗衣粉的生产工艺,特别是对高塔成型生产合成成洗衣粉的工艺的改进。
高塔成型工艺生产合成洗衣粉成功地运用了几十年。它基本上是由四大主要工序和一个芒硝水制备辅助工序所组成。
1.烷基苯磺化。将原料烷基苯经磺化生成烷基苯磺酸。
2.磺酸中和。将烷基苯磺酸加烧碱(NaOH)生成烷基苯磺酸钠(即单体LAS),此反应是放热反应,因此需用冷却水冷却。同时为了改善物料的工艺条件,需要加入由辅助工序制备的芒硝水。
3 料浆配制。在配料锅中,按生产要求加入单体(LAS)、泡花碱(Na2O、SiO2)、羧甲基纤维素(CMC)、纯碱(Na2CO3)、三聚磷酸钠(Na5P3O10)等成分。此配料是需要在60~75℃的温度下进行的,因此通常需用蒸汽加温。
4.喷雾干燥成型。将配好的料浆经高压泵送至喷粉塔顶喷雾干燥成型,成为正式产品。
此工艺中的中和与配料是分开进行的,工序多,生产周期长,占用设备多,消耗能源,中和生成的单体容易出现分层,发松,流动性不好等毛病,使生产中操作困难,产品质量不稳定,且易造成物耗增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艺简单,占地小,占用设备少,操作简单,质量稳定,节约能源,成本低的生产合成洗衣粉的新工艺。
本发明是这样完成的,将原高塔成型老工艺中的中和与配料工序合并为一个工序,在同一配料锅中完成中和与配料,革除了原工艺中的中和工序和芒硝水制备的辅助工序,从而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本发明包括如下的三大工序1.烷基苯磺化。将烷基苯原料经发烟硫酸磺化或三氧化硫磺化,生成烷基苯磺酸。
2.直接配料。在配料锅中按工艺要求用量顺序地加入(a)、烧碱(NaOH),泡花碱(Na2O·SiO2)、工艺用水;(b)烷基苯磺酸(
)、羧甲基纤维素(CMC)、芒硝(Na2SO4)(c)纯碱(Na2CO3);(d)三聚磷酸钠(Na5P3O10)。在锅中一次完成中和与配料。
在锅内发生如下反应
此反应是一典型酸碱中和反应,是不可逆的。只要溶液中有H+离子和OH-离子存在,反应就立即进行。这是配料锅内最基本能进行彻底的反应。
在锅内还可能发生如下反应
此反应是可逆反应,本发明用碱过量使这些反应均被抑制,通常控制酸碱度PH>8,生成物中无沉淀物产生,保证主要反应顺利进行。
配料锅中的温度一般在60~75℃。由于利用了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提高锅内的温度,从而减少外部供热,节约大量能源。
3 喷雾干燥成型。将配好的料浆经高压泵送至喷粉塔顶喷雾干燥成型,成为正式产品。
采用本发明生产合成洗衣粉,活性物含量,不溶物,去污能力,白度等主要物耗、质量指标都相当于或略高于老工艺。新老工艺相比,减少了一个主要工序和一个辅助工序,占地减少,使用的设备大大减少。使生产周期缩短,操作过程简化,节约大量的用水,节电节煤。因此采用本发明,能提高生产能力,节约投资,降低成本,方便管理,提高质量。以下参见实施例表1是五种实施例的配方。表2是1#配方用两种不同工艺配制的料浆活性物含量的比较,从表中看出新老工艺无多少差别。表3是2#、3#、4#等三种配方用两种不同工艺配制料浆的水不溶物测定,从表中看出均低于轻工部标准。表4是4#配方按新老不同工艺生产取样所作产品去污能力的比较,从表中看出新工艺比老工艺的去污能力略高。表5是3#、4#、5#配方用两种不同的工艺生产的洗衣粉白度比较,从表中看出新工艺比老工艺的白度要高一些。
以上表2、3、4、5中的测试数据均按轻工部标准QB-51-84合成洗衣粉试验方法测定。
附图1是老工艺中的中和工序,配料工序和芒硝水制备的辅助工序的流程图,附图2是新工艺直接配料工序的流程图,表6是这两种流程的设备明细表。从附图1,附图2和表6中看出,新工艺大大简化了老工艺,减少了很多生产设备,减少了占地面积。
表1、五种配方(%)
两种不同工艺2#3#4#配方配制料浆水不溶物测定表3
两种流程中的设备明细表 表权利要求
1.一种高塔成型生产合成洗衣粉的工艺,其特征是采用三大工序完成,这三大工序包括(1)烷基苯磺化工序;(2)直接配料工序;(3)喷雾干燥成型工序。
2.根据权利要求
1的生产合成洗衣粉工艺,其特征是直接配料工序是在碱过量的条件下完成的,一般酸碱度控制在PH>8。
3.根据权利要求
1和2的生产合成洗衣粉工艺,其特征是直接配料工序中各成份的加入是按下列顺序进行(1)烧碱,泡花碱,工艺用水;(2)烷基苯磺酸,CMC,芒硝;(3)纯碱;(4)三聚磷酸钠。
专利摘要
本发明是对高塔成型生产合成洗衣粉的老工艺的改进。将原工艺的四大主要工序和一个辅助工序(芒硝水制备)合并为三大主要工序。(a)、烷基苯磺化,(b)、直接配料,(c)、喷雾干燥成型。采用本发明,能缩短生产周期,减少占地,减少设备,节约投资,增加产量,质量稳定,节约能源,降低成本。
文档编号C11D1/02GK86107112SQ86107112
公开日1987年6月24日 申请日期1986年10月22日
发明者朱瑞华 申请人:武汉市武汉油脂化学厂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