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深加工过程中浸泡工序的工艺及设备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484123阅读:来源:国知局
思想,因此应该理解到对于本发明而言可能会存在能够进行替换的各种等同物和变形例。
[0043]例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收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此外,“耦接”一词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电性连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装置耦接于一第二装置,则代表所述第一装置可直接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装置,或通过其他装置或连接手段间接地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二装置。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发明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0044]下面以附图为例,说明本发明的设备及工艺是如何运作的,如图1所示,该玉米深加工过程中浸泡工序的设备,包括斗式提升机1、螺旋输送机2、浸泡罐3、湿玉米缓冲罐4、重力曲筛5、脱胚磨6、冲水罐7、稀亚硫酸罐8、浓亚硫酸罐9、第一换热器10、第二换热器11、第一进液管12、第二进液管13、第一出液管14、第二出液管15、溢流管16、环形布酸管17、输送水罐18、开式叶轮栗19 ;
[0045]斗式提升机1与螺旋输送机2连接,螺旋输送机2连接至浸泡罐3的顶部;或者输送水罐18通过开式叶轮栗19与浸泡罐3的顶部连接;
[0046]浸泡罐3体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溢流管16、第一出液管14、第二出液管15、第一进液管12、第二进液管13,其中第二进液管13位于浸泡罐3体的下方,第一进液管12位于浸泡罐3体的中下方;其中第一出液管14、第二出液管15、第一进液管12、第二进液管13这4根管路均通过环形布酸管17与浸泡罐3联通;
[0047]浓亚硫酸罐9与第一换热器10连接,并通过第二进液管13将浓亚硫酸输送至浸泡罐3中;
[0048]稀亚硫酸罐8与第二换热器11连接,并通过第一进液管12将稀亚硫酸输送至浸泡罐3中与浓亚硫酸混合;
[0049]第二出液管15和溢流管16汇合后与稀亚硫酸罐8连接;作用完毕的浸泡液从第一出液管14流出至玉米蒸发器;
[0050]浸泡罐3底部连接湿玉米缓冲罐4,湿玉米缓冲罐4与重力曲筛5连接,重力曲筛5将分离出的固体输送至下一工段的脱胚磨6 ;重力曲筛5将液体输送至冲水罐7,冲水罐7分别与湿玉米缓冲罐4和浓亚硫酸罐9连接。
[0051]采用上述设备的玉米深加工过程中浸泡工序的工艺具体步骤如下:
[0052]第一步、进料:
[0053]a-Ι.方法一:干玉米粒从筒仓中,通过斗式提升机1和螺旋输送机2被运送至玉米浸泡罐3,并从罐顶部进入罐体;
[0054]a-2.方法二:干玉米粒进入输送水罐18,与水混合后通过开式叶轮栗19从罐顶进入浸泡罐3罐体;
[0055]b.浓亚硫酸经过第一换热器10后,输入至第二进液管13,液体流向为从下至上,与玉米粒流向形成对流;
[0056]c.稀亚硫酸罐同样经第二换热器11后,输入至第一进液管12,与浓亚硫酸混合;
[0057]第二步、出料:
[0058]a.浸泡后的湿玉米从浸泡罐3底部出料,此时物料包含固、液两种形态,物料先经过湿玉米缓冲罐4,然后被输送至重力曲筛5进行分离;分离后的固体被送往下一工段的脱胚磨6,分离后的液体经过冲水罐7后,一部分去往湿玉米缓冲罐4用于帮助输送湿玉米,另一部分返回浓亚硫酸罐9进行重复利用;
[0059]b.位于浸泡罐3上半部,效力减弱的亚硫酸经第二出液管15输送回稀亚硫酸罐8,同时从罐顶溢流出的浸泡液通过溢流管16与第二出液管15汇合,一同返回稀亚硫酸罐8,这部分液体与稀亚硫酸罐8中稀亚硫酸经调配后再次从第一进液管12进入浸泡罐3 ;作用完毕的浸泡液从第一出液管14出去,送入玉米浆蒸发器进行其他工艺处理。在玉米的浸泡过程中,玉米浸泡时间为45小时,温度控制在50°C,第一罐玉米在达到生产指标后,该系统即可连续生产。
[0060]上述实施例仅仅通过单罐浸泡,连续进料,连续出料,以及浸泡液的多次循环利用,降低了环境污染、节省了用地空间、降低了设备投资及能源消耗;整套系统自动化控制,减少人员配置和人工成本。
[0061]需要注意的是,尽管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玉米深加工过程中浸泡工序的设备,包括斗式提升机(I)、螺旋输送机(2)、浸泡罐(3)、湿玉米缓冲罐(4)、重力曲筛(5)、脱胚磨¢)、冲水罐(7)、稀亚硫酸罐(8)、浓亚硫酸罐(9)、第一换热器(10)、第二换热器(11)、第一进液管(12)、第二进液管(13)、第一出液管(14)、第二出液管(15)、溢流管(16)、环形布酸管(17)、输送水罐(18)、开式叶轮栗(19),其特征在于: 斗式提升机(I)与螺旋输送机(2)连接,螺旋输送机(2)连接至浸泡罐(3)的顶部;或者输送水罐(18)经由开式叶轮栗(19)与浸泡罐(3)的顶部连接; 浸泡罐(3)体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溢流管(16)、第一出液管(14)、第二出液管(15)、第一进液管(12)、第二进液管(13),其中第二进液管(13)位于浸泡罐(3)体的下方,第一进液管(12)位于浸泡罐(3)体的中下方;其中第一出液管(14)、第二出液管(15)、第一进液管(12)、第二进液管(13)这4根管路均通过环形布酸管(17)与浸泡罐(3)联通; 浓亚硫酸罐(9)与第一换热器(10)连接,并通过第二进液管(13)将浓亚硫酸输送至浸泡罐⑶中; 稀亚硫酸罐(8)与第二换热器(11)连接,并通过第一进液管(12)将稀亚硫酸输送至浸泡罐(3)中与浓亚硫酸混合; 第二出液管(15)和溢流管(16)汇合后与稀亚硫酸罐(8)连接;作用完毕的浸泡液从第一出进液管(14)流出至玉米蒸发器; 浸泡罐⑶底部连接湿玉米缓冲罐(4),湿玉米缓冲罐(4)与重力曲筛(5)连接,重力曲筛(5)将分离出的固体输送至下一工段的脱胚磨¢);重力曲筛(5)将液体输送至冲水罐(7),冲水罐(7)分别与湿玉米缓冲罐⑷和浓亚硫酸罐(9)连接。2.一种玉米深加工过程中浸泡工序的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采用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设备,其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进料: a-Ι.方法一:干玉米粒从筒仓中,通过斗式提升机(I)和螺旋输送机(2)被运送至玉米浸泡罐(3),并从罐顶部进入罐体; a-2.方法二:干玉米粒进入输送水罐(18),与水混合后通过开式叶轮栗(19)从罐顶进入浸泡罐(3)罐体; b.浓亚硫酸经过第一换热器(10)后,输入至第二进液管(13),液体流向为从下至上,与玉米粒流向形成对流; c.稀亚硫酸罐同样经第二换热器(11)后,输入至第一进液管(12),与浓亚硫酸混合; 第二步、出料: a.浸泡后的湿玉米从浸泡罐(3)底部出料,此时物料包含固、液两种形态,物料先经过湿玉米缓冲罐(4),然后被输送至重力曲筛(5)进行分离;分离后的固体被送往下一工段的脱胚磨(6),分离后的液体经过冲水罐(7)后,一部分去往湿玉米缓冲罐(4)用于帮助输送湿玉米,另一部分返回浓亚硫酸罐(9)进行重复利用; b.位于浸泡罐(3)上半部,效力减弱的亚硫酸经第二出液管(15)输送回稀亚硫酸罐(8),同时从罐顶溢流出的浸泡液通过溢流管(16)与第二出液管(15)汇合,一同返回稀亚硫酸罐(8),这部分液体与稀亚硫酸罐(8)中稀亚硫酸经调配后再次从第一进液管(12)进入浸泡罐(3);作用完毕的浸泡液从第一出液管(14)出去,送入玉米浆蒸发器进行其他工艺处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玉米深加工过程中浸泡工序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在玉米的浸泡过程中,玉米浸泡时间为45小时,温度控制在50°C,第一罐玉米在达到生产指标后,该系统即可连续生产。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玉米深加工过程中浸泡工序的工艺及设备,其中主要工段为浸泡罐单元,其他辅助单元包括酸罐、换热器、斗式提升机、螺旋式输送机、输送水罐、开式叶轮泵、湿玉米缓冲存储罐、冲洗水罐、重力曲筛和脱胚磨。浸泡罐罐体设置4套环形液体分布管,从上至下依次为:第一出液管、第二出液管、第一进液管和第二进液管。浓度较大的浸泡液,从下方加入,与即将排出的玉米接触浸泡,从上方排出,循环使用;浓度较低的浸泡液,从中下方加入,与正在下移的玉米接触,进行较长时间的循环浸泡。浸泡液从上方排出,去玉米浆制备工序。本发明仅通过单罐浸泡,连续进料出料,对浸泡液多次循环利用,降低了环境污染、设备投资及能源消耗、节省了用地空间;整套系统自动化控制,减少人员配置和人工成本。
【IPC分类】C08B30/02
【公开号】CN105237646
【申请号】CN201510779334
【发明人】计燕晨
【申请人】北京劢克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13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16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